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环境工程专业适用)2014 年至2015 年第 1学期班级11环境 1班姓名吴志鹏学号1110431108指导教师高林霞同 组 者 汤梦迪刘林峰吴渊 田亚勇李茹茹程德玺2014年 4 月目录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3实验三混凝实验 - 6实验四测定污泥比阻实验- 10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二、实验原理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d /dt=K La
2、( s- )( 1)式中 d /dt:氧转移速率, mg/ ( 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 h-1;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相应于某一时刻t 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 K La、充氧能力 OC、氧利用率 EA 、动力效率 Ep 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 K La 将( 1)式积分,可得1n( s )一 K Lat+ 常数( 2)此式子表明, 通过实验测定 s 和相应与每一时刻 t 的溶解氧浓度后, 绘制 1n( s )与 t 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 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 -t 曲
3、线,再作对应于不同 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 d /dt,最后作 d /dt 与 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充氧能力( 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表面曝气时: OC( kg/h ) = K Lat ( 20)s (标) V( 3)K Lat ( 20) = K Lat 1.02420 T (T: 实验时的水温 )s (标) = s (实验) 1.013 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V :水样体积 充氧动力效率( Ep):每消耗 1 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Ep( kg/kW ·h)=OC/N( 4)式中:理论
4、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 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A ):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比。EA = ( OC/S) 100%( 5)S 供给氧, kg/h 。三、实验步骤在实验室用自来水进行实验。(1)向模型曝气池注入自来水至曝气叶轮表面稍高处,测出模型池内水体积V(L) ,并记录。( 2)启动曝气叶轮, 使其缓慢转动(仅使水流流动) ,用溶解氧仪测定自来水温和水中溶解氧 ',并记录。(3)根据'值计算实验所需要的消氧剂Na 2SO3 和催化剂CoCl 2 的量。1Na2 SO3CoCl 2Na2SO4( 6)+ 1/2O2(4)根据
5、上式,每去除1mg 的溶解氧,需要投加7.9mg Na2SO3。因此,根据池子体积与自来水的溶解氧浓度,可以计算出Na2SO3 的理论需要量。实际投加量应为理论值的 150%200% 。实际投加量 W1 = V '7.9 ( 150200% )kg 或 g催化剂 CoCl 2 的投加量按维持池子中的钴离子浓度为0.050.5 mg/ 左右 , 其计算方法如下 :催化剂 CoCl 2 的投加量 W 2 = V 0.5129.9/58.9( 5)将消氧剂 Na2SO3 和催化剂 CoCl 2 用水溶解后投放在曝气叶轮处( 6)待溶解氧读数为零时,加快叶轮转速(此时曝气充氧),定期( 0.5
6、1min )读出溶解氧数值 ( ) 并记录,直到溶解氧不变时(此即实验条件下的s),停止实验。三、实验装置及试剂1、实验装置图见下2、本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及药品1)空压机;2)曝气简; 3)搅拌器; 4)秒表;5)分析天平; 6)烧杯; 7)亚硫酸钠 (Na2SO3·7H2O) ; 8)氯化钻 (CoCl 2·6H 2O)图 1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1)记录实验设备及操作条件的基本参数:模型池内径 D =34.72cm ,高度 H =0.28 m ,水体积 = 0.0265 m 3水温 16.6 ,实验室条件下自来水的-1= 7.6
7、6 mg L·电动机功率测定点位置消氧剂 Na2SO3 投加量 3.2g,催化剂 CoCl 2 投加量 0.029g。( 2)记录不稳定状态下充氧实验测定得到的溶解氧数值。t/min/( mg·L -1)246810121416182022240.961.323.213.824.354.694.935.085.25.255.285.28( s- )/( mg·L -1) 6.7 6.344.45 3.84 3.31 2.97 2.73 2.58 2.46 2.41 2.38 2.38表 1不稳定状态下充氧实验记录2六、作图(用坐标纸或者计算机画图粘贴)(1)以溶解
8、氧浓度为纵坐标、时间t 为横坐标,用上表的数据作与 t 的关系曲线。(2)根据实验曲线-t 计算相应与不同值的 d /dt,记录与表2表 2 不同值的 d /dt( mg·L -1)d /dt( mg·L -1·min -1 )0.961.323.213.824.354.694.935.085.25.255.285.280.480.330.540.480.440.390.350.320.290.260.240.22(3)分别以ln(s-)和 d /dt 为纵坐标、时间t 和 为横坐标,绘制出两条实验曲线。计算 KL由上可知,两种方法求得K L 分别为 0.0482
9、 和 0.0383,求平均值为0.04333七实验分析这次实验的失误, 由于一开始我们没有完全准备好, 在操作的过程中, 有很多操作不恰当的地方, 测溶解氧是由于仪器的原因一些数据没有及时记录到。 从而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沉淀原理;2、观察沉淀过程,求出E-t 、与 E-u 曲线二、实验原理在含有离散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若实验柱内有效水深为H,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 t,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u=H/t 。对于指定的沉淀时间t0 可求得颗粒沉淀速度u0。那些沉速等于或大于u0 的颗粒在t0 时间可全部除去,而对沉速小于u0 的颗粒则只能除
10、去一部分,其去除的比例为u/ u0。去除效率与沉速和深度有关,在不同的选定时段,从不同深度取出水样, 测定这部分水样中的颗粒浓度,并用以计算沉淀物的百分数。在横坐标为沉淀时间 t、纵坐标为颗粒物的去除效率 E、横坐标为沉淀速度 u、纵坐标为颗粒物的去除效率 E 分别可以绘出 E-t 、与 E-u 曲线。三、实验步骤1、将低位水箱加满后停止加水;2、打开搅拌机,使水样搅拌均匀,并测定此时的SS 值;3、打开计量泵将搅拌均匀的水样抽到高位水箱,同时打开各柱的进水阀,当柱内水位达到1.8m 时,再关闭计量泵、进水阀,同时开始计时;4、沉淀到0 min 、 15 min 、30 min 、45 min
11、 、 60min 、 120min 时将中间取样点放掉一定的水样,然后在该样点准确取样20ml ;5、沉降开始后 SS 的测定步骤:将滤纸标号、烘至恒重,并称量各滤纸重量 m1,将所取水样用称至恒重的滤纸进行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滤纸烘至恒重m2,将各数据填入表 1。四、实验装置图及药品1、实验设备装置图2、本实验所需要的试剂(1)配水及投配系统包括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循环水管。4(2) 计时用秒表或手表。(3) 玻璃烧杯、移液管盘等。(4) 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万分之一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器、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5) 水样可用煤气洗涤污水、轧钢污水、或者模拟废水等。
12、五、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主要仪器(名称、厂家和型号)和相应药品高岭土秒表玻璃烧杯万分之一天平干燥箱烘箱滤纸循环水管配水管钢板水池搅拌棒量筒漏斗2.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与处理表 1E-t 、与 E-u 原始记录数据原水样 SS 值0.105 mg/L时间 /min015304560120采样点指标M 1(mg)1.03191.02661.02511.01871.0371.0451m2 (mg)1.0341.04211.0391.03491.05721.0654SS(mg/L)0.1050.7750.6950.811.011.015E(%)06.3815.6196.71438.6198.6667六、作
13、图(用坐标纸或者计算机画图粘贴)。根据上面所得数据绘出E-t 、与 E-u 的曲线图5实验三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 掌握可编程六联电动搅拌器的使用方法;3. 了解混凝剂的筛选方法;4. 掌握混凝工艺条件的确定方法。二、实验原理混凝沉淀是将化学药剂投入污水中,经充分混合与反应, 使污水中悬浮态 (大于 100nm)和胶态 (1 100nm)的细小颗粒凝聚或絮凝成大的可沉絮体,再通过沉淀去除的工艺过程。混凝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其机理主要为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絮凝作用。混凝由混合、絮凝和沉淀三个过程组成。混合的目的是均匀而迅速地将药
14、液扩散到污水中,它是絮凝的前提。当混凝剂与污水中的胶体及悬浮颗粒充分接触以后,会形成微小的矾花。混合时间很短,一般要求在1030s 内完成混合, 最多不超过 2min。因而要使之混合均匀, 就必须提供足够的动力使污水产生剧烈的紊流。将混凝剂加入污水中,污水中大部分处于稳定状态的胶体杂质将失去稳定。脱稳的胶体颗粒通过一定的水力条件相互碰撞、相互凝结、 逐渐长大成能沉淀去除的矾花,这一过程称为絮凝或反应。要保证絮凝的顺利进行,需保证足够的絮凝时间、足够的搅拌外力,但搅拌强度要远远小于混合阶段。污水经混凝过程形成的矾花,要通过沉淀去除。混凝剂的种类较多有:有机混凝剂、无机混凝剂、人工合成混凝剂(阴离
15、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 、天然高分子混凝剂(淀粉、树胶、动物胶)等等。为了提高混凝效果,必须根据废水中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和浓度,正确地控制混凝过程的工艺条件。混凝的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 1)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种类、粒径和浓度;( 2)废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 ( 3) pH ;( 4)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和投加方式; ( 5)搅拌强度和时间;( 6)碱度;( 7)水温等。所以混凝过程的工艺条件通常要用混凝试验来确定。三、实验步骤(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 于 6 个 1000ml 烧杯中分别放入 1000ml 水样,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2. 测定原水温度、浊度及 pH 值。6
16、3. 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药剂量。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的200mL 原水,并每次增加 1mL 混凝剂投加量,直到出现矾花。此时的混凝剂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4. 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 得到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4 作为 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 倍作为 6 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相等的方法求出25 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 号烧杯中。5.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500r/min ;中速搅拌 10min ,转速约 250 r/min ;慢速搅拌 10min ,转速约 100 r/min 。6.关闭搅拌机,
17、静止沉淀 10min ,用 50mL 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约 100mL )放入 200mL 烧杯中,立刻用浊度测量仪测量浊度(每杯水样测量三次),同时记录于表1中。(二)最佳pH 值实验步骤1. 确定原水特征(包括原水浊度、 pH 值、温度)。本实验所用原水和最加投药量实验相同。2. 调整原水样pH 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2、 3 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 1.4、0.7mL10% 浓度的盐酸。依次向 5、6 装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0.6、1.2 mL 10%NaOH ,经过搅拌均匀后测定水样的 pH,并记入表 2。该步骤也可以采用变化 pH 的方法 ,即调整 1 号烧杯
18、水样使 pH 等于 3,其它水样的 pH 依次增加一个单位。3用移液管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 (投加剂量按照最佳投药量实验中得出的最佳投药量而确定) 。4.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500 r/min ;中速搅拌 10min ,转速约 250 r/min ;慢速搅拌 10min ,转速约 100 r/min 。5. 关闭搅拌机,静止沉淀10min ,用 50mL 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约100mL )放入 200mL 烧杯中,立刻用浊度测量仪测量浊度(每杯水样测量三次),同时记录于表2 中。(三)混凝阶段最佳水流速度梯度实验步骤1. 按照最佳pH 实验和最佳投药量实验
19、所得出的混凝最佳pH 及最佳投药量,分别向6 个装有 1000mL 水样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和混凝剂,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2.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1 分钟,转速约500 r/min ;随后 1 6 号号烧杯分别以50 r/min 、100 r/min 、200 r/min 、 300 r/min 、 350 r/min 、 400 r/min 搅拌 20 分钟。3. 关闭搅拌机,静止沉淀10min ,用 50mL 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约100mL )放入 200mL 烧杯中,立刻用浊度测量仪测量浊度(每杯水样测量三次),同时记录于表3 中。注意事项( 1)整个实
20、验采用同一水样,而且取水样时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2)要充分冲洗加药管,以免药剂沾在加药管上太多,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 3)取反应后上清液时,要用相同的条件取,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搅起来。四、实验装置与试剂1、实验装置图2、实验所需要的试剂(1)无级调速六联搅拌机1 台。(2) pH 计 1台。(3)光电浊度计 1 台。(4) 温度计1 支,秒表 1 块。(5) l000mL 烧杯 6 个。(6) 1000 毫升量筒 1 个。(7)1mL 、 2mI 、 5mL , 10mL 移液管各1 支。(8)200ml 烧杯 1 个,吸耳球等。(9) 1 FeCl 3
21、溶液 500mL 。(10) 实验用原水 (配制 )。 (11) 注射针筒。(12) 10的 NaOH 溶液和 10HCl 溶液 500mL 各 1 瓶7五、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一)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记录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情况、沉淀后的浊度记入表1。20 0C;浊度表 1最佳投药量实验记录原水温度52.0; pH7.54;使用混凝剂的种类、浓度FeCL 31/100水样编号12345678混凝剂加入量( ml)2.569.51316.520矾花形成时间(min)沉淀水浊度( NTU )38.522.62618.510.79.2沉淀水浊度( NTU )38.423.225.51
22、8.78.18.6沉淀水浊度( NTU )36.223.623176.39.21快速搅拌min转速r/min备注2中速搅拌min转速r/min3慢速搅拌min转速r/min4沉淀时间(二)最佳 pH 值实验结果记录把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酸减加注情况及沉淀水浊度记录入表2 中。表 2最佳 pH 值实验记录原水温度200C原水浊度56.0;使用混凝剂的种类、浓度16.5mLFeCL 31/100水样编号1234567810%HCl 投加量(ml)10%NaOH投加量(ml)pH 值混凝剂加注量( ml )2.569.51316.520沉淀水浊度( NTU )38.522.62618.510.7
23、9.2沉淀水浊度( NTU )38.423.225.518.78.18.6沉淀水浊度( NTU )36.223.623176.39.21快速搅拌min转速r/min备注2中速搅拌min转速r/min3慢速搅拌min转速r/min4沉淀时间( min)(三)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结果记录把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pH 及搅拌速度记录入表3 中。8水样编号pH 值混凝剂加注量 (ml )速度/r min· -1时间/min速度快速搅拌/r min· -1时间中速搅拌/min速度慢速搅拌/r min· -1速度梯度时间/minG/s-1快速沉淀水浊中速度(NTU )慢
24、速平均123平均123456787.547.547.547.547.547.5416.516.516.516.516.516.5500500500500500500111111-200300350400-2020202050100-2020-15.539.399.7172.1211.7253.4-2.9-0.46.42.444.8-0.1-0.462.54.14-0.9-0.76.22.63.61-1.3-0.56.22.53.93.3六、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用坐标纸绘制或者计算机画图粘贴)( 1)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混凝剂加注量为横坐标,绘制浊度与药剂投加量关系曲线,并从图中求出最佳混凝剂
25、投加量。(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 水样 pH 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 pH 值关系曲线, 从图上求出所投加混凝剂的混凝最佳pH 值及其适宜范围。(3)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速度梯度G 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速度梯度G 的关系曲线,并从图上求出混凝阶段适宜的速度梯度G。9由上图可知选取浊度最低的投加量为最佳投加量,所以最佳投加量为16.5mL由上图可知,当PH 为 7.35 时,浊度最小,即混凝效果最好,此时的投加量为16.5Ml, 没有投加酸和碱。由图可知,混凝阶段适宜的速度梯度为15.5S-1七实验分析实验中存在较大的误差,在每次取的水样的状态都不是一样的,而且每一桶的水样上下的浊度也看起
26、来不一样,从而影响了最后的结果。实验四测定污泥比阻实验10一、实验目的1.了解污泥比阻的含义;2.掌握测定污泥比阻的实验方法。二、实验原理污泥比阻为单位过滤面积上单位干重滤饼所具有的阻力。原理:在过滤过程中,滤饼的厚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滤液量也不断增加,二者成一定比例。 过滤推动力为外压克服滤饼和过滤介质的阻力后的压力差。污泥比阻越大, 过滤越难,它可用来判断污泥机械脱水性能的综合指标,越大越难机械脱水。只有当污泥的比阻>(1 3.9)× 1012m/kg 时,对机构脱水较为经济。为了降低污泥的比阻,采用向污泥中投加混凝剂、助凝剂的化学调节法,使污泥凝聚,提高其脱水性。通过分
27、析可以得出卡们方程:tw rvR fv2PA2PA式中: v 滤液体积m3t 过滤时间sp 过滤压力kg/m2A 过滤面积2mu 滤液动力粘度kg.s/m2w 过滤单位体积的滤液在过滤介质上截留的干固体重量r 比阻 m/kg 单位过滤面积上单位干重滤饼所具有的阻力 Rf 过滤介质阻抗 1/ m2上式如以v-t/v 作图如下:( 1)kg/m3Vuwr/2pA2/tuRf/pAV欲求 r,则先作图求b,计算如下:由定义: w=(Q 0-Qf ).Ck/ Qf液体物料平衡关系:Q0 Qf +Qk(2)固体物物料平衡关系:Q0.C0Qf.Cf+Q k.Ck(3)式中: Q0、 C0 原污泥量( mL )与原污泥中固体物浓度g/mL ;Qf、 Cf 滤液量( mL )与滤液中固体物浓度g/mLQk、 Ck 滤饼量( mL )与滤饼中固体物浓度g/mL由( 2)、( 3)式得Q0 (C0Ck )Q f(C f,代入 w 定义中,因 Cf 0 所以, w=C 0.Ck/Ck )(Ck - C0)。三、实验步骤1. 将一滤纸编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称其质量为m1 ;2. 在布氏滤斗中放置已称重得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房合同样本范文
- 2025建筑工人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 2025技术咨询合同书「正式版」
- 护理业务查房流程
- 临床护理常规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模拟试题
- 2025年药理知识试题
- 核聚变:人类终极能源的钥匙646mb
- 眶底骨折的临床护理
- 保安押运工作者爱岗敬业心得体会模版
- DB37-T 5310-2025《城镇排水管渠养护维修服务规范》
- 2025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 2025中考复习必背初中英语单词1600打印版(上)
- 2025年广州市番禺区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 留队申请书消防
- 2024审计常用法规定性表述及适用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新版
- 2025福建省晋江水务集团限公司招聘1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亚文化认同与身份建构-洞察分析
- 深度学习完整版本
- AI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