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光眼临床表现是什么样的 青光眼这一疾病在生活中是许多人都听说过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大家都能了解青光眼这一疾病的学问。我们要想更好的避开青光眼这一疾病的危害,我们首先要熟悉到青光眼的临床表现。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认真的看看这方面的详细学问。那么究竟青光眼临床表现是什么样的?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一问题的吧。 1.先天性青光眼 依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缘由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特别,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上升。 (1)婴幼儿性青光眼 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诞生
2、后马上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肯定同时起病,部分患儿单眼发病。 患儿患上青光眼一般会消失眼球突出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怕光、流泪、喜爱揉眼睛、汗多、呕吐等全身症状。因此患上先天性青光眼因准时进行治疗才行。 (2)青少年性青光眼 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像,发病隐藏,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 2.原发性青光眼 依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准
3、时排出,引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上升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狠,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猛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上升,如得不到准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 也有一些患者会消失眼眶以及眼部消失不适,但是也消失没有症状表现,但是却会在前额、耳部、牙齿等部位消失痛苦现象。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是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反复发作所导致的。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心情感动、视疲惫、用眼及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惫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上升,休息后可缓解。 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 (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 青光眼临床表现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的解答就是以上这些内容,信任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关心。青光眼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办公室装修施工合同范文
- 个人之间购房合同范例
- 个人 服务 合同范例
- 2025商业空间装修设计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农村农业种植承包合同
- 个人花店转让合同范例
- 《保险法(第二版)》课件第13章
- 公司干股股合同范例
- 2025国际贸易合同协议书样本
- 202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测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香紫苏醇市场发展形势及未来投资风险预警研究报告
- 2024年市场营销师品牌宣传技巧试题及答案
- 教育机构与旅行社合作合同新规定
- 脑-肠轴与肠道菌群互作-深度研究
- 体重管理培训课件
- 住院糖尿病血糖管理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10个单元)
- 消防设施的自动化控制
- 楼体字施工方案
- 妇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内容
- 夏季婴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