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第15章_第1页
国际私法第15章_第2页
国际私法第15章_第3页
国际私法第15章_第4页
国际私法第15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十五章遗嘱与继承 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多认为继承是财产所有权的一种移转形式,故在国际私法中,常在财产权中加以讨论。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更着眼于这种财产的移转是与特定的身份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往往放在物权、债权、亲属法之后再加以规定。本章要掌握的重点是:n涉外财产继承的各种主要冲突法制度中国有关规定的基本内容2第十五章遗嘱与继承第一节遗嘱继承第二节法定继承第三节中国关于涉外遗嘱与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第四节关于遗嘱和继承的海牙公约3第一节遗嘱继承一、立嘱能力的准据法二、遗嘱方式的准据法三、遗嘱解释的准据法四、遗嘱撤销的准据法4一、立嘱能力的准据法(一一) 立嘱能力的法律适用立嘱能力的法律适用(

2、1) 一般认为应适用立嘱时立嘱人的属人法解一般认为应适用立嘱时立嘱人的属人法解决。决。(2) 也有的国家采取放宽的态度,对立嘱能力也有的国家采取放宽的态度,对立嘱能力适用多种连结因素指引准据法。例如,适用多种连结因素指引准据法。例如,1987年年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瑞士联邦国际私法法规第第94条规定,条规定,只要立嘱人的住所地法律或惯常居所地法律只要立嘱人的住所地法律或惯常居所地法律或其本国法律确认立嘱人有立嘱能力的,立或其本国法律确认立嘱人有立嘱能力的,立嘱人即具有立嘱能力。嘱人即具有立嘱能力。(3) 为了使对位于他国的不动产遗产的处分得为了使对位于他国的不动产遗产的处分得到不动产所在地国的

3、承认,关于遗产中不动到不动产所在地国的承认,关于遗产中不动产的立嘱能力一般均只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产的立嘱能力一般均只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5一、立嘱能力的准据法(二二) 动态冲突的解决动态冲突的解决n在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时,如立嘱时与死亡在适用当事人的属人法时,如立嘱时与死亡时的属人法连结点发生了改变,究竟是适用时的属人法连结点发生了改变,究竟是适用前一连结点还是后一连结点指引的属人法。前一连结点还是后一连结点指引的属人法。n主要有以下主张:主要有以下主张:(1) 主张应适用新连结点所指引的法律。主张应适用新连结点所指引的法律。(2) 主张应适用立嘱时的连结点。主张应适用立嘱时的连结点。(3)

4、 采用结果选择方法,规定适用那个能使遗采用结果选择方法,规定适用那个能使遗嘱有效成立的属人法。嘱有效成立的属人法。6二、遗嘱方式的准据法n遗嘱的方式包括遗嘱是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是否必须经过遗嘱的方式包括遗嘱是否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是否必须经过公证等问题。公证等问题。n关于是否允许为亲笔遗嘱的问题,有的国家认为应属立嘱能关于是否允许为亲笔遗嘱的问题,有的国家认为应属立嘱能力问题力问题(即成立遗嘱的实质要件即成立遗嘱的实质要件),而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包括中国)则认则认为属于遗嘱方式方面的问题。为属于遗嘱方式方面的问题。n遗嘱方式有效性的准据法:遗嘱方式有效性的准据法:()一些国家不区分

5、动产与不动产,统一规定应适用的法()一些国家不区分动产与不动产,统一规定应适用的法律,一般采用属人法和行为地法为准据法。律,一般采用属人法和行为地法为准据法。()另一些国家则区分动产与不动产分别规定应适用的法()另一些国家则区分动产与不动产分别规定应适用的法律,即不动产遗嘱方式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遗嘱方式律,即不动产遗嘱方式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动产遗嘱方式适用的法律则比较灵活。适用的法律则比较灵活。n一般而言,设立遗嘱方式的准据法跟撤销遗嘱方式的准据法,一般而言,设立遗嘱方式的准据法跟撤销遗嘱方式的准据法,各国冲突法的规定通常是相同的。各国冲突法的规定通常是相同的。7三、遗嘱效力的准据法遗

6、嘱效力的准据法n英国学说认为,关于前面讲到的立嘱能力仅英国学说认为,关于前面讲到的立嘱能力仅限于立嘱人的身份能力,例如未成年人、已限于立嘱人的身份能力,例如未成年人、已婚妇女或在身体或精神方面有疾病的人是否婚妇女或在身体或精神方面有疾病的人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订立遗嘱。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订立遗嘱。n至于在肯定他有上述能力的前提下,他是否至于在肯定他有上述能力的前提下,他是否还有财产方面的能力,如是否有权将财产不还有财产方面的能力,如是否有权将财产不给其妻子、子女等,应称为给其妻子、子女等,应称为“遗嘱的实质有遗嘱的实质有效性或遗嘱的效力效性或遗嘱的效力”(effects of w

7、ill),它只能,它只能由决定遗嘱实质有效性的准据法由决定遗嘱实质有效性的准据法(往往又被称往往又被称为继承的准据法为继承的准据法)来支配,而不受上述立嘱能来支配,而不受上述立嘱能力的准据法制约。力的准据法制约。8四、遗嘱解释的准据法n在确定遗嘱解释应适用的法律时,一般主张在确定遗嘱解释应适用的法律时,一般主张按一般契约的解释规则即依当事人自主选择按一般契约的解释规则即依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法律进行。如立嘱人未指明应适用的法律,的法律进行。如立嘱人未指明应适用的法律,则可依其住所地法。则可依其住所地法。n例如英国学者莫里斯的主张和例如英国学者莫里斯的主张和1971年年美国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第二次

8、冲突法重述第第240条、第条、第264条的规条的规定。定。9四、遗嘱撤销的准据法n对于新遗嘱是否能废除旧遗嘱,多主张由决定新遗嘱成立的准据法来回答。n对于当事人能否撤销新遗嘱,多数国家的立法规定适用遗嘱人的属人法。n烧毁或撕毁遗嘱行为是否构成对遗嘱的撤销,取决于此种行为能否发生这样的效果,这当由继承准据法决定。n结婚是否能使夫妻任何一方先前所立遗嘱无效,当由结婚的准据法决定。10第二节法定继承一、法定继承准据法的几种主要制度二、继承准据法的适用范围11一、法定继承准据法的几种主要制度(一一) 单一制单一制n单一制又称同一制单一制又称同一制(unitary system),是指在涉外继承中,是指

9、在涉外继承中,对死者的遗嘱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也不问其所在地,其继对死者的遗嘱不区分动产和不动产,也不问其所在地,其继承统一由死者死亡时的属人法支配。承统一由死者死亡时的属人法支配。n由于住所和国籍是确定属人法的两大原则,因而上述冲突规由于住所和国籍是确定属人法的两大原则,因而上述冲突规则又表现为两种形式:则又表现为两种形式:(1) 继承依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继承依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2) 继承依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本国法。继承依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本国法。(二二) 分割制分割制n分割制又称区别制分割制又称区别制(scission system),是指在涉外继承中,是指在涉外继承中,将死

10、者的遗产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适用不同冲突规范将死者的遗产区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分别适用不同冲突规范所指引的准据法,即动产适用死者的属人法,不动产适用物所指引的准据法,即动产适用死者的属人法,不动产适用物之所在地法。之所在地法。12二、继承准据法的适用范围n继承的准据法一般应适用于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继承的开始及开始的原因;(2)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继承人;(3) 继承财产的范围及移转权;(4) 继承开始的效力;(5) 遗产管理和遗嘱的执行;(6) 无继承人的遗产的确定和归属。13第三节中国关于涉外遗嘱与法定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n一、中国关于遗嘱法律适用的规定一、中国关于遗嘱法律适用的规定n

11、二、二、 中国对涉外财产继承准据法的选择是中国对涉外财产继承准据法的选择是采区别制的采区别制的n三、三、 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14一、中国关于遗嘱法律适用的规定一、中国关于遗嘱法律适用的规定中国中国2010年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第32条规定,条规定,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立。 该法第该法第33条规定,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条规定,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

12、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该法第该法第33条规定中的条规定中的“遗嘱效力遗嘱效力”应作广义的理解,应应作广义的理解,应包括除立嘱能力以外遗嘱的所有实质要件:遗嘱的内容、包括除立嘱能力以外遗嘱的所有实质要件:遗嘱的内容、撤销和解释等。由于我国立法未专门规定立嘱能力的法撤销和解释等。由于我国立法未专门规定立嘱能力的法律适用,在实践中可参照我国律适用,在实践中可参照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法第第12条关于一般民事行为能力法律适用的规定,立条关于一般民事行为能力法律适用的规定,立嘱能力适用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法律。但是也有学者认嘱能力适

13、用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法律。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上述为上述“遗嘱效力遗嘱效力”也涵盖立嘱能力。立嘱能力究竟是也涵盖立嘱能力。立嘱能力究竟是适用该法第适用该法第33条还是第条还是第12条规定,有待立法者的进一步条规定,有待立法者的进一步解释。解释。15二、二、 中国对涉外财产继承准据法中国对涉外财产继承准据法的选择是采区别制的的选择是采区别制的 (一)(一)1985年年继承法继承法第第36条条1985年年继承法继承法第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以及外国人继承民共和国境内的

14、外国人的遗产,以及外国人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民共和国境外的中国公民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n(二)(二)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第63条条n涉外继承,遗产为动产的,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涉外继承,遗产为动产的,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即适用被继承人生前最后住所地国家的法法律,即适用被继承人生前最后住所

15、地国家的法律。律。16二、二、 中国对涉外财产继承准据法中国对涉外财产继承准据法的选择是采区别制的的选择是采区别制的n(三)(三) 1986年年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49条条n该条仍坚持区别制:该条仍坚持区别制:“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遗产的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律。n 中国中国继承法继承法第第36条第条第3款和款和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42条条第第2款还规定,如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对款还规定,如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对此有不同规定的,则适用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但中此有

16、不同规定的,则适用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但中国目前还未参加任何有关继承法律适用的国际条约、协国目前还未参加任何有关继承法律适用的国际条约、协定。定。 n(四)中国(四)中国2010年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n该法第该法第31条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条规定,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该法第律。该法第34条规定,遗产管理等事项,适用遗产所在条规定,遗产管理等事项,适用遗产所在地法律。地法律。17【案例分析】陈鉴泉诉钟惠娟等【案例分析】陈鉴泉诉钟惠娟等继承纠

17、纷案继承纠纷案n【案情介绍】【案情介绍】n钟惠娟与陈金华于钟惠娟与陈金华于1983年年4月月10日在广东省中山市登记结婚,日在广东省中山市登记结婚,生有一子陈子宏;陈鉴泉、陈鸿泉、陈彩娟是陈金华与前妻生有一子陈子宏;陈鉴泉、陈鸿泉、陈彩娟是陈金华与前妻翁玉好的婚生子女。翁玉好的婚生子女。1999年年2月月8日,陈金华在中山市立下遗日,陈金华在中山市立下遗嘱,将其自置产业香港九龙长沙湾道嘱,将其自置产业香港九龙长沙湾道199号号 5/FB 座楼房送给座楼房送给长子陈鉴泉。长子陈鉴泉。1999年年4月月4日,陈金华在中山市死亡。日,陈金华在中山市死亡。1999年年6月月20日,陈鉴泉以港币日,陈鉴

18、泉以港币119万元将该物业售予浩新发展有限万元将该物业售予浩新发展有限公司。前列当事人因继承前述遗产发生纠纷,而诉至中山市公司。前列当事人因继承前述遗产发生纠纷,而诉至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n【法律问题】【法律问题】n1.本案应适用何地法律?本案应适用何地法律?n2.如适用如适用2010年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本案应适用,本案应适用何地法律?何地法律?18【案例分析】陈鉴泉诉钟惠娟等继承纠纷案【案例分析】陈鉴泉诉钟惠娟等继承纠纷案n【参考结论】【参考结论】n1法院经审理认为:对于陈金华自书遗嘱将香港九龙长沙湾法院经审理认为:对于陈金华自书遗嘱将香港九龙长沙

19、湾道道199号号5/FB座楼房赠与陈鉴泉一事,根据中国座楼房赠与陈鉴泉一事,根据中国继承法继承法第第36条不动产的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的规定,陈金华条不动产的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的规定,陈金华遗嘱处理的是位于香港的不动产,根据我国香港地区的法律,遗嘱处理的是位于香港的不动产,根据我国香港地区的法律,自书遗嘱必须有两个见证人签名方生效,陈金华所立遗嘱不自书遗嘱必须有两个见证人签名方生效,陈金华所立遗嘱不具备两个见证人签名,因而是无效的。既然遗嘱无效,则按具备两个见证人签名,因而是无效的。既然遗嘱无效,则按法定继承处理。根据我国香港地区法定继承处理。根据我国香港地区无遗嘱者遗产条例无遗嘱者

20、遗产条例第第4条,遗产处理先从条,遗产处理先从119万元中拨出万元中拨出5万元以及自陈金华去世之万元以及自陈金华去世之日起至遗产分配日止按年利率日起至遗产分配日止按年利率5%计算的利息归钟惠娟。余下计算的利息归钟惠娟。余下遗产,钟惠娟遗产,钟惠娟1/2,其他继承人,其他继承人1/2。1999年年12月月1日,中山市日,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确认香港九龙长沙湾道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确认香港九龙长沙湾道199号号5/FB座楼房系陈金华遗产,其出售所得款项港币座楼房系陈金华遗产,其出售所得款项港币119万元现由陈鉴万元现由陈鉴泉保管。陈鉴泉应先自泉保管。陈鉴泉应先自119万元中划出万元中划出

21、5万元及该款利息万元及该款利息(按年按年利率利率5%自自1999年年4月月4日起计至遗产分配时止日起计至遗产分配时止)归钟惠娟。余归钟惠娟。余下部分,钟惠娟占下部分,钟惠娟占1/2,其余继承人均分另一半。,其余继承人均分另一半。19【案例分析】陈鉴泉诉钟惠娟等继承纠纷案【案例分析】陈鉴泉诉钟惠娟等继承纠纷案n陈鉴泉不服一审判决,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陈鉴泉不服一审判决,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该房产是其父陈金华的遗产,后者已立下自书遗嘱,将该为该房产是其父陈金华的遗产,后者已立下自书遗嘱,将该房产交由陈鉴泉继承,且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非境外,房产交由陈鉴泉继承,且香港是

22、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非境外,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应改判此房产归陈鉴泉继承。广东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应改判此房产归陈鉴泉继承。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n此外,本案还涉及一个立法的协调问题。关于涉外继承的法此外,本案还涉及一个立法的协调问题。关于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我国先后有律适用,我国先后有继承法继承法和和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49条条)作作了规定,但两者都没有全面规范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且两了规定,但两者都没有全面规范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且两者的规定差异较大。由于者的规定差异较大。由于民法通则民法通则只明确规定法定

23、继承只明确规定法定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而本案涉及的是遗嘱继承,所以本案法院的法律适用问题,而本案涉及的是遗嘱继承,所以本案法院只援引只援引继承法继承法是正确的。但立法如何完善,却不容忽视。是正确的。但立法如何完善,却不容忽视。n2.我国我国2010年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第32条规定,遗条规定,遗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嘱方式,符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根据案国籍国法律或者遗嘱行为地法律的,遗嘱均为成立。根据案情介绍,本案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国籍情介绍,本案遗嘱

24、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国籍国和遗嘱行为地均为中国内地,因此应适用中国法律。国和遗嘱行为地均为中国内地,因此应适用中国法律。20三、三、 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无人继承财产的法律适用n在中国,判断某项遗产是否为涉外无人继承财产,自应适在中国,判断某项遗产是否为涉外无人继承财产,自应适用继承关系的准据法。至于涉外无人继承财产的归属,根据用继承关系的准据法。至于涉外无人继承财产的归属,根据中国中国1985年年继承法继承法第第32条的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条的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

25、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此外,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此外,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见(试行试行)第第191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应作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应作如下处理:如下处理:(1) 在中国境内死亡的外国人,遗留在中国境内的在中国境内死亡的外国人,遗留在中国境内的财产如果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依照中国法律处理,即财产如果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依照中国法律处理,即应根据中国应根据中国继承法继承法第第32条的规定处理。条的规定处理。(2) 两国缔结或参两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则依该条约办理。例如,根据中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则依该条约办理。例如,根据中国和蒙古等国的领事条约的规定,缔约任何一方公民死后遗国和蒙古等国的领事条约的规定,缔约任何一方公民死后遗留在缔约另一方领土上的无人继承财产中的动产,可以移交留在缔约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