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_第1页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_第2页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_第3页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_第4页
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重要知识点:城市用电负荷与用电量的预测与计算城市供电线路规划要点电力线路的保护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城市供电工程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确定城市供电标准,预测城市供电负荷;选择城市供电电源,进行城市供电电源规划;确定城市供电电压等级和变电设施容量、数量,进行变电设施规划;布局城市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原则;制定城市供电设施保护措施。城市供电工程系统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估算分区供电电荷确定分区供电电源位置选择分区变、配电站容量和数量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计算供电负荷选择和布局规划范围内变配电设施规划设计高压配电网规划

2、设计低压电网进行造价估算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资料区域动力资源电源资料现状城网资料电力负荷资料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与计算一、城市用电负荷分类一、城市用电负荷分类(一)全社会用电分类1.农、林、牧、副、渔、水利业分类2.工业用电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用电4.建筑业用电5.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分类6.商业、公共饮食、物资供销和金融业用电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其他事业用电(污水处理、道路照明等)(二)产业用电分类1.第一产业用电(农、林、牧。)2.第二产业用电(工业用电)3.第三产业用电(商业、公共饮食、物资供销和金融业用电)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二、城市用电量预测二、城市用

3、电量预测电力负荷预测计算可采用两个基本方法:从用电量预测入手,然后由用电量转化为市内各分各分区区的负荷预测;从计算市内各分区各分区现有的负荷密度入手,对市内总负荷进行预测。在预测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1、因为不同城市分区其负荷性质、地理位置分布和城市功能区等情况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城市分区划分; 2、分区面积应该照顾到城市电网结构形式,对特大城市,分区面积一般不超过20平方公里。用电量预测方法:产量单耗法:把各种产品的产值与相应产品用电单耗之积相加。产值单耗法:把各种产品的产值与相应产品单位产值的电耗之积相加。用电水平法:一般以人口或建筑面积或功能与分区面积进行计算。按部分分项分析叠加法:按

4、水电部的核定,统一划分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及市政生活(包括商业服务)等四项。大用户调查法:对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查出一批具有一定用电水平的代表性的用户,进行逐一分析,就能预测今后(一般为10年)。年平均增长率法:实践证明,用电量与年度之间有着明显的稳定增长趋势。可将用电量作为年度唯一变电进行预测。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电力弹性系数:它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或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与用电量增长速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合理的比值,称电力弹性系数。根据电力原性系数K的变化趋势推测;(国内外原理经济的规划工作及作用)国际比较法(相似比较法、计算比较法)以上介绍的方法项是直接的统计方法,宜用于近期预

5、测。是比较先进的预测方法,其误差是一次性的,而且误差值也较小,应推广采用。三、城市电力负荷预测三、城市电力负荷预测(1)用电量转化为负荷: 城网最大预测值:可以年供电量的预测值除以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而求得。然后分配落实到各分区得出全市负荷的分布情况。 年供电量的预测值等于年用电量与地区线路损失电量预测值之和。年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可由平均日负荷率,月不平衡负荷率和季不平衡负荷率三者的连乘积再乘8760而求得。(2)负荷密度从用电最大负荷入手,适用于规划区内大量分散的电负荷预测,按规划区面积,以kw/km2表示。从各类功能用地的负荷密度汇总计算规划区内总负荷预测值时,应考虑同时系数。一

6、般在之间。规划不同阶段其电力负荷的方法不同规划不同阶段其电力负荷的方法不同总体规划阶段总体规划阶段预测内容:全市及市区(或市中心)规划最大负荷(取决于总体规划的范围)、规划年总用电量、居民生活及第一、二、三产业各分项规划年用电量。人均电耗法:人均城市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根据各方面条件与现状情况选取。负荷密度法:用单位用地负荷密度(综合、分类,主要用于总、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预测内容: 详细规划区规划最大负荷、年用电量预测方法: 一般负荷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 R: 2026(w/m2) M: 20 80(w/m2) C: 30 120(w/m2)第二节 城市供电电源规划一、城市电

7、源种类与特点二、电源选址要点一、城市供电电源种类与特点q城市电源通常分为城市发电厂和电源变电所两种基本类型q城市电源由城市发电厂直接提供,或由城市地域外的发电厂经高压送电线路长距离输送到变电所,接入城市电网q对某些无发电厂的城市,直接接受外来电源(发电厂或大电网),起着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变电所,也可成为城市电源对于现代化的城市,一般使用变电站作为城市电源对于现代化的城市,一般使用变电站作为城市电源城市供电电源规划n城市电源: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地热发电厂、潮汐发电厂、抽水蓄能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与变电站n我国作为城市电源的发电厂,主要有火力发电厂与水力发电厂

8、城市电源及厂(站、所)址选择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发电种类(水、火、风、核) 核电的优点:法:40%,瑞典:36%,日本:17% 我国大亚湾核电站, 浙江秦山、华东、华北(180-200万千瓦) l 发电厂应靠近能源l 变电站所应在靠近负荷中心的独立地段l 城市电源的配置: 中小城市,应有两个电源 大城市,应有三个电源 特大城市,应有多个电源电源变电所 按进线电压的等级分级: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 按功能分类:变压变电所(降压或升压变电所),变流变电所 按构造形式分类:屋外式,屋内式,地下式,移动式二、电源选址要点火电厂 1、负荷中心(热电厂) 2、

9、燃料产地 3、交通 4、用水 5、废物处理 6、出线条件 7、防护要求 8、地质 9、三类工业产地 10、主导风向水电厂 1、保证水能 2、工程地质 3、交通运输l核电厂 1、负荷中心 2、人口密度低,隔离区 3、用水量大 4、用地面积 5、地形平坦 6、地质和地震防护 7、运输条件 8、防洪、防御、环保条件城市变电所 1、城市边缘或外围,便于进出线 2、地质条件 3、防洪、抗震要求 4、交通 5、生活用水 6、少占农田 7、对临近设施的影响 8、不设于空气污秽地区 9、符合城市总规要求第三节 城市供电网络规划一、城市电力网络等级与接线方式(一)电力线路等级 500kV、330kV、220kV

10、、110kV、66kV、35kV、10kV、380/220kV 大中城市的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宜为4-5级、四个变压层次,小城市宜为3-4级、三个变压层次l城网电源应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一般设在市区边缘,在负荷中心或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可采用高压深入供电方式。(二)电力网接线方式与特征1、放射式:可靠性低,适用于较小负荷2、多回线式:可靠性高,适用于较大负荷3、环式:适用于一个地区几个负荷中心4、格网式:可靠性高,适用于密度大且均匀分布的低压配电地区5、连络线:不接负荷,作平衡或备用。二、城市配电网规划电网等级(8类) 一次送电: 500kV、330kV、220kV 二次送电: 110kV、66kV、3

11、5kV 配电: 10kV、380/220V高压配电网: 10kV 按远期建设 主干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有明显的供电范围 采用放射式结构,特大城网多回线式和环式低压配电网: 380/220V 采用放射式结构,负荷密集区采用环式和格网式 路灯照明系统三、城市变配电设施规划1、容载比容载比就是变电容量与最高负荷之比,它表明该地区、该站或该变压器的安装容量与最高实际运行容量的关系,反映容量备用情况2、城市变电所市区边缘或郊区、县的变电所,宜采用全户外和半户外式结构;市区的采用占地较少的户内型或半户外型布置3、开关站 一般来说开关站电压等级是10kV及其以上的,就是将电网来的电分给几个或者更多的变电所用,然

12、后变电所再将之降压给工业、生活用电。其作用就是分配高、中压电能。4、配电所 变电所是负责将高压电网的电变成低电压,然后传送出去,还兼有电网输入电压监视、调节、分配等功能。此外,变电所的容量相对较大。配电所不一定变压或输入电压相对较低,主要侧重于对用户供电的分配、控制与保护。配电所的容量相对较小。第四节 城市电力线路规划一、城市送配电线路敷设 架空线:110kV以上,造价低,危险大,景观差 地下敷设:3.5kV以下,造价高,技术复杂,景观好(一)架空线路敷设 送配电线路敷设(架空) 送电线路 配电线路 耐张段:是两个导线连接点间的距离,可能是几个档距几座杆塔。耐张段的两头都可以解口、紧线、松线。 档距:就是两根电杆或两座铁塔的距离。(二)电力电缆路线敷设1、适用情况高压:架空线路走廊在技术上难解决时;狭窄街道、繁华市区高层建筑地区及高容环境有特殊要求;重点风景旅游区;对架空线严重腐蚀的特殊地段低压配电线路:负荷密度较高的市中心区;建筑面积较大的新建居民楼、高层住宅区;不宜通过架空线的主要街道或重要地区;采用电缆线路经济时。2、敷设方式:(直埋、沟槽、排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