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学设计_第1页
《蒹葭》教学设计_第2页
《蒹葭》教学设计_第3页
《蒹葭》教学设计_第4页
《蒹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蒹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兼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表达的情感“哀而不伤”。学情分析九年级 (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深入透彻的分析问题。设计理念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点拨引导,品味赏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 诵读。2、 品悟诗歌的美。教学难点理解主人公、“伊人”的形象。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2、课前学生预习,了解诗意,分组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故事,名言,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加积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特色分析1、重视朗读,以读悟情。这节课重视朗读

3、训练,引导学生注意节奏、重音、感情的处理,通过自由读、范读、个人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情感。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展示,发挥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3、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对中学生来说,爱情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但也是不可回避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正确处理。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词灿若星河。今天,我们来追溯诗歌的源头 诗经 , 去欣赏其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蒹葭 。通过蒹葭的学习,我们来“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多媒体展示课题。】二、整体感知(一)、 诗经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

4、自西周至春秋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六 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 风格。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 (包括十五国风)多是各地民歌;雅(大雅、小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周、鲁、商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本诗选自秦风,这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前人评价:“意境空旷,寄托玄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故此在国风中为第一篇缥缈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 【学生介绍,多媒体展示。】(二)、字词注音:溯涧湄跻垠【提问学生,检查预习。】(三)、朗读指导。(过渡)师:兼葭即我们熟悉的芦苇,诗歌借兼葭想说

5、什么呢?我们 先来读。古人说“诗非读不能品也”,请同学们注意重音、节奏、情 感。(朗读指导,注意节奏、重音、感情的处理。)兼葭/爸蛋白露/为森J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溯涧/从之,道冏/且丘 溯游/从之,宛在/水电史兼葭/萋聋白露/未电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垠。/兼葭/隹白露/未立所谓/伊人,在水/之演。溯涧/从之,道阻/且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扯。/感情基调:每章前两句,语速应缓慢,读出苍凉味。“溯涧”、“溯游”两句,动作焦急急迫,语速应较急促。“道阻且长”等句,语速应慢,体现险阻重重。“宛在”三句,应读出失望、怅惘之情。1、自由读,了解大意

6、。【学生借助“预习提示”以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抽查学生概况大意,初步感知】2、听录音。【播放fiash动画,学生一边在优美的画面中欣赏图景,一边在悠扬的乐曲中接受熏陶,既体验了情境美,又感知了文意。】(过渡)师:我们听到的朗读感情真挚,他真实地表达了一个男子的心声。同学们想不想尝试读一读?3、推荐男生朗读,女生评价。【在读评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提高了朗读水平。】4、配乐齐读。【在古筝曲的伴奏下,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产生共鸣。 】三、研讨(一)、品悟诗歌的美1、感受诗歌的画面美。(过渡)师:诗读完了,感觉嘴里好像含着一枚橄榄,令人回味无穷, 你是不是想说些什

7、么呢?诗中有哪些人?描绘了什么景?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合理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感受画面美。【学生欣赏蒹葭的一组图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相象和联想,描述画面的美。抽查一两名学生回答,老师点评。老师引领学生感悟,为下面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2、这首诗歌的美还表现在哪里?【小组讨论,选代表上讲台板书讲解,其余小组补充。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参与意识增强,主体性得以体现。】师小结: 同学们总结了这么多美:写法美、 音乐美、 意境美、 含蓄美、朦胧美、情感美等等,不正印证了这句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吗?爱情是美好的、神圣的,我们向往、追求,本身没有错,但

8、必须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场合,我们才能品尝它的甜蜜,否则,它只是一枚苦果。现在,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对,那就是学习。所以,请同学们正确看待爱情。(二) 、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伊人、主人公的形象?【小组讨论,中心发言人回答,教师明确,伊人:积极向上的、美好的目标、理想、事业、成功等等人生美好的终极目标或至美至善的境界;主人公:为了爱情、为了心中的目标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坚贞不渝的青年。通过深层挖掘,教会学生要善于深入思考问题。】2、你心中的“伊人”是什么?应该怎样追寻?【同桌交流。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再次正确认识了爱情的内涵。】师小结: 其实,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像主人公一样不断追寻,

9、而实现目标的过程则是充满艰辛的。但是,尽管路漫漫,我们也要上下求索,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我们也要终不悔。同学们要坚信,只要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努力拼搏,你的“伊人”一定会在不远的灯火阑珊处。祝愿同学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三)、巩固知识选取一节自由背诵。【当堂成诵,男女生竞赛,提高课堂效率。】四、拓展(一) 、搜集关于爱情的诗词、名言、故事。【分组展示。在合作中,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合作学习、组织协调、朗诵、表演等能力。】(二)、为蒹葭的作者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语言简洁流畅,结合诗歌的内容作评价,50 字左右。 )【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在水一方歌曲背景下,学生的创作灵感如泉涌,佳词妙句层出不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师示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贾平凹秦腔颁奖词: 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解读。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诗歌,真是回味无穷。请同学们把诗经这颗璀璨的明珠珍藏在心中,让它永远熠熠生辉!六、作业1、背诵。2、将课堂练笔整理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画面美音乐美追寻伊人 意境美含蓄美(理想、目标)朦胧美 情感美教学反思这堂课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激励,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