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T ××××2008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9-XX-XX实施2009-XX-XX发布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Engineering technical code on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utilization in Urban Area (征求意见稿)DB11/T XXX2009DB北京市地方标准ICS P 备案号:XXXXX2009:1DB11/T XXX2009目 次前 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基本资料45 规划46 工程设计67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
2、158 工程验收与运行管理169 工程效果监测与评价16IDB11/T XXX2009前 言为使雨水利用工程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进一步提高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编制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I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雨水利用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等。本规程适用于城镇雨水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
3、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J118198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68199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4002006 建筑
4、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GBJ1411990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SL2071998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103199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241991 堰槽测流规范DB11/T 2812005 屋顶绿化规范DB11/T 3492006 草坪节水灌溉技术规定JC/T945-2005 透水砖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in urban area 城市化地区对雨水进行下渗、回用、调控排放等综合利用的工程。3.2 峰值汇流系数 runoff peak co
5、efficient 区域出口的峰值流量与对应的最大时段平均降雨强度和区域面积之积的比值。3.3 不透水地面 impervious pavement不透水或弱透水的地面。3.4 透水铺装地面 pervious 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的铺装地面,也称透水地面。3.5 回渗井 infiltration recharge well将处理后达到相应水质标准的雨水直接回补到地下透水层的构筑物。3.6 下凹式绿地 depressed green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3.7 环保雨水口 pollutant removable inlet 具有拦截径流中部分
6、污染物、分离初期径流等功能的雨水口。3.8 DDF曲线法 DDF curve method由反映不同时段、频率降雨量的降雨量时段频率曲线(简称DDF曲线)推求设计降雨过程的方法。3.9 降雨时程分配表 rainfall process distribution table反映某历时降雨过程的时程分配表。3.10调控排放 detention & controlled discharge将区域内雨水暂时滞留在管道和调蓄设施内,并按照所控制的流量排放到下游。3.11屋顶绿化 roof greening 在屋面设计一定厚度和结构形式的种植层,种植适宜的植物。3.12屋面滞蓄排放 roof re
7、tention and letting在具有足够承载和防渗能力的屋面,将降落的雨水临时滞留在屋面上,通过限流措施以较小流量排入雨水管道。3.13雨水收集回用率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reuse rate 一定区域内收集回用的雨水量占降雨所产生径流量的百分比。3.14雨水综合利用率 rainwate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一定区域内雨水下渗和收集回用的量占所产生径流量的百分比。3.15雨水池 rain water tank 存储和调节雨水的构筑物。3.16兴利容积 useful storage volume 雨水池中用于储存回用
8、雨水的容积。3.17调蓄容积 detention and revaluating volume 雨水池中用于调节径流峰值的容积。3.18有效孔隙率 effective porosity可储存雨水的连通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3.19铺装层 pavement layer透水地面地表至土基以上的各层统称为铺装层,包括垫层、基层、找平层、面层。3.20铺装层容水量 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pavement layer单位面积透水地面可容纳雨水的最大量。3.21规划利用雨水量 proposed rainwater utilization volume 达到雨水利用规划目标每
9、年69月需要控制和利用的雨水量。3.22综合透水能力 Integrated infiltration capacity 一定面积透水地面在某一恒定降雨强度下达到全面积水时的累积降雨量。3.23生物滞留 Bioretention or rain garden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截留、滞蓄、过滤、净化雨水径流的措施。4 基本资料4.1 水文气象资料4.1.1 工程所在地近10年以上的年、月、日降雨量和5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120 min、360 min、720 min、24h历时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无实测资料的地区,
10、可参考北京市水文手册或市政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求得短历时暴雨强度和降雨量。4.1.2 工程所在地近10年以上的年、月、日水面蒸发资料。无实测资料的地区,可参考北京市水文手册。4.2 地形与地质资料工程建设区地形、土壤、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应有大于1:500的地形图。4.3 地下设施资料工程建设区现状和规划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位置、深度、结构等方面资料,应有大于1:500的管线综合图和必要的纵断面图。4.4 其它资料4.4.1 工程建设区或工程所在地的区域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排水规划、防洪规划、绿化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资料,含规划总平面图、管线综合图等。 4.4.2 工程
11、建设区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化率、水面面积等主要参数,应对房屋总数、每栋楼的层数、居住单元数、雨落管位置、绿地类型等进行调查。5 规划5.1 一般规定5.1.1 凡新开发建设或改、扩建的区域,占地面积在50000m2以上的,应首先编制雨水利用规划,再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占地面积小于50000m2的区域,可直接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5.1.2 区域雨水利用工程规划应与区域排水规划同时开展,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宜在小区前期规划中考虑。5.1.3 雨水利用规划应以区域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主要依据,并与排水规划、防洪规划、绿化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5.1.4 雨水利用规划区
12、域内的排水体制宜为分流制。5.1.5 规划应提出有利于雨水利用的竖向与坡度控制要求。5.1.6 规划原则应体现对雨水的回用、下渗等综合利用和减小外排水量和峰值流量。5.2 规划内容5.2.1 雨水利用规划内容应包括: 规划目标、原则; 雨水利用分区、方案比选、工程布局、雨水控制与利用的相关要求; 规划雨水利用量估算及投资估算。规划目标可采用控制规划建设区域峰值汇流系数的方法确定,峰值汇流系数可按公式(1)计算: (1)式中:p峰值汇流系数,无量纲;Qp峰值流量,单位为升每秒(L/s); 以系统汇流时间为时段的最大平均降雨强度,单位为升每秒公顷 (L/s hm2);Fs汇流区面积,单位为公顷(h
13、m2); 系统汇流时间,单位为分(min),应由实测资料分析确定,通常可采用公式(2)估算。 (2)式中:t1汇水面汇水时间,单位为分(min),一般采用5 min15 min;m折减系数,无量纲,按GB500142006的规定取用;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单位为分(min)。雨水利用标准可参照表1选取。表1 雨水利用标准选取表建设后用地类型10m内土壤质地重现期a(年)控制峰值汇流系数居民区、工业区、办公商务区粘土12 0.30.4 粉土细砂24 0.20.3 中砂砂砾350.150.2卵石580.15 公园、绿地粘土13 0.30.4 粉土细砂35 0.20.3 中砂砂砾580.150.2
14、卵石8100.15 a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可适当增大,特别重要地区和一般地区或排水条件好的地区重现期可酌情增减。5.2.2 规划利用雨水量可按公式(3)计算: (3)式中:规划雨水利用量,单位为立方米(m3); 69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比例,取82;区域(地块)雨水利用标准所设定重现期的年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建设前第i类用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m2);建设前第i类用地的汛期径流系数,无量纲,可参考表2选取;建设后第i类用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m2);建设后第i类用地的汛期径流系数,无量纲,可参考表2选取; 建设前用地类型数;建设后用地类型数。表2 不同区域汛期
15、径流系数参考值用地类型土壤质地坡度汛期径流系数林地0.150.25公园、墓地0.150.25草地砂性土<20.102%7%0.15>7%0.20粘性土<20.172%7%0.22>7%0.35裸地砂性土0%50.305%10%0.40粘性土0%50.505%10%0.60居住区0.500.70商业区0.550.80混凝土、沥青路面0.85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0.306 工程设计6.1 雨水利用形式选择6.1.1 雨水渗入地下可利用绿地、透水铺装地面、渗沟、渗井等渗透设施和生物滞留设施。6.1.2 绿地雨水宜采用渗入地下形式。可依据绿地土壤与地质地形条件
16、,结合景观要求采取整体下凹式绿地、局部下凹式绿地,必要时可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入渗槽、渗井等渗透设施。6.1.3 屋面雨水可选择收集回用、排入绿地下渗、屋顶绿化或屋面滞蓄排放等形式。6.1.4 小区内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宜采用透水铺装地面,将雨水渗入地下或下渗后收集回用。6.1.5 城市道路宜采取相应雨水利用措施。红线内绿化带宜采用下凹式绿地;人行步道宜采用透水地面,并应同时满足承载力和冻涨要求;道路雨水口宜采用环保雨水口,雨水口可设于绿地内,但进入绿地前宜经适当处理;道路雨水管道接入河道前宜设置调控排放设施。6.1.6 城市河道雨洪宜就近引入公共绿地滞蓄下渗,不具备条件时可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
17、通过闸、坝、堰等进行调控利用。6.1.7 高架立交桥面雨水应利用高程关系收集利用。立交桥区其它道路雨水应结合桥区绿地进行收集和综合利用。6.1.8 城市公共排水系统宜在适当位置布设雨洪调蓄池和流量控制井,采用调控排放的形式进行雨水利用。城市公共雨水管接入河道前应设置污物分离设施,并适当设置雨水利用设施。6.1.9 河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宜进行汛期水位的调节利用,使较多雨水拦蓄在河湖内。6.1.10 季节性河道及沿岸,应采取措施就地拦蓄和下渗雨水。6.2 设计降雨6.2.1 规划市区小于2年一遇的降雨,降雨量采用GB 504002006中的规定计算;大于2年一遇的降雨,降雨量可采用公式(4)和公
18、式(5)计算:(重现期N=220年) (4)(重现期N=50200年) (5)式中: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N 重现期,单位为年(年);t设计降雨历时,单位为分(min)。6.2.2 设计降雨过程宜采用DDF曲线法确定,当降雨历时大于或等于360 min时可采用时程分配表法确定。6.3 集流工程6.3.1 屋面雨水6.3.1.1 屋面雨水收集设施主要包括屋面集水檐沟、天沟、雨水斗和立管(雨落管)等,设计方法与要求应符合GB500152003 和GB504002006的规定。6.3.1.2 应收集无污染或污染较小材料屋面的雨水,不宜收集沥青或沥青油毡屋面的雨水。 6.3.2 地面雨水6.3.
19、2.1 街道、庭院、广场等地面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再经连接管进入下一级雨水管渠。雨水口及连接管的水力计算应按GB500142006的相关内容进行。6.3.2.2 雨水口宜设置在汇水面的低洼处,或硬化地面周围的下凹式绿地内;硬化地面雨水收集宜采用环保型雨水口。6.3.2.3 高架立交桥面雨水可通过桥面雨水口、雨落管收集,设计方法与要求应符合GB500142006的规定。6.3.3 河道雨洪6.3.3.1 河道雨洪的径流量应依据上游汇水区的不透水面积比例从图1中选择相应的径流系数,再由公式(6)计算得出。 ×10 (6)式中:河道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m3);Fs汇水区面积,单位为公顷(
20、hm2);设计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以不透水面积比例f为参数的径流系数,无量纲。图1 城区河道雨洪径流系数选取图6.3.3.2 引河道雨洪进行绿地滞蓄下渗的引洪流量应依据绿地内可用的滞蓄容积、下渗能力等经计算确定。6.3.4 传输管渠6.3.4.1 收集的雨水宜采用管道传输,管道的最小管径、设计流速、设计坡度和管道及附属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GB500142006中有关规定进行,车行道下管道最小覆土厚度应满足承载力要求。6.3.4.2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可按GB500142006和GB504002006的相关方法和要求进行,当需要系统的径流过程、水位变化过程计算时,应采用数值模拟方法。6.4
21、 雨水处理工程 6.4.1 水质6.4.1.1 雨水水质应采用实测数据。无实测数据时,可参考表3中的经验值。表3 北京地区雨水水质指标参考值 (单位为毫克每升)雨水径流类型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屋顶雨水初期径流150200050500102520800.42.0后期径流3010010502104200.10.4庭院、广场、跑道等雨水初期径流150250010012005255400.21.0后期径流3012030100145100.10.2机动车道路雨水初期径流3003000300200052551000.52.0后期径流30300503002105200.11.0入渗铺装下集蓄雨水10
22、40<100.224200.050.26.4.1.2 回用的雨水应采取初期径流弃除、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措施达到回用对象所要求的水质标准。6.4.2 雨水处理工艺6.4.2.1 雨水处理工艺应依据原水水质状况和回用目标水质要求确定,可参照下列流程选择:a. 雨水收集弃除初期径流滞蓄入渗地下;b. 雨水收集弃除初期径流滞蓄过滤清水蓄存回用;c. 雨水收集弃除初期径流滞蓄过滤消毒清水蓄存回用。6.4.2.2 雨水收集回用宜采用以物化法为主的工艺流程,如初期径流弃除、格栅拦污、沉淀、过滤等;当有条件时可采用生态净化技术,如人工土壤滤池、雨水生态塘、雨水湿地等;当对水质有较高要求时,可增加相应
23、的深度处理措施。6.4.2.3 根据雨水回用的用途,如有细菌学指标要求时应在回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但当雨水回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体时,消毒可作为备用措施。消毒处理方法的选择,可按国家现行有关要求执行。6.4.3 初期径流弃除设施 6.4.3.1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初期径流弃流设施(绿化屋面除外),雨水入渗系统宜设初期径流弃除设施。6.4.3.2 初期径流弃除宜分散设置。可采用初期径流池、渗透弃流井或成品弃流装置等。6.4.3.3 初期径流弃除量应根据实测雨水中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确定。无资料时,可按公式(7)计算:Wi (7)式中: Wi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单位为立方
24、米(m3);初期径流深,单位为毫米(mm),一般屋面取1 mm3 mm,路面取2 mm5 mm;Fs汇水区面积,单位为公顷(hm2)。6.4.3.4 屋面和非机动车道的初期径流可渗入土壤或沉淀后用于绿地灌溉;机动车道路的初期径流应排入污水管道或市政雨水管网。6.4.3.5 城市道路雨水应采取措施拦截并就地消纳处理初期径流。6.4.4 拦污设施 6.4.4.1 应在雨水收集系统的最前端设置拦污设施。屋面雨水斗进水口之前应安装格栅,格栅进水孔有效面积应等于连接管横断面面积的22.5倍,格栅应便于拆卸更换。道路、广场和非机动车道的雨水口内应有拦污设施。6.4.4.2 蓄水池或沉淀池前应设置拦污设施,
25、特别防止油污和漂浮物进入下游。6.4.5 沉淀池 6.4.5.1 宜将沉淀池的沉淀功能并入雨水池内。沉淀池内应设置不小于0.01的纵坡和泥区,可将沉淀物通过排污管排入初期径流池后清除,排污管的管径应不小于100mm。6.4.5.1 雨水沉淀宜采用自然沉淀方式,也可采用平流式、旋流式等沉淀方式。6.4.5.3 当采用独立式沉淀池时,可依据雨水水质、流量等特点按GB500142006中沉砂池和沉淀池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6.4.6 过滤池6.4.6.1 过滤池一般采用单层滤池或双层滤池,条件具备时可采用土壤过滤。6.4.6.2 滤料宜采用石英砂、无烟煤、重质矿石、硅藻土等滤料或其它新型滤料,也可采用
26、洁净的碎石、中砂和细砂做滤料。6.4.6.3 滤料粒径的选择应满足滤速和效果的要求,滤层厚度宜为80 cm120 cm。6.4.6.4 雨水过滤池上层滤料应定期清理更换。6.4.7 生物滞留净化设施 6.4.7.1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生物滞留净化设施对雨水进行处理、净化、滞留和调蓄,如生物滞留池、生态塘、人工湿地等,其设计可参照相关规范执行。6.4.7.2生物滞留净化设施的布设应与周边环境相适宜,应保障行洪能力,并设置安全过渡带。6.5 雨水存储与调控排放6.5.1 工程布设6.5.1.1 回用的雨水宜采用封闭式存储。宜将雨水存储设施与处理和调控排放的滞蓄设施相结合,可将初期径流弃除、沉淀
27、、过滤、滞蓄等设施集成在一个雨水池。6.5.1.2 超标准雨水应通过溢流设施溢流外排。溢流设施宜单独设置在调蓄池的上游。 6.5.1.3 当调控排放采用独立调蓄池时,调蓄池宜布置在汇水区的下游。新建的地上式调蓄池应与周围地形、地貌和景观相结合,宜集成调蓄、入渗、景观、休闲等多功能。6.5.1.4调控排放系统的设计降雨重现期应与下游排水系统的设计降雨重现期相匹配,宜不小于2年,其中溢流设施的设计降雨重现期宜不小于5年。6.5.1.5调控排放系统应设置专门的流量控制设备,并应布设在调蓄设施之后。宜将流量控制设备与溢流堰布置在同一个构筑物内。6.5.1.6 城市道路雨水采用调控排放时,调控排放设施宜
28、布设在道路的绿化带或两侧的绿地内。6.5.1.7 立交高架桥面雨水的存储设施宜结合桥墩分散布置,当位于地上时应保障安全和美观。6.5.1.8 小区雨水存储和滞蓄设施的布置应保障居民安全,远离居民活动区域和停车场。6.5.1 9 城市雨水管线内雨水的滞蓄和存储设施宜布设在足够面积的绿地内。河道雨洪宜就近利用公共绿地滞蓄。6.5.2 雨水池6.5.2.1 当有连续10年以上逐日降水资料时,应根据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采用日调节计算法确定雨水池兴利容积与雨水收集回用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再由经济技术分析后确定雨水收集回用率和兴利容积。6.5.2.2 雨水收集回用率按公式(8)计算。 (8)式中: 雨水
29、池的雨水收集回用率;多年调节计算的总来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 多年调节计算的总弃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6.5.2.3 降水资料不足时,可采用1年2年一遇最大2小时降雨扣除初期径流后的径流量确定雨水池的兴利容积。6.5.2.4 雨水池的调蓄容积、溢流堰顶高程等参数,应根据设计降雨过程和出流过程控制要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条件不具备时,调蓄容积可按公式(9)计算,溢流堰顶标高可按公式(10)确定: (9)式中:,调蓄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从调蓄空间入流开始到出流结束的历时,单位为分(min);Q 设计进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设计排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
30、s) (10)式中: 雨水池溢流堰顶标高,单位为米(m); 雨水池兴利容积对应的水位标高,单位为米(m);雨水池的调蓄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调蓄容积对应的雨水池有效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6.5.2.5 按照表1的区域峰值汇流系数控制范围,考虑调蓄时雨水随来随排,1hm2汇水区域所需雨水池的调蓄容积可按表(4)选取。当控制峰值汇流系数较小时取较大调蓄容积,反之取较小;当雨水利用标准较高时取较大容积,反之取较小。表4 1hm2汇水区域所需雨水池调蓄容积 单位为立方米控制峰值汇流系数重现期年汇水区峰值汇流系数0.90.80.70.60.50.40.30.151203.88174.891
31、47.71120.8594.0067.1440.252252.03216.2182.60149.4116.2083.0049.805303.79260.59220.09180.08140.06100.0460.0310337.55289.55244.55200.09155.62111.1666.700.201187.99161.14134.28107.4280.5753.7126.862232.40199.20166.00132.8099.6066.4033.205280.12240.10200.09160.07120.0580.0340.021311.24266.78222.32177.85
32、133.3988.9344.466.5.2.6 调蓄空间内雨水宜采用重力流自然排空。必要时可用水泵强排,排空时间应小于12小时。6.5.3 溢流与流量控制设施6.5.3.1 溢流设施宜采用堰、虹吸管,不宜采用孔口溢流。当采用堰溢流时,堰的设计应符合SL24-1991的规定。溢流设施的溢流能力应满足发生设计重现期降雨时上游管道入流不受顶托。6.5.3.2 流量控制设施可依据上、下游水位和其他条件选择无反馈型或反馈型流量调控器。6.5.3.3 流量控制设施在设计降雨情况下的最大出流量应不大于规划控制的出流量。6.6 雨水综合利用工程6.6.1 雨水回用6.6.1.1 雨水回用系统应作为补助供水系统
33、,回用系统应设自动切换设施,当补水能力不足时应能够自动切换到其它供水系统。当主供水系统采用生活饮用水补水时,应采取防止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的措施。6.6.1.2雨水作为居民小区,宾馆饭店、办公楼厕所和公共厕所冲洗水源时,用水量的计算应参照相关规定或规范,供水方式及水泵的选择、管道的水力计算等应符合GB500152003的相关规定。6.6.1.3雨水用于洗车的用水量应参照相关规定或规范确定。应考虑汽车冲洗循环用水的净耗水量和车库地面冲洗耗水量。6.6.1.4 雨水用于水景观的补水时,补水量计算应当考虑汇集雨水径流量、景观水体可用贮水容积、渗漏和蒸发量、补水水量平衡、补水措施等因素。6.6.1.5 雨
34、水回用于绿地灌溉应采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措施,其系统设计应符合DB11/T 3492006、SL1031995、SL2071998和GB502881999的相关规定。6.6.1.6 雨水回用供水管道应与生活饮用水管道分开设置,并在管道、水池(箱)、阀门、水表、给水栓、取水口等设施上设置明显的颜色和标识。6.6.2 雨水入渗6.6.2.1 公共绿地应因地制宜采取雨水利用措施,使2年一遇降雨的自产雨水不外排,同时宜设置下凹区域,消纳外来雨水。6.6.2.2 小区绿地宜布置在建筑物周围,并低于散水和周围地面5 cm10 cm。6.6.2.3 绿地低洼处的植物宜选择耐淹品种,并设置雨水口,其顶面标高应高于
35、绿地20 mm50 mm。6.6.2.4 宜将入河雨水管内雨水或河道雨水引入相邻较大面积公共绿地进行滞蓄下渗。6.6.2.5 地下水埋深小于3m的绿地区域不宜进行入渗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绿地入渗雨水,应使下渗雨水不污染地下水。地下水源保护区不宜直接将雨水引入透水层下渗。6.6.2.6 绿地表层土壤下渗能力不够时,可另设置渗透设施。绿地雨水入渗与渗透设施的设计应符合GB504002006的要求。6.6.3 入渗量计算6.6.3.1 土壤渗透系数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5选取。表5 不同质地土壤渗透系数 土壤质地渗透系数m/s砂土>5.56×106砂质或粉砂质土2
36、.78×1065.56×106壤土1.39×1062.78×106粘质土<2.78×1076.6.3.2 渗透设施进水量可按公式(11)计算: (11)式中:V设计重现期降雨历时渗透设施的进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 q渗透设施设计暴雨强度,单位为升每秒公顷(L/s·hm2); A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面积,单位为公顷(hm2);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区的径流系数,无量纲,可参照表2选取;A0渗透设施承纳降雨面积,单位为公顷(hm2);t降雨历时,单位为小时(h)。6.6.3.3 渗透设施在时段内的设计渗透量按公式(12)计算: (1
37、2)式中: V设计渗透量,单位为立方米(m3);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50.8;K 土壤渗透系数,单位为米每秒(m/s),可参照表5选取;J 水力坡降,一般可取J =1;A有效渗透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1/2计算,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地下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6.6.3.4 渗透设施所需储水空间为进水量和渗透量之差的最大值,可按公式(13)计算: (13)式中:Vw渗透设施所需储水空间,单位为立方米(m3);V渗透设施的进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3);Vp渗透设施的渗透量,单位为立方米(m3)。6.6
38、.3.5 渗透设施储存填料所需的容积宜按公式(14)计算: (14)式中:Vs渗透设施储存填料所需的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nk填料的孔隙率,不应小于30,无填料时取1。6.6.3.6 渗透设施相关尺寸可根据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和渗透设施形式计算确定。6.7 透水铺装地面6.7.1 透水铺装地面应在土基上建造,并自上而下设透水的面层、找平层、基层和垫层。面层的渗透系数应大于1×104m/s,找平层、基层和垫层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面层的渗透系数。6.7.2 透水面层可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草坪砖等。找平层和垫层可采用无砂混凝土、砾石、砂、砂砾料等或其组合。6.7.3 当面层采用透水砖
39、时,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磨长度等应符合JC/T945-2005的规定。6.7.4 透水铺装地面应满足相应的承载力和抗冻要求。6.7.5 铺装层应有存储雨水的能力,其各层的最小孔隙率应不小于8%,且所用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铺装层的厚度应不小于25cm.6.7.6 透水地面的设计降雨重现期应不小于2年,铺装层容水量应不小于2年一遇60min降雨量。6.7.7 铺装层容水量应满足设计重现期、不同历时降雨情况下地面不产生积水,可按公式(15)计算: (15)式中: 铺装层容水量,单位为毫米(mm);重现期为N、历时为tp的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
40、m);土基的累积渗水量(mm),应由现场入渗试验实测确定,若无实测数据,可由土基渗透系数与历时tp的乘积估算。6.7.8 当面层为透水砖时其厚度由所选用的透水砖规格确定。找平层厚度宜为2050mm。基层厚度应依据承载力要求确定。当其它层厚度确定时宜按照公式(16)计算垫层的厚度。 (16)式中:垫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铺装层容水量,单位为毫米(mm);面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面层有效孔隙率,无量纲;找平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找平层孔隙率,无量纲;基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基层孔隙率,无量纲;垫层孔隙率,无量纲。6.7.9 透水地面的径流系数可按照式(17)估算。 (17)
41、式中:重现期为N、历时为tc的降雨时透水地面径流系数,无量纲;重现期为N、历时为tc的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 土基的饱和导水率,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tc 降雨历时,单位为分钟(min)。6.7.10 透水地面的透水效果由综合透水能力反映。依据采用2年一遇1小时降雨对应的综合透水能力IS2对透水地面进行等级划分,划分标准见表6。表6 透水地面等级级别名称符号标志IS2范围备注无级TSN无IS2 < 22mm22mm相当于1年三遇60min降雨初级TS022 mmIS2<35 mm35mm相当于1年一遇60min降雨一星级TS135 mmIS2<45 mm45mm相当于2年一遇60min降雨二星级TS245 mmIS2<56 mm56mm相当于5年一遇60min降雨三星级TS556 mmIS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人民医院医疗资源调配考核
- 沧州市人民医院急诊配血专项考核
- 2025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事业单位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所属事业单位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招聘2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河南新乡学院诚聘高层次人才10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北京市海淀区锦秋学校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北供销合作社招聘行政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招聘3名劳动合同制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内蒙古北方人才集团招聘10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招聘16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明市2025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新闻采编实务)复习题及答案
-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课件
-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低空经济保险发展研究
-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 淮北矿业安全管理办法
- 诊所日常运营管理规范流程
- 法国文学课件
- 2025年止血技术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ECMO护理进修汇报
- 2025年(完整版)(高级)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与答案
- 首钢职务职级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