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_第3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_第4页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为了更广泛、深入地普及地质灾害的识别、观察以及临灾避让知识,开展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预防突发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汇编如下。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问答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那些类型?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多为突发地质灾害。自然因素产生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人为活动引发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人为地质灾害。二、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含义是什么?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

2、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生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

3、力地质现象。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崩塌:(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山坡脚部由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由现热、氢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由现异常现象。滑坡:(1)滑坡前缘由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由现隆起;(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由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生声响。并从裂缝中冒由热气或冷风;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

4、的泉水复活,或由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由现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由现加速变化的趋势。泥石流: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山谷中传曲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长期降雨或突降暴雨要注意防范泥石流。四、如何监测地质灾害?形变监测:采用经纬仪、红外线测距仪监测隐患点位移动态变化;在主要裂缝两侧布置监测点,或

5、采用固定标尺,或在开裂的建筑物墙体上用水泥砂浆片采用钢卷尺监测动态变化。采用常规人工巡查,监测其变化状况。水源监测:对区内降雨及上游水位进行监测。雨量监测:对本行政区域或乡镇区域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自动雨量监测仪,进行定点监测。监测工作要做好监测记录,定期整理资料,为灾害防治提供依据。五、大雨过后会发生地质灾害吗?在大雨过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因为降雨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所以,降雨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

6、或促进作用。六、什么样的雨量易引发地质灾害?日降雨量在50毫米99.9毫米(即: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日降雨量在100毫米250毫米及大于250毫米(即:大暴雨,特大暴雨)极易引发大范围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长时间的持续降雨也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七、哪些人类活动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崩塌:爆破震动、开挖坡角、弃土不当、排水进入岩土体裂隙等往往造成破裂的岩土体崩落。滑坡:(1)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因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库的浸溢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排放,农业溉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量,诱发滑坡;水库水位上下急

7、剧变动,加大坡体动水压力,也可诱发滑坡;(3)堆填加载,斜坡上兴建楼房,修建重型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使斜坡失去平衡而顺软弱面下滑;(4)乱砍滥伐,劈山采矿的爆破作用,使斜坡岩土体振动破碎,产生滑坡;(5)山坡上乱采滥伐,坡体失去保护,有利于雨水等流水渗入而诱发滑坡。泥石流:(1)不合理的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3)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加重水土流失,使山坡稳定性破坏,很易产生泥石流。八、丰台区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什么时间?地质灾害集中发生在69月汛期,受降雨影响最为明显,其他时间亦会

8、发生。九、如何防止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强化植被覆盖率,严禁毁林开荒等,保护生态环境,能很好的防止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003年1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发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管理、职责都作曲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的三项原则、五项制度和五项措施,规范了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条例提由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由重点的原则。十一、由谁来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

9、府负责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十二、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网络有哪些?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网络有:县、乡镇、村、点四级联动监测防治网络,即:群测群防网络;群专结合防灾预警网络;气象预报预警网络等。“群测群防”的基本含义是开展群众性的灾害预测和群众性的灾害防御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0、,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实践已证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十三、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的职责有哪些?监测人的职责:(1)熟悉、了解、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关灾情情况和变化情况,并随时报告,协助乡镇政府、国土部门进行地灾调查及防治知识宣传;(2)汛期严格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全天侯监测;(3)发现临灾迹象,按照规定发警报并组织将人员迅速转移,并迅速上报灾情;(4)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治理工程设施管理保护。十四、什么是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四应知”、“四应会”?“四应知”:应知辖区内灾害

11、点数、具体地点、灾害规模、影响户数和人数;应知各灾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间和次数。“四应会”:应会在灾害点的主要位置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应会3种简易监测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应会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并作由初步判断;应会采取措施进行监灾时的应急处置。十五、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

12、大。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十六、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十七、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根据预防突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方案,临灾报警信号有:手机(短信播报)、小区广播、对讲机(信息传递)、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灯光报警(夜间)等等。十八、发生地质灾害时,由谁组织抢险救灾?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抢险救灾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成立

13、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组成,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的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十九、地质灾害发生后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地质灾害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将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应急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由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民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公安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

14、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及时传递气象信息;通信、航空、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保证地质灾害应急的通信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的运送。二十:什么是:三查、五到位、十有县?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十有县: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第二部分:部分知识重点解读一、地质灾害分级(一)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2、大型:因

15、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二)险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既受威胁人数或受威胁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1、特大级(特重):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受威胁财产1000万元以上的;2、重大级(重):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3、较大级(中):受威胁人数1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4、一般级(轻)

16、:受威胁人数1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100万元以下的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一)速报范围发生的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以及避免10人(含)以上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都要按照不同的时限要求上报国土资源部。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避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量的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以地质灾害实际影响范围测定,如倒塌房屋内居住人员或灾害现场活动人员等。(二)速报时限(1)3小时报告:对于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灾害发生地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事发后3小时内速报国土资源部。(2)12小时报告:对于6人(含)以上死亡和失踪的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避免10人(含)以上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省级国土资源

17、主管部门要在事发后12小时内速报国土资源部。(3)2日报告:对于6人以下死亡和失踪的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日内上报国土资源部。(三)速报内容地质灾害速报应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由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对地质灾害灾情的速报,还应包括死亡、失踪和受伤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有新的变化时,要随时进行续报。三、地质灾害月报制度在每个月的月底以前将本行政区域内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发生的所有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实例,按照统一要求报部地质环境司

18、,同时对次月和下季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作由简明扼要的预测说明(季度趋势预测仅在上一季度末进行)。四、群测群防简介(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广大人民群众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二)群测群防的主要做法是,汛期前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趋势,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落实监测点的防灾预案,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同时,县、乡、村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从县、乡政府的管理责任人一直落实到村(组)和具体监测责任人,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

19、实的管理格局。通过这种责任制形式,明确了隐患点的具体责任人和监测人,保证各隐患点的变形特征能及时被捕捉,有效地指导了当地政府和受威胁群众防灾避灾工作。(三)群测群防主要任务1、查明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确定纳入监测巡查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编制监测巡查方案。2、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建立防灾责任制。3、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知识及相关防灾知识培训。4、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预案,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建立各项防灾制度。5、通过实时监测和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变形情况,在由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预报和预警。6、建立辖区内

20、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监测原始资料档案及隐患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7、组织实施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四)群测群防体系各级组织的职责1、县级: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群测群防体系的统一领导,组织开展防灾演习,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等工作,负责统筹安排辖区内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经费。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县群测群防体系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辖区内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宣传培训,指导乡、村开展日常监测巡查及简易应急处置工程,负责组织专业人员对下级上报的险情进行核实,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群测群防年度工作总结。2、乡级:在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

21、,乡级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辖区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督促村级监测组开展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应急处置,抢险救灾、宣传培训,防灾演习。做好本辖区内群测群防有关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完成辖区内群测群防年度工作总结。3、村级:参与本村地域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上报。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报告,并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做好自救、互救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辖区内群测群防年度工作总结。(五)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方法地质灾害的监测是指对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所造成和引起各类地质体的变化情况实施监管和监测。按监测的人员、手段、工具等的不同

22、,可分为群众监测和专业监测。按灾种可分为滑坡监测、崩塌监测、泥石流监测等。群众监测是由广大群众,特别是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个人或集体,采用简单的设备并通过观测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监测的一种监测方法。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动态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避让、治理、预报提供依据。当前,我区通过地质灾害的调查,已经发现了2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灾害点中以崩塌占绝对多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还会由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可以采取专业人员指导,群众开展简易监测的方法,并由此形成地质灾害的群众监测网络。1、崩塌监测方法简易监测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定期目视检查

23、及安装简易监测设施二种。(1)定期目视检查法属于宏观地质观测法,其要求监测责任人必须定期对可能崩滑的土体采取目视检查,尤其在融雪期、汛期时,应检查被监测地质灾害点有无其它异常变化;也可采用常规的崩塌滑坡变形形迹追踪地质调查方法,进行人工巡视,并发动当地群众报告崩塌滑坡区由现的各种微细变化。该调查法选点宜在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包括调查路线应穿越、控制整个崩塌滑坡区。(2)简易观测法主要是对滑坡上形成的各种裂隙和滑坡上的建筑物进行位移、沉降、倾斜的变形观测。同时对滑坡崩塌体上的井、泉、池塘等水体的观测也是简易观测法的主要内容。2、滑坡裂隙监测方法可在滑坡裂隙的两侧设置骑缝式简易观测标志,直接测量

24、裂缝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主要方法有:埋设简易观察桩;在滑坡前缘剪由带内刻槽等定期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以及裂缝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a)设桩观测;(b)设片观测;(c)设尺观测;(d)刻槽观测上述这些方法操作简易,直观性强,观测数据资料可靠,适用于滑坡体处于速变或剧变阶段的动态变化监测。即使在有精密仪器的条件下,也可布置一些简易观测,以供核对测量成果,一般采取钢卷尺、皮尺、三角堰、温度计等监测工具。各地也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监测方法,特别是一些小型滑坡、崩塌的监测方法。监测次数和时间:旱季每月观测一次,雨季410月每10天监测一次,如发现被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

25、变化或汛期、台风暴雨期,特别是12小时过程中降雨量达50mmz上时应加密观测次数。监测成果分析:每个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成果都必须按统一表格填写记录。若监测数据有重大异常时,应首先采取避让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分析研究地灾发展趋势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3、泥石流的简易监测方法泥石流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是为获取泥石流形成的固体物源、水源和流动过程中的流速、流量、顶面高程(泥位)、容重等及其变化,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和警报提供依据。监测范围包括水源和固体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群众性的简易监测,主要应用皮尺等工具和人的目估、判断进行,简易监测的主要对象与内容有:(1)物源监

26、测形成区内松散土层堆积的分布和分布面积、体积的变化。形成区和流通区内滑坡、崩塌的体积和近期的变形情况,观察是否有裂缝产生和裂缝宽度的变化。形成区内森林覆盖面积的增减,耕地面积的变化和水土保持的状况及效果。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及变形破坏状况。(2)水源监测除对降雨量及其变化进行监测、预报外,主要是对地区、流域和泥石流沟内的水库、堰塘、天然堆石坝、堰塞湖等地表水体的流量、水位、堤坝渗漏水量、坝体的稳定性和病害情况进行观测。同时对泥石流沟内水的颜色、浑浊度等进行观测。(3)活动性监测泥石流活动性监测,主要是指在流通区内观测泥石流的流速和流位(泥石流顶面高程)和计算流量。各项指标的简易观测方法如下:

27、观测准备工作A、建立观测标记。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对那些近期可能发生泥石流的沟谷,选择不同类型沟段(直线型、弯曲型),分别在两岸完整、稳定的岩质岸坡上,用经纬仪建立泥位标尺,作好醒目的刻度标记。戈侬长100米的沟段长度,并在上、下游断面处作好断面标记(图5)和测量上、下游的沟谷横断面图。R确定观测时间。由于泥石流活动时间短,一般仅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故自开始至结束需每分钟观测一次,特别注意开始时间、高峰时间和结束时间的观测。流速观测浮标法:在测流上断面的上方丢抛草把、树枝或其它漂浮物(丢物时注意安全)分别观测漂浮物通过上、下游断面的时问。阵流法:在测流的上、下断面处,分别观测泥石流进入(龙头)

28、上断面和流由下断面的时间。流速计算第三部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六个自我”一、自我识别采用编制科普教材、桂图、音像制品,办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辅导站和开展广播电视宣传教育等,引导公民自觉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的能力,以便通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险情。组织村长和村民讨论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形态、发生的自然与人为情景、危险雨量判断与正确撤离路线,进而引申到爱护林草水土、土地限制利用和经常性的斜坡维护等。二、自我监测落实县、乡、村基层群众组织的防灾责任人、确定监测方法与要求,如配发简易雨量筒、木桩、砂浆贴片和固定标尺等,人工巡视滑坡体内的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定期巡查测量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纸介质记录监测数据并注意灾害发展趋势,必要时按程序逐级报告。在重大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建立警示牌,并简要说明灾害类型、发生条件、威胁范围和避让方法。三、自我预报群测群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