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最新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实验专题归类复习1、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图1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
2、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图2(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 图3作?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
3、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空气中的入射角i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图4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的实验中。图4(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正倒13015缩小倒22020等大倒31435放大倒410/不成像/58/放大正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在第5次实验中,从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一侧放大的像。7、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图5C.读取温
5、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只填写序号)。(2)图5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时=10 min时海波处于_状态,图5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 。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8、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_。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规律是:_。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
6、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9、莹莹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A的密度。莹莹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A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4甲所示,则金属块A的质量为g。然后,莹莹将金属块A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升高到如图14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A的体积为cm3。由此可计算出金属块A的密度为kg/m3。10、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 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
7、况如图15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g;若烧杯的质量是20g,则液体的质量是 g。(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下表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 组,你的判断方法是: 。 图13 图14组别甲乙丙丁液体的质量m / g8.016.219.831.8液体的体积V / cm310.020.030.040.0图1511、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6(a)、(b)所示。(1)观察图16(a
8、)可知,甲车在作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s。(2)观察图16(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m。(3)比较图16(a)、(b)可知,甲车的速度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12平均速度测量1.实验目的: 2.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3.测量需要的器材: 4.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1)测量正常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步骤参考课本,自己设计记录表格)练习: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例题6:图中所示的为测平均速度时某次实验过程中所纪录的时间及测量的距离,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1= 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
9、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分析与解答:(1)通过图中的“秒表”,可计算出时间。 (2)通过路程和时间可计算出平均速度。解:图中小车通过全程时间tl5秒,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t23秒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s190cm=0.9m,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45cm=0.45m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例题7:请补齐下面探究报告中所缺少的内容。 (1)探究问题: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2)猜想(请你对探究问题作出猜想):(3)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如图所示):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4)实验结论:分析与解答: (1)猜想: (1)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生变化。 (2)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不发生变化。 (3)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变大。 (4)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变小。 (2)主要实验步骤: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