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细说中医_第1页
邓老细说中医_第2页
邓老细说中医_第3页
邓老细说中医_第4页
邓老细说中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邓铁涛老先生曾经多次抱怨说: “中医临床教科书与临床实践脱了节,教科书讲的理法方药,在药房中找不到,看不见,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临床水平较低甚至很低!当然,这里也有我们的责任”。邓老先生所说的可是一句大实话。其实,无论是在药房还是在病房或是门诊, 何止是临床教科书与临床实践脱了节, 那基础理论教科书不都是与临床实践脱了节, 以至中医临床水平较低甚至很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医的老五院一版统编教材就是由西学中班的同志主持编写的, 以后各版则多是其延续和不断增加内容。例如对“气”的解释, 1958 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概论说: “气的意义,广泛而复杂”,对“

2、气”没有个统一的认识,是说不清道不明。6 年之后的 1964 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北京中医学院的内经讲义指出“气的含义有二,一指流通着的微小难见物质 一指人体脏器组织的活动能力”。 1978 年,又出版了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基础,这本书在重复了前面的观点之外,又加上了一句,“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虽说是物质,是功能,却还是找不到看不-可编辑 -精品见摸不着。如今对中医“气”的解释已经不仅仅是哲学意义的 “气”和“理”,而且还是现代物理学中的“炁”和“场”了。还有那“宗气”、“中气”、“元气”、“营气”、“卫气”、“五脏六腑之气” 等等几十上百

3、种之“气”。单这“气”到底是什么如何分类?就够你去忙活去猜想去琢磨了的!时下,中医大学的各类本科和各级各类研究生的教材,以及各种各样的专著,除了在“中医理论”的概念上兜兜圈子之外,为了制造一个似模似样的所谓理论系统, 不惜牵强附会。 把现代科学的所谓“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什么“老三论”、“新三论” 、更新的东西都塞了进来。 将什么“黑箱理论” 、“模糊数学”、“以太”、“浑沌”等等毫不相干的概念,硬性比附,强加类比。把古人现代化,把古代的思想现代化,不能不说存有几分攀附心理,也为学界所诟病。 这些玩意儿除了可以吹嘘中医经典理论如何高深莫测之外, 连自己也没弄个清楚明白到底是什么,

4、 却要装腔作势来糊弄人,实在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过,那些所谓中医理论大师, 如不让他们吹嘘这些东西, 又能吹出些别的什么东东来能让人信服呢?-可编辑 -精品可以肯定地说,以往绝大多数中医医生源自于民间,原本有着丰厚的实践意识, 有一技之长, 并没有那么多的所谓 “理论” 。他们是不会去看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 、伤寒论 、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等那些所谓中医经典著作的。只是“家传相承”、“师徒相授”,充其量只是看看药性赋、汤头歌诀和“师傅真传” 什么的,靠经验来看病。 希盼能立马见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因而,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博大精深的 “中医理论” 经典,更不知道现代中医的什么“传统科学”。

5、所以,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所谓完整独特、 博大精深的系统理论, 无非是花瓶和摆设罢了,只会对那些想拿个文凭、弄个学位、评个职称、评个大师的神马人士才会有点用, 而对民间中医生来说没有丝毫用处。 只能说到不能做到,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哪能不与临床实践“脱了节”?中医的教科书基础的指导不了临床,临床的又不能指导医疗实践,这“脱了节”的事儿早已是不爭的事实,业内人士更是心知肚明。-可编辑 -精品一位学现代医学的长辈曾说,中医界可以说是乱象丛生。你看看那中医医院的中医生们所写的病历,那里还有什么中医基础理论,不都是学了现代医学那一套,早已找不着北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啥名谁。那所谓“阴阳学说”,虽说是春秋

6、战国时期阴阳家所催生,实则似乎更象同时代名家邓析那帮人 “阴阳两可”玩嘴皮子的诡辩,阴阳互抱,阴阳易位,阴中有阳,阳中又有阴是也。所谓“五行学说”也只不过是阴阳五行家邹衍为了警诫吓唬那帮王公贵族们的把戏, 五德终始随方面而服, 让他们免于爭斗有所顾忌而相信“五行生克轮回”才是“帝王轮流更替”的天意。可时至今日,却仍然囿于此说,沿袭两千多年前的说辞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 说明生命现象! 什么民间派、 学院派、经典派,还有那荒诞无稽的所谓“各家学说”,简直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那“伤寒家”说是“寒”,“温病家”说是“温”,“寒凉派”说是“火热”,“滋阴派”说“阴不足”,“补阳派”说是“阳不足”,“

7、补土派”说“脾虚”,其实大家谁都没看到那件新衣裳,只是凭自己想当然而作出的不同诠释。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爭辩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不象现代医学,一个新的理论产生后,只要大家都认可,并得到临床实践验证,旧的理论就会被淘汰,而且还要继续不断地探索、追求、发展和扬弃。你不妨大胆去问问那老头, 当年儿子、老婆病危时咋不用 “中医”?之前怎么就不能“识未病”、“治未病”了?-可编辑 -精品听到这话,作为中医人心中确实不是滋味,可谓五味杂陈,不可名状。这难道不就是“中医人现状”误中医?难道人家说得都不对都说错了?!人家就不读“诸子百家”书?不究“阴阳五行”理?不留意、不观察、不分析、不对比、不推理、

8、不判断?人家真的就是傻瓜笨蛋一个毫无理智?真不知当下的中医 “领军人物”、“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名中医”们听了之后又有何感受?邓铁涛老先生可是中医世家,又有七、八十年的临床经验,功底深厚,如今的“中医泰斗”、“国医大师”,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着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认认真真担当起历史的重任,编写出一套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用价值高水平的中医临床教科书来,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典范。可是,邓老先生却十分谦虚,始终未见其动笔,为什么不肯动笔?此时不写待何时!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稍纵即逝哦!那怕是自己耄耋之年精力有限, 只稍动口不动手, 弟子们假手代劳也未尝不可

9、哦。 实在令大家不可思议, 不得不为之感到遗憾和惋惜!。其实,只要不是少数神人们所具备的那种所谓“也许一个也-可编辑 -精品没有”的“内证能力”,不是“神乎神”的“治未病”。能让人学了之后,治病灵验、临床有用、可以重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经得起“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这样的教科书大家自然会去学习之实践之, 不管是民间的抑或科班出身的乃至学习现代医学的医生们,都会奉之为经典圭臬,认真学习努力效法。所以,大家都非常期盼邓铁涛老先生能有这样一套与中医临床实践“不脱节”,能“找得到”,“看得见”的“理法方药”来,真正能“说到做到”,大众化的中医临床教科书刊出,以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和能力,而绝不是

10、什么“理论专著”和“邓老凉茶”哦!-可编辑 -精品在中国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漫长的“二元社会”结构,不可能不孕育、也不可能不产生“二元中医”。即所谓两种中医。一是理论中医,即古人所说的“大医”与“明医”。所谓“大医”是指一般运用四诊八纲、辩证论治的医生;所谓“明医”是指洞达气功,明了内景的医生。所谓“理论中医”是在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中,掌握话语权的士大夫和文人雅士们运用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及前面钱学森老先生所说的“感觉”加“类比”的古代所谓哲学思辨方法所产生的所谓“中医理论”。加上儒生们,坐而论道,述而不作,将三分成效吹成十分功力的陋习,游走于社会上层,巧言善辩,著书立说,流芳千古。非有权、有

11、势、有钱人家是做不到的,又可称之谓的“儒医”、“形而上者”。这种所谓“中医理论”纯粹是一种取象比类、类比推理的产物。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去认识和诊治疾病,虽经几千年的实践,但其疗效十分有限。如今,所谓“学院派中医”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大多属于此类之中的 “大医”一类。他们所学的虽说是 “四诊八纲”、“辩证论治”,但都是些穿凿附会的玄诞理论,且与空想臆度掺杂混淆。真正能“洞达气功,-可编辑 -精品明了内景”,连“子不语”的“怪力神乱”都扯了进来的“明医”者甚少。正如晚清小说何典所云:“说嘴郎中无好药,死病无药医,药医不死病,一双空手见阎王”,充其量是对“不死病”的一种“人文关怀”。因此,只要能按“经书”开出个方子,食了不死人,谁都能当中医,即便死了也只能认“命”,谁叫你是“死病”呢!笔者曾在某中医名家寓所中见到的一幅堂联:“有命不怕病,有病有药应”。其潜台词恐怕就是“无命就怕病,有病无药应”了。可见“ 医门”与“佛门”是一致的,都是治“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