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一_第1页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一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第三章物质的量检测题(一)、选择题1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c(Fe3+) = 3 : 2,则参加反应的 Fe 和 H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5:16 C.2:3D.3:22.拟晶 Al65Cuz3Fe12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将相同质量的此拟晶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物质的量关系为()A. 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B. n(烧碱)n (盐酸)n (稀硝酸)C. n(烧碱)n(稀硝酸)n(盐酸)D. n(稀硝酸)n (烧碱)n (盐酸)3.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

2、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 NO 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熔融 CeO 制 Ce,铈在阳极获得B.铈有四种稳定的核素-Ce- -8Ce-川 Ce-:Ce,它们互为同位素58585858C. 用 Ce( SQ) 2 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 其离子方程式为:Ce4+2Fe2+=c+2Fe3+D.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l4+2HH12. 在使溶液中的 AI02完全转化成 Al (OH3,应选择的最好试剂是()A. H2SOB. HCIC. COD. NH?H2O13. 化学在生

3、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矶水解形成的 Al (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杀菌净化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C. MgO 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D. 电解 MgCb 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14.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 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少的是()A. AlB. Al (OH3C. AICI3D. Al2O315. 把 2.1g 的 CO 与 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Q 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Q 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A. 7.2gB. 3.6gC. 2.1gD.

4、无法确定16. 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溶解 28.4g 上述混合物,消耗 1mol/L 盐酸 500mL 灼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 的质量是()A. 35gB. 30 gC. 20 gD. 15 g二、非选择题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钾、钙、钠、镁等活泼金属都能在CQ 气体中燃烧。他们对钠在 CO 气体中燃烧后的产物中的白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5实验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装满CQ 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假设6假设 1 :白色物质是 NQO。假设

5、 2 :白色物质是 NS2CO。假设 3 :白色物质是 N&O 和 NQCO 的混合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该小组对燃烧后的白色产物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万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万案 1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 质为NC2O取少量白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出现白万案 2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b 溶液色沉淀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1)甲同学认为方案 1 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_(2) 乙同学认为方案 2 得到的结论正确,白色物质为 _(3) 通过方案 1

6、 和方案 2 的实验,你认为上述三个假设中, _ 成立。(4)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5)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有可能是氢氧化钠。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观点,并简述理由:18.过渡金属的离子具有很多不同的化合价,并且不同价态会有不同的颜色。钒离子的颜色尤其多。用锌瓶盛装含钒的溶液经常被用于化学演示,因为这溶液的颜色会随着钒元素的化合价态改变而改变,分别变成黄色、蓝色、绿色、淡紫色等。7闕色VW舍図抵烽的银白也、嚴色0V:+ 2+ 3|i.-+ 4VOi-ata4-5flFe3+的未知浓度溶液,使在酸性环境中的Fe3+2 价钒离子(心经常被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含8转变成 Fe2+。(1)_请写出

7、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iona ,个年轻的分析化学家,决定配制 0. 500mol/L 的+2 价钒离子的硫酸盐溶液 (VSQ),她用一瓶含结晶水的硫酸氧钒溶液(VOSO42H20),但这溶液中溶解了夹杂少量水银催化剂的过量锌粒。由于天色将晚,Fiona 决定先把溶液过滤并放置,以便第二天可以完成滴定。 可是,事与愿违,Fiona 发现她精心准备的淡紫色溶液,居然部分转变成了浅绿色。(2) 写出在空气中 V2+发生的可能反应_Fio na粗略地了解了一些原理后,决定用上图装置进行滴定。这个装置便于制取和存储v2+,并且充满 H2以隔绝空气。Fio na懂得很少量的溶解氧也能影响滴定效果。为了求

8、得Fe3+溶液浓度,她往 Fe3+溶液中滴加饱和 NaCO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接着又滴加稀盐酸,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用以赶跑 溶液中很少量的溶解氧。(3)_写出生成红褐色沉淀可能的离子方程式。取 25. 00 rnL Fe2+。溶液用 V2+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的指示剂为KSCN 所需标准液的体积平均为 22. 14 moL。(4)卩62+溶液的浓度为 mol/L 。(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为了改进滴定的精确度,V2+溶液用标准 KMnO 溶液滴定。已知反应中 V2+转变为 VO-, MnO转变为 MrT(5)_ 写出 V2+和 Mn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9.工业上利用废铁

9、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Fe(OH)SO4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 如下表:沉淀物Fe(OH)3Fe(OH)2Al(OH)3开始沉淀2.37.53.4完全沉淀3.29.74.4回答下列问题:(1)_ 反应I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2)_加入少量NaHCO勺目的是调节pH,使溶液中的 _ (填“Fe3十”、“Fe2+”或“ Al3匕)过量废铁屑NHCO3期式硫酸铁9沉淀。该工艺流程中“搅拌”的作用是(3)_反应n的离子方程式为。在实际生产中,反应n常同时通入Q以减少 NaNO 的用量,Q 与 NaNO 在反应中均作 _。若

10、参与反应的Q有 11.2 L(标准状况),则相当于节约 NaNQ 的物质的量为 _。2-L2+(4)碱式硫酸铁溶于水后产生的Fe(OH)离子,可部分水解生成 Fea(OH)4聚合离子。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 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根据我国质量标准,产品中不得含有 Fe2+及 NO。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 _(填字母)。A.氯水B.KSCN 溶液C.NaOH 溶液D.酸性 KMnO 溶液20.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和铁的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已知铁元素可以形成氧化亚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3 种氧化物,

11、其中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请写出四氧化三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取铁钉6.0g放入15.0 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 并收集到气体 Y。1甲同学认为 X 中除 Fe3+#还可能含有 Fe2+。写出生成 Fe2有可能的离子方程式:_ ,若要确认溶液 X 中既有Fe2+,又有 Fe3+,应选用 _(选填序号)。a. KSCN 溶液和氯水b.铁粉和 KSCN 溶液c .浓氨水d.酸性 KMnO 溶液和 KSCN 溶液2乙同学取 336 mL (标准状况)气体 Y 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然后加入足量 BaCb 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

12、.33g。由此推知气体 Y 中 SQ 的体积分数为 _ 。已知常温下KspFe(OH)3 =1.25X10-36,贝 U Fe(NC3)3溶液中加入 KOH 溶液到pH=_ 时 Fe3+才能完全沉淀(当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时可看作完全沉淀,lg2 =0.3 , lg5 =0.7),10参考答案1.B2.D解析:将 Al65Cit3Fei2看做 65 摩尔铝、23 摩尔铜、12 摩尔铁组成的混合物,只有铝与烧碱反应放 出氢气,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65X3/2=97.5(mol);与盐酸反应时,铝和铁都反应,放出氢气的物 质的量是 65X3/2+12=109.5 ( mol);

13、与稀硝酸反应时三种金属都溶解放出NO 气体,放出 NO 的物质的量是 65+23X2/3+12=92.3(mol);所以产生气体物质的量关系为n (稀硝酸)n (烧碱) 6720。4.C解析:n( HCI)=3mol/LX0.1L=0.3mol , n (NaOH=3mol/LX0.1L=0 .3mol , n( Al )= _=0.1mol ,27g/mol2AI+6l4=2AI3+3H4、2AI+2OH+2HO=2AIQ+3H2f,根据方程式知,Al 和 HCI 完全反应需要 n(HCI) =3n (Al) =0.3mol,所以 Al 和 HCI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铝;根据方程式知,AI

14、 和 NaOH 完全反应需要 n ( NaOH =n (Al) =0.1molv0.3mol,所以 NaOH 有剩余,A.根据以上分析知,X 溶液中溶质是 AICI3, Y 溶液溶质为 NaAIQ、NaOH 故 A 错误;B.加 入溶液后先没有生成沉淀,则溶液中还发生其它反应,则该溶液应该是 Y 溶液,先发生酸碱中和11反应,所以 b 曲线表示的是向 Y 溶液中加入 HCI 溶液,故 B 错误;C.在 O 点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相等,溶液中的溶质都是NaCI,根据最初的钠原子和CI 原子守恒知,两方案中所得溶液浓度相等,故 C 正确;D. a、b 曲线中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 错

15、误。5.B解析:根据 MgO 和 F&O 的化学式知混合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MgSO 和 FeSO”4,即n (O =n (SQ) =0.1mol,则 7.6g 混合物含 O O.lmol,为 1.6g,金属元素质量为 6g,因此 15.2 g 该混合物用足量 CO 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2X6g=12g,选 B。6. A解析:根据题意 Al3+的物质的量为 a/3 mol , SO2-的物质的量为 bmol,因 NQSQ 和 Al2( SQ)3的 混合溶液不显电性,设每份混合溶液中 Na+的物质的量为 x ,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a/3x3+xX1=bx2, x=

16、2b-amol,原混合溶液中的 c(Na+)=(4b-2a)/V。7. D解析:当此混合物反应完了加入足量的盐酸时,如果铁过量,1mol 铁对应 1mol 氢气,如果硫过量,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1mol 硫化亚铁对应 1mol 硫化氢气体,5.6g 铁反应生成的气体为 2.24L , 但是实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故Fe 可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8. B解析:A、金属钠容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也容易与水反应。而水、氧气都不溶于煤油,所以选 择存放在煤油中。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故A 正确;B、泡沫灭火剂不可以,钠在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会和泡沫灭火剂中的CO 反应生成氧气助

17、燃,2 NaaQ +2 CQ = 2 Na2CO + O2此反应放出氧气,促进金属纳的反应,使火焰更加剧烈可以用沙子扑灭。故 B 错误;C 钠是强还原剂,故 C 正确;D、金属钠比较活泼,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 剂瓶,故 D正确。9. C解析:A、金属锂的活泼性不如金属钠,金属锂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故 A 错误;B、二氧化硫和氯化钡溶液之间不会发生反应,不会出现沉淀;故B 错误;C、CQ 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故C 正确;D 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但是氨气和硫酸铜溶液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生成铜, 故 D

18、错误。10. C12解析:振荡后试管越来越紧,属于减压状态,说明试管中的Q 参与了反应化学反应为:4Cu+8Nh+Cb+2HO4Cu ( NH)20H;打开试管塞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说明+1 价的铜被氧化成 +2 价,Cu ( NH)2OHRCu ( NH)4 (OH2A、振荡后试管越来越紧,属于减压状态,说明试管中的O 参与了反应,故 A 正确;7813耗氢氧化钠质量=0.51g ;C. AICI3与氢氧化钠反应为AICI3+4NaOH=NaAI&3NaCI+2HzO,1g 氯化铝消耗氢氧化钠质量133.5=1.12gB、振荡后试管越来越紧,属于减压状态,说明试管中的4Cu+8N

19、H+Q+2HO4Cu( NH)20H,故 B 正确;C、打开试管塞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说明+ 1 价的铜被氧化成+2 价,Cu (NH)20HRCu ( NH)4 (OH2,故 C 错误;D 根据铜粉质量 可以测定试管中氧气的含量,故D 正确。11. B解析:A、电解熔融 CeO 制 Ce,发生了还原反应,铈应该在阴极获得,故A 错误;B、四种稳定的核素 二 PCe;8Ce = Ce、 乂-Ce 中,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故它们互为同53535353位素,故 B 正确;C、离子方程式中,Ce +2F =Ce +2F,左边总电荷为+8,右边总电荷为 9, 电荷不守恒,正确应为 2Ce4

20、+2Fe2+=2Ce*+2Fe3+,故 C 错误;D、由于氧化性 Ce4+Fe3+I,铈溶于氢碘酸,产物不会生成Ceh,应该是 Cels,故 D 错误。12. C解析:由于硫酸溶液和盐酸都是强酸溶液,沉淀AI02时生成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酸溶液中,故 AIO2难以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A、B 不是最好的试剂;C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可以与 AIO2反应制备氢氧化铝,故 C 正确;D 氨水是弱碱溶液,不与 AlO2反应,故D 错误.本题考查了铝盐、氢氧化铝的性质应用,重点考查氢氧化铝的制备,难度不 大13. AD解析:A、明矶中含有铝元素,铝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

21、有吸附性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所以能净水,但氢氧化铝胶体没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杀菌,故A 错误.B、锌、铁和海水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负极锌失电子被腐蚀,从而保护了铁被腐蚀,故B 正确.C、氧化镁的熔点较高,所以能制作耐高温材料,故C 正确.D、镁是活泼金属,电解其水溶液时,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而不是镁离子得电子,所以得不到金属镁,应采用电解其熔融盐的方法冶炼,故 D 错误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A,注意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但没有强氧化性.14.B解析:A.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2AI+2NaOH+2HO=2NaAIQ+3H2f, 1gAl 消耗 NaOH

22、 质量=1吕*80=1.48g ; B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为AI (OH3+NaOH=NaAI&2HO, 1g 氢氧化铝消54Q 参与了反应化学反应为:14D. AI2Q 与氢氧化钠反应为 Al2Q+2Na0H=2NaAI&0, 1g 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咗乂 *=0.78g,相同质量的 Al、Al (0H3、Al2Q、AICI3, Al (0H3消耗 NaOH 最少。10215. C占燃解析:CO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CO 和再与 NQQ 反应,方程式为2CO+ 2CO、2CO+2NQQ=2NazCO+Q,总方程式为: CO+NQ=NCO,可知过氧化钠增重

23、为 CO 的质量,在氧占燃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HaO, H2O 再与 NQQ 反应,方程式为 2W+-一 2WO 2H2O+2NaQ=4NaOH+O总反应方程式为:H2+Na?O=2NaOH 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为氢气质量,故由2.1gCO 和 H2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 Q 中充分燃烧,立即通入足量的 NaaQ 固体,固体质量增加应为 CO 和 Ha 的质 量,即为 2.1g,16. C解析:根据氯元素守恒 2n ( CUCI2) =n ( HCI) =0.5Lx1mol/L=0.5mol,故 n (CuCS) =0.25mol, 根据 Cu元素守恒 n (CuO =n (CuCL) =0.

24、25mol,贝 U m( CuO =0.25molx80g/mol=20g。17.(1)Na2CO 溶液显碱性, 也会使酚酞变红,且也有可能是NQO 和 NQCO 的混合物(2) Na2CO(3) 假设 2 方案 2中出现的白色沉淀是CaCO 或 Ca(OH)2;方案 2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没有NazO 存在,所以燃烧后的白色产物中仅有NazCO,白色沉淀为 CaCO(4) 4Na + 3CO=2NaCO+ C不同意,因为反应物中无氢元素(或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其他合理解释也对)18.解析:(1)根据题意钒离子(弋)经常被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含Fe3+的未知浓度溶液

25、,使在酸性环境中的 Fe3+转变成 Fe2+。本身氧化成 V3+,g卩 V2+Fe3+=V?+Fe2+根据溶液变成了浅绿色,说明在空气中 V2+被氧化生成V,所以可能的反应是:4V2+C2+4H=4V5+2HaO(3)根据提示,往 Fe3+溶液中滴加饱和 N&CO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Fe(OH)3;接着又滴加稀盐酸, 产生了气泡,反应为:2Fe +3CO +3H2O=2Fe(OH+3CO滴定过程中由于发生 V2+Fe3+=V3+Fe2+,n(Fe3+)=n(V2+)=cV=0.02214Lx0.5moI/L =0.01107mol, 所以c(Fe3+)=n/V=0.01107mol/0.025L=0.443mol/L。1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得:5+3M nO+3H2O=5VO +3Mrn+6H+答案:(1)V2+Fe3+=V3+Fe2+(2) 4V2+Q+4H+=4V3+2H2O(3) 2Fe2+3CO2-+3H2O=2Fe(OH)3+3CO(4)0.4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