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孟孟 子子 孟子故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2、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3、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 孟子(前孟子(前372前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
2、明时被称为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亚圣”。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内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容包括: 民本主义思想。民本主义思想。 邦国的主权在民。邦国的主权在民。 对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从的。对不施仁政的暴君人民是不可以不服从的。 政事以民为归宿。政事以民为归宿。 用人以民意为准。用人以民意为准。 国家应以保民为职责。国家应以保民为职责。 国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君施行仁政以使百姓安居乐业。 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善辩,在论辩时又善设机巧,先纵后擒。孟子善辩,在论辩时又善设机巧,先纵后擒。散文气
3、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 b 踊痛哭之踊痛哭之事。母曰: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亦非所以居子也。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夏历每月初一日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拱手礼让进退
4、,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遂居于此。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孟子的妈妈就带着
5、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
6、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也说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文章时代背景:文章时代背景: 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各国互相攻伐,强
7、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 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
8、,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张。 觳觫觳觫 ( ) 便嬖便嬖( ) 畜畜妻子妻子 ( ) 庠庠序序 ( ) 孝孝悌悌 ( ) 颁颁白白 ( ) 褊褊小小 ( ) 邪邪侈侈 ( )则则王王 ( ) 胡胡龁龁( )彼彼恶恶知之知之 ( ) 忖度忖度( )pin bh sxxingtbnbinchwnghwcn du听朗读,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齐
9、宣王问曰: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闻乎?乎?” ” 孟子对曰:孟子对曰:“仲尼仲尼之之徒无徒无道道桓文之事者,桓文之事者,是是以以后世无传焉,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臣未之闻也。无。无以以,则,则王王乎?乎?”闻:闻:听。听。之:之:的。的。道:道:讲述。讲述。是以:是以: 因此。因此。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 孟子回答说: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没有讲述齐桓公、孔子这类人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
10、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的事吧!” ” 译译 曰:曰:“德何如,则德何如,则可以可以王矣?王矣?” ” 曰:曰:“保民而保民而王王,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也。” ” 曰: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曰:曰:“可。可。” 曰:曰:“何由知吾可也?何由知吾可也?” ” 译译保:保:安。安。莫之能御:莫之能御: 没有人能抵御他。御:抵御,阻挡。没有人能抵御他。御:抵御,阻挡。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于天
11、下呢?” ” (孟子)说:(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以抵御他。”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吗?” ” (孟子)说:(孟子)说:“可以。可以。”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曰:曰:“德何如,则德何如,则可以可以王矣?王矣?” ” 曰:曰:“保民而保民而王王,莫之能御也莫之能御也。” ” 曰: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曰:曰:“可。可。” 曰:曰:“何由知吾可也?何由知吾可也?” ” 曰:曰:“臣
12、闻之臣闻之胡龁胡龁曰:曰:王坐于堂上,有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牛何之之?”对曰:对曰:“将将以以衅钟。衅钟。”王曰:王曰:“舍舍之!吾不忍之!吾不忍其其觳觫觳觫,若无罪而,若无罪而就死地就死地。”对曰:对曰:“然则然则废废衅钟与?衅钟与?“曰: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不识识有有诸诸?”胡龁:胡龁:齐王的近臣。齐王的近臣。 之:之:往,到往,到去。去。衅钟:衅钟: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隙中祭神求福,叫衅钟。 衅,血祭。衅,血祭。觳觫:觳觫:恐惧颤抖的样子
13、。恐惧颤抖的样子。就:就:接近,走向。接近,走向。然则: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就。既然如此,那么就。译译(孟子)说:(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问道:“牛(牵)到哪里去?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那人)回答说:“准备准备用它来祭钟。用它来祭钟。”您说: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
14、的仪式吗?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你说:“怎么可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曰:曰:“有之。有之。” ” 曰: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爱也,臣固知王之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不忍也。” ” 王曰:王曰:“然,然,诚有百姓者诚有百姓者。齐国虽。齐国虽褊小褊小,吾何爱一牛?,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 译译爱:爱:爱惜,这里含有吝啬之意。爱惜,这里含有吝啬之意。诚有百姓者:诚有百姓者:的确有这样(对
15、我误解)的百姓。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诚:的确,确实。诚:的确,确实。褊小:褊小:土地狭小。土地狭小。(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有这事。有这事。” ” (孟子)说:(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心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不忍。”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
16、地,因此用羊去换它。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 曰:曰:“王王无异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彼恶知之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王笑曰: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无异:无异:莫怪,不要感到奇怪。莫怪,不要感到奇怪。彼恶知之:彼恶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他们怎么知道呢?恶(w):怎,如何。):怎,如何。隐:隐:哀怜。哀怜。何择:何择:有什么分别。择:区别,分别。有什么分别。择:
17、区别,分别。译译(孟子)说:(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区别呢?” ” 齐宣王笑着说: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理所应当的了。” 曰:曰:“无伤也,是乃仁
18、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庖厨也。” ” 译译无伤:无伤:没有什么妨碍,此处译为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妨碍,此处译为没有什么关系。仁术:仁术:指仁爱之道,实施仁政的途径。指仁爱之道,实施仁政的途径。 (孟子)说:(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
19、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 王说曰:王说曰:“诗诗云: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 忖度:忖度:揣测。揣测。夫子之谓也: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这话)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戚戚:戚戚:心动的样子,指有同感。心动的样子,指有同感。齐宣王高兴了,说:齐宣王高兴
20、了,说:“诗经诗经说: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么呢?” 译译曰:曰:“有复于王者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则王许之乎?” ” 复:复:报告。报
21、告。钧:钧:古代以古代以30斤为一钧。斤为一钧。明:明:眼力。眼力。秋毫之末:秋毫之末:鸟兽秋天生出的绒毛的尖端,喻极鸟兽秋天生出的绒毛的尖端,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小的东西舆薪:舆薪:一车薪柴。一车薪柴。 许:许:相信,赞同。相信,赞同。译译(孟子)说: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曰:曰:“否。否。” ”
22、“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曰: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 见保:见保:受到保护或安抚。见:被。受到保护或安抚。见:被。王之不王:王之不王:大王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大王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形:形:具体的外在区别和表现。具体的外在区别和表现。异:异:区别区别译译曰:曰:“否。否
23、。” ”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 曰: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不相信。不相信。” ” (孟子说:)(孟子说:)“如今您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
24、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 (齐宣(齐宣王)说: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曰: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我不能。是诚不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能也。为长者折枝,语
25、人曰:我不能。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是折枝之类也。挟:挟:夹在腋下。夹在腋下。太山:太山:泰山。泰山。超:超:跳过。跳过。北海:北海:渤海。渤海。枝:枝:枝同枝同“肢肢”。这句意谓,为年长者按摩肢。这句意谓,为年长者按摩肢体。一说指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说替体。一说指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礼,一说替长者攀摘树枝。皆指轻而易举之事。长者攀摘树枝。皆指轻而易举之事。译译(孟子)说:(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人
26、说:我做不到。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是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渤海这一类的事;是属于对长辈弯腰作揖一类的事。曰: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我不能。是诚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我不能。是不为也,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
27、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老吾老:老吾老:第一个第一个“老老”字作动词用,意动用法,可译为字作动词用,意动用法,可译为尊敬;第二个尊敬;第二个“老老”作名词,是老人的意思。作名词,是老人的意思。其下句其下句“幼吾幼幼吾幼”句法相同。句法相同。运于掌:运于掌:运转在手掌上,比喻称王天下很容易办到。运转在手掌上,比
28、喻称王天下很容易办到。诗云:诗云:见于见于诗经诗经大雅大雅思齐思齐,意思是给妻子作好榜,意思是给妻子作好榜样,推及兄弟,以此德行来治理国家。刑:同样,推及兄弟,以此德行来治理国家。刑:同“型型”,这里作动词用,指以身作则,为他人示,这里作动词用,指以身作则,为他人示范。寡妻:国君的正妻。御:治理。家邦:国家。范。寡妻:国君的正妻。御:治理。家邦:国家。举斯心加诸彼而已: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把你爱自家人的心,推广到爱他把你爱自家人的心,推广到爱他人罢了人罢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
29、御于家邦。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译译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诗经说: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他人身上罢了。故
30、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大过:大过:大大超过。大大超过。权:权:秤锤,这里作动词用,指用秤称重。秤锤,这里作动词用,指用秤称重。度:度:用尺量。后一个用尺量。后一个“度度”是是“思量思量”的的意思。意思。译译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所以
31、,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吧!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
32、大过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齐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是不能,而是不为。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 王曰: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
33、大欲也。” ” 曰: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 王笑而不言。王笑而不言。 抑:抑:选择连词,还是。选择连词,还是。危:危:使使受到危害。受到危害。构怨:构怨:构怨:结仇。构怨:结仇。译译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不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 (孟子)说:(孟子)说:“您最想要的您最想
34、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 齐宣王只是笑却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不说话。 曰: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曰:曰:“否,吾否,吾不为是也。不为是也。” ” 肥甘:肥甘:肥美香甜的食物。肥美香甜的食物。轻暖:轻暖:轻柔暖和的衣裘。轻柔暖和的衣裘。便嬖:便嬖:国王宠爱的近侍。国王宠爱的近侍。译译 (孟子)说:(孟
35、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吗?”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 曰: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
36、所欲,犹缘木而求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鱼也。”王曰:王曰:“若是其甚与?若是其甚与?” ” 辟:辟:开辟,扩大。开辟,扩大。朝:朝:使使称臣(或朝见)。称臣(或朝见)。 莅:莅:居高临下,引申为统治。居高临下,引申为统治。抚:抚:安抚,使安抚,使归顺。归顺。缘木而求鱼:缘木而求鱼: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不可能达爬到树上去捉鱼,比喻不可能达到目的。到目的。若是:若是:如此。如此。甚:甚:厉害。厉害。译译曰: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3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鱼也。”王曰:王曰:“若是其甚与?若是其甚与?” ” (孟子)说:(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却要抓鱼一样。”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真的像(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 曰: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
38、,无后灾;以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曰:曰:“可得闻与?可得闻与?” ” 曰: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胜?” ” 曰:曰:“楚人胜。楚人胜。” ” 殆:殆:不定副词,恐怕,大概。不定副词,恐怕,大概。译译 (孟子)说:(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求这样的理
39、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 (孟子)说:(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呢?” ” (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楚国会胜。楚国会胜。” ” 曰: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集:集:凑集。这句说,齐国土地合起来约有凑
40、集。这句说,齐国土地合起来约有一千个平方里。一千个平方里。译译 (孟子)说:(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一份力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量去降服八份,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
41、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是,孰能御之?” ” 盖:盖:同同“盍盍”。反其本:反其本:回到根本上来,指回到王道仁政回到根本上来,指回到王道仁政上来。上来。 “反反”通通“返返”。发政施仁:发政施仁:发布政令,推行仁政。发布政令,推行仁政。商贾皆欲藏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于王之市:做生意的都愿意把货物储存在大做生意的都愿意把货物储存在大王的集市上。王的集市上。途:
42、途:通通“途途”。 疾:疾:憎恨。憎恨。译译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是,孰能御之?” ” 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
43、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像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挡您呢?”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述从反面论述“霸道霸道”的危害,敦促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王曰: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44、”惛:惛:同同“昏昏”,思想昏乱不,思想昏乱不清。清。译译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我糊涂,不能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请(让我)试一试。” ” 曰: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恒产:恒产:用以维持生活的固定的产业。用以维持生活的固
45、定的产业。恒心:恒心:安居守分之心。安居守分之心。放辟邪侈:放辟邪侈: “放放”和和“侈侈”同义,都是纵逸放同义,都是纵逸放荡的意思。荡的意思。“辟辟”和和“邪邪”同义,同义,都是行为不轨的意思。都是行为不轨的意思。 网民:网民:张开罗网陷害百姓。罔,同张开罗网陷害百姓。罔,同“网网”,用,用作动词。作动词。译译 曰: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孟子)说:(孟子)说:“没有长久可
46、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害人民。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
47、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亡;制:制:规定。规定。畜:畜:同同“蓄蓄”,养活,抚,养活,抚育。育。乐岁:乐岁:丰收的年头。丰收的年头。凶年:凶年:饥荒的年头。饥荒的年头。译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然后驱驱而之而之善善,故民之从之也,故民之从之
48、也轻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赡,奚暇治礼义哉!,奚暇治礼义哉!驱:驱:督促,驱使。督促,驱使。 善:善:做好事。做好事。轻:轻:容易。容易。赡:赡:足,及。足,及。奚:奚:何。何。译译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活妻子
49、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盍:盍:何不。何不。盍:盍:何不。何不。译译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大王真想施行仁政
50、,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就可以不挨饿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51、不王者,未之有也。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谨:谨:重视,谨慎地对待。重视,谨慎地对待。庠序:庠序:古代学校的名称。周代叫庠,殷代叫序。古代学校的名称。周代叫庠,殷代叫序。申:申:反复教导。反复教导。颁白:颁白:头发半白半黑的老人。颁,同头发半白半黑的老人。颁,同“斑斑”。 译译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
52、,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第三部分第三部分,阐述施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无以,则王乎 将以衅钟 王说 刑于寡妻 盖亦反其本矣 可得闻与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皆欲赴愬于王无不为已 是罔民也 同同“已已”,止。,止。 通通“(xn)”,古代指杀牲取血涂物,用以祭祀。古代指杀牲取血涂物,用以祭祀。同同“悦悦”,高兴。,高兴。 通通“型型”,作榜样。,作榜样。 通通“盍盍”,何不。通,何不。通“返返”。 通通“欤欤”,语气词,语气词通通“途途”。通通“诉诉”,跑来申诉。,跑来申诉。 通通“矣矣”,表示确定语气,表示确定
53、语气 同同“网网”,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的意思,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的意思。无以,则无以,则王王乎乎 王无王无异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是以君子是以君子远远庖厨也庖厨也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足以察秋毫之末老老吾吾老老,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老幼幼吾吾幼幼,以及人之幼,以及人之幼权权,然后知轻重,然后知轻重度度,然后知长短,然后知长短 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对对感到奇怪。感到奇怪。 视力。视力。用尺量。用尺量。 用秤称。用秤称。 远离。远离。敬爱;老人。敬爱;老人。爱护;幼儿。爱护;幼儿。危士臣 朝秦楚 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
54、强从而刑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加以刑罚。动词。加以刑罚。动词。 穿穿小的势力;大的势力。小的势力;大的势力。少的一方;多的一方。少的一方;多的一方。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乃: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见: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牛未见羊也这样是却,竟然表被动放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看见若: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 择焉?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若是其甚与? 之: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牛何之? 臣未之
55、闻也 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曰:“有之。”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像,好像假如,如果这样这些/的到,往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放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判断句判断句是乃仁术也夫子之谓也 是诚不能也 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 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被动句将以衅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省略句省略句臣未臣未之闻之闻也也莫莫之之能能御御也也 何由何由知吾可也知吾可也 牛牛何之何之 然则然则一羽一羽之不之不举举 舆薪舆薪之不之不见见 何以何以异异 未未之有之有也也 王坐于堂上王坐于堂上 构怨于诸侯构怨于诸侯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申之以孝悌之义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吾何快于是何以异于邹敌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技术升级与创新报告
- 生物质能源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生物质能发电设备市场应用拓展报告2025001
- 图书课件教学课件
- 2025防疫员高级工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智慧城市背景下地热能供暖技术创新策略报告
- 教育大数据在智能教育数据挖掘与数据挖掘与战略规划中的应用与挑战研究
- 初中物理知识框架与解题技巧
- 中小学作业设计优化方案汇编
- 2025河南洛阳西工区第二批公益性岗位招聘4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8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甘肃省省直文博单位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省公安厅警务辅助人员招聘(44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认识社会生活(教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一例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 2025年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标准)返聘协议退休返聘协议书
- 3.1网络改变世界 议题式课件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走进焊接 课件 2.1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焊接方法
- (2025)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全部试题库及答案
- 卵巢癌的课件
- 北京市律师协会律师办理法律尽职调查业务操作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