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题 (6)_第1页
单元测试题 (6)_第2页
单元测试题 (6)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2、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垃圾的世界。3、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4、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6、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7、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二、判断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放大镜有聚光合放大的作用。()3、昆虫的眼睛

2、分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左侧。(×)4、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的位置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5、蚜虫是一种益虫。(×)6、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三、简答1、说说利用干草培育微小生物的方法。答: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几天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霉点,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集结而成,瓶中许多单细胞生物以及其他微生物正是以此为养料大量繁殖。2、洋葱表皮上有一个黑点,这个黑点是什么?答:这个黑点是细胞核。3、在放大镜下观察食盐、白糖、味精的晶体是什么形状?答: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4、昆虫触角的作用是什么?

3、答:昆虫的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昆虫的触角像“天线”,能感触物体,嗅到气味,还能平衡身体。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2、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5、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6、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二、判断1、长时间不开的锁,总是很难开,这是因为锁里生锈了。()2、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

4、成。()3、把面粉做成面条、馒头后产生了新的物质。(×)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5、铁钉不接触水和酸性物质,放在空气中也容易生锈。()三、选择1、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在家里最好用(玻璃瓶)装醋。3、(西红柿)最容易使菜刀生锈。四、连线1、【物理变化】形态变化的有:(1)落在手上的雪花化成水滴;(2)把木材制成桌椅;(3)将面粉成成馒头;(4)烧开的水不断沸腾;(5)压扁易拉罐。【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1)在苏打水中倒入少量白醋;(2)菜刀生锈。五、简答1、家庭生活中用的餐具,如菜刀、勺子易生锈,应如何防止?答:防锈的办法很多,主要有

5、:电镀、刷油漆、涂沥青、涂油、擦干、加一层膜、覆盖等,家庭生活中用的餐具,可采用电镀、擦干或者涂食用油的方法防锈。2、造成金属生锈的条件是什么?答:造成金属生锈的原因很多,但金属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期中测试题(A类) 姓名:一、填空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在头部(上方)的两侧。3、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4、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5、放大镜有(聚光)和(放大)的作用。6、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7、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8、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

6、变化值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二、判断1、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2、晶体是鉴别矿物的依据。()3、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4、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是保护铁生锈。(×)5、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6、厨房里用来加油的铁勺很容易生锈。(×)7、铁水变钢锭生成了新物质。(×)三、选择1、米饭变馊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2、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3、铁生锈说明(产生新物质)。4、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5、放大镜凸起的部分越厚,看到的东西(越大)。四、连线物理(形

7、态的)变化:(1)生菜切碎调上调料;(2)把玻璃打碎;(3)树木截成木料。化学(生成新物质)变化:(1)把铁矿石放进冶炼炉冶炼;(2)在碱中倒入白醋;(3)燃烧煤炭。五、简答1、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答: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说说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答:(1)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

8、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3、什么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答: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期中测试题

9、(B类) 一、填空1、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有_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2、用放大镜看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你发现图像是由_组成的。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_。4、_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5、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颜色会变成_色,说明米饭中含有_成份。6、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它的特点是中间_,边缘_。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看到的范围就越_。7、制造晶体的方法有_和_两种,我们在课堂上利用_来减少水分。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因此属于_变化。也可以说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_反应。9、有些变化只

10、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_。10、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_、_、_、_。二、选择1、下面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A.把易拉罐压扁 B.水结成冰 C.铁钉生锈2、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 B.玻璃 C.碱面3、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则放大镜镜片的凸度就( )A.大B.小C.一样4、雪花的晶体形状是( )的。A.立方体 B.金字塔 C.六角形5、_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仿生学 B.航天技术 C.细胞学说6、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11、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7、把建议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准备两个放大镜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调整好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A. B. C. 三、判断1、加满水的烧杯、烧瓶等,也具有放大功能。( )2、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3、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4、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饭有点甜是因为里面有糖。( )5、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7、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也能进行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

12、动。( )8、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 )四、简答1、你一定认识了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吧!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书;老师告诉的;自己观察发现的。我的收获:2、关于铁生锈,你一定知道原因,从这个原因出发,说说怎样来防止铁生锈?第三单元综合评价一、填空1、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_和_两种。2、月相变化从初一到初八依次是_。3、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_,形成它的主流观点是“_”,此外还有“_”。4、日食发生的类型有_、_和_。5、北斗星是_的主要标志,北极星属于_。6、自己能发光的星叫_,围绕着恒星运行的星叫_,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_。7、宇宙是_的,_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_着的。8、最在登月的是美国的_载人飞船,_第一个登上月球。二、选择1、1609年,科学家( )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A.哈勃B.爱因斯坦 C.伽利略2、有人类登上的星球是( )A.月球 B.火星 C.月球和火星3、月食发生的原因是( )A.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B.87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C.太阳挡住了月球的光4、北极星是( )星座的主要标志。A.大熊 B.小熊 C.猎户5、冥王星属于( )A.行星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