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泵的使用_第1页
输液泵的使用_第2页
输液泵的使用_第3页
输液泵的使用_第4页
输液泵的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输液泵的使用输液泵的使用 韩梅韩梅 急诊科急诊科 2013-12 1.熟练掌握输液泵的使用方法 2.如何解决输液泵使用过程中的故障 主显示器主显示器显示指示灯显示指示灯流动流动/停止键停止键门闩门闩开关键开关键清除清除/静音键静音键灌注/快速输液键主输液器/二级输液器键交流电电源交流电电源 1、注满一半的滴壶。 2、按开关键将泵打开。 3、打开轴向夹 4、灌注装置:按下灌注快速输液键一次,当显示FILL时,再次按此键直到可见空气排空为止。 5.使用人字键输入流速 6.按下回车键一次确认并滚动至VTBI. 7.使用人字键输入VTBI. 8.按下回车键确认并滚动至VI. 9.将输液器连接到病人输

2、入设备。 10.按下流动/停止键开始输液。 小巧轻便,可使用输液泵通用管路。(1.5kg) 输液过程中不间断的速度调节功能。 微量和标准两种输液模式。 三档压力报警(250.350.500mmHg)报警音量可调 屏幕锁功能,防止误关机 时间/容量模式,2次输液功能,保持静脉开放功能(KVO) “教与学”功能(Teach & Learn):机身背面红外线传输接口,可以让多台泵之间快速传递设置信息使用目的:使用目的:弥补传统输液的缺陷不足基本功能:基本功能:保证精确的输液速度有报警安全装置显示液体的入量、输液速度 减轻护士工作量传统手调输液夹控制速度输液泵由电脑控制输液速度 1.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

3、无液体外渗。 2.详细记录输液泵内的药物、液体容积、速度和启动终止时间。 3.启动输液泵时,一定要预置好输液速度。 4.正在使用的输液泵,若打开泵门,务必先将输液导管上的调节夹夹闭,防止液体快速滴入病人体内。 技术参数流速范围1-999ml/h(标准模式), 1-99.9ml/h(微量模式)容量精度5% 预输入容量1-9999ml(标准模式), 0.1-999ml(微量模式) KVO速率OFF-5ml/h 压力报警 低250mmHg 中350mmHg 高500mmHg1、“完成完成”报警报警当输入容量计数值达到设定的用量限制值时,当输入容量计数值达到设定的用量限制值时,泵会自动停止输液,并通过

4、泵会自动停止输液,并通过声光报警声光报警。泵以。泵以1ml/h的流量进入的流量进入KVO速度。速度。2、“气泡气泡”报警报警在输液过程中,当输液管中出现气泡时,泵会在输液过程中,当输液管中出现气泡时,泵会自动停止输液,并通过声光报警。泵进入自动停止输液,并通过声光报警。泵进入KVO速度。速度。3、“阻塞阻塞”报警报警在输液时,如输液管有折压或注射针堵塞,泵在输液时,如输液管有折压或注射针堵塞,泵自动停止输液,并通过声光报警。故障排除后才能正常启动输液自动停止输液,并通过声光报警。故障排除后才能正常启动输液。4、“开门开门”报警报警泵在正常输液时,打开泵门,泵会自动停止输泵在正常输液时,打开泵门

5、,泵会自动停止输液,并通过声光报警。液,并通过声光报警。5、电池欠压报警、电池欠压报警当机内电池电压不足时,泵通过声光报警提醒当机内电池电压不足时,泵通过声光报警提醒用户。若立即接通用户。若立即接通AC220V电源,数分钟后电池电压逐步恢复,电源,数分钟后电池电压逐步恢复,报警自动消失。报警自动消失。报警蜂鸣声可通过报警蜂鸣声可通过“SELECT”置换键关闭。置换键关闭。完成报警:再设置用量;气泡报警:先关闭静脉通道,打开泵门,排尽气泡,放妥导管,关闭泵门,开放静脉通道,启动输液;阻塞报警:常因回血、管道扭曲、过滤器堵塞、调节器未打开,去除阻塞原因;泵门未关:关闭泵门;电池欠压报警:立即接通立

6、即接通AC220V电源电源 完成报警(完成报警(completion) 输液泵在工作中达到预置用输液泵在工作中达到预置用量时,即报警。量时,即报警。及时更换液体及时更换液体 阻塞报警(阻塞报警(occlusion) 常见原因有:输液针阻塞、液常见原因有:输液针阻塞、液体漏入皮下、输液管道有折叠、输液器和输液泵不配套体漏入皮下、输液管道有折叠、输液器和输液泵不配套。检查整个输液通道及静脉穿刺部位,及时给予解决。检查整个输液通道及静脉穿刺部位,及时给予解决。 气泡报警(气泡报警(air in line) 蠕动泵具有此功能。输液通路蠕动泵具有此功能。输液通路中气泡进入泵时报警。中气泡进入泵时报警。停

7、止输液打开阀门,排出空气后停止输液打开阀门,排出空气后再按启动键。再按启动键。常见故障处理 输液管扭曲、 管路有气泡、 电力不足、 针头堵塞、 插头松动、 泵门未关紧、 预输完毕、 安装安装 固定输液泵固定输液泵 ,接通电源,接通电源 检查性能良好检查性能良好 将药液装入输液器中将药液装入输液器中关闭输液器管线并将其插入瓶中关闭输液器管线并将其插入瓶中 用手指轻压以让药液滴入滴斗内,用手指轻压以让药液滴入滴斗内,约占该腔约占该腔1/31/3容积为止容积为止 松开滚动夹排气松开滚动夹排气 报警符号报警符号 AIR提示: 输液器中有空气排除方法排除方法:1、先将输液器夹紧,无液滴滴落、先将输液器夹

8、紧,无液滴滴落 2、将输液器管路从设备中取出、将输液器管路从设备中取出 3、将气排到滴液腔中、将气排到滴液腔中、 4、将管路复位,松开输液器夹紧处、将管路复位,松开输液器夹紧处 报警符号报警符号 DOOR提示:泵门开启排除方法:关闭泵门并锁紧排除方法:关闭泵门并锁紧 报警符号报警符号 OCCL.提示:管路阻塞排除方法:管路折叠?排除方法:管路折叠? 滚动夹关闭?滚动夹关闭? 针头阻塞?针头阻塞? 报警符号报警符号 LOW BATT.提示:电池电量低排除方法:立刻接上交流电源排除方法:立刻接上交流电源 报警符号报警符号 EMPTY 提示:药液瓶/袋空了 排除方法:换药液,调整,排气,或撤除输排除

9、方法:换药液,调整,排气,或撤除输液器液器方法及内容方法及内容 1、选择输液泵专用的输液导管,接通液体,排尽空气,夹闭导管。 2、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架上。 3、打开泵门将输液导管按方向嵌入泵内关闭泵门。 4、接通电源。 5、设置输液程序(输注速度,输注量)。 6、按自动键开始输液,观察输液程序是否正确运行。 7、用毕关闭自动键将输液针拔出,打开泵门取出导管,停止电源擦拭输液泵,放置备用。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每次更换液体应重新设置输液程序。 2、正在使用输液泵,若需打开泵门,无论排气泡、更换导管或撤离输液泵等,务必先将输液导管调节夹夹好,严防输液失控。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图表描述 结果可能的原因

10、解决的方法管路中有空气输液泵停止输液管路中有空气存在脱开患者连接,排除气体未安装输液器或安装不到位重新调整,检查输液器是否装到气泡传感器指定位置。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图表泵门打开 输液泵停止输液 操作前未关泵门 输液泵输液过程中意外打开 关闭泵门 管路堵塞 输液泵停止输液 轴向夹关闭 管路折弯 报警压力线设置过低 打开轴向夹 将管路放至调整压力设置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图表输液等待超时 等待状态超过60秒 按任意键解除 电池欠电可能自动关机 电池供电时电压过低 连接交流电源 内部故障 输液泵停止输液 输液泵检测到内部故障 联系售后服务 输液完成 KVO程序开始运行 输液完成 换新药液、重新设置参数继

11、续输液或完成输液,撤除输液器 保管 1.妥善存放 室内温度为040度,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5,并且无腐蚀性气体和有害杂质。 2.及时清洗 输液泵在使用过程中或存放时要保持清洁,特别是泵的滑轴处、滚动处,应注意防止药物粘连。擦拭时用湿软布,不可用乙醇或稀释剂等。 3.定时充电 输液泵闲置时要关闭电源并将速率调至零位。定期充电,保持机内干燥,以便在应急情况下使用。 4.定期维修 输液泵应设专人保管并有使用登记。若泵连续使用时要定时调换,防止泵内温度过高缩短使用寿命。二、基本结构二、基本结构输液泵5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微机系统:微机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泵装置:泵装置:输送液体

12、的动力源 (三)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为各种传感器 (四)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发出报警控制信号 (五)输入及显示装置输入及显示装置: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 ,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工作状态等。 第二节第二节 安装连接与操作步骤安装连接与操作步骤1输液泵固定输液架或病床旁。2将排尽空气的输液泵管妥善固定于输液泵管道槽中。3 设定输液泵各参数。4 输液泵管另一端与患者静脉通路相连。5 进行输液操作。一、安装连接一、安装连接(二)操作步骤(二)操作步骤1.1.稳妥放置输液泵稳妥放置输液泵泵固定夹泵固定夹电源插口电源插口1 1)使用输液泵背面)使用输液泵背面“固定夹固定夹”,将输液泵稳妥固定

13、,接通电源。将输液泵稳妥固定,接通电源。2 2)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配制液体,连接输液求配制液体,连接输液泵管,将药液瓶(袋)泵管,将药液瓶(袋)倒挂于输液架倒挂于输液架3 3)挤压滴管使药液迅)挤压滴管使药液迅速流至滴壶内速流至滴壶内1/31/31/21/2,排空气体,关闭,排空气体,关闭流速调节器。流速调节器。四)输液过程中,定时检查滴入速度。 快速输注-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液体渗漏; 缓慢输注-注意观察有无回血、管道堵塞。维护保养维护保养1.输液泵外壳用微湿干净软布擦拭。滴速传感器用无水乙醇清洁。定期消毒灭菌。避免液体渗入泵内;输液泵不使用时,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剧烈震动、

14、阳光直射或紫外线照射。要好好爱护莪要好好爱护莪哦!哦!维护保养维护保养2. 每周1次对输液泵进行开机检查,检测输液泵性能,流量、容量和堵塞压力测试。 3.专人管理,建立使用登记、定期检查、保养维护。要好好爱护莪要好好爱护莪哦!哦!维护保养维护保养4.每3月进行彻底充放电1次;从电量不足到充电完全需要24小时。电池寿命3年。长期不用时,利用电池运行泵,直至出现低电量警报,然后对电池进行充电。要好好爱护莪哦!要好好爱护莪哦!TEST一、一、填空题:填空题:使用输液泵的目的,准确控制(使用输液泵的目的,准确控制( ),使药物(),使药物( ),(),( )安全注入患者体内。)安全注入患者体内。二、二

15、、选择题选择题1.1.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输液泵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输液泵/ /微量泵的目的微量泵的目的 A.A.准确控制输液速度准确控制输液速度 B.B.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进入患者体内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进入患者体内 C.C.节约护理人力节约护理人力 D.D.保障小剂量药物持续进入体内保障小剂量药物持续进入体内 E.E.为了更科学的实施治疗为了更科学的实施治疗C CTESTA.A.避光管避光管 B.B.普通输液泵管普通输液泵管 C.C.化疗专用输液管化疗专用输液管 D.D.泵用延长管泵用延长管 E.E.输血器输血器2.2.患者脱水补液时选用患者脱水补液时选用 B B3.3.输注硝普钠时

16、选用输注硝普钠时选用 A A4.4.输血时选用输血时选用E EX X型题型题5.5.在临床工作中,输液泵主要用于在临床工作中,输液泵主要用于 A.A.准确控制单位时间内液体输注的准确控制单位时间内液体输注的容量容量 B.B.准确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准确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 C.C.弥补传统输液方式不宜控制输注弥补传统输液方式不宜控制输注速度的缺陷速度的缺陷 D.D.提高用药安全性提高用药安全性 E.E.危、急、重症患者危、急、重症患者ABCDEABCDE(1)护士准备:护士准备:(2)物品准备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备:吸痰管数根、治疗碗、治疗盘内备:吸痰管数根、治疗碗、NS、无菌手套、无菌手套2副副

17、 治疗盘外备:负压装置或吸引器,必要时备压舌板、开治疗盘外备:负压装置或吸引器,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手电筒。口器、舌钳、手电筒。(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3)有无活动性义齿,鼻腔口腔粘膜是否完整。有无活动性义齿,鼻腔口腔粘膜是否完整。 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携用物至床旁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核对解释取卧位取卧位高流量氧吸高流量氧吸入入 打开开关打开开关检查吸引检查吸引性能性能调节负压调节负压接接吸痰管试吸吸

18、痰管试吸取下吸氧管取下吸氧管吸痰吸痰吸痰毕吸痰毕高高流量氧吸入流量氧吸入清洁清洁 观察观察 整理整理正确指正确指导患者导患者使用适宜氧流量使用适宜氧流量 洗手记录洗手记录l吸痰负压吸痰负压 成人-0.040.053Mpa 儿童-0.04Mpa 婴幼儿-0.0130.026Mpa 新生儿-0.013Mpa成人成人 一般选用一般选用 12-1412-14号号婴幼儿婴幼儿 多选用多选用 1010号号新生儿新生儿 6-86-8号鼻腔号鼻腔6 6号号气管插管者,外径气管插管者,外径1/21/2气气管插管内径的吸痰管。管插管内径的吸痰管。l吸痰管型号选择吸痰管型号选择l插入长度插入长度 患者有咳嗽或恶心反

19、应即可。有气管插管者,则超过气管1-2cm.咽 1015CM 气管 2226CM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超15s若一次未吸净,可暂停3-5分钟再次抽吸。间隔期间给予高浓度吸氧。l吸痰时间吸痰时间 l吸痰顺序吸痰顺序 人工气道人工气道内吸痰顺序先内吸痰顺序先 人工气道人工气道再再鼻腔鼻腔,再,再口腔口腔自然气道自然气道吸痰顺序先是吸痰顺序先是鼻腔鼻腔,口腔口腔,咽部咽部,气管气管. (1)吸痰前调节合适负压,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吸痰前调节合适负压,检查连接是否正确(2)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更换吸痰管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更换吸痰管(3)插管动作轻柔,敏捷,不可过深。插管动作轻柔,敏捷,不可过深。(

20、4)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2min,吸痰时间不,吸痰时间不宜超过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5) 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叩击扣背、雾化吸入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叩击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吸氧。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吸氧。(6)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要时遵医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要时遵医嘱留取痰标本。嘱留取痰标本。 (7)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

21、及时倾倒,不得超过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把握要点把握要点吸痰吸痰时机时机吸痰管吸痰管型号型号吸痰吸痰压力压力吸痰吸痰插入长度插入长度吸痰吸痰时间时间在病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在病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时患者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时患者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警报时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警报时患者主动示意吸痰时患者主动示意吸痰时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的选择直径:直径:应小于气管应小于气管内套管的内内套管的内直径的一半直径的一半 长度为:长度为:40-50cm质地:质地:宜选用柔软、宜选用柔软、多孔、透明多孔、

22、透明的硅胶管的硅胶管翻身叩背翻身叩背化痰药物化痰药物振动排痰振动排痰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有效促进排痰方法:有效促进排痰方法: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取吸痰管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注射器打水吸痰术分类(一)根据气道分类人工气道:气管内吸痰自然气道(二)根据吸引器分类中心吸引吸痰电动器吸痰 口口 腔腔口咽部 气 管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前后充分吸氧2min 100%O2对带有气囊导管或套管的吸痰吸痰术吸痰术吸痰装置吸痰装置 一般有以下两种一般有以下两种: 中中心吸引心吸引装置装置 电电动吸引器动吸引器 利用利用负压吸引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 。 中

23、心负压装置中心负压装置 吸引器管道连接到吸引器管道连接到各床各床单位,使用时只需单位,使用时只需接上吸痰导管,开启开关,即可吸痰。接上吸痰导管,开启开关,即可吸痰。 电动吸引器电动吸引器1.构造:构造:由马达、偏心轮、由马达、偏心轮、 过过滤器、滤器、压力压力表、压力调节器、表、压力调节器、 储液储液瓶组成瓶组成2.原理原理:负压负压吸引器构造吸引器构造过滤器过滤器贮液瓶贮液瓶瓶瓶 盖盖瓶提手瓶提手防溢流装置防溢流装置出出 口口压力表压力表入入 口口调节旋钮调节旋钮电池量指示灯电池量指示灯运转指示灯运转指示灯充电指示灯充电指示灯适配器适配器主要参数 负压调节范围:0.02Mpa-极限负压值 极

24、限负压值:0.08Mpa 贮液瓶容量:1000ML. 电池充足后,负载运行时间不少于60分钟如何校验管路? 1、按顺时针方向调节负压阀,堵塞吸气口 2、开启吸引器开关,机器运转,真空表上指针将迅速上升至0.08Mpa以上;放开吸入口,表针将回到0.02Mpa以下。 以上情况说明管路连接正确。如何调节负压 堵住吸入口,开启吸引器开关,调节负压调节阀,真空表上读数应在(0.02-0.08)Mpa范围内变化。 注意:负压调节阀顺时针方向旋转负压增加。停机 使用结束后,先关掉吸引器上的开关,再拔下电源线。过滤器功能 防止污染发生故障 注意:有绿点一面的接头为空气入口,应与贮液瓶的出口相接。 如过滤器吸

25、入泡沫或塞满沉埃,将导致过滤膜的颜色由浅变深,管道入口处的吸力明显减小甚至消失,而真空表上负压不断上升0.04Mpa 以上。 过滤器应经常更换。保养 机箱外表面用浸过消毒液的微湿抹布擦拭,防止液体渗入机箱缝隙。 设备不使用时应放置在清洁干燥的地方,定期(一般情况下为半年)开机运转一次。电池保养 使用机内电池启动吸引器,运转指示灯亮,如电量指示橙黄绿三个灯均亮,则为电池电量充足。如电量指示灯只剩橙色灯亮,则需要进行充电,充电时间大约6小时左右。 如机内电池长期不用,每6个月进行1次充放电过程的维护工作。 在机内电池电量充足状态下,机器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60分钟,只剩橙色灯亮时,则需要进行充电。吸痰术的并发症 1.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