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_第2页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_第3页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_第4页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 18 原电池化学电源电流表右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盐桥中的 Q 移向 ZnSQ 溶液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正极反应为 Cu2+ 2e=Cu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将锌片浸入 CuSQ 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解析: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锌流出,经导线流向铜电极(电流的方向与之相反),负极、正极的反应分别为负极:Zn 2e_=Zri+,正极:Cu2+ 2e_=Cu 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区硫酸铜溶液中迁移,故、正确,、错误;取

2、出盐桥后不能构成闭合回路,原电池不 能继续工作,错误;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反应实质相同,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正确。1.、选择题时间:45分钟ZnSOq溶液CuSQ溶液A.B.C.D.答案:A2.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碱性锌猛电池铅一硫酸蓄电池电解精炼铜银锌钮扣电池A.图I所示电池中,MnO 的作用是催化剂B.图n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c.图川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D.图W所示电池中,Ag20 是氧化剂, 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为Ag解析:MnO 的作用是氧化剂, A 错误;Pb+ PbQ+ 2“SQ=2PbS(4H2H0, HzSQ

3、被消耗, 浓度减小,B 错误;粗铜含杂质,溶解的铜的量小于析出的铜,Cu+浓度减小,C 错误;负极 Zn Zn2+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正极 Ag20HAg 发生还原反应,AO 是氧化剂,D 正 确。答案:D+2 +3.已知反应 Cu(s) + 2Ag (aq)=Cu (aq) + 2Ag(s)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A.铜电极是正极,其电极反应为Cu 2e_=Cu+金風外壳氧化银正极图II图111图IYCuSO4溶液1 4 ;丿 r I|2三 -J锌粉和-MnOa金属临7盐桥耳B. 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质量增加C.当铜电极质量减

4、少 0.64 g 时,电解质溶液中有 0.02 mol 电子通过D. 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解析:在该原电池中,Cu 电极为负极,A 错误;银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Ag+ e_=Ag 电极质量增加,B 正确;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C 错误;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D 错误。答案:B4.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FESOA 溶液NaCl和HC1的混合溶液H、. 、. 2 +A.装置I和装置n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B.装置I和装置n中正极反应均是O+ 2f0+ 4e=4OC. 装置I和装置n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D.

5、放电过程中,装置I左侧烧杯和装置n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增大解析:装置I中,由于 Zn 比 Fe 活泼,所以 Zn 作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 2e=Z+; Fe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02+ 2H2O+ 4e=40H,由于正极有 0H 生成,因此溶液的 pH 增大。装置n中,Fe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Fe 2e=F+; Cu 作正极,电极反应 式为2H+ 2e=Hf,正极由于不断消耗 1,所以溶液的 pH 逐渐增大,据此可知 A、B 皆 错,D 正确。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C 错误。答案:DCONaCl溶液ZnSCX溶液检测样品-阳离子交换膜Pt酸性电酸性电质溶

6、液if-微处理器液晶显示屏5.甲醇(CHOH 是一种有毒物质,检测甲醇含量的测试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a 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HOHk6e+ H2O=C0 + 6H+C.当电路中有 1 mol 电子转移时,正极区n(H+)增加 1 molD. 将酸性电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不可能产生电流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 错误;a 电极是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HO 出 HkO- 6e=COf + 6,故 B 正确;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Q + 4H+ 4e-=2HO,当电路中有 1 mol 电子转移时

7、,正极区n(H+)减少 1 mol,故 C 错误;将酸性电 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还是原电池,同样可以产生电流,故D 错误。答案:B6.乙醇燃料电池中采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 200C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Q=2C 決 3H2O,电池示意图如右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池工作时,质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 b 极沿导线流向 a 极C.a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2H5OH 3H.O+ 12e-=2C(212H+D.b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 Q + 4e-=2HO解析: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质子向电池的正极迁移,故A 错误

8、;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在该电池中由a 极沿导线流向 b 极,故 B 错误;a 极上是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乙醇被氧化生成 CQ 和 屮,电极反应式为 C2H5OH+ 3HO-12e-=2C決12,故 C 错误;b 极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4+ Q+ 4e-=2HO,故 D 正确。答案:D7. 2016 年 8 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首个“氢经济示范城市”江苏如皋落户。用吸附了 H2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充电器充电A.电池总反应式为 H2+ 2Ni0(0H)2Ni(OH)2放电B.放电时,甲电极为负极,0H 移向乙

9、电极C.放电时,乙电极反应为NiO(OH) + H2O+ =Ni(OH)2+ OHD. 充电时,甲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解析:放电时,H2在甲电极放电,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 2OH- 2e=2HO,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iO(OH) + 2fO+ 2e-=2Ni(OH)2+ 2OH,则两式相加得总反应式:H2+放电2NiO(OH)2Ni(OH)2,故 A 错误;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甲电极为负极,电解质充电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所以 OH 向负极甲电极移动, 故 B 错误;放电时,乙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2O+e-=Ni(OH)2+ OH

10、,故 C 正确;放电时,氢气在甲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甲电极作负极,充电时,甲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 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 错误。答案:C&用氟硼酸(HBF4,属于强酸)代替硫酸作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使铅蓄电池在低放电温下工作时的性能更优良,其反应方程式为Pb+ PbO+ 4HBF2Pb(BF4)2+ 2fO,充电Pb(BF4)2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 PbQ+ 4H+ 2e-=Pb+ 2fOB.充电时,当阳极质量增加23.9 g 时, 溶液中有 0.2 mol 电子通过C. 放电时,正极区 pH 增大oD. 充电时,Pb 电极与电源

11、的正极相连解析: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 Pb- 2e-=Pb+, A 错误;电子不通过溶液,B 错误;放电_L2+时,正极区发生的反应为 PbO+ 4H + 2e =Pb + 2fO,消耗氢离子,pH 增大,C 正确;充 电时,Pb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D 错误。答案:C9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可用于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间室 Cl 移向左室B. X 气体为 COC. 处理后的含硝酸根废水 pH 降低D.电路中每通过 1 mol 电子,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的体积为2.24 L解析:右侧电极产生氮气,说明N 元素的化合价从+ 5 价降低到 0 价,发生还

12、原反应,所以是原电池的正极,则左侧为负极,所以氯离子向负极移动,中间室C移向左室,A 项正确;左侧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有机废水中的 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在厌氧菌的作用 下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B 项正确;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2NO + 12H+ 10e=Nf+ 6H2O,所以处理后的废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则pH 升高,C 项错误;根据硝酸根离子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每通过 1 mol 电子,则生成 0.1 mol 氮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 D 项正确。答案:C10.利用反应 6NO+ 8NH=7N+ 12fO 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

13、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淡水翳僅水N2低硝酸根离子高驟根离子交换膜A. 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 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C. 电极 A 极反应式为 2NH 6e=N+ 6H+D.当有 4.48 L 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 mol解析:电极反应式为:负极:8NH 24e+ 24OH =4N+ 24HO,正极:6NO+ 24e+12HzO=3N+ 24OH ,因为为碱性介质,所以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C 项,应生成 HbO,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1.某兴趣小组做如下探究实验:图I为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装置

1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前,两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 12 g,则导线中通过 _ mol电子。(2)如图I,其他条件不变,若将CuCl2溶液换为 NHCI 溶液,石墨电极的反应式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此性的原因:NH3电极A=一20%30%KOH溶液*负载NQ电极B20%30%KOH溶液D 项,根据正极反应式转移电子为0.2X 24= 0.8 mol。,这是由于 NHCI 溶液显_(填“酸性” “碱性”或“中性”),1_,1有xmolx2x56 gmol+xmolx64 gmol中NM发生水解反应:N+Nil3H2O+ H+,发生的反应为 2H+ 2e-=Hf。(3)其他

15、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形,则甲装置为原电池,Fe 作负极,Cu 作正极;乙装置为电解池,则石墨(1)为阴极,石墨为阳极,溶液中 Cl_在阳极放电生成 Cl2,电极反应式为 2Cl_ 2e_=Cl2To(4)若将乙、. 2 + 一装置中电解质溶液改为加入400 mLCuSO 溶液,则阴极反应式为 Cu + 2e =Cu 当电极质量增重 1.28 g(即析出 0.02 mol Cu)时,电路中转移 0.04 mol 电子。电解 CuSO 溶液的总通电反应方程式为 2CuSO + 2HO=2HSQ+ 2Cu+ Qf,则转移 0.04 mol 电子时生成 0.02 molH2SQ,

16、则有c(H+) =0.02mOl= 0.1 molL_1, pH=_ lg0.1 = 1,故此时溶液的 pH 为 1。 0.4L答案:(1)Fe +CLT =FCT+Cu 0.2(2) 2H+ 2e_=Hf 酸性NHl + HbONII3HICH+(3) 阴 2Cl_2e_=Cl2T(4)1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反应 2KMnO 10FeSO+ 8fSQ=2MnS45Fe2(SO4)3+KISQ+8HIO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_1,溶液NaCl落液 P(3)如图n,其他条件不变,将图i中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n 形,则乙装置中石墨 (1

17、) 为(填“正”“负”“阴”或“阳”)极,乙装置中与铜线相连的石墨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反应式为将图n乙装置中 CuCl2溶液改为加入 400 mL 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电极质量(不考虑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o解析:(1)Fe 是活性电极,失电子被氧化生成Fe2+,石墨是惰性电极,溶液中Cu2+在石墨电极得电子被还原生成Cu,故该原电池的反应为 Fe+CLI+=F+ Cu。工作过程中,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Fe 2e_=FcT,铁电极质量减少;石墨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e =Cu石墨电极质量增加;设两电极质量相差增重 1.28 g,则此时溶液的 pH 为FeCu212 g 时电路中转

18、移电子为xmol,则_ 1=12 g,解得x= 0.2。(2)NH4CI 溶液使溶液呈酸性,故石墨电极(即正极)上石舉的体积均为 200 mL,盐桥中装有饱和KISQ溶液。甲乙回答下列问题:此原电池的正极是石墨 _ (填“a”或“ b”),发生 _反应。(2)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SO移向_ (填“甲”或“乙”)烧杯。(3) 两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甲 _;乙_。若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MnSO 浓度变为 1.5mol LT,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 mol。解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总反应方程式可知,KMnO 乍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石墨a 是正极。(2)电池工作时,SOT向负极移动,即

19、向乙烧杯移动。(3)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 MnO+ 5e+ 8H+=Mn+ 4fO;乙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5Fe2+- 5eT=5F(e+o溶液中的 MnSO 浓度由 1 molL-1变为 1.5 molL-1,由于溶液的体积未变,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MnSO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Lx0.2 L= 0.1 mol,转移的电子为 0. 1 molx5= 0.5 mol。答案:(1)a 还原(2)乙 +2+(3) MnO4+ 5e + 8H =Mn + 4fO5Fe2+ 5e=5Fe+(4)0.513如图所示,是原电池的装置图。请回答:(1)若 C 为稀 H2SQ 溶液,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 电极材料为 Fe 且做负极,则 A 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C 的 pH 将_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2) 若需将反应:Cu+ 2Fe3+=C+ 2Fe2+设计成如上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则 A(负极)极材料为 _ ,B(正极)极材料为_,溶液 C 为_。(3) 若 C 为 CuCl2溶液,Zn 是_ 极,Cu 极发生 _反应,电极反应为反应过程溶液中c(Cu2+)_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4)C0 与反应还可制备 CHOH CHO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