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驾驶员身心条件评定规范_第1页
机动车驾驶员身心条件评定规范_第2页
机动车驾驶员身心条件评定规范_第3页
机动车驾驶员身心条件评定规范_第4页
机动车驾驶员身心条件评定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言本标准以四川省卫生厅“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适应性调查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基础,以我国十省市八万五千余名机动车驾驶员身心条件指标的研究数据为依据,结合驾驶员身心条件在驾驶员选拔、培训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测定驾驶员身心条件的指标体系与评价体系。本标准按照GB/T1.1-1993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编写。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于1999年6月24日首次发布,从1999年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四川省卫生厅提出本标准由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殿业、王锦文、李昌吉、黄颖、杨国琼四川省地方标准机动车驾驶员身心

2、条件评定规范Standard of evaluation fo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automobile driversDB51/T302-1999四川省技术监督局1999-06-24批准  1999-08-01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驾驶员身心条件评定规范的定义、指标要求、测试方法、综合评价指标的评定和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驾驶员的选拔、培训、健康监护、交通安全管理等。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身心条件指标:驾驶员在生理、心理方面适应安全驾驶的基础指标。2.2 综合评价:驾驶员身心条件指标按可靠性方法系统计

3、算,给出驾驶适宜性及可靠性的定量评价。2.3 分级:将综合评价按五级分类,优、良、中、可、差。2.4 动视力:驾驶员对一定运动速度视标识别的视敏度。2.5 动态立体视觉:驾驶员对运动的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凹凸深浅的感知能力。2.6 动态视野:驾驶员对观察区平面的动态感知范围。2.7 暗适应:驾驶员受特定亮度光源照射后在暗室内识别视标的适应过程。2.8 平衡稳定性:驾驶员身体重心稳定轨迹的测试,以表示视觉调节、深部感知、前庭神经、中枢协调能力。2.9 色觉:驾驶员对不同颜色的识别能力。2.10 听力:驾驶员对语频和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2.11 四光选择反应时:驾驶员对复杂多因素刺激所产生的

4、应变能力。2.12 速度判断:驾驶员对一定匀速运动光标速度的主观判断能力。2.13 注意广度:驾驶员在一定时间内感知的信息量。2.14 智力:驾驶员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各种能力的综合。2.15 个性:驾驶员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的总和,分为内向型、外向型、标准型。2.16 操作技能:驾驶员在一定时间内双手操作躲避障碍物的能力。3 指标要求3.1 单项否定指标3.1.1 静视力:双眼视力0.8(含矫正视力)3.1.2 色觉:无色盲。3.1.3 听力:双耳语频听阈均值25dB。3.1.4 身高:大型车驾驶员155

5、cm,小型车驾驶员150cm3.1.5 血压:舒张压12.7kPa,收缩压21.3kPa。3.2 综合评价指标3.2.1 动视力:0.53.2.2 动态立体视觉:偏差7mm3.2.3 动态视野:17区不能缺损。3.2.4 暗适应:暗适应时间12s。3.2.5 平衡稳定性:睁眼站立,稳定指数803.2.6 四光选择反应时:800ms3.2.7 速度判断:判断距离偏差4mm3.2.8 注意广度:出错率27%3.2.9 操作技能:躲闪障碍物数目253.3 其它指标3.3.1 心电图:正常3.3.2 智力:按智能指数划分五级。智能指数020为低,2130为中下,3140为中,4150为高,50为很高。

6、3.3.3 个性:内向型和标准型为宜4 测试方法驾驶员身心条件指标测试方法见附录A。5 综合评价指标的评定5.1 指标划分测试指标按驾驶员行为各阶段分级见表1。表1 驾驶员行为指标分级行为指标感知0.01(失误率)分级系数1.001.301.601.902.20动视力0.80.70.60.50.4动态立体视觉(mm)14679动态视野(缺损区个数)00123暗适应(s)1791215平衡稳定性9488828075判断0.04(失误率)分级系数1.001.201.301.401.60四光选择反应时(ms)480580720800810速度判断(mm)12346注意广度(%)1720222730动

7、作0.034(失误率)分级系数1.001.021.041.061.10操作技能29272625215.2 评定方法驾驶员身心条件综合评价可靠度公式为:R=RS.Ro.RRR为驾驶行为可靠度;RS为感知可靠度;Ro为判断可靠度;RR动作可靠度。5.3 评定等级驾驶员综合评价分级见表2。表2 驾驶员综合评价分级可靠度6060708090等级差可中良优6 管理6.1 机动车驾驶员就业前体检应完成单项否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与其他指标的测试。凡单项否定指标有一项不能达到标准要求者,不能从事机动车驾驶工作。综合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定等级为差者,应进行指导、培训后再次测试,仍为差者不能从事机动车驾驶工作。6.2

8、 综合评价指标中有单项不合格者,以及智力差或个性外向者易发生事故,提示从事驾驶时应该特别注意行车安全。6.3 机动车驾驶员定期体检测试指标为单项否定指标中的静视力、听力、血压,全部综合评价指标与其它指标中的心电图。单项否定指标有一项不合格者应停止驾驶工作,综合评价指标的综合评定等级为差者,应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指导。6.4 禁忌证凡有下列疾病之一者不能从事机动车驾驶工作。心脏器质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运动系统障碍性疾病。严重传染性疾病。明显的肝、肾和内分泌疾病。附 录 A(标准的附录)驾驶员身心条件测试方法A 1 动视力测试方法A 1.1 测定内容:驾驶

9、员对一定匀速运动视标E的开口方向识别,检测动态视敏度。A 1.2 测定装置:动视力测试仪。精度为±0.1A 1.3 测定要点A 1.3.1 被试者距视屏1米,水平方向坐好。A 1.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1.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5次)。A 1.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2 静视力测试方法A 2.2 测定内容:驾驶员对视标E的开口方向识别,检测静态视敏度。A 2.2 测定装置:静视力测试仪。精度为±0.1A 2.3 测定要点A 2.3.1 被试者距视屏1米,水平方向坐好。A 2.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2.3.3 正

10、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5次)。A 2.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3 动态立体视觉测试方法A 3.1 测定内容:驾驶员对一定匀速运动视标棒控制在与两侧棒的水平线上,检测动态立体视觉。A 3.2 测定装置:动态立体视觉测试仪。精度为±0.1mmA 3.3 测定要点A 3.3.1 被试者从视窗观察,水平方向坐好。A 3.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3.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3次)。A 3.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4 动态视野测试方法A 4.1 测定内容:驾驶员对不同视野区随机产生的闪烁的红灯作判断,检测视域。A 4.2 测定装置:动态视野测

11、试仪。精度为±0.01A 4.3 测定要点A 4.3.1 被试者从视窗观察,水平方向站好。A 4.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4.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9次)。A 4.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5 暗适应测试方法A 5.1 测定内容:驾驶员受一定亮度光源照射后,在暗光时视觉恢复时间。A 5.2 测定装置:暗适应测试仪。精度为±0.1SA 5.3 测定要点A 5.3.1 被试者从视窗观察,水平方向坐好。A 5.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5.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5次)。A 5.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12、6 体重、身高和平衡稳定性测试方法A 6.1 测定内容:驾驶员的体重、身高和平衡稳定性。A 6.2 测定装置:体重、身高平衡性测试仪。精度为±1A 6.3 测定要点A 6.3.1 被试者站立平衡台,保持不动,要求睁眼。从视屏观察反应信号,双手、双脚对变化信号作出响应。A 6.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6.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10秒)。A 6.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7 色觉测试方法A 7.1 测定内容:驾驶员颜色的辨别能力。A 7.2 测定装置:视色觉测试仪。A 7.3 测定要点A 7.3.1 被试者从视窗观察,水平方向坐好。A 7.3.2

13、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7.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5次)。A 7.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8 听力测试方法A 8.1 测定内容:驾驶员对语频和高频声音的感知能力。A 8.2 测定装置:电测听仪。精度为±2dBA 8.3 测定要点A 8.3.1 被试者在隔音室(本底噪声30dB),戴好耳机,手持按钮,坐好。A 8.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8.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4次,左、右耳各两次)A 8.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9 血压测试方法A 9.1 测定内容:驾驶员舒张压、收缩压。A 9.2 测定装置:血压仪。精度为

14、±0.03kPaA 9.3 测定要点A 9.3.1 被试者水平方向坐好,伸出手臂测试。A 9.3.2 被试者掌握受试要求。A 9.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3次)。A 9.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10 心电图测试方法A 10.1 测定内容:驾驶员的心电生理活动。A 10.2 测定装置:心电图机A 10.3 测定要点:标准导联、,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单极胸导联V3R、V1、V2、V3、V4、V5、V6。A 10.3.1 被试者距视屏1米,平卧床上。A 10.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10.3.3 正式测定。A 10.3.4 显示结果,计

15、算机网络传递。A 11 四光选择反应测试方法A 11.1 测定内容:驾驶员从视屏观察反应信号,双手、双脚对变化信号作出响应。A 11.2 测定装置:四光反应时测试仪。精度为±0.5msA 11.3 测定要点A 11.3.1 被试者从视屏观察反应信号,水平方向坐好。A 11.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11.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10次)。A 11.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12 速度测试方法A 12.1 测定内容:驾驶员从视屏观察一定速度视标,判断到达基线的距离。A 12.2 测定装置:速度判断仪。精度为±0.1A 12.3 测定要点A

16、12.3.1 被试者从视屏观察反应时信号,水平方向坐好。A 12.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12.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20次)。A 12.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13 注意广度测试方法A 13.1 测定内容:驾驶员从视屏观察随机产生不同数量的视标,随时响应。A 13.2 测定装置:注意广度仪。精度为±0.4A 13.3 测定要点A 13.3.1 被试者从视屏观察随机产生的不同数量的视标信号,水平方向坐好。A 13.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13.3.3 正式测定(每人测定设定为10次)。A 13.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

17、递。A 14 智力测试方法A 14.1 测定内容:驾驶员从视屏观察智能题,随时回答。A 14.2 测定装置:智力测试系统。A 14.3 测定要点A 14.3.1 被试者水平方向坐好,从视屏阅读智能题。A 14.3.2 被试者预测1次,掌握受试要求。A 14.3.3 正式测定(答完试题)。A 14.3.4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15 个性测试方法A 15.1 测定内容:驾驶员从视屏阅读个性题,随时回答。A 15.2 测定装置:个性测试系统。A 15.3 测定要点A 15.3.1 被试者水平方向坐好,从视屏阅读个性题。A 15.3.2 正式测定(答完试题)。A 15.3.3 显示结果,计算机网络传递。A 16 操作技能测试方法A 16.1 测定内容:驾驶员从视屏观察一定速度视标,在路面上躲闪障碍物,判断躲闪障碍物的数目。A 16.2 测定装置:速度判断仪。精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