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第1页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06-06-26 09:46:00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匡 I 习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 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 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吉林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 献。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 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深入探索“东北现象”的成因及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

2、发展的因素,提出东 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对策,不仅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经济,而且对实现全国 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东北老工业基地当前面临的困难1、经济增长乏力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国内先进地区,从国民 经济综合指标(社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上看,初期的特点表现为周期性 振荡,即当全国经济形势较好时,东北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而当全国经济紧缩 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以来, 这种周期性 振荡已经转为近乎持续下降,即表现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如辽宁省 的工业总产值过去多年居全国首位,享有“辽老大”的美誉,但近年来已降到

3、 全国第 10 位左右。据统计,1980 年辽宁省的工业总产值为 440 亿元,占全国 的 8.8%,同期广东省的工业总产值仅为 224 亿元,占全国的 4.5%。 到了 1996 年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6097 亿元, 占全国的 9.0%,同年东北三省的国 内生产总值仅为 6897.5 亿元,几乎与广东一省持平。这就明显看到东北老工基 地经济地位的相对下降。从微观层面上看,东北三省大量国有企业长期亏损, 扭亏乏力。2、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首先,对资源的长期开发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采掘和原材料工业的优势逐渐消 失。如辽宁的有色金属、煤炭资源、黑龙江的石油,木材资源等已无优势可 言。其

4、次,制造业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势已,举步维艰。如沈阳、哈 尔滨的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 利税等指标明显低于沿海新兴工业地区, 而 资产负债水平却高于这些地区。第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国内市场 将进一步趋于连通,届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将直接承受来自进口产品的 强大压力。3、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从产业结构上看,东北三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这 样的产业结构是造成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周期性振荡的主要因素。从产品结构上 看,由于长期搞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东北的工业经济形成了复杂产品制 造与初级产品加工并重,最终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的局面,如辽宁省最终产品 不足

5、三分之一,且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的工业都是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市场竞争力 差。如沈阳的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不到 5%,工业产品更新周期平均 长达 9 年,比发达国家与国际差距在拉大,国内比较优势在削弱。4、技术装备老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的设备老化,技术陈旧,长期以来未得到系统改造。 如“六五”以来,沈阳全市只有十分之一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 目前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的仅13.4%,国内先进水平的仅 19.2%,两者之和不足三分之一。 60 年代以前的老设备 70%还在运转。哈尔 滨市工业企业设备

6、役龄在 20 年以上的约占 23.8%,30 年以上的占 9.2%,全市 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仍然沿用 60 年代陈旧落后的装备。长春市工业设备的 平均役龄在 20 年以上的约占 60%,在 2.4 万多台机床中, 80 年代水平的约占 17%, 70年代水平的占 47.2%,60 年代水平的占 19.7%,50 年代水平的占 15.4%,很难想象,用如此落后的技术装备能生产出现代市场需要的产品。5、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从“一五”奠定东北的工业基础后,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东北工业始终维持 着原有的规模和格局。国家对东北地区投入相对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较大 规模的投资项目更少。 60

7、年代、 70 年代搞“备战”,重点放在大、小三线建 设,不但没有继续投资,还将东北的一部分力量调给山区和内地。在改革开放 以后,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南移,在东北投资大项目更少。同时由于上缴过多, 企业长期以来留利水平低,几乎没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6、历史负担沉重一是企业流动资产损失严重。一些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营决策 失误,盲目生产,造成各种损失,而使企业,而使企业背上沉重债务。二是企 业社会负担过重,各种非生产性支出(如职工住房、医疗等)占压流动资产现 象十分普遍。三是职工生活保障负担沉重。企业长期形成的“大而全”、“小 而全”的状况,加之低工资、高就业的劳动就业观念的影响,

8、 企业冗员较多。在市场竞争与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过去隐性失业的矛盾逐渐凸现, 下岗、失业人数大量增加。 沈阳市 1.5 万户企业的 173万多职工中,国有企业职工达 97.3 万人, 1997 年分流下岗职工 37.8 万人,其中国有企业分流下岗的 26.5 万 人,占同期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 26%,高于全国 17%的平均水平。东北地区老企 业多,离退休职工人数多,也是企业的一大负担。例如,沈阳市在全市 480 万 城区人口中, 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 70 多万占总数的 14.7%,参加养老保险的 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的比例为 1 :0.46 ,抚养比为 2.15 ,高于全国 4.7 的

9、平 均水平。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经过近 20 年的改革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在社会 资本构成中也打破了公有资本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法人资本私人资本以及外 商投资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同时国有经济也 采取了一些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方式。尽管如此,我们还应看到,由 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是较晚退出计划经济体制,长期积累的一系列体制性与结构 性矛盾在当前条件下表现得十分突出,其中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是制约老工业 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1、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重过大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资本构成, 一个十分普遍的特点就是国有资本的比 重过高。表1列出了 1996 年沈阳市各类资本的分布状况。从中看到国有资本占 社会总资本的比重接近 70%。从不同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业中国有资本的比重 高达 99%,在建筑业中国有资本最低为 51%,在其他行业中国有资本的比重达到 63%。表 11996 年沈阳市各类资本的分布状况资本类型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合计数量(亿元)7609856109801103比重( %)68.95.95.19.8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