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i.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盾静(ti an)B .贝:蓄(h自)C.祈盼(q f )D.勾当(g 6 u)潸意识(qi a n)霓虹灯(n i ) 捅青子(l o u) 庄稼茬(ch a)傀有兴趣(r a o)箭拔矍张(n u)前仆后继(p u )锋芒必露(l u)【解答】A.有误,“潜意识”中的“潜”的读音是 QI a N;B.有误,“箭拔弩张”中的“箭”因为“剑”;C.正确;D.有误,“锋芒必露”中的“必”应为“毕”。故选:Co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站位更高,视野更开阔,演泽形
2、式更丰富,诗与歌与情相得益.彰-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以更新更美 的面貌赢得了观众的精神和鸣。B.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售.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中华文 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C. 一根竹签,一撮麦芽糖,轻轻一吹,便化出惟妙惟肖.的糖人;笔走龙蛇、翰墨飘香,一个个“福”字 跃然纸上春节将至,浓浓的年味充盈着大街小巷。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倩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感觉焕然一新.【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 确定正确选项。成
3、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C .正确;D.使用不当,“焕然一新”指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形容观众的感觉 不恰当,“耳目一新”更恰当,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故选:Do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体,考验着景区 管理人员的智慧。B. 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C.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
4、 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 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 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A.全部正确;B.有误,“七、八分”表示概数去掉顿号;C.有误,引用的诗句,去掉冒号;D.有误,“读书沙龙,民谣季和艺术空间”都是栏目,而不是书籍,所以把书名号改成双引号。故选:A。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无论是振兴传统节日、保护传统村落,还是打造文化精品、挖掘非遗项目,
5、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为推 动文化繁荣兴盛注入不竭动能。B.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别具匠心,它将连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江三地经济社会 一体化意义深远。C.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 19.81分钟,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的成年人不少于四成以上。D.我市已经举办了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是淄博的重要城市名片和盛大文化节日。【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 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 出病因。【解答】A.有误,成分残
6、缺,在“为推动”前加“方能”; B.正确;C.有误,语义矛盾“不少于” 和“以上”矛盾,二去一;D.有误,偷换主语,“是淄博的”加上“博览会”。 故选:Bo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儒家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等内容,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体现了 孟子的民本思想。B. “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歌行鲁山山行即为这种体裁 的诗歌。C.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他浓郁的故乡情结,体现了 “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D.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计算时间、记日记和阅读圣经 成为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
7、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 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故选:B。【解答】ACD .正确。B.有误,鲁山山行不是歌行体。6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就是待加密的数据,专业术语称为明文,被公布的乱码称为密文,从密文恢复 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通过数据加密,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显然,加密过程必须是可逆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的恢复出明文。
8、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只有你的那个他才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A.B.C.D.【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句子排序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此题是 在语段中插入与上文衔接的句子。做题的时候,首先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联系上文,确定与上文自然衔 接的句子为首句,然后寻找所给其他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依照其内在关系排序。最后对照选项,选出正 确答案。【解答】通读文段和四个句子,句与上文联系最为密切,句的“这堆乱码”与句“敏感信息将变成 一堆乱码”紧密承接,句承接句解释了 “明文” “密文”两个概念,句承接上文说明加密过程的可 逆性,可从密文恢复成明文。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对照
9、四个选项,C与之一致。 故选:C。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7 .默写填空。(1)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2) ,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3)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4)作为古诗词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舟船承载着诗人的丰富情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杜甫暮年漂泊的孤苦无依;",”是韦应物春游滁州傍晚遇雨的恬淡幽静;“,”是刘禹锡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表现出的豁达胸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10、【解答】答案:(1)无案牍之劳形(注意“牍”的书写)(2)半亩方塘一鉴开(注意“鉴”的书写)(3)原驰蜡象(注意“驰”的书写)(4)春潮带雨晚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8 .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 之处。8 .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 “大中取小,小 中见大”的写法。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
11、亡之感。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解答】A.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BCD .正确。 故选:Ao9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记游定惠院苏轼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 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
12、,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 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 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 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 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渝 瓜李,遂黄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 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 圃,乞其弟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 将适闽中,以后会
13、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 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注释】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鬻(yfi):卖,这里作“买”讲。渝(yu 6):浸渍。簧(y n)缘:循沿。薨(cdng)橘:一丛橘树,第同“丛”。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园已易.主晚乃步出城东以后会未可期.(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B .此木不为.人所喜C.往憩于.尚氏之第D .时何氏方,作堂竹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不足为外人
14、道也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方其远出海门(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B.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拭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意保存、爱护。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4)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分析】参考译文: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非常繁荣茂盛。每年海棠
15、花开的时候,一定带着客人置办酒席,我已在海棠花下醉了五次了。今年又同参寥等两三个人到这里游玩,但园圃已换了主人了。这个新主人虽说是市镇人, 然而因为我的缘故,所以对这园子还能培育整治。 山上有很多老枳树, 木的质地坚韧,形体瘦削,枳树的筋脉都历历可见,就像老年人的脖子,枳树花白而圆,就像颗颗珍珠叠加在一起,颜色、香味都不同一般。但这树不被人们喜爱, 往往被人们稍微砍去一部分;但由于我的原因,这树还能不被砍伐,得以保存。大家喝过酒,去到姓尚的住宅外休息。姓尚人家也是市镇人,但住处却整洁、宽敞,就如南方吴越人家一般;此处的竹林花园都叫人喜爱。我们醉睡在小板楼阁上,微微醒,只听 得作客的崔老成弹奏着
16、雷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远,好像并 非人间。晚上于是走出城东,买了大木盆,意思是用它盛水、浸瓜和李子。接着,沿着小沟岸而行,到了 姓何和姓韩家的竹园。当时姓何的人家正在竹林间盖房子,地基已开辟好了,于是在竹园下摆起了酒席。有个主簿叫刘唐年的,送油煎的糕饼,名字叫“甚酥”,味道美极了。客人似还想饮酒,而我忽然兴致全 无,于是就径直归去。路过姓何的小园圃,要了一丛橘树,移种在雪堂西边。一起作客游玩的徐得之,即 将到闽中去了,以后能否见面很难预料,于是要求我记下这次游玩的经历,为了使他日后见面拍掌而笑有个纪念。当时就参寥子一人不喝酒,只是用枣汤代酒。【解答】(1
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子翻译为:但园圃已换了主人了。易:更换;句子翻译为:晚上于是走出城东。 步:步行;句子翻译为:以后能否见面很难预料。 期:预料。(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结合语境分析其用法和意义。A.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递进; B.介词,表被动/介词,向,对; C.介词,在; D.副词,正/副词,当。 故选:Co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 “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错,以“作者
18、的游踪为线索”。BCD .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可以从修辞手法或语言特色等角度入手。“作悲风晓月”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答时先解释句子的意思, 然后指出运用的修辞, 再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更换;步行;预料(2) C (3) A (4)这句的意思是“我们醉睡在小板楼阁上,微微醒,只听得作客的崔老成弹奏着雷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远,好像并非人间”,作者将琴声比作悲风乍起、晓月初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脆有力。三、现代文阅读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找到自己的“燃”点宋威“超燃” “燃爆了” “燃曲”
19、“燃文” “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 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 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 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甲】的确, 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 久持续,进而迸发不断的力量。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 淡是福”,不求有功
20、、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 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 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 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乙】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的可能。就 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 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 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 重大山、穿三道绝
21、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 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 当、付出。【丙】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 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 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 入低谷尽管充
22、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 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 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吧。(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2月13日)(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证思路的梳理。提出论点:A第段:“燃”的内涵第段:“燃”对人生的意义论述论点: B第段:C第段:再平凡的人也能“燃”起第段:D总结论点:第段:“燃”起吧,/、要辜负生命(2)下面这个句子,是从原文中摘出的,如果还原到文中去,放在【甲】【乙】【丙】哪一处更合
23、适?请简述理由。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3)请从邓稼先、闻一多两人中任选一人,结合所学课文概述其相关事迹,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不少于80字。【分析】这篇文章前两段引出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不断的力量。 然后具体论述了怎样让自己的状态燃起。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向读者了出号召。【解答】(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梳理。此题相对容易,从表格内容看,其中部分内容已作出提示,所以根据表格中标注的段落序号,概括各段内容,再分析相关段落论证的中心即可。本文第一、二段在分析“燃” 的内涵与意义后,提出论点: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
24、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不断的力量。接着第三段阐述“状态能否燃起,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用于第四段概括内容相同的句式表 述,即:有理想的人能“燃”起;第四段阐述再平凡的人也能“燃”起,根据第五段的首句,可知本段要 阐述的是再苦、再累、再痛的人也能“燃”起,原因在于他们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三个段落以三 种不同的人都能“燃”,论证了 “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的观点。(2)本题考查句子位置的判断。甲处,前后句表述的都是“点燃自己”,而此句的中心内容是“揣着一团火”,观点不同,此处不合 适;乙处,前句引用名言,突出理想如火,能让人生“火热”,此句表达的是心中有火,方能促人奋进, 二者观点
25、相同,此处合适;丙处,前后句表述的都是人生的苦痛,没有提到“火”,与句子内容无相联系 处,此处不合适。(3)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根据所学的课文中了解的人物事例,扣住本文的观点,表述出其中一人的经历即可。比如闻一多因对古代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不断的研究,写出了唐诗杂 论等文学研究典籍。答案:(1 ) A . 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 进而迸发不断的力量。 B .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C.有理想的人能“燃”起 D.再苦、再累、再痛的人也能“燃”起 (2)乙处;作者在此处引用名言,指出人生因为有了理解而火热。这个句子将理想比作“一团火”,生动形象 地表述出人生因
26、为理想而有了奋斗的动力。是对前句的有力支撑。(3)示例:闻一多先生因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足不下楼,废寝忘食,完成唐诗杂论楚辞校补,结出累累 硕果。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小区的喜鹊刘成章我在京城紧靠朝阳公园的这个小区住了下。这儿一幢幢高楼如山耸立,楼下如宽阔峡谷般的院子绿 树成萌,要是站在我住的二十层楼看下去,那数不清的绿树就像一条河,从小区的楼隙流出去,又流过别 的小区的群楼间,树冠的浪起起伏伏,蜿蜒奔涌,溅我满目诗意。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我下楼去散步的 时候,居然听见了喜鹊的叫声。我抬起头,举目四处寻觅,终于循声看见喜鹊了-那黑白二色的美丽天使,有两只,一
27、前一后翅膀一夹一夹地飞着,拖着长长的尾巴。是的,它们是黑白二色的绝配。我想,它们的黑,自夜的深沉,它们 的白,自昼的精髓-美得仪态万方!以后我就常常看见它们了。它们一定是一对恩爱夫妻,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形影不离。喜鹊不像鹰。鹰有些冷峻、孤傲,总是远离滚滚红尘,贴着蓝天飞翔;而喜鹊好像是上苍专为人类 设置下的世俗朋友,总是撵着人类的气息,安居在人类的聚居区里。我发现,小区一棵高高的柳树上, 树的枝叶间,有它们筑下的一个朴素的窠。那是用干树枝筑就的,用现代眼光看,是很有些艺术品位的。有一些日子,不论旭日东升的早晨,还是彩霞欲敛的傍晚,抑或是细雨霏霏的正午,喜鹊总是围着 这窠忙碌着,就像淳朴的乡人
28、,就像那些人中的丈夫和妻子, 一天到晚总在家的周围忙活不停。 那些日子, 它们想必是在繁衍和喂养着它们的雏儿,我没能看到它们的雏儿是怎么出窠、怎么飞上天空的。我只是突 然发现,这院子的另一些树上,树的枝叶间,也有了一团黑疙瘩,我立即明白,是它们的儿女另立门户了。渐渐地,这大院里便有了好几对喜鹊夫妻,每一对夫妻都是那么好看那么年轻,分不清哪对年长哪 对刚刚度过蜜月。它们身上呈现出一种独领风骚的简约美。它们就像一幅水墨丹青,黑的是墨,白的是未 曾落墨的宣纸本色,如出自齐白石之手。大道至简,它们就存在于古朴的哲理中,自然淳朴,亲切随和。 它们整日活跃在绿树上下,大门内外,即便飞得很远很远,即便渺若针
29、尖,也让人一眼就看到一个个黑白 交加的灵魂的颤动。它们总是在人们目所能及的地方,一前一后翅膀一夹一夹地飞着,拖着长长的尾巴。它们有时从一 棵树飞向另一棵树;有时从树上飞下,贴着地面飞上一截,然后就落下,觅食,草籽、花瓣、虫子,或者 是孩子们口里掉下的一星两星的饼干屑。它们有时唱瘾勃发,嗓门实在够大,尾巴一翘一翘,唱得好不得 意好不张扬,管叫全小区每个人的耳朵都装满它们动听的音波。它们时刻相伴而行,有时候偶然看见一只 独行,但是用不了几秒钟,另一只马上就飞了。它们夫妻俩好像永远被一根无形的绳子拴在一起。这样的 夫妻之爱,我们人类恐怕只能甘拜下风,自叹弗如。喜鹊们的欢叫大多在气温舒适的时候,要是在
30、天气热的大晌午,喜鹊们便闭了嘴,息了声,沉默 着,或翘一下尾巴,或低头叼一口爪下的什么,静静地钻在树林里面。但它们毕竟是生性好动的鸟类,只 要暑气稍稍消去一些,它们就又会从林间一前一后翅膀一夹一夹地飞了出,一块随便落在什么地方,又一 声接一声地叫开了。这样的时候,它们往往深情地一唱一和,但唱着和着,却又在不经意间,忽然转换为 另一种调式-出声很短,都只有一个音:喳,喳,喳,喳。它们这样的唱和,像人们的夫妻间唠着一些事情:关于柴米油盐、孩子上学,或是小长假要不要出去旅 行虽不炽热却绝不寡味,恩爱自在里头。?有一天,我正在二十层楼的居室接待远客,猛回眸,一只喜鹊居然落在我露台的短墙上了。我们的眼睛
31、 都像电灯一亮。我说:“不知咱们今天有什么喜呢?”?朋友颔首微笑。?通常,喜鹊总是在树林中穿梭飞翔,其高限只是三四层楼高。今天,它是怎么了?它是凭借了什么样的 魔力,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升高轨迹,居然飞上了二十层楼之高,如威武的鹰隼立于崖顶?是一时的 心血潮,还是作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不得而知!?我问朋友:“你说说,这喜鹊为什么要飞上?这露台一没有草籽,二没有虫子,三没有水,它为什么要 飞了上?”?朋友略加思考,说道:“它想看一看广阔的北京市景。”?朋友的回答竟和我的内心不谋而合!这些喜鹊,或许有它们不可小觑的精神世界。(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20日,有改动)(1)阅读全文,请根据你的理
32、解,用“/”把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并写出这样划分的理由。?(2)文章写喜鹊,多次用到副词“总” “总是”,结合下面的语句,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而喜鹊,好像是上苍专为人类设置下的世俗朋友,总是.撵着人类的气息,安居在人类的聚居区里。喜鹊总.是.围着这窠忙碌着,就像淳朴的乡人,就像那些人中的丈夫和妻子,一天到晚总在家的周围忙活 不停。它们总.是.在人们目所能及的地方,一前一后翅膀一夹一夹地飞着,拖着长长的尾巴。通常,喜鹊总悬.在树林中穿梭飞翔,其高限只是三四层楼高。(3)文章第段写“喜鹊不像鹰”,第 ?段却写喜鹊“如威武的鹰隼”,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4)看到飞到二十层楼之高
33、的喜鹊,文章连用五个问句写了 “我”此时此刻的复杂心理,请揣摩分析并写出。(5)文章最后两段意蕴丰窗,请谈谈你的理解。【分析】这篇文章写我在小区中发现了喜鹊,从此每天观察它们的飞行、生活,聆听它们的叫声,发现它 们与人类的夫妇十分相似,勤劳,恩爱,为生活忙碌,为培养下一代忙碌,它们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作 者借物喻人,表现出对诗意生活的追求。【解答】(1)本题考查层次结构的划分。题干要求将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所以理解内容与主旨是解题的关键。这篇散文抒情的对象的喜鹊,作者先写在小区中发现喜鹊并对其日常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觉得它们每天的生活与唱和就和生活中的每对夫妇一样,有生活的烦琐,也有生活的快乐
34、。最后以一次朋友的到访,我们发现了一只高飞的喜鹊,由猜想它高飞的原因,道出喜鹊也有它们自身的精神追求,点明文章的主旨。所以可按先描写再抒情议论的方式划分,第一至十段为一部分,十一至十六段为一部分。(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此题要赏析的是句子中的副词“总” “总是”,它们表示无一次例外,结合句意分析作者要突出的主要喜鹊的某一方面特性即可。第一句中的“总是”,表现喜鹊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为下文借物喻人作铺垫;第二句突出喜鹊的勤劳;第三句表现喜鹊活动的范围;第四句交代喜鹊习行的高度,突出在二十层楼上看到喜鹊的惊喜。(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阅读文章第四段,可以看出这段作者将喜鹊与鹰对比,表现
35、它与人类的亲近,是人类的朋友;第十三段写喜鹊“如威武的鹰隼”,是因为在二十层高楼上发现了喜鹊,以此表达对喜鹊突破常规极限的勇气的赞美。(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根据文中介绍的喜鹊的生活环境,“这儿一幢幢高楼如山耸立,楼下如宽阔峡谷般的院子绿树成萌” “这露台一没有草籽,二没有虫子,三没有水,它为什么要飞了上”,可以看出作者为现代社会喜鹊生存环境的担忧;“它是凭借了什么样的魔力,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升高轨迹,居然飞上了二十层楼之高,如威武的鹰隼立于崖顶?”这一疑问,可以看出喜鹊飞到这样高度的艰难,表现作者对它敢于高飞的勇气的赞美。(5)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文章最后两段,是对喜鹊高飞目的猜想,友人认为“它想看一看广阔的北京市景”,表现喜鹊有自己的追求与理想;“朋友的回答竟和我的内心不谋而合”,再根据“它们不可小觑的精神世界”,可以看出作者认同友人的观点,认为喜鹊的追求值得赞美。作者是以 象征手法,以喜鹊象征人类,指出人类也应如喜鹊一样,不要被物质所累,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答案:(1)/?(2)表现喜鹊与人类关系到的密切,为下文作者由喜鹊联想到人类的生活作铺垫。句中的“总是” “总”表现喜鹊与人的相似,突出他们的勤劳,表现作者对纯朴、勤劳者的赞美之情。交代喜鹊活动的范围,并突出夫妇的恩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听力合集真题及答案
- 2025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公共租赁住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体育产业集团招实习生4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盐城市射阳县城市照明服务有限公司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江门台山大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聘用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福建省华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南平建瓯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公开招聘拟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省国控建筑材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家能源人数统计24636人电气工程专业竞争比148(截止11月11日)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南充发展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招聘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内蒙古包头包钢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智能农业种植技术员招聘简章
- 超全自考英语二词汇表-含音标4500-个单词
- 食品检验员(中级)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
-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系统装调与测试 教案-项目二 车载终端的装调与应用
-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全册知识点复习课件
- 食养师能力培训与评价
- 8《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课件
- TB10752-2018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