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训练自学讲义(必修)_第1页
应急处置训练自学讲义(必修)_第2页
应急处置训练自学讲义(必修)_第3页
应急处置训练自学讲义(必修)_第4页
应急处置训练自学讲义(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培训课程应急处置训练讲义(自学)第一章 火灾逃生火,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类同动物分开。”但是,火象性格暴烈的野马,如果对它使用不当,或失去控制,就会给人类造成无穷的灾害。一、火灾逃生每个人都在祈求平安,但天有不测风云,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幸免于难。“只有绝望的人,没有绝望的处境,”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因此,掌握多一些火场自救的要诀,困境中也许就能获得第二次生命

2、。第一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第二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请记住:自断后路,必死无疑。第三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请记住:争分夺秒,

3、扑灭“初期火灾”。第四诀:明辨方向,有序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第五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六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4、。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比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第七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日。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面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

5、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 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第八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请记住:胆大心细,救命绳就在身边。第九

6、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一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问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 ,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请记住:坚盾何惧利矛?第十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7、请记住:充分暴露自己,才能争取有效拯救自己。第十一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请记住:就地打滚虽狼狈,烈火焚身可免除。第十二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跳楼逃生,也是一个逃生办法,但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

8、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请记住:跳楼不等于自杀,关键是要有办法。常见逃生方法一览表名称常见逃生方法楼梯在火灾发生的初期阶段,楼梯还未被大火封堵时,可通过楼梯安全快速逃出安全绳两手握紧安全绳,同时两脚夹住安全绳,手脚并用直接向下滑。如年轻力壮,在手脚并用的同时,两手交替向下滑。如时间来得及,可戴上皮手套或用毛巾、布块等物品保护手心,手脚并用向下滑电线杆、落水管、避雷针引下线两手紧握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下线,同时两脚夹住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下线,手脚并用向下滑被单、衣物结绳把床单、被套

9、撕成条形或把衣物拧成麻花状,一件一件接起来,将结绳一头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块等物保护手心,沿着连接好的长绳往下滑老虎窗住在顶楼的人,可通过老虎窗爬上房顶,一是向下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二是通过相连的未烧到的建筑物安全逃出阳台、毗邻平台通过阳台爬到隔壁安全处逃出晾衣架、空调架如果屋里火大、烟雾弥漫,可借助于窗处牢固的晾衣架。一是两脚踩在晾衣架上,两手拉住晾衣架两侧结实、牢固的斜拉绳;二是坐在晾衣架上,手拉住斜拉绳,保持平稳,等待救援晾衣杆、竹竿将结实的晾衣杆、竹竿伸出窗外固定好后,顺杆下滑脚手架、雨逢、窗沿等如发生火灾的建筑物周围有脚手架、雨篷、窗沿等可以攀爬的地方,均可借

10、助用来躲避火势,安全逃生手电筒、白布或呼喊发出信号在无法逃出的情况下,用摇晃手电筒、白布,或向下面呼喊等方式来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其他如低楼层发生火灾,又无其他逃生工具,万不得已时可直接跳楼,跳楼前先向楼下扔一些棉被、棉衣、枕头等软垫物品,人跳到上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并且应将身体重心放低,以尽量减轻跳楼时受到的伤害二、火场灭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因为报警早,可以及时调集足够的力量来灭火,减少火灾的损失,所以报警早,损失少就是这个道理,然而现实生活中,起火后不报警而酿成大灾恶果的

11、事例不胜枚举。1、报警内容:拨打“119”报警电话(1)讲清发生火灾单位或个人的详细地址,以便消防队能按火警地址及时找到火场。(2)讲明起火物,因为起火物讲清楚了,消防队派车就有针对性,能及时地将火场所需的车派出来,如果是危险化学品则更应讲清楚是火灾还是泄漏,便于消防队能作出准确的处置方案。(3)火势情况:火势燃烧的猛烈程度,如只见冒烟、有火光、火势猛烈等,燃烧的面积等,这也是便于消防队能根据火场情况,一次就将灭火力量派到位,减少火灾损失。(4)报警人姓名及报警电话号码。2、室内消火栓的使用发生火灾后,首先打开消火栓箱门或用硬物击碎门上的玻璃,按动紧急启动水泵按钮,然后迅速取下水带和弹簧架上的

12、水枪,将水带一接口连接在消火栓接口上,铺设水带,防止打绞,另一接口接好水枪,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消火栓手轮,即可出水灭火。消防水喉的使用使用消防水喉时,首先打开箱门把卷盘旋出,拉出胶管和小口径水枪,开启供水闸即可进行灭火。消防卷盘除绕自身轴旋转外,还随箱门旋转,比较灵活,不需将胶管全部拉出即能开启阀门供水。使用完毕后,先关闭供水闸阀,待胶管排除积水后卷回卷盘,将卷盘转回消火栓箱。3、灭火器的使用(1)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磷酸铵盐干粉(ABC干粉)还可用于扑救可燃固体火灾。(2)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主要

13、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灭火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灭火人员手持灭火器占领火势上风或侧上风方向,便于有效打击火势,同时亦能保护自身不受火势威胁;注意与火势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以2-3米为宜,控制火势后,逐渐向火源靠近;喷射时应注意将灭火器始终保持直立,切勿颠倒;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由近及远,水平扫射;火焰未灭,不轻易放松压把;一经使用,须重新充装。第二章 急救技巧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因素也不断增多。各类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火灾、电击、公共场所踩踏等事件造成的伤害风险不断加大;急性心肌梗塞、高血

14、压中风、中暑昏厥等因健康原因引起的各种突发事件在工作单位、公共场所、家庭时有发生。在日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的上海世博会展览期间,人人了解现场初级急救知识,工作人员和世博志愿者人人掌握现场初级急救技能,无疑将会给上海世博会带来“健康”和“美好”,给每一个家庭带去幸福和快乐。一、一般处理原则1、保持镇静,设法维持好现场秩序;2、确保周围环境不进一步危及伤病者的生命;3、暂不要给患者给伤病者任何饮水或进食;4、积极在第一时间及时呼救,获得专业急救医护人员的帮助;5、根据伤病者病情,边初步分类边采取力所能及的施救;6、保持呼吸通畅,及时进行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7、配合“120”或医疗机构尽早安全转运伤

15、病者。二、危重急症的处置技巧1、突发意识丧失、病人倒地出现这类症状的病因有很多种,往往也比较复杂。对于这类情况,在遵循一般处理原则的前提下,可使伤病者躺下,头部后仰、托起下颌,保障伤病者的呼吸气道通畅,如伤病者经判断后已心肺停止,立即予以徒手心肺复苏,同时迅速求助急救专业医护人员或送医院急诊科救治。2、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出现这类症状时,应使伤病者处于头高脚低半卧位,忌平卧。嘱咐伤病者保持镇静。若伤病者疼痛呈压榨性,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包括心肌梗死)时,则在嘱咐伤病者静卧的同时立即给予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舍下含服(如伤病者自己带有的话)。及时送医院救治。3、突发剧烈腹痛或持续性腹痛即刻嘱咐或

16、阻止病人喝水和进食,劝阻患者使用止痛药、泻药,应立刻联系移送至医院就诊。4、出现昏迷、无对答严禁饮水进食,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使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5、休克尽可能避免搬动或扰动患者,让患者平卧,松解衣领、内衣、腰带,注意保温。如果患者有哮喘、呼吸困难,可略将患者头部抬高。因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应立即止血,将患者双下肢抬高,下面垫以被子,使下肢血液回流心脏。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者意识丧失,应将患者下颌抬起,以防舌根后坠而堵塞气道。如果患者清醒,可给予少量淡盐水或糖水,但不要让患者进食,以免阻塞气道及影响送到医院后的麻醉。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应尽快送医院抢救。6、惊厥(抽搐)可表

17、现为突发寒战、四肢发凉,后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病人也可出现面部、肢体或全身强直及阵发性抽动,伴有短暂屏气或意识障碍、谵妄或昏迷。看到病人表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头侧向一边,在牙齿间填垫毛巾或手帕,头部用冰块或冷水毛巾降温,迅速送至医院。7、癫痫可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肌肉抽搐,伴有运动、感觉、行为异常,大发作时可有两眼固定不动、四肢强直、呼吸暂停、全身抽搐,抽搐后进入昏睡。清醒时自觉困乏头痛,对发作时情况记忆不清。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解松衣领,防止窒息。在牙齿间填垫毛巾或筷子,防止咬伤舌头。防止跌倒等意外损伤(一般癫痫短暂发作后自行停止),应尽快联系、移送医院救治。8、脑血管意外(卒

18、中)可表现为头痛、肢体麻木或活动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排便失禁甚至晕厥。对于这类情况应该绝对安静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搬动病人,必须搬动时应固定头、颈部,并尽快联系、移送医院救治。三、心肺复苏技巧1、心肺复苏(CPR)“生命链”被现代救护认为是最有效的现场急救手段。“生命链”是指从“第一目击者”发现伤病者开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的一系列行为构成的“链”,是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包括早期通路(呼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现场心肺复苏是指伤病者在事发现场心搏、呼吸骤停时,由第一目击者为其施行基础生命支持(BLS)的救护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

19、脏按压,使氧合的血液到脑部和心脏维持生命。2、心肺复苏适应症心肺复苏适用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电击伤、挤压伤、踩踏伤、溺水、中毒等。3、心肺复苏操作程序:(1)判断意识:轻轻拍打伤病者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啦!”,婴儿可拍击足底等。(2)呼救:“快来人啊!来帮忙啊!我是救护员,快拨打急救电话120”。(3)放置适当体位:迅速将伤病者放置于地面或地板上,取仰卧位,地面要求:平坦、坚硬、绝缘、通风。(4)畅通呼吸气道:检查气道包括口腔,如有松脱的牙齿、食物或呕吐物等,可用手指抠出。打开气道:可选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托颈法、托颌法。开放气道时头后仰程

20、度(即使伤病者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尽可能垂直于地面的角度):成人为90度,儿童为60度,婴儿为30度。(5)判断呼吸与心跳:判断呼吸:采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即看:伤病者胸部和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听:伤病者有无出气声;感觉:救护者面颊贴近伤病者口鼻处感觉有无气体吹拂;判断心跳:成人及儿童判断心跳时可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判断心跳时可触摸肱动脉有无搏动。(6)胸前区叩击:胸前区叩击是救护者在没有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情况下,在现场对心室纤颤的伤病者实施除颤救护措施。定位:同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1/2处)方法:一手握空心拳,另一手放置在叩击部位,空心拳手距离另一手背25-30厘米

21、,用中等力量叩击二次。(7)人工呼吸:当伤病者呼吸骤停时,对成人或儿童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对婴儿可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方法:救护者将放在伤病者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翼,并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者口唇周围,缓缓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为1秒钟),吹气量为500800毫升。以胸廓隆起为宜;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然后松开,呼气,紧接按上法再吹一次,即每次吹气两次。(8)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2处。方法:救护者两手掌根部重叠贴紧按压部位,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即11);按压深度:成人为45

22、厘米,儿童为23厘米,婴儿为12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为一个循环)。五个循环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判断一次呼吸与心跳。观察效果:心肺复苏有效指标: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颈动脉搏动:颈动脉恢复搏动;神志:伤病者眼球能活动,对光反射恢复,手脚抽动,呻吟;自主呼吸:出现。心肺复苏的终止标准:伤病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心肺复苏做了半小时,自主呼吸及脉搏仍未恢复;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有医生到场,确定伤病者已死亡。四、创伤救护技巧创伤是指在在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由于致伤因素诸多,造成的伤害种类繁杂,损伤

23、的程度不一,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1、止血技术出血,尤其是大量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救急技术之首。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选择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式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1)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出血,是一种临时的止血方法。分为:直接压迫止血和间接压迫止血。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的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间接压迫止血:

24、用手指压迫伤口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3)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代替)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4)止血带止血法: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的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2、包扎技术人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形成创伤,如割伤、刺伤、挫裂伤、枪伤等伤口,通过采用三角巾、毛巾、就便器材等对伤口进行包扎。目的

25、: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敷料等,有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要求:做到 “四要”即包扎要快、准、轻、牢。“四不”即对伤口不上药、不触摸伤口、不取出伤口中的异物、不送回脱出体腔的内脏。包扎方法:根据包扎器材采用三角巾、毛巾包扎法。(1)三角巾包扎法下颌包扎适用于下颌部的伤口。将三角巾折成三指宽带状,留出顶角与系带,一端从颈后包住下颌部,与另一端在颊侧面交叉反折,转向颌下,绕耳后与线绳一起在头顶部打结固定。单胸包扎法 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一边的肩上,使三角巾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将三角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单肩包扎法适用

26、于肩部损伤。一底角放在健侧腋下,顶角绕臂上1/3固定,另一底角反折,在背部健侧腋下,与另一角打结。要领:后片压前片,交叉在肩峰。腹部包扎法适用于腹部外伤。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打结固定。单臀包扎法适用于一侧臀部损伤。一底角放在健侧腰上,顶角覆盖臀部,系带绕大腿根部,另一底角反折向上,在腰部两底角打结。要领:后片压前片,交叉在裤缝。膝肘关节包扎法适用于膝肘关节的外伤。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盖住膝关节,在膝(肘)窝处交叉后,两端返绕膝(肘)关节打结固定。手部、足部包扎法角巾手部包扎:将带状三角巾中段

27、紧贴手心,将带状巾在手背交叉,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三角巾足部包扎:方法与手部相似。(2)毛巾包扎法毛巾包扎注意点:角要拉得紧;包扎要贴实;结要打得牢。头部帽式包扎法毛巾横放在头顶中间,上边对准眉毛上,上边两角拉至枕后下打结,下边两角拉向颌下打结。单眼包扎法把毛巾折叠成“枪”式盖住伤眼,毛巾两角围额在枕下打结,用绳子扣住毛巾一角,在颌下与健侧面部毛巾处打结。双眼包扎法将毛巾折成鸡心状,腰边与伤者额部相符,盖住两眼,毛巾两角在枕下打结,留出毛巾两角在枕后固定。口诀:毛巾折成鸡心角,放在两眼伤口上,两头绕头枕下结,留下两角结耳旁。3、特殊伤的处理对于特殊伤的处理,志愿者一定要

28、掌握好救护原则,不增加伤员的损伤及痛苦,严密观察伤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心跳),并迅速拨打120。(1)颅脑伤:颅脑损伤脑组织膨出时,可用保鲜膜、软质的敷料盖住伤口,再用干净碗扣住脑组织,然后包扎固定,伤员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2)开放性气胸:应立即封闭伤口,防止空气继续进入胸腔,用不透气的保鲜膜、塑料袋等敷料盖住伤口、再垫上纱布、毛巾包扎,伤员取半卧位。(3)异物插入:无论异物插入眼球还是身体其他部位,严禁将异物拔除,应将异物固定好,再进行包扎。4、骨折固定技术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的打击后发生完整性和不完整性的断裂。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骨疾病等原因引起闭合性

29、骨折和开放性骨折。(1)骨折判断:伤者骨折后出现:疼痛和压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即可判断为骨折。(2)固定目的:制动止痛;防止伤情加重;保护伤口;方便搬运。(3)固定方法:通过采用骨折固定的制式器材和就便器材实施对伤者的临时固定。肱骨骨折固定:用二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先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状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桡、尺骨骨折固定: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二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状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固定。健肢固定法:如无制式或就便器

30、材的情况下,可采用三角巾或绷带等,将伤肢与躯干或伤肢与健肢固定。前臂骨折固定法:损伤部位包扎后,先用三角巾大悬带将伤臂悬吊于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廓。锁骨骨折固定法:将两条三角巾分别折叠成五指宽的条带,用棉垫衬垫腋窝,然后用两条三角巾条带分别环绕肩腋部一周,在腋后打结,然后另用一条三角巾将前述两条三角巾拉紧于背后打结,使肩关节后张,锁骨得到固定,将两前臂交叉于胸前用三角巾兜起固定。小腿骨折健肢固定法:损伤部位包扎后,将伤肢靠健肢固定,分别在膝、踝关节之间加上衬垫,然后用5块三角巾折成条带分别固定骨折两端、膝关节、踝关节、大腿等。5、搬运技术搬运是创伤救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由救护者用

31、徒手或器械将伤者从事发现场向运送车辆或医疗机构转送的过程。(1)徒手搬运法:分为单人、双人、多人徒手搬运法等方法。它适用于事发现场的抢救和短距离的运送伤者。单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单独完成,通常采用:扶行法、抱行法、背负法、拖行法、爬行法等。双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两人配合完成。通常采用:四手座抬法、三手座抬法、二手座抬法、前后扶持法等,脊柱伤伤者不宜用此方法搬运。多人徒手搬运法:是由救护者34人配合完成,通常采用:三人搬运法、四人搬运法,适用于伤情较重的或有脊柱伤的伤者。(2)器械搬运法:采用制式担架或简易自制器材实施伤者的搬运。适用于伤情较重,又不宜徒手搬运的伤者。分为双人担架搬运法、

32、四人担架搬运法。第三章 地震应急措施地震是多发、常见、危害较重的灾害。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我们掌握预防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一、地震逃生的原则1、接到预报立即做好逃生准备。2、保持镇静,设法选择逃生方式。3、因地制宜,采取躲避方式。4、撤离后,若地震警报未消除,不能因为房屋未倒而重返室内。二、地震逃生的措施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地震时,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此时最重要的是自身和家人的人身安全,选择重心较低、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一定要用坐垫等软体物保护好头部。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有利于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慌慌张张地向外跑,室外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都有掉下来砸在身上的危险。同时,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有倒塌危险的物体。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从而造成人被封闭在屋子里。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注意: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