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不受不受重视重视压制压制 独尊独尊新发新发展展空前空前强化强化利用利用全盘全盘否定否定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巩固统治的需要(居于统治地位)(居于统治地位)本单元各课要旨本单元各课要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础。孔子提出孔子提出“仁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的学说

2、,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需要。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流思想。程朱理学主张程朱理学主张“理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认为陆王心学认为“心心”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心心”就是就是“理理”,强,强调内心的修养。调内心的修养。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3、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第第1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局面的出现1.背景背景(1)经济(根本原因):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经济(根本原因):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 (3)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士士阶级的活跃和受重用阶级的活跃

4、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从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发展为发展为“学在民间学在民间”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墨子;墨家学派:墨子;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3.影响影响(1)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系。(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

5、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4)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本课要旨本课要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础。孔子提出孔子提出“仁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了儒家思想。 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晚期孔子的思想春秋晚期孔子的思想(1)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仁即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仁即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 “已

6、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主张:)政治主张: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任意刑杀。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行为符合礼的要求。(3)教育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教育贡献: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4)时代:春秋)时代:春秋(5)著作)著作:孔子整理孔子整理诗诗书书礼礼易易乐乐和和春春秋秋后称为后称为“六经六经”。(6)地

7、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至圣”。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1)思想主张)思想主张项目项目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伦理观伦理观时代时代著作著作孟子孟子“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性本善性本善” 战国战国孟子孟子荀子荀子“仁仁义义”“王道王道”,以德服,以德服人人提出提出“民水君民水君舟舟”,强,强调人民群众的力调人民群众的力量量“人之性人之性恶恶”战国战国荀子荀子(2)历史影响:)历史影响: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

8、社会的需要。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道家和法家道家和法家 1.道家道家(1)老子老子地位: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地位: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政治主张: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政治主张: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出“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的政治主张。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

9、、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评价: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评价: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时代:春秋晚期楚国人。时代:春秋晚期楚国人。著作:著作:老子老子,又叫,又叫道德经道德经。(2)庄子)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神上的自由。著作:著作:逍遥游逍遥游2.法家法家(1)代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代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

10、统的法治理论。)思想: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3)影响:)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4)评价: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评价: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3.墨家墨家1.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2. 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兼爱兼爱”,宣扬,宣扬“非攻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尚贤”3.评价:代表平民百姓和小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评价:代表平民百姓和小

11、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比较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 仁的思想仁的思想爱人爱人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民水君舟民水君舟人性论人性论性相近性相近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比较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比较学派学派代表代表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墨家墨家墨子墨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尚贤尚贤认识论认识论逻辑学逻辑学道家道家老子,庄子老子,庄子“无为无为”唯心论,朴素唯心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辩证法思想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政治变革,法治,政治变革,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遵循客观

12、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规律办事第第2课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从“无为无为”到到“有为有为”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1)原因)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2)表现:吸道家)表现:吸道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的政策。 (3)作用:)作用: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积极有为积极有为(1)背景:社会潜伏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背景:社会潜

13、伏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兼并剧烈,匈奴为患。(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形势。展形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的提出1.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 著有著有春秋繁露春秋繁露一书。一书。2. 特点:把诸子百家中特点: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3.主张主张(1)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适应汉武帝

14、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政治统一)和(政治统一)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思想统的主张。(思想统一)一).(2) 为了加强君权,宣扬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君权神授”。他提出了。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和和“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学说。“仁政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限田,薄敛,省赋役-缓解阶级矛盾的需要缓解阶级矛盾的需要(3) 提出了提出了“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4)结果: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结果: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

15、分有利。有利。4.作用:作用: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儒学成为正统1.表现表现(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3)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4)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大大提高了儒学的

16、地位教授,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5) 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系统。2.影响影响(1)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本课要旨本课要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正

17、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思想。 第第3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三教合一三教合一背景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2)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表现表现(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贵儒”又又“尊道尊道”。(2)隋朝:

18、儒学家提出)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三教合一一”(3)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复兴儒学。三教主: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教主: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形成形成(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2)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形成: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系“理学理学”。2.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

19、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集大成者)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集大成者)3.思想思想(1)核心:)核心:“理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认识论)(认识论)格物:接触事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获得知识(3)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4.影响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于统治地位的 哲学,有力地维

20、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成“朱子学朱子学”学派。学派。(4)特别是用朱熹编著的)特别是用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1)“心”即“理”(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3)发明本心以求“理”,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明朝王阳明(1)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

21、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主张:“心”即“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4)评价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的影响消极影响: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消极影响: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注

22、重气节、品德,重视人的主观意识作用,讲求以礼通情、自我节制,注重气节、品德,重视人的主观意识作用,讲求以礼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发奋立志等。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不可取:重男轻女、因循守旧、尊卑等级、重礼轻法不可取:重男轻女、因循守旧、尊卑等级、重礼轻法可取:和谐社会、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可取:和谐社会、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学派学派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内容内容理、仁、礼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高调的道德主义实质实质以儒家的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以儒家的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欲求目的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比较陆

23、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比较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第第4课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的离经叛道李贽的离经叛道背景:明清背景:明清-封建社会晚期封建社会晚期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及缓慢发展(江南)经济: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及缓慢发展(江南)阶级关系: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阶级关系: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思想文化:封建礼教的禁锢,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封建礼教的禁锢,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2.著作:著作:焚书焚书藏书藏书3.主张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

24、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学家的虚伪(2)批判程朱理学)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的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4. 评价评价具有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具有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生平:、生平: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2)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

25、书讲)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学。 (3)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2.著作著作: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 3.主张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的民主思想。(限制君权,保证民权)保证民权) (3)主张以)主张以“天下之法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一家之法”,从而,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法制思想)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法制思想) 4影响:影响: 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以后反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