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共23张苏州新课改展示课)_第1页
(好)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共23张苏州新课改展示课)_第2页
(好)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共23张苏州新课改展示课)_第3页
(好)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共23张苏州新课改展示课)_第4页
(好)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共23张苏州新课改展示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省震泽中学 丁常春丁常春B A C请思考:如果说,请思考:如果说,A A地是赤道,地是赤道,B B、C C两地是极地,假设两地是极地,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表物质均一、太阳直太阳直射赤道射赤道、地球不自转地球不自转,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回忆旧知回忆旧知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然后和屏幕对照答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然后和屏幕对照答案。热热冷冷冷冷感悟新知感悟新知高高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低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热力环

2、流形成的原理1 1、单圈环流的形成、单圈环流的形成P33P33(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即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只考虑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赤道赤道0 90 低低高高赤道空气赤道空气受热上升受热上升极地空气极地空气冷却下沉冷却下沉高高低低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且太阳直射赤道。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且太阳直射赤道。学习新知学习新知1南极南极北极北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赤道赤道赤道赤道赤道空气赤道空气受热上升受热上升极地空气极地空气冷却下沉冷却下沉这种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这种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开心听故事开心听故事 在在南、北纬南、北纬3030度度附近海面,风

3、不经常来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们因此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怪的名字马纬度马纬度。 03090606030 90“马纬度马纬度”问题问题南北纬南北纬30附近风不会附近风不会轻易来这儿作客,在古

4、轻易来这儿作客,在古代人们把这个恼人的无代人们把这个恼人的无风带戏称为风带戏称为“马纬度马纬度”咆哮西风带咆哮西风带南纬南纬4060常年吹常年吹刮偏西风,且风速很刮偏西风,且风速很大,给过往船只带来大,给过往船只带来很多威胁和险象。很多威胁和险象。咆哮西风带常年有风咆哮西风带常年有风“马纬度马纬度”经常无风经常无风( (考虑地球自转考虑地球自转) )既既考虑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考虑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又,又考虑地转偏向力考虑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2 2、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p34p34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大气环流)(大气环流)30N6

5、0N90N0低纬上空低纬上空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假设地表均匀且太阳直射赤道。假设地表均匀且太阳直射赤道。30N(高压)(高压)赤道赤道 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近地面气流气流堆积下沉气流堆积下沉高空北上气流高空北上气流学习新知学习新知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全球性全球性的有的有规律的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气运动长时期长时期的平均状态的平均状态 三个特性:三个特性: 意义意义:全球性全球性、长期性长期性、规律性规律性维持全球热量平衡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学习新知学习新知330S60S90S0你能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吗?你能画出南半球的

6、三圈环流吗?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南半球的三圈环流30N060N90N30S60S90S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近地面的近地面的风总是从风总是从 高压高压吹向吹向低压低压气压带和气压带和风带在分风带在分布上有什布上有什么特点?么特点?特点:特点: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

7、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七压六风七压六风三低四高三低四高学习新知学习新知4 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气压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两类:(1)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原因)(2)由于由于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气流被迫上升和下沉引起的(动力原因) 你认为你认为: :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各属于哪一类?090N60N30N30S60S90S低压带低压带热力热力热力热力热力

8、热力动力动力动力动力动力动力动力动力赤道低赤道低压带压带低压带低压带低压带低压带副极地副极地低压带低压带副极地副极地低压带低压带高压带高压带高压带高压带高压带高压带高压带高压带副热带副热带高压带高压带副热带副热带高压带高压带极地高极地高压带压带极地高极地高压带压带你能在下图中绘制三圈环流形成过程吗?你能在下图中绘制三圈环流形成过程吗?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 空气中的水汽空气中的水汽遇冷遇冷后,会凝结而后,会凝结而成云致雨成云致雨 你认为你认为: :1、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谁的、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谁的 降水多?降水多?谁的降水少?谁的降水少?为什么?为什么?2、高、中、低纬三个

9、风带、高、中、低纬三个风带控制的地区控制的地区中,中, 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谁的降水多?谁的降水少?为什么?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090N60N30N30S60S90S合作探究合作探究3上升上升下沉下沉降低降低升高升高升高升高降低降低赤道低压、副极地低压赤道低压、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副热带高压极地高压、副热带高压信风、极地东风信风、极地东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气压带气压带分布分布成因成因深入研究深入研究 形成体系形成体系赤道附近(赤道附近(0附近)附近)南北纬南北纬30附近附近南北纬南北纬60附近附近极地附近(南北纬极地附近(南北纬90附近)附近)热力热力动力动力

10、动力动力热力热力上升上升下沉下沉上升上升下沉下沉湿湿干干湿湿干干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南风东北风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西北风西北风东南风东南风干干湿湿干干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03090606030怎样解释怎样解释“马纬度马纬度”问题?问题?为何风不会轻易来这儿作为何风不

11、会轻易来这儿作客?(南北纬客?(南北纬30附近)附近)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90咆哮西风带为何长年咆哮西风带为何长年有风?有风?(南纬(南纬4060)问题回归思考:思考:假设地表均匀,一年内最热的地方是否都在赤道?假设地表均匀,一年内最热的地方是否都在赤道?2 2、就北半球来说,、就北半球来说,_。1 1、气压带、风带随、气压带、风带随_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观察气压带、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动图,回答:(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四)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学习新知学习新知5太阳直射太阳直射北回

12、归线北回归线太阳直射太阳直射赤道赤道太阳直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66.5 23.5 0 23.5 66.5 高气压带低气压带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议一议:议一议: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假如黄赤交角变为零,气压带风带还会发生季节移动吗?为什么?吗?为什么? 大气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的形成?单圈环流单圈环流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D海陆热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C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南北移动B地转地转偏向力偏向力A高低纬间高低纬间热量差异热量差异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总结总结(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A B C D (2).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A B C D DC小试牛刀小试牛刀 (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