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民教育出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民教育出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民教育出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民教育出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合肥市32中高中语文第9课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2.背诵课文。(二)能力目标1.掌握“数、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三)德育目标结合本文学习,联系历史资料,了解孟子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二、教学重点文言知识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背诵课文。三、教学难点1.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2.领会

2、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四、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活动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 2.点拨教学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较深。为此,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相机点拨指导,避免学生囫囵吞枣。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相关文字资料。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师生共同分析14段,背诵14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

3、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分别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文题)二、孟子生平及思想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关于孟子的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意识、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三、背景资料(多媒体显示)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

4、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学生浏览、把握背景。四、熟读课文1.放录音两遍。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3.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谷不可胜(shng)食也  数罟(cùg)不入洿(w)

5、池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  涂有饿莩(pio) 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5.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五、研习课文(一)整体把握1.提问:这篇课文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加多。2、提问:课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投影,全文结构自然呈现。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有不同表达)明确: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缘故。孟子以“五十

6、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二)研习第1段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2、出示重点词语,理清背诵思路。(1)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学生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2)提问: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学生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3)提问: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4)提问: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国策?学生讨论并交流。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

7、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增殖人口,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从国情出发作出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三)研习第2、3、4段1、学生分角色朗读2、3、4段。2、出示重点词语,理清

8、背诵思路。(1)提问:孟子是怎么回答梁惠王的疑问?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3)提问:孟子如何评价梁惠王的政绩,如何理解?学生思考、讨论。明确:“五十步笑百步”。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4)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

9、后止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六、布置作业1.背诵14段。2.理解掌握重点词语。3.熟读5、6、7段。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师生共同研习5、6、7段,理清背诵思路,教师适当作朗读指导。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归纳文言知识,注重词句积累。教学过程一、导入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梁惠王,指出他与邻国的实质是一样的,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的“仁政”主张。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一)研习第5、6段1、女生齐读第5段,男生齐读第6段(1)提问: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学生看课文,思考。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

10、的道理。(2)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学生找出三组排比句回答)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明确:“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提问: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要求学生找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前三组排

11、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四组排比句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5)学生齐读5、6段。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数罟 数之以桑 衣帛 养生丧死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总结孟子的“仁政七条”(二)研习第7段1、学生齐读第7段2、出示重点词语,理清背诵思路(1)提问: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但这还不够。君王对此还应有什么态度呢?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呢?明确:孟子采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此外,孟子还

12、用了比喻,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辩护,劝勉梁惠王施仁政,除虐政。(2)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检 发 王无罪岁三、总结全文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张,要想使民加多就要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饱,穿得暖,还要使民懂礼仪,受教育,君王也须革除虐政,这样百姓才能来归服。 四、讨论探讨1、请学生归纳孟子的“仁政”思想。明确:发展生产,制民之产,教化百姓,除虐政。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2、以现代观审视古人的思想明确:(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A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B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C统治者严

13、于律己,不推卸责任。(2)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指导学生背诵学生自由发言。明确:(1)结构严谨。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善用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如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形象生动,文字显得从容不迫。(3)气势充沛。语言上使用排比句式,音节铿锵,气势非凡。五、课堂练习1.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2.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树之以桑A非我也,岁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