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宋明理学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宋明理学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 .知道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及影响。(重点)2 .比较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点。(难点)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理学的产生1.背景(1)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达到顶点, 并开始衰落。官僚地主肆意兼并土地,加深了社会矛盾。(2)朝廷要求封建思想家对儒学改造创新,以维护封建统治。(3)官僚地主集团把理学作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及其新学的精神武器。2.产生: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它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概念阐释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

2、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由此将人、社会、宇宙联系起来。把儒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学习思考1.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 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 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提示 趋势:三教合一。特点:儒学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二、理学的奠基者程颍和程颐1 .代表人物:程颍、程颐,人称“二程

3、”,宋代理学的奠基人2 .主要思想观点(1)核心思想:提出“天理”的概念。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天理。(2)在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把“格物”当作领悟天理的手段。(3)在道德修养上,继承孔子的“克己复礼”,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误区警示“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三、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1

4、 .地位: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地位仅次于孔孟。2 .思想内容(1)认为“理二是宇宙的本原。(2)封建的三纲五常就属于“天理”。(3)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用封建纲常伦理来改造人性。3 .国际影响:被日本德川幕府奉为“官学”,被朝鲜王朝奉为“国教”,被西欧的启蒙学家所借用,创造了 “理性”概念。误区警示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 “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 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中。学习思考4 .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提示 主要思想:世界观与伦理观:“

5、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气论);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性论:“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知识、道德与天理联系;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四、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1 .概况思想来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2 .思想主张(1)哲学观:提出“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2)认识论: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的途径,达到“致良知误区警示心学也属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学习思考3 . “陆王心学”中的“陆王”是指谁?他们的主要思想有哪些?提示 “陆王”分别指陆

6、九渊、王阳明。思想:陆九渊提出“心即理”, 进行内心的反主题一 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1 .朱熹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史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一一朱子文集问题思考史料中体现的哲学观和哲学范畴分别是什么?朱熹是如何看待“天理”和“人欲”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哲学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纲常伦理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2 .比较朱熹与王阳明求“理”的方法史

7、料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阳明认为:“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教你读史反映了朱熹格物致知的主张,意思是说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良知”是指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问题思考据史料说明朱熹和王阳明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答案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 内心感悟“致良知”。史诒忌结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占八、本质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主张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强调意识A,物质第二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

8、“仁”规范人们的行为地位影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同占八、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理先 物后,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识论“格物致知”“致良知” “知行合一”主题二 宋明理学的特点与影响1 .特点史料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问题思考据史料,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答案吸收了

9、佛道思想,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儒学进一 步思辨化,儒学成为哲学理论体系。2 .影响史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白在人间。一一明于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一清林则徐教你读史史料中“留取丹心照汗青”和“要留清白在人间”以及“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等诗句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问题思考据史料,归纳概括理学的积极影响。答案 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史曲总结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传统儒学改造成为

10、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天理, 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 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课堂小结记知识纲要心即理也 心外后物理是世存 的本唯曲王心学 (陆九渊_ LTRI明一徐一 程朱理学三教合13()背核心术语1 .北宋“二程”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2 .程朱理学认

11、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认为“心是 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3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 远影响。巩固练习随堂反馈1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 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朝答案 B解析 从题干“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 (佛教 )、 孔子 (儒家 )、 老子 (道教 ) 的现象, 反映了“三教合一”现象,这一现象最早出现时间是魏晋南北朝。2 . (2017 太原高二检测)北宋理学家“二

12、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有物必有则”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故C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 “正君心”才能平天下答案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 C、 D 三项均未体现“科学”的含义,可排

13、除。“格物致知”即通过探究万物来获得知识, 最终达到掌握天理的目的。 虽然在主观上“格物致知”不求科学之真,但在客观上“格物致知”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4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之处在于()A.对理的解释和领悟的方式不同B.对儒学的价值和仁的理解不同C.对三纲五常的解释不同D.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看法不同答案A解析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致良知”,故选 A 项。5. (2017 成都模拟)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 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

14、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答案 D解析 A项指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B项体现的也是世界本原问题,C项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之本性的关系,故A、B、C三项排除;从D项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 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课时对点练基础达标1.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

15、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 A解析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合一”,可知选A项。2.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乃是自家体贴出来”,此言当出自()A.程颍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答案 A解析“天理”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与这一思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B两项,但从材料中“乃是自家体贴出来”可知不是朱熹,因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前人的成果。C D两项主要是心学的代表人物。3. 儒学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君

16、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答案D解析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万物皆源于“理”。所谓“理”即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4. (2018 怀化高二检测)宋代程颍、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 ()A.人性本善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C.格物致知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人性论,故 A 错误; 材料中“二程”把儒家伦理道德等同于天理, 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B 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方法论,故C 错误;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属于心学思想,“二程”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 D错误。5“他想把周敦颐、二程种

17、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学,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请问“他”是哪位古人()A.李贽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周敦颐”“二程”均属于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故排除反对程朱理学的A、 D, C 属于陆王心学,故选B。6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朱熹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这里的“天理”,是把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神圣化。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

18、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 B解析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C两项排除。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 B 项正确。8 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 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答案B解析解题时首先

19、应注意诗歌的开头结尾“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这反映朱熹的认识是从大处着眼,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的纲常。9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理,人天生就具有良知,故选A 项。1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 超过 ) 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B.成为封建统治工具C.压抑了人

20、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宋朝之后“仗义死节之士”超过以前,这是儒学价值信仰的体现,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程朱理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故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程朱理学对于人性的压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程朱理学对于文化教育的普及,故D项错误。 能力提升 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D.强化封建纲常

21、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为新的理论体系,这是儒学的全新发展,故 B 项正确。1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A.天理B.儒家的伦理道德C.宇宙D.人本答案B解析 “天理”是朱熹思想的核心,并非其思想实质, 故 A 项错误; 朱熹认为天理在社会上的表现是“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儒家纲常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合理性,表明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B 项正确;“宇宙”是天理

22、存在的时空范围,与“历史发展动力”没有联系,故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本思想,故D 项错误。13. (2017 汕尾调研)“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 19 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理由。”材料强调 ()A.程朱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答案A解析由“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知,理学为僵化的社会服务,故A项正确;理学是儒家思想获得新发展的表现,故B项

23、错误;题干强调理学与社会僵化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强调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故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14. (2017 武汉高二检测)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 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 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C.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D.是对理学的彻底否定答案C解析明中后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是人心破坏所致。 只有通过整治人心, 才能挽救统治。 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故本题答案为C。15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 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