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2019·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右图服饰的特点是()A等级清楚B坚持传统C全盘西化D中西合璧中山装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 ,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了中山装 ,故D项正确。2(2019·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 ,有个小东门岗警 ,将发辫盘于帽内 ,被商团窥出了破绽 ,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 ,于是真相毕露 ,看众大哗 ,揪住其油发大辫 ,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辛亥革命以后C日本侵华期间 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是辛亥

2、革命以后的“断发易服 ,故B项正确。3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后一些有识之士 ,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C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新青年答案A解析19世纪60年代之后 ,首先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4戊戌变法时 ,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 ,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 ,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当时 ,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A都正确B都不正确C正确 ,不正

3、确D不正确 ,正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但由于受封建陋习的影响由来已久 ,广阔农村缠足依然相沿成习 ,故不正确。5(2019·浙江4月学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 ,反映了()甲图清末婚嫁 乙图民国婚照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C解析从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 ,故C项正确。6“男女平权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 ,你过你的年 ,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社会的风貌D新民主

4、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变化答案C解析从题目中的“男女平权“阴阳合历可知当时开始使用公历 ,这符合辛亥革命后的史实 ,故C项正确。719世纪70年代初 ,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 ,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 ,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A传单 B信件C报纸 D电报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诗中所提到的“纸为报纸。8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份当年创刊总数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189573189611718974945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5、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 ,促进了变法的实现A BC D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表格是反映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而非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材料是考查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而非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 ,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开展 ,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属于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 ,所以此题含的选项均是错误的。9(2019·甘肃学业水平考试)报纸具有新闻报道、信息传递、知识传播、舆论宣传等功能 ,对社会开展和政治变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报刊中属于共产党创办的是()A?万国公报? B?民报?C?中央日报? D?新华日报?答案D解析注意材料关键信息“共产党

6、创办 ,故D项正确。101909年初 ,?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 ,可以当作游历 ,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 ,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群众传媒是()A电视 B播送C电影 D互联网答案C解析19世纪末期电影产生 ,20世纪初电影在中国诞生 ,可以产生如题干所述的现象 ,故C项正确。能力提升11(2019·沧州检测)民国初年 ,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 ,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 ,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 ,“人士趋改洋服洋帽 ,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7、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答案D解析“民国初年 ,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 ,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说明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 ,故D项正确。12(2019·杭州质检)谭嗣同曾说:“本非两厢情愿 ,而强合漠不相关之人 ,絷之终身 ,以为夫妇 ,夫果何恃以伸其偏权而相苦哉?实亦三纲之说苦之也。其意为()A强化三纲五常 B否认孔子权威C主张婚姻自主 D倡导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谭嗣同认为男女婚姻应该是两厢情愿 ,但是现实情况却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种现象是由于三纲五常的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材料反映了谭嗣同主张婚姻自主的主张 ,故C项正确。13据地方志记载 ,民国时期某

8、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 ,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 ,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 ,旧式婚姻占多数 ,新式婚姻占少数 ,这表达了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也表达了婚姻习俗的变迁有一个过程 ,C、D两项理解正确;从材料信息可推断B项理解正确。141912年秋天 ,一位年轻人怅然假设失地在其照片的反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 ,将欲剪发(辫) ,故用大镜照后影 ,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

9、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存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材料中表达剪辫心态 ,未表达“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欲剪发(辫) ,故用大镜照后影 ,以留纪念 ,说明国人变革心态比拟矛盾 ,故B项正确。151907年 ,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 ,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 ,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 ,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 ,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 ,广阔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说明()A广阔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开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答案B解析广阔人民进

10、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 ,所以这一现象说明报纸宣传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其他几个选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解、曲解。16服装是一种记忆 ,也是一种“语言 ,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上元元年 ,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 ,金玉带;四品深绯 ,五品浅绯 ,并金带;六品深绿 ,七品浅绿 ,并银带;八品深青 ,九品浅青 ,石带;庶人服黄 ,铜铁带。?新唐书·车服志?材料二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 ,衣着华美、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式军队也一改正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 ,呢制军装映衬

11、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确实认。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材料三19世纪的后三十年西方女性裙子的重心移向后臀 ,并用堆积的大蝴蝶结和褶裥来增加后部的饱满感 ,上体的造型那么是突出胸部的饱满。塑造出的是既窈窕又饱满、既迷人又端庄的西方美女形象。张乃仁、杨蔼琪著译?外国服装艺术史?(1)依据材料一 ,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 ,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 ,概括19世纪后期西方女性着装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具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原因: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