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小题,每小题5分,共 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 一。下图反映了 9月份30 S80 S平流层臭氧 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 12题。 1. 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 在咼纬地区递减明显 D. 随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而增加 2. 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2009 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地球

2、需 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据此回答 34 题。 3. 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 A. 全球变暖B. 日趋干旱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6.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 ,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使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利用作物病虫害的天敌等 A. B. C. D. 7. 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 A. 大气中CQ含量下降 B. 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C. 生物多样性锐减 D. 亚马孙河径流量稳定 近十年来,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低谷 (约比同纬度地区低 11%。同时有资料显示,青藏 高原上的冰川面积在不断萎缩。结

3、合上述材料,分 析回答89题。 8. 下列现象中与青藏高原上空臭氧低谷出现无关 的是() A.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升高 B. 藏民中白内障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C.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 D. 山地雪线海拔升高 9. 科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表层正在持续“变软” , 即冻土层在不断融化,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C.降水增多 D. 进入冰期 4. 当前气候变化主要属于 ()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C. 生态破坏问题 D.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生活环境质 B. 酸雨影响 C. 人类开发活动增加 D. 过度放牧造

4、成植被破坏 10. 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 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内 B. 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 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很时尚的名 词。“绿色食品” “绿色消费” “绿色能源”成 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 56题。 5. 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食品 B. 尽量使用对环 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 黄土咼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是我国两大自然林区,由 于过度砍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2 伐,导

5、致目前木材储存量大为减少,同时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 1112题。 11. 两大林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水土流失严重 物种减少 水体富营养化 土地荒漠化 环境污染 A. B. C. D. 12. 为促进两大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正确 的是() A. 加大保护力度,严禁砍伐 B. 扩大造林面积,只种不采 C采育结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D. 在森林砍伐后的空地上发展种植业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 “碳中 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 念之后,挪威、冰岛、 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 应, 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 措施,以实现二氧化

6、碳零排放的目标。据此回答 1314题。 13. 下列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条件或现象 是( ) A. 冰岛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B. 新西兰农业高度机械化 C. 挪威有95%勺电力来自水力发电 D. 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高, 是世界上人均种植树 木最多的国家 14. 假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 ,对 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 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 全球平均气温与现在相比大大降低 C. 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 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5题10分,16 题10分,17题10分,共30分) 1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7、)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 (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 全球变暖 c.酸雨 d. 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16.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 气降水,其中pH值小于5.0的降水为重酸雨。目 前,我国酸雨覆盖面积达 2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 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读2002年和2006年全国降水 pH值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 LZJ无蠱据 20睨年 口无數据 20C6 年4 (1)据图简述我国酸雨的空间分布特点和空间变 化特点。 图,回答下列问题。 (3) 上述省级行政区pH值偏低

8、的共同原因 是 _ 。(填写正确项字母) A. 山地丘陵分布广 B. 重工业占优势地位,能源消耗量大 C. 气候湿润 D. 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 E. 水稻土分布广 (4) 在防治酸雨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1 )图中字母A表示 ,B表 示 _ , C表示 _ 。 (2) 该海岸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是 _ 。(填 写正确项字母) A. 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 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 C. 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 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 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和 _ 。(填写正确项字母) A. 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 B. 容纳、净化污染物 C. 增加河流水量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4

9、) 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 流 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 作用。 I. C 2.B 解析:1.据题图可知,臭氧浓度最大值 在逐渐向赤道方向,即向北移动;随纬度的变化为 先增加后降低;臭氧层与 CQ的浓度无关,据此排 除A、B D三项。2.由于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升 温,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随着臭氧总量的减 少,平流层气温降低。臭氧总量减少后,由于对紫 外线的吸收作用减弱,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 酸雨的发生、地面辐射强度与臭氧含量多少无明显 相关性。 3.A 4.B 解析: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含碳矿物,排 放过多二氧化碳,以及对植被的毁坏,大气中温室 气体含量升高

10、,全球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呈现出全 球变暖的趋势,这主要是大气污染的结果。 (2)目前,降水pH值小于5.0的省级行政区主要 有哪些?(至少写 3个) 粗出自林力 诜涝灾比 柿邛於睡后退 沖化能打就轴 17. 下答案与解析 5 5.A 6.B 解析:“绿色消费”中的“绿色”并 不 是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可再生的、对环境不造 成污染的物品。“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 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 添加剂等而生产的产品。 7. C 解析: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导致大量 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 减少;森林消失使得绿色植被对 CQ的吸收能力减 弱,大气中 C

11、O含量上升;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 沙量增加,亚马孙河径流量不稳定;亚马孙雨林的 大面积毁灭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无必然的联系。 8. C 9.A 解析:8.臭氧低谷的出现,使到达地表 的紫外线增多,从而造成地面大气由于吸收紫外线 而增温,山地雪线海拔升高,还会造成人们白内障、 皮肤病的发病率增高,但降水的变化与之无关。 9.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山地冰川融化, 同时冻土对 全球 气候变化也非常敏感。 10. D 解析: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内、氮 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 气中均属于环境污染。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导 致土壤贫瘠,植物无法生长,属于生态破坏。 II. C 12

12、.C 解析:11.森林破坏后,带来的环境 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土地 荒漠化等。12.为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 植树造林与砍伐利用相结合,即采育结合,不能只 种不采,更不能在林区空地上发展种植业。 13.B 14.C 解析:13.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其耗 能也高,消耗常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也高。 14. 假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为“碳中性国家” ,那么全 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减少,全球温室效应会减 弱,全球气温升高速度会减慢,海平面上升速度将 减缓。 15. ( 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 a、c、b、do (2 )人口快速增长;经济活动增加;传统生产方 式下资源不合理利

13、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 过环境的自净能力。(3 )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 理利用与开发;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 理;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臭氧层空洞是由氟氯烃气体的排放造成的; 全球变暖是由二氧化碳排放过量造成的;酸雨是酸 性气体的过量排放造成的;森林锐减是人类滥伐森 林造成的。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 手: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经济问题。解决措施应 与成因对照,然后分析。 16. (1)空间分布特点: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南方 (或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或西南、华中、华 东沿海地区酸雨严重,长江以北酸雨不明显) 。空 间变化特点:酸雨影响范围扩大

14、。(2)浙江、江西、 广东、湖南、贵州、重庆。(任写3个)(3) AC (4)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单位产值 能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水能、 核能、天然气)所占比重;实施清洁生产,减少酸 性气体排放。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掌握知识间的内在递推关系, (3) B D ( 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 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解析:(1 )分析联系图可知,字母 A表示的是地下 水位下降及入海径流减少的结果,同时又会导致淡 水变咸,因此是海水入侵;字母 B表示的是温室效 应的结果,显然应该是全球变暖,所以会导致海平 面上升;字母C表示的是海洋净化能力减弱及人类 排放的废弃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