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七下语文月考一试题卷_第1页
统编教材七下语文月考一试题卷_第2页
统编教材七下语文月考一试题卷_第3页
统编教材七下语文月考一试题卷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合肥八一学校统编教材七下语文月考一试题卷(内容:第一、二单元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及运用(26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6分)深林人不知,_。 _,弹琴复长啸。马上相逢无纸笔,_。 此夜曲中闻折柳,_。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 , _。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四道小题。(7分) 经过这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渐渐变得成熟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语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光末然的黄河颂,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炽(  

2、;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感受到邓稼先鲜为人知的背后为国献身情怀;_A_。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炽(  )痛   qiè(  )而不舍 鲜( )为人知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应改为“_”。(2分)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话。_(2分)3.名著及文学常识。(4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说和做记闻

3、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臧克家。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C.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D.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2)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

4、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4.综合性学习。(9分)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某校七年级(5)班正在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_(2)在诗歌朗诵这一环节,吴薇同学朗诵了光未然的黄河颂后,王淑涵同学接着朗诵黄霑的我的中国心。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串联词。(2分)_(3)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

5、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分)_(4)学校将于3月25日在报告厅进行“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比赛决赛,现通知当日下午2点七年级各班前去观摩比赛,请你以七年级语文组的名义写一则通知要求各班班主任组织好班级学生有秩序到场。(3分)_二、阅读与理解(44分)(一)飘逝的风筝(15分) 徐国平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

6、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

7、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

8、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噘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

9、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

10、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5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3分)_6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请任选一句作答)(3分)(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_(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心理。)_7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_8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_ (二)摆渡老人(14分)李文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

11、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

12、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

13、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14、“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9.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3分)10.第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3分)_11.第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和_的心情。(2分)12.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的形象。(2分)13.“摆渡

15、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两个句子。(4分)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仿句:(1)_(2)_(三)文言文阅读(15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夫

16、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_15.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_1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17、致远。_18.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_19.以上两篇短文所关注的共同话题是什么?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3分)_三、作文(50分)20.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良师不仅仅是指教过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是对我们的学习、成长、生活等有过帮助的任何人物。)要求:(1)以记叙为主,可以兼有议论、抒情;(2)600字左右。 合肥八一学校统编教材七下语文月考一试题卷参考答案1.略2. chì 锲 xin 狂斓 狂澜 读吴承恩的西游记,感受到孙悟空那不畏权贵,敢于反抗的斗志。3.(1)D (2)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麻木、潦倒、狡猾、

18、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4.(1)热爱祖国,建设家园。(2)【示例】吴薇同学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请王淑涵同学为大家朗诵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缠绵婉转中,感受那爱国的依依深情。(3)【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4) 通知七年级各班班主任:学校将于3月25日在报告厅进行“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比赛决赛,请各班班主任于当日下午2点组织好班级学生有秩序地到场观摩比赛。七年级语文组2018年3月23日5.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渴望亲情、对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6.我选_(1)_句:“蚕食”形象地写出了现代化进程中挖掘机一步步摧毁村庄院落的过程,表达了鹞爷对农村美好家园渐渐消逝的痛心与无奈。7.照应了“飘逝的风筝”这一题目;表现了鹞爷复杂的内心,丰富了人物形象;促人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