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一、课标解读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二、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赫鲁晓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6年赫鲁晓夫做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评价斯大林人物评价问题探究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

2、的、曲折的、复杂的。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1975年后,苏联进入经济停滞时期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总结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问题探究问题比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决议;苏共“二十八大”召开并通过决议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2月21日“阿拉木图协议”签署;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形势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

3、体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问题探究问题比较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阅读指导法。五、教学设备教师、学生、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教师教学用书、投影仪六、教法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苏联的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二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

4、解体,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本课引言由引文和问题组成,引文是戈尔巴乔夫在辞去总统职务时发表的电视演说片断。其中表明了他改革的原因和结果。引言提出的问题是:苏联为什么没有经过自身的改革而变得更加强大,反而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建议教师利用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书写了本课标题后,让学生观看本课标题上的三幅照片,然后指出:苏联的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三位领导人时期,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要改革?苏联改革的结果怎样?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生:回忆斯大林模式的

5、弊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师:概括苏联斯大林模式弊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同学们,那么你们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改革?同学讨论。师:事实上赫鲁晓夫是怎样进行改革的呢?生:.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1)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2)政治改革。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师: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生:成效甚微。师:指导学生运用“学思之窗”使学生加深认识。师:.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生: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师:如何评价?生: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

6、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二、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师:面对改革的失败勃列日涅夫又做了那些努力?生: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在国营企业中推行“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新体制”。师:改革的结果?生:失败.师:为什么?生:勃列日涅

7、夫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学思之窗”内容,注意改革措施中的:“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等等内容。然后思考并讨论问题: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对比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教训,你能说出我国经济改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吗?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师:面对改革的失败戈尔巴乔夫还有必要继续改革吗?生:结合课文的引言部分,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的形势,已掌握的有关知识等方面,简述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从而认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必要性。师:戈尔巴乔夫又做了那些努力?生:归纳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

8、容。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还对价格、信贷、税收等体制进行改革,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政治改革:A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宪法删去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C苏共“二十八大”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师: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何异同?生: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两者都是首先改革经济体制。不同点在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采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克服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9、管理体制人民公社制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的改革,力度不够,未能深入下去。师: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影响怎样?生: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首先是改变指导思想,其标志是1988年他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其次,是改革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标志是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苏共“二十八大”通过决议,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这实际上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导致了国内政治局势迅速恶化,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加强。戈尔巴乔夫无法控制局面,只好先后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的职务。苏共解散,苏联解体。师: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

10、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生:阅读本目的“学思之窗”并思考其中的问题。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生:苏联解体。师:有人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苏联的几任领导人改革的背景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路线和方式等方面思考。从而认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只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除此还有根本原因、深层次原因、外部原因。)八、本课相关知识链接1、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赫鲁晓夫的盲目垦荒,留给人们什么教训?解题关键:盲目垦荒的教训思路引领:没有对垦荒地区的自然条件作科学分析,没有认识到农业落后的根源,

11、垦荒结果与目的相悖。答案提示:赫鲁晓夫从主观愿望出发,以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方式,在原来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进行大规模垦荒,而且不顾自然条件是否适宜。不但未达到目的,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学思之窗2】对比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教训,你能说说我国经济改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吗?解题关键: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最终失败。思路引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是在原计划经济体制的范围内进行。答案提示:中国在农村的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等等。【学思之窗3】从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的教训中,说明我们在

12、改革中应该注意什么?解题关键: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的教训。思路引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改变了指导思想和共产党的领导,导致了思想混乱,社会动乱,苏联解体。答案提示:说明在改革开放中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学思之窗4】你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原因?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请你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1)你如何看待苏联解体的原因?解题关键:苏联解体的原因。思路引领:从苏联改革的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西方意识形态对苏联的影响方面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答案提示: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

13、原因,还有根本原因、外部原因、深层次的原因。(2)你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解题关键: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思路引领:社会主义制度很年轻,没有现存的路可走,需要不断探索。答案提示: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有成功,又会有失误。2、 本课测评、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解题关键: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地评价。思路引领:肯定赫鲁晓夫正确的,起积极作用的一面;同时指出他失误的,错误的方面。答案提示:肯定: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

14、社会主义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否定: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强调主观意志,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什么后果?解题关键:造成苏联的解体。思路引领: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错误导致恶果。答案提示:戈尔巴乔夫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一个世界性大国消失,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3、原始资料赫鲁晓夫于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一个“内部报告”斯大林逝世以后,党中央委员会开始执行如下方针:坚定而不懈地指明:夸大某个人的作用,把他变成具有神仙般非凡品质的超人,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相违背的,是不能容许的。由于并不是

15、所有的人都充分认识到个人崇拜所造成的实际后果以及因破坏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而带来的巨大危害,同时由于个人独揽大权这一事实,党中央认为绝对有必要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有关这个问题的材料。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以后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滥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的损失。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这一名词可以使

16、犯了思想错误或只卷入争论的人毋须证明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它可以自动给这些人加上这个罪名,可以破坏革命法制的一切准则,对他们实施最残酷的迫害,以对付在某一点上不同意斯大林的人,对付那些只是被怀疑有敌意的人,对付那些受到诬陷的人。我们现在能够广泛地提出克服敌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人崇拜和消除它造成的严重后果等问题,证明我们党有着伟大的道德力量和政治力量。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我们需要整个社会生活的广泛民主化。它也是业已开始的进程不可逆转的主要保证。只有通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所固有的民主形式,通过扩大自治的这种民主形式,我们才能在生产、科学与技

17、术、文化与艺术方面,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里前进。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深刻革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的制度在各个方面的决定性方面,即经济方面、社会政治方面和道德方面的人道主义性质。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建思想。多一些社会主义,多一些民主。还有一个结论,可以说是主要的结论。这就是依靠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劳动人民积极参加所拟定的改造工作,也就是民主化,再民主化。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课文注释苏共“二十大” 在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

18、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的中央工作报告提出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些新观点。国际方面,赫鲁晓夫强调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这是对斯大林“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修正;国内方面,赫鲁晓夫强调恢复和加强法制,为“列宁格勒案件”等冤案平反,改变保安机关权力不受制约的非正常状态;党的建设方面,赫鲁晓夫要求批判“个人崇拜”,恢复“集体领导原则”。 苏共“二十大”表明,赫鲁晓夫试图通过批判斯大林,为推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道路。从总体上看,此举顺应当时人心思变的大趋势,所以获得了党内外的广泛支持,但同时也激化了赫鲁晓夫与中

19、央领导层中保守势力的矛盾,同时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苏联解体的过程1990年3月在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首任总统。随后,立陶宛宣布独立,1990年,先后有11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4月,格鲁吉亚宣布独立。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主张保留联盟。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共和国拥有本国领土内的全部主权,改国名为“主权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八一九”事件,不到3天,就归于失败。此后,苏联形势急转直下。2月3

20、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下令“中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次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25日,苏共中央解散。在这种形势下,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9月,戈尔巴乔夫被迫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一个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要求苏联停止存在,宣称苏联的法律和其他一切准则在三国内不再适用。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前加盟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独立国家联合体首脑会议。25日晚,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升起。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联

21、盟院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 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阿拉木图宣言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阿塞拜疆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白俄罗斯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克兰,努力建设民主的法制国家,将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不可分割的自决权、平等和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不使

22、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不施加经济或其他方式的压力,和平解决争端,尊重人权与人的自由(包括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认真履行国际法义务及其他公认的原则和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互相承认并尊重领土完整及现有边界的不可侵犯;认为加强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的友好、睦邻和互利合作关系,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和平与安全事业;意识到自己对保持公民和睦和民族和谐的责任;忠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的宗旨与原则,兹声明:联合体参加国将通过以均等原则建立的,按联合体(它不是任何国家组成)成员国协定规定的程序行使职能的协调机构实行平等协作。为保障国际战略稳定与安全,将保留对军事战略力量的统一指挥和对核武器的统

23、一监督;各方将互相尊重争取成为无核或中立国家地位的愿望。独立国家联合体在其所有成员国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供前联盟成员国或同意联合体宗旨与原则的其他国家加入。重申愿在形成并发展共同经济区域、全欧和欧亚市场方面进行合作。随着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停止存在。联合体成员国保证按自己的宪法程序履行前联盟条约与协定中规定的国际义务。联合体成员国必须恪守本宣言原则。5、学术观点关于苏联改革失误及原因关于苏联改革的失误,传统观点认为,苏联改革失误主要包括:一是从纠正党的历史错误滑向否定党的历史成就。二是从批判停滞的社会主义理论,滑向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三是从发扬党内民主滑向否定党的民主集

24、中制。四是从划分党内职能区分开始,把党政分工变为党政分家。五是模糊和抹杀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最近, 一种观点认为缺乏理论创新是阻碍苏联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缺乏理论创新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阻碍作用;二是苏联长期坚持产品经济观和批判“市场社会主义”而导致历次改革失败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后果。此外,另有学者从文化角度分析苏联改革失误的原因,认为,苏共文化、知识分子政策失误根源于诸因素,归结到一点,就是革命极端主义。革命极端主义在改革成为不可避免的条件下,又转化成政治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贻误、阻挠了一系列改革及其机遇,造成苏联改革失败的悲剧。苏联解体的总体原因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

25、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有远因,也有近因;有外因,也有内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微观原因,也有宏观原因;有下层原因,也有上层原因;有浅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但在探讨什么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时,学者们见仁见智,有“理论滞后说”, 由于思想理论战线长期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左”的僵化理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严重滞后。长期以来,苏联政界、理论界“对马列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经验修正和发展马列主义,而是把科学的生气勃勃的马列主义变成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同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教条。这是导致最终丧失社会主义阵地、马列主义阵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经济

26、发展落后说” ,这主要是指,苏联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着严重弊端,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有人把它视为众因之根,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它上层建筑的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有人把它视为众因之一,认为“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极其危险的结论”。有“政治体制僵化说”, 这主要是指,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问题严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中央高度集权。不少学者把它视为最根本的、最深刻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

27、反映到政治体制上的主要弊端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苏维埃成了空架子,政府形同虚设。加之权力过于集中,个人专权现象严重,政府逐渐丧失了治理和应变能力。有“民族冲突说”,从这方面分析苏联解体的论著很多,都认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践上的失误为苏联解体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实际上,最后对苏联存亡起决定作用的正是各加盟共和国的态度,而这又与民族问题直接相关”。此外还有“苏共蜕变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失败说”等等。其中,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历史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走不下去了,已进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和机制。” “苏共的瓦解、苏联的

28、解体,总的来说是几十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学者们在深入地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时,也比较重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改革所造成的政治形势对苏联解体的影响,普遍认为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改革失误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是解体的直接诱发因素。戈尔巴乔夫上台伊始,便推出了经济改革的主张,受阻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了政治体制领域。同时,改革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直至形成了一条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改革路线,从而引起苏联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关系和意识形态出现全面危机,导致苏联解体。由此可见,戈氏所推行的错误路线是苏联演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个人因素对苏联解体的影响不可否认,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个人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苏联实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