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文剖析楔子课文第一部分。楔子,相当戏剧的序幕。这个楔子交代了蔡婆的身份和幼年窦娥的命运。蔡婆,一个靠放高利贷谋生的寡妇,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窦天章抵债被迫到蔡婆做童养媳。杂剧选择“卖女”作为序幕,从一开始便向读者和观众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氛围,为后面戏剧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窦天章和窦娥的离别给人们留下了悬念,也为最后平反冤案埋下伏笔。(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在杂剧里,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接着有一段独白,叙述人物的身世和行动的目的,叫做定场白。它们的作用在于介绍剧情,安定观众情绪。蔡婆上场的这四句诗反映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
2、,广大下层民众渴盼社会安定的强烈愿望。老身(老妇人自称)蔡婆婆是也,楚州(州郡名,治所在山阳县,即今江苏淮安)人氏,嫡亲(血统最亲近的人。嫡,d)三口儿家属。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我数次索取,那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折合,抵偿)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他说今日好日辰,亲送女儿到我家来,老身且不索钱去,专在家中等候,这早晚窦秀才敢待(大概,就要)来也。(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诗云)读尽
3、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他早年贫困。在临邛(qin)做客时,寡居的卓文君爱上了他,即私奔成婚。后来在成都卖酒,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洗涤酒器。不久汉武帝读到他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他做官),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意思是不再做卖酒的勾当,而是去朝廷当了大官。当垆,坐在垆前卖酒。垆,古代酒店前放酒巴瓮的土台子)。这是窦天章上场的定场诗。窦天章在这里自比司马相如,饱学多识,满腹经纶。虽然现在一贫如洗,但企盼有一天能像司马相如一样功成名就,到朝廷当官。“朝
4、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封建科举制度,给广大读书人带来的梦想,为第四折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替窦娥平反昭雪埋下伏笔。小生姓窦名天章,祖贯长安京兆(本指西汉国都长安及其附近的地区,这里指京都)人也。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怎奈,无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不幸浑家(妻)亡化已过,撇下这个女孩儿,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此间一个蔡婆婆,他家广有钱财,小生因无盘缠,曾借了他二十两银子,到今本利该对还他四十两。他数次问小生索取,教我把甚么还他,谁想蔡婆婆常常着人来说,要小生女孩儿做他儿媳妇。况如今春榜动,选
5、场开(意思是说进士考试要开始了。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因此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选场,即考场),正待上朝取应(即进京考试),又苦盘缠缺少。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做叹科,云)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窦天章说明将窦娥送与蔡婆做童养媳的原因,揭露了元朝高利贷盘剥的社会现实。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而元代则达到了最高峰。元王朝在至元时由政府设立“斡脱所”,作为官营高利贷的法定机关,帝王、后妃、贵臣、军官及寺观僧道、豪强地主,都通过这个机关进行高利贷剥削。地方上的土财主则开解典库(当铺)作为私营高利贷的处所。私人间的借贷也按照官府所订利率计算。例如借银
6、一锭,满一年,本息共二锭;满十年,本息共一千零二十四锭。这种利息叫“羊羔儿息”。满期,债户无力偿还,牲畜、房屋、田地以及妻室儿女便当作抵押品被夺走;再不够,就连及子孙、宗族和亲友。剧作一开始从高利贷入手,从一个侧面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原因。窦天章还不起蔡婆的银子,才不得不把女儿送给蔡婆做童养媳。接着,赛卢医也因债务的追逼,起了坏心,企图勒死蔡婆来摆脱高利贷的束缚,刚巧被泼皮张驴儿父子撞见,酿成后面逼婚、下毒、打官司等情节。高利贷始终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捆绑在窦娥的身上。就准了他那先借的四十两银子,分外但得些少东西,勾小生应举之费,便也过望了。说话之间,早来到他家门首。婆婆在家么?(卜儿
7、上,云)秀才请家里坐,老身等候多时也。(做相见科,窦天章云)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怎敢说做媳妇,只与婆婆早晚使用。小生目下就要上朝进取功名去,留下女孩儿在此,只望婆婆看觑(照料,照管。觑,q)则个(句尾语气词,一般表示祈求、希望的语气。“则个”是和“着、者、咱”相近的语尾助词。者、着,音促,多带有命令的语气;咱、则个,音缓,多带有祈求、希望的语气)。(卜儿云)这等,你是我亲家了。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代词,这。又写作“兀底、兀得”。“兀的”下加副词“不”,犹言“怎的不”)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亲家,你休嫌轻少。(窦天章做谢科,云)多谢了婆婆,先少你许多银
8、子都不要我还了,今又送我盘缠,此恩异日必当重报。婆婆,女孩儿早晚呆痴,看小生薄面,看觑女孩儿咱(句尾语气词,多表示祈求、希望的语气)。(卜儿云)亲家,这不消你嘱咐,令爱(对别人女儿的敬称)到我家,就做到亲女儿一般看承他,你只管放心的去。(窦天章云)婆婆,端云孩儿该打呵,看小生面则骂几句;当骂呵,则处分(数落,责备)几句。孩儿,你也不比在我跟前,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你只讨那打骂吃。儿嚛(yo),我也是出于无奈。(做悲科)(唱)【仙吕】【赏花时】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从今日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消魂。窦天章因生活所逼,撇下
9、女儿窦娥,内心极度悲痛,临行对蔡婆千恳求、万拜托,对窦娥千叮咛、万嘱咐。这段唱曲抒发了他骨肉分离的伤悲之情。“无计营生四壁贫”,点明骨肉分离的原因,“无语暗消魂”描写极度悲伤的心情。(下)(卜儿云)窦秀才留下他这女孩儿与我做媳妇儿,他一径上朝应举去了。(正旦做悲科,云)爹爹,你直下的(真的舍得。直,简直,竟然。下的,也作下得,意即下得手、做得出)撇了我孩儿去也!(卜儿云)媳妇儿,你在我家,我是亲婆,你是亲媳妇,只当自家骨肉一般。你不要啼哭,跟着老身前后执料(照料,料理)去来。(同下)第一折课文第二部分。第一折,蔡婆出外讨债,债主赛卢医为了赖账,企图勒死蔡婆,行凶之时,张驴儿父子赶到,救了蔡婆性
10、命。但当他们知道蔡婆和家中媳妇窦娥均是寡妇之后,便生歹念,逼迫蔡婆同意他们父子分别做其婆媳夫婿,并且来到家中威胁窦娥立即成婚,遭遇窦娥坚决反对,于是蔡婆劝张驴儿父子“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这折戏又可分为四个场次。(净扮赛卢医上,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局(药材铺,也给人治病)。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若不来便罢,若来呵,我自有个主意!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甚么人来。(
11、卜儿上,云)老身蔡婆婆。我一向(这里的意思是一段时间以来)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倒也清静)。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窦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症(肺病的别称)死了。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或丈夫死后必须守孝,服饰上要有所标志,故称服孝)将除了也。我和媳妇儿说知,我往城外赛卢医家索钱去也。(做行科,云)蓦过隅头(蓦过,迈过、跨过。隅,墙角),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去取银子还你。(卜儿云)我
12、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甚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指示代词,那,那个。兀,词头助词,可指人、地或事)婆婆,谁唤你哩?(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张驴儿云)爹,是个婆婆,争些(差一点儿)勒杀了。(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儿云)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骗)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来!(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
13、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吧。(做拿绳科)(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张驴儿云)你寻思些甚么?你随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妇儿。(卜儿背云)(也叫背躬,剧中角色背着其他角色向观众说话,即现在所说的旁白)我不依他,他又勒杀我。罢、罢、罢,你爷儿两个,随我到家中去来。(同下)第一场次“净扮赛卢医上”至“随我到家中去来。(同下)”,这段说白,叙述蔡婆外出讨债先遭赛
14、卢医谋害,后被张驴儿父子逼婚的经过,揭露了在豺狼当道,恶霸横行,弱肉强食的元代社会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孤独无助的妇女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这段说白语言通俗,明白如话,特别是取材十分精当。从楔子到本折,一下子跳过了十三年。这十三年,窦娥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没有重大事件,所以剧本仅在蔡婆上场时用几句话轻轻带过,以迅速进入主要矛盾冲突,用笔十分精简。但这几句话对情节发展又关涉甚大。因为正是搬迁了新居,窦娥改了名字,所以考中科举的窦天章才找不到她们的去处;因为窦娥婚后不久丈夫亡化,年轻守寡而家无依靠,才有张驴儿企图霸占为妻,所以,蔡婆几句交代,是剧情发展必不可少的铺垫。(正旦上,云)妾身
15、姓窦,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上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这南门外有个赛卢医,他少俺婆婆银子,本利该二十两,数次索取不还。今日俺婆婆亲自索取去了。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呵!(唱)【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忍受。禁,jn),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窦娥是一位善良而多难的女性。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但家境贫寒,窦娥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穷困之苦。七岁时,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而且远离她去京城应考,让她成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
16、,这加重了她幼小心灵的创伤。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岂料至十七岁,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二十岁的窦娥随即变为寡妇。世事多变,苦难接踵而来,“满腹闲愁,数年禁受”,这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她的苦难人生和忧愁心境。但是,她的苦,她的愁,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同情,因此,她只有询问“青天”:“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和天瘦”,连天也会消瘦,语出宋代程垓词临江仙:“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这是一首写尽愁苦的词,剧本借来抒发了窦娥孤独无助的苦闷。【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多半是。来,句中助词,无实在意义)昨宵
17、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熳(即烂漫)花枝横绣闼(绣房,指妇女的居室。闼,寝室左右的小屋。闼,t),断人肠的是剔团圞(太圆,滴溜溜地圆。剔,加强语气的副词,和现代口语中的“忒”(太,过甚)相近。团圞,即圆。圞,lun)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十分焦急的样子)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形容心情十分杂乱,烦忧),心绪悠悠。如果说前一曲是概括抒写窦娥心中的忧愁,那么这一曲则是对这种愁的具体描写。前四句写窦娥日子难捱,一天不得一天过去,从早到晚,都好像在梦里。五、六句写窦娥思念亡夫,无限哀伤,回到绣房,见锦绣花被伤心流泪,来到窗前,望圆月当空,肝肠寸断。最后四句写窦
18、娥不知道这愁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云)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唱)【油葫芦】莫不是八字儿(古人将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八个字称为八字,认为八字好的命运就好,反之命就不好)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可又拔着短筹(这里的意思是短命。筹,是古时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这里比喻寿数);撇的俺婆妇每(元代时的口语,用在人称代词后面表示复数,相当于现在的“们”)都把空房守,端的个(究竟、真的)有谁问,有谁瞅(看、望,理睬。瞅,chu)?【天下乐】莫不是前世(古人迷信,认为夫妻不能白头到老是因为前世烧香祈愿时没有
19、烧到头)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今生。也波,元曲中句中衬字,无实在意义)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即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油葫芦】【天下乐】这两段唱曲写窦娥对自己悲苦人生原因的探索和她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窦娥和当时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百姓一样,不可能找到苦难的根源,因此,只能运用封建礼教和宗教轮回的因果报应观念进行解释,把一切都归结前世作孽太多。窦娥既然遵循封建礼教,笃信因果报应,因此,她就抱定一个宗旨:“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前者是尽所谓孝道,后者是尽所
20、谓妇道,窦娥决心默默忍受今世的苦难,坚守“节孝”的封建礼教以修来世之福,而且“言词须应口”,心口一致,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两段唱曲在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它告诉人们,窦娥是一个由封建礼教熏陶出来的完全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完美女性,她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也完全符合封建统治的要求,连这样的女性,在封建社会里尚且没有她的容身之所,这就激起观众和读者质疑:这样的社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吗?其次,由于窦娥抱定了贞节的妇道观,所以与张驴儿的对抗冲突就是必然的,与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动摇的婆婆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矛盾和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场次“(正旦上,云)妾身姓窦”至“我言词须应口”,写窦娥在
21、家中等候婆婆归来,抒发她对悲苦身世的满腹忧愁,表白自己虽遭生活不幸,却安于现状,只想恪守妇道,孝顺婆婆,苟安人世的心志。(云)婆婆索钱去了,怎生(怎么,如何)这早晚不见回来?(卜儿同孛老、张驴儿上)(卜儿云)你爷儿两个且在门首,等我先进去。(张驴儿云)奶奶(对老年妇女的尊称),你先进去,就说女婿在门首哩。(卜儿见正旦科)(正旦云)奶奶回来了。你吃饭么?(卜儿做哭科,云)孩儿也,你教我怎生说波!(正旦唱)【一半儿】为甚么泪漫漫不住点儿流?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我这里连忙迎接慌问候,他那里要说缘由。(卜儿云)羞人答答(即羞羞答答,害羞,难为情)的,教我怎生说波(句尾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呢”“啊
22、”)!(正旦唱)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一半儿一半儿”是曲牌“【一半儿】”尾句的句式。丑,羞惭之意)。婆婆吞吞吐吐,窦娥心中好生疑惑,于是“连忙迎接慌问候”,体现她对婆婆的无比关爱和孝顺。(云)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卜儿云)我问赛卢医讨银子去,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行起凶来,要勒死我。亏了一个张老并他儿子张驴儿,救得我性命。那张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这等烦恼。(正旦云)婆婆,这个怕不中(不行)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卜儿云)孩儿也,你说的岂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亏他这爷儿两个救的。我也曾说道
23、:待我到家,多将(拿)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若不随顺他,依旧要勒死我。那时节我就慌张了,莫说自己许了他,连你也许了他。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正旦云)婆婆,你听我说波。(唱)【后庭花】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有的版本是“遇凶神要择好是头”),拜家堂要将香火修。梳着个霜雪般白髻(古代妇女头上装饰用的假发盘成的髻。,d),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当时成语,意说女子年龄大了就要出嫁,不能留在家里)。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窦娥在得知张驴儿父子逼婚,婆
24、婆竟然答应之后,她不顾婆媳名分,一改“孝顺”的态度,对婆婆的“失节”行为提出严肃批判。在封建社会,女子无奈改嫁一般是两个原因,一是贫穷,二是年轻,需要找个男人作为依靠,但是对蔡婆来说,这两个理由都不存在,“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因此,窦娥劝婆婆“这个怕不中么!”但是,蔡婆不听,于是窦娥用这个唱段,对婆婆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嘲笑和讽刺。曲词的大意是,只有选择好日子才能避开凶神,只有修好香火才能去拜家堂,这是说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适合的条件,你现在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怎么能再把那“云霞般”的绣花盖头巾披上身?“女大不
25、中留”说的是年青女子,“人到中年万事休”,中年妇女也不再提起婚嫁之事,何况你已是六十岁的老婆婆?如果再另投新欢,难道不怕人笑话?剧本用婆婆对封建礼教的动摇来反衬窦娥对封建礼教的坚守,既表现了窦娥意志的坚定,也从更深的层次揭露了窦娥悲剧的意义。(卜儿云)我的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正旦唱)【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即竹的嫩芽,比喻年轻人。句中“笋条”二字和上句“得他”二字重复使用,这是曲牌“【青哥儿】”头两句的定格)年幼,刬的(平白无故的。刬,chn)便巧画蛾眉(古代妇女常以黛色将眉画得细长弯曲,状似蚕蛾的触须,故称为蛾眉。汉代张敞曾经为
26、妻子画眉,传为佳话。后世遂以画眉暗喻夫妻恩爱)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泛指田地。种谷之地为田,种麻之地为畴。畴,chu),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少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寡妇。鳏,un),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白辛苦。干,白白的,枉自。生受,用在自己方面,是受苦,受罪的意思,对别人而言,是难为、有劳的意思)!窦娥这段唱曲是反驳蔡婆报恩的说法。唱段分两层意思,第一层说,张驴儿父子虽然有恩于你,但你也不是年青女孩,犯不着与他做恩爱夫妻。第二层说,你只图报张驴儿父子一时之恩,可是这样做却是忘了
27、“你夫主”一辈子的大恩。“替你图谋”“满望你”,极写公公生前的周密策划,殷殷期盼。“干生受”,指责蔡婆薄情寡义,辜负了公公一片苦心。(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正旦唱)【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懈怠衰颓之意)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语出古民歌:“解不开同心扣,摘不脱倒须钩。”同心扣:即同心结,用锦带打成连环回文的扣结,极难打开,象征男女相爱永结同心。倒须钩:钩子上有许多倒刺如逆须,一旦中钩,极难摘脱),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当时成语,一般指举行婚礼。笙歌,指音乐。画堂,装饰得很华丽的客堂
28、,泛指堂舍),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窦娥这段唱曲是反驳婆婆“喜事匆匆”的说法,指出这不是“匆匆喜”而是“细细愁”。曲中先用三个“愁则愁”分别从“兴阑珊”“眼昏腾”“意朦胧”来铺排“细细愁”,再用“你待要”“我道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容上层次分明,节奏上顿挫起伏,颇有民歌风味。第三场次“(云)婆婆索钱去了”至“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从这里开始,戏剧冲突正式展开。窦娥原来打算坚守贞节,安分守己过日子;但是,社会的黑暗势力不放过任何可以迫害她的机会。流氓张驴儿父子突然闯入婆媳相依为命的生活圈子里,这个原来像一潭死水般的家庭于是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蔡婆胆小怕事,劝窦娥同意张驴儿父
29、子逼婚要求,窦娥对此严辞拒绝,于是孝顺婆婆的窦娥与蔡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冲突,这一场冲突初步展示了窦娥坚守妇道不动摇的倔强不屈的性格。(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正旦云)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断然,绝对)不要女婿。(卜儿云)那个是要女婿的?争奈他爷儿两个自家捱过门来,教我如何是好?(张驴儿云)我们今日招过门去也。“帽儿光光,今日做个新郎;袖儿窄窄,今日做个娇客。”(是宋元时人们在婚礼上打趣新郎的话。娇客,女婿)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没有白作),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礼科,云)兀那厮(对男子的蔑称),靠后!(唱)【赚
30、煞】我想这妇人每休信那男儿口。婆婆也,怕没的贞心儿自守,到今日招着个村老子(粗俗的老头子,骂人的话。村,粗野,粗俗),领着个半死囚(也是骂人的话,意即无赖恶棍,好似半个死囚犯)。(张驴儿做嘴脸(即作鬼脸,作怪样)科,云)你看我爷儿两个这等身段,尽也选得女婿过,你不要错过了好时辰,我和你早些儿拜堂罢。(正旦不礼科,唱)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意思做了夫妻害死人。燕侣莺俦,指结为夫妻。俦,chu,同辈,伴侣)。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指四处奔走经营,去过很多地方),(zhnchui,挣扎,拼命挣得。也写作“挣揣”)的铜斗家缘(指家境殷实富裕。铜斗儿,一种分量重、容量大的量器,元剧常用它来
31、比喻大财主的家产。家缘,家计、家产)百事有。想着俺公公置就,怎忍教张驴儿情受(承受,继承,多指财产、权利等)?(张驴儿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没丈夫的妇女下场头(下场。头,句尾助词,无实在意义)!这是窦娥一边唱一边与张驴儿辩驳对打,唱词与宾白相互交错,以造成紧张气氛。曲中两次呼告“婆婆也”,第一次是指责婆婆不仅“招着个村老子”,而且又“领着个半死囚”,不仅是你自己“怕没的贞心儿自守”,丧失了“贞操”,而且也“坑杀人”,想拖我下水。第二次是直指婆婆把“俺公公置就”的殷实家业,竟然叫张驴儿承受,为他人作嫁衣裳“不知羞”。这时的窦娥把一切怨气都发泄在婆婆的身上,她认为灾难的起源在婆婆
32、。但在第三折里,当贪官桃杌要对婆婆用刑之时,窦娥却拿出生命来呵护婆婆;在临死之前,她又完全宽恕了婆婆,甚至劝婆婆不要烦恼啼哭,所以,这段情节为下面表现窦娥的善良作了铺垫。(下)(卜儿云)你老人家不要恼躁。难道你有活命之恩,我岂不思量报你?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拼的好酒好饭,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处理,处置)。(张驴儿云)这歪剌骨(贱骨头,对妇女侮辱谩骂之词,含有轻贱、不正经、泼辣之意。歪剌,即歪,加“剌”字是为加重语气,意为歪得厉害;“骨”是借以代人,带有轻贱的语意)!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
33、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词(这里是指一折完了时人物的下场词)云)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以上,以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泼赖,凶狠泼辣。惫,bi)。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待?(同下)第四场次“(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至本折戏末尾,由于婆婆胆小懦弱,张驴儿父子闯进家门,逼迫窦娥立即拜堂成婚,窦娥大义凛然,威不可侮,对张驴儿的逼婚进行了坚决抵抗,迫使张驴儿父子不得不接受蔡婆建议:“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从这里开始,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展开了正面的冲突,通过这个情节进一步表现了
34、窦娥坚守贞节、维护自己人格的决心,也表现了她对暴力不妥协不屈服的无所畏惧的性格和意志。第二折课文第三部分,即第二折,是戏剧冲突的发展。流氓张驴儿想霸占窦娥,为窦娥所拒,于是他想毒死蔡婆以威胁窦娥,不料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以“药死公公”的罪名告官来胁迫窦娥就范,但窦娥不从。贪官桃杌不察实情,对窦娥动用毒刑,窦娥临死不屈,桃杌欲对蔡婆动刑,窦娥为救婆婆,只好认罪,被判死刑。在这一折戏里,窦娥的思想性格有了变化发展:蔡婆害病,张父殷勤问候,张驴儿假意张罗,而婆婆也与张父你推我让,“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窦娥对张家父子的憎恶固不待言,对婆婆的苟且也极为不满。接着,张父斃命,婆婆悲切哀哭
35、,窦娥认为“我其实不关亲,无半点恓惶泪”。想不到张驴儿反咬一口,逼她允婚,窦娥天真地认为太守“明如镜,清似水”,可以明善恶、辨是非,于是毅然选择“官休”。等到无情的棍棒,打的她“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窦娥对官府的期待终于崩溃,最后,为了使婆婆免受酷刑,她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这一折戏,反映了窦娥善良、刚烈的个性,也反映了她在与命运抗争中逐渐觉醒,为第三折对天地鬼神、社会现实提出抗议,作了铺陈与准备。这一折戏又可细分为五个场次。(赛卢医上,诗云)小子太医(原指宫廷御用的医生,后世用作对医生的尊称)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在城有个蔡家婆子,刚少的他二十两花银,屡屡
36、亲来索取,争些撚断脊筋(伤筋断骨。这里形容讨债催逼得紧迫。撚,nin,揉搓)。也是我一时智短,将他赚到荒村,撞见两个不识姓名男子,一声嚷道:“浪荡乾坤(即浩荡乾坤,本指天下太平,这里指光天化日之下),怎敢行凶撒泼,擅自勒死平民!”吓得我丢了绳索,放开脚步飞奔。虽然一夜无事,终觉失精落魂;方知人命关天关地,如何看做壁上灰尘?从今改过行业,要得灭罪修因(消除今生的罪孽,修造来世的福缘)。将以前医死的性命,一个个都与他一卷超度(为死者念经祈祷,使他的灵魂脱离苦海,升入天堂,称为超度)的经文。小子赛卢医的便是。只为要赖蔡婆婆二十两银子,赚他到荒僻去处,正待勒死他,谁想遇见两个汉子,救了他去。若是再来讨
37、债时节,教我怎生见他?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民间俗谚,谓事情已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别无良策,只能一走了之)喜得我是孤身,又无家小连累;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打个包儿,悄悄的躲到别处,另做营生,岂不干净?(张驴儿上,云)自家张驴儿。可奈(怎奈)那窦娥百般的不肯随顺我;如今那老婆子害病,我讨服毒药与他吃了,药死那老婆子,这小妮子好歹做我的老婆。(做行科,云)且住,城里人耳目广,口舌多,倘见我讨毒药,可不嚷出事来?我前日看见南门外有个药铺,此处冷静,正好讨药。(做到科,叫云)太医哥哥,我来讨药的。(赛卢医云)你讨甚么药?(张驴儿云)我讨服毒药。(赛卢医云)谁敢合(配制)毒药与你?这厮好
38、大胆也!(张驴儿云)你真个不肯与我药么?(赛卢医云)我不与你,你就怎地我?(张驴儿做拖卢云)好呀,前日谋死蔡婆婆的不是你来!你说我不认的你哩,我拖你见官去!(赛卢医做慌科,云)大哥,你放我,有药有药。(做与药科。张驴儿云)既然有了药,且饶你罢。正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下)(赛卢医云)可不晦气!刚刚讨药的这人,就是救那婆子的。我今日与了他这服毒药去了,以后事发,越越要连累我。趁早儿关上药铺,到涿州卖老鼠药去也。(下)第一场次“(赛卢医上,诗云)”至“到涿州卖老鼠药去也。(下)”,这是一个过场戏,相当于散文里的过渡段,通过张驴儿威逼赛卢医配制毒药一节,引出张驴儿毒死父亲的情节。
39、此一节文字简短,干净利落,虽似巧合,但通过二人交代,就不显得生硬突兀,牵强附会;赛卢医逃涿州,又为第四折埋下一伏笔。(卜儿上,做病伏几科)(孛老同张驴儿上,云)老汉自到蔡婆婆家来,本望做个接脚(接脚女婿的省称,指寡妇招赘的后夫),却被他媳妇坚执不从。那婆婆一向收留俺爷儿两个在家同住,只说“好事不在忙”,等慢慢里劝转他媳妇;谁想那婆婆又害起病来。孩儿,你可曾算我两个的八字,红鸾天喜(指结婚的喜事。红鸾:古人认为红鸾星是主婚姻的,命中遇到红鸾星就可成就婚姻之事。天喜:古人以日支与月建相合之日为吉日,称为天喜)几时到命哩?(张驴儿云)要看甚么天喜到命!只赌本事,做得去,自去做。(孛老云)孩儿也,蔡婆
40、婆害病好几日了,我与你去问病波。(做见卜儿问科,云)婆婆,你今日病体如何?(卜儿云)我身子十分不快哩。(孛老云)你可想些甚么吃?(卜儿云)我思量些羊肚儿汤吃。(孛老云)孩儿,你对窦娥说,做些羊肚儿汤与婆婆吃。(张驴儿向古门(戏剧术语,即“古门道”,又作“鬼门”,指舞台通向后台的上场门和下场门。)云)窦娥,婆婆想羊肚儿汤吃,快安排将来。(正旦持汤上,云)妾身窦娥是也。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汤吃,我亲自安排了与婆婆吃去。婆婆也,我这寡妇人家,凡事也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儿父子两个?非亲非眷的,一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议?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我也累做不清不洁的。我想这妇人心,好难保也
41、呵!(唱)【南吕】【一枝花】他则待一生鸳帐眠,那里肯半夜空房睡;他本是张郎妇,又做了李郎妻。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说家克计(持家的方法),则打听些闲是非;说一会不明白打凤(“打凤”与下句的“捞龙”是一个成语,又写作“打凤牢龙”“打虎捞龙”。其意思有二: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课文中的意思应是;教材解释为,有误)的机关,使了些调虚嚣捞龙的见识。此曲前四句是第一层,承“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而来,指责婆婆见异思迁、晚节不保。后五句是
42、第二层,承“岂不惹外人谈议”而来,写窦娥在婆婆把张驴儿父子领进家门后所承受的巨大的舆论压力。意思是,街坊邻里、左邻右舍中有一班吃了饭没事干的妇女,专爱“打听些闲是非”,聚在一起捕风捉影地互相传播一些“打凤捞龙”,即男女间打情骂俏、偷鸡摸狗的风流艳闻。【梁州第七】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在临邛卖酒的典故。详细注解见前楔子),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孟光,东汉梁鸿之妻,吃饭时孟光总是将食案高举过眉,表示对梁鸿的恭敬。后世遂用“举案齐眉”形容夫妻和睦),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孟姜女的故事。
43、相传秦时修长城,孟姜女不远千里前去给丈夫送寒衣。谁知到达长城时丈夫已经死了,连尸骨都寻不见。孟姜女悲痛大哭,竟使长城为之坍塌,丈夫的尸骨终于露了出来)?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相传春秋时,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杀死,他只身一人逃奔吴国。途中向一个浣洗棉纱的少女乞食,少女给了他食物。临走时,伍子胥叮嘱少女不要向追兵泄漏他的行踪,少女为了表明自己保护他的决心而投江自杀)?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民间传说,一个女子因为丈夫长久外出,思念甚切,日日登山远眺,盼望丈夫归来,结果化成了石头。后人称为“望夫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竟然那样的。恁,nn)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百步相随。
44、此曲是窦娥用最激烈的言词,讥刺“妇人心难保”,批判婆婆的不仁不义。从意义上可分两层:第一层斥责婆婆和张驴儿父打得火热,第一句讽刺张驴儿父大献殷勤,第二句讥笑蔡婆投李报桃,接着说婆婆虽然在话语上躲躲闪闪、遮遮掩掩,但是在行动上已经态度鲜明:旧恩忘却,新爱偏宜。第二层引用古代妇女节烈前贤的事例,指斥婆婆“多淫奔,少志气”,可悲可耻,不仁不义。剧本连用三个“那里有”,构成强烈的排比语气,一递声质问婆婆:你可悲啊,你可耻啊,哪里还有前贤节烈的半点骨气和情义!第二场次“(卜儿上,做病伏几科)”至“更休说百步相随”。这一场戏写蔡婆生病,张驴儿父子趁机大献殷勤,嘱窦娥给婆婆做羊肚儿汤。窦娥原本就埋怨婆婆不“
45、避些嫌疑”,“我这寡妇人家”“收留张驴儿父子两个”,“惹外人谈议”;现在见此情景,一边给婆婆做羊肚儿汤,一边更是在心里犯愁,生怕婆婆“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我也累做不清不洁的”。剧本用蔡婆的不贞反衬窦娥的坚贞。(云)婆婆,羊肚儿汤做成了,你吃些儿波。(张驴儿云)等我拿去。(做接尝科,云)这里面少些盐醋,你去取来。(正旦下)(张驴儿放药科)(正旦上,云)这不是盐醋!(张驴儿云)你倾下些。(正旦唱)【隔尾】你说道少盐欠醋无滋味,加料添椒才脆美。但愿娘亲早痊济,饮羹汤一杯,胜甘露灌体,得一个身子平安倒大来(非常,十分。来,语尾助词,无义)喜。窦娥虽然对婆婆晚节不保极为不满,但还是一心把汤做“脆美”,愿
46、娘亲“身子平安倒大来喜”,这一唱曲充分表现窦娥对婆婆的无限关切和热爱,进一步表现了她心地善良。(孛老云)孩儿,羊肚汤有了不曾?(张驴儿云)汤有了,你拿过去。(孛老将汤云)婆婆,你吃些汤儿。(卜儿云)有累你。(做呕科,云)我如今打呕,不要这汤吃了,你老人家吃罢。(孛老云)这汤特做来与你吃的,便不要吃,也吃一口儿。(卜儿云)我不吃了,你老人家请吃。(孛老吃科)(正旦唱)【贺新郎】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这言语听也难听,我可是气也不气?想他家与咱家有甚的亲和戚?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千依百顺)?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意思是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
47、友是少有的。这是当时的成语,表示“难得”之意。在这里,窦娥是用来讥讽蔡婆为了贪图眼前欢娱轻视前夫恩爱的意思),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新的知心人)?则待要百年同墓穴,那里肯千里送寒衣(用孟姜女为丈夫送衣的故事。详细注解见前)。此曲开头写窦娥看到婆婆与张父吃羊肚儿汤你推我让,“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心里气愤不过,责备她忘记了“旧日夫妻情意”。第二层揣测婆婆的动机,莫不是因为浮世之人把金钱看得重,你也贪恋荣华和富贵?莫不是因为白头偕老的夫妻少,你认为从一而终不可能?以此讥刺婆婆行为的荒唐可笑。这首曲词充分表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就像家人对话一般,保持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用词明快、生动有
48、如口语,而无口语的生涩、粗糙;精练、遒劲有如诗词,而无诗词的典雅、难懂。中间还运用了一些熟语、成语,更增加了表现力。再加长短句子穿插交错运用,使整段唱词抑扬顿挫,节奏铿锵,富有音韵回环悠扬之美。第三场次“(云)婆婆,羊肚儿汤做成了”至“那里肯千里送寒衣”,这一场戏写吃药。窦娥做了羊肚儿汤给婆婆吃,满心希望婆婆吃了“早痊济”,但是婆婆却一再让给了张驴儿父亲,窦娥对此非常气愤。剧本通过这场戏表现了窦娥对婆婆又爱又恨、又怜又怨的矛盾心情。张驴儿放毒,婆婆让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孛老云)我吃下这汤去,怎觉昏昏沉沉的起来?(做倒科)(卜儿慌科,云)你老人家放精细(这里指清醒)着,你挣扎着些儿。(做
49、哭科,云)兀的不是死了也!(正旦唱)【斗虾蟆】空悲戚,没理会(领会,理解),人生死,是轮回(佛教说法,认为人死后会投胎再生,生死相续,一直在天、人、阿修罗、地域、饿鬼、畜生等六道中轮转,称为轮回)。感着这般病疾,值(遇到,逢)着这般时势,可是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役,各人症候自知。人命关天关地,别人怎生替得?寿数非干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家一计(一家人,一条心)?又无羊酒缎匹(是宋元时订婚的礼物。段,通“缎”),又无花红财礼(结婚时男方给女方家的钱和聘礼);把手为活过日,撒手如同休弃(承上句,说这种露水夫妻,活着没有感情,死了也就算了。把手,携手,这里指活着。撒手,指死亡)。不是窦娥忤逆(对
50、父母不孝顺),生怕傍人论议。不如听咱劝你,认个自家晦气,割舍的一具棺材停置,几件布帛收拾,出了咱家门里,送入他家坟地。这不是你那从小儿年纪指脚的夫妻(指结发夫妻)。我其实不关亲,无半点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恓,x)泪。休得要心如醉,意似痴,便这等嗟嗟怨怨,哭哭啼啼。这是全剧最长的一支曲子,对刻画窦娥的性格有着重要的意义。“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感着这般病疾,值着这般时势,可是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役,各人症候自知。人命关天关地,别人怎生替得?寿数非干今世。”这是第一层意思,窦娥先说人的生死是因果轮回,悲戚忧伤没有用。接着分析张父猝死的原因,“可是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役”,不管哪一种,都
51、属于正常死亡。最后说明“人命关天关地”,与别人无关,年寿取决于前世积德,与今世无关。窦娥在这里讲出一番大道理,用来宽慰婆婆,不要“空悲戚”。“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缎匹,又无花红财礼;把手为活过日,撒手如同休弃。”这是第二层意思,窦娥界定了蔡婆与张父的关系。“又无羊酒缎匹,又无花红财礼”,不是结发夫妻;“把手为活过日”,只是露水夫妻;“说甚一家一计”,不能把张驴儿父子当一家人看待。“不是窦娥忤逆,生怕傍人论议。不如听咱劝你,认个自家晦气,割舍的一具棺材停置,几件布帛收拾,出了咱家门里,送入他家坟地。”这是第三层意思,窦娥替慌得六神无主的婆婆出主意,“割舍的一具棺材”,“送入他家坟
52、地”,好好地安葬完事。“这不是你那从小儿年纪指脚的夫妻。我其实不关亲,无半点恓惶泪。休得要心如醉,意似痴,便这等嗟嗟怨怨,哭哭啼啼。”这是第四层意思,窦娥对“心如醉,意似痴”“嗟嗟怨怨,哭哭啼啼”的婆婆提出了指责。总之,这段唱曲从多方面刻画了窦娥的形象:家中猝起变故,婆婆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窦娥冷静沉着,从容处置;窦娥既坚持不承认张父与蔡婆的夫妻关系,坚守了她封建节操的妇道,又敢于承认现实,合情合理地提出把张父好好安葬;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窦娥认为张父完全是正常死亡,与别人无关,与今世无关,在窦娥的心目中,只存在一个如何安葬张父的问题,她根本没有想到是张驴儿毒死了父亲,更没有想到张驴儿会反诬是她
53、下的毒药,一场大祸即将来临。剧本通过这支曲子,全面铺展了窦娥的刚烈沉着,单纯善良,为剧情的突转埋下了伏笔。这支曲子语语明白如话,而言外有无穷之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评论:“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至中叶以后,已罕觏矣。”(张驴儿云)好也啰!你把我老子药死了,更待干罢!(卜儿云)孩儿,这事怎了也?(正旦云)我有甚么药在那里?都是他要盐醋时,自家倾在汤儿里的。唱【隔尾】这厮搬调(搬弄,挑拨)咱老母收留你,自药死亲爷待要唬吓谁?(张驴儿云)我家的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药死了,人也不信。(做叫科,云)四邻八舍听着:窦娥药杀我家老子哩!(卜儿云)罢么,你不要大惊小怪的,
54、吓杀我也!(张驴儿云)你可怕么?(卜儿云)可知怕哩。(张驴儿云)你要饶么?(卜儿云)可知(当然,的确,多用于答话,有“不言而喻”之意)要饶哩。(张驴儿云)你教窦娥随顺了我,叫我三声嫡嫡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他。(卜儿云)孩儿也,你随顺了他罢。(正旦云)婆婆,你怎说这般言语!(唱)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这是封建社会要妇女守节的说教。语出自成语“好马不鞴双鞍,烈女不嫁二夫”。鞴,bi,将马鞍安在牲口身上),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这里写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其父,并以此威胁窦娥允婚。剧本将宾白与唱曲交错来写,充分运用对比手法,从多侧面表现窦娥性格。张驴儿突
55、然质问:“你把我老子药死了,更待干罢。”蔡婆顿时失去主张,窦娥立即机警地识破了张驴儿的阴谋:“都是他要盐醋时,自家倾在汤里的。”她对张驴儿的威胁毫无畏惧:“这厮搬调咱老母收留你,自药死亲爷待要唬吓谁?”张驴儿摆出歪理:“我家的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药死了,人也不信。”婆婆惊慌得劝窦娥:“你随顺了他罢”。窦娥虽然也知道这事儿有口难辩,但“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所以她严辞谴责:“婆婆,你怎说这般言语。”剧本通过窦娥与婆婆的对比,表现窦娥聪明机智、意志坚定。(张驴儿云)窦娥,你药杀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正旦云)怎生是官休?怎生是私休?(张驴儿云)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反复审问)
56、!你这等瘦弱身子,当不过拷打,怕你不招认药死我老子的罪犯!你要私休呵,你早些与我做了老婆,倒也便宜了你。(正旦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张驴儿拖正旦、卜儿下)张驴儿拿出“官休还是私休”这最后一招进行威逼,光明正大的窦娥毅然选择了官休:“我又不曾药死你老子,情愿和你见官去来。”剧本通过窦娥与张驴儿的对比,表现窦娥不畏强暴、不怕威胁、坚守节操的刚毅品德。窦娥对官府的盲目相信,又一次说明了她的单纯善良,为悲剧的发展作了铺垫。第四场次“(孛老云)我吃下这汤去”至“(张驴儿拖正旦、卜儿下)”,这场戏写张驴儿父亲被毒死之后,蔡婆慌得六神无主,窦娥却能冷静地替婆婆筹划,当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
57、了他父亲,以“官休”还是“私休”威逼她允婚时,婆婆唬得“吓死我也”,向张驴儿求饶,劝窦娥“私休”,窦娥断然拒绝,毅然决定与张驴儿对簿公堂。这场戏是全剧的重大转折,它将戏剧的冲突由窦娥与张驴儿的对抗转为了窦娥与官府的对抗。如果说,剧本此前的主要内容是暴露当时社会流氓地痞恃强凌弱、趁火打劫的现实,歌颂窦娥不畏强暴、坚守贞节的美德,那么剧本此后则转入另一条线索,以衙门的暗无天日,官吏的贪污昏聩,和毒刑逼供阶级压迫和黑暗统治为暴露的主要对象,矛盾冲突逐步推向高潮,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主题都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净扮孤引祗候(本是宋代武官名,后用来称呼地位较高的衙役,富贵人家的仆役头也有称祗候的。祗,z
58、h)上,诗云)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指元代肃政廉访使清查复核下级官员处理过的刑狱案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下官楚州太守桃杌(可能是借用古代所谓四凶之一的梼杌来骂这个贪官。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杌,w。梼,to。颛顼,zhun x)是也。今早升厅坐衙,左右,喝撺厢(指封建时代官吏升堂审案时,站在两厢的衙役大声吆喝,以威慑告状受审之人。厢或作箱,元代官府接受状词有撺箱。撺,cun)。(祗候幺喝科)(张驴儿拖正旦、卜儿上,云)告状,告状!(祗候云)拿过来。(做跪见,孤亦跪科,云)请起。
59、(祗候云)相公,他是告状的,怎生跪着他?(孤云)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祗候幺喝科,孤云)那个是原告?那个是被告?从实说来!(张驴儿云)小人是原告张驴儿,告这媳妇儿,唤做窦娥,合毒药下在羊肚汤儿里,药死了俺的老子。这个唤做蔡婆婆,就是俺的后母。望大人与小人做主咱!(孤云)是那一个下的毒药?(正旦云)不干小妇人事。(卜儿云)也不干老妇人事。(张驴儿云)也不干我事。(孤云)都不是,敢是我下的毒药来?(正旦云)我婆婆也不是他后母,他自姓张,我家姓蔡。我婆婆因为与赛卢医索钱,被他赚到郊外,勒死我婆婆;却得他爷儿两个救了性命。因此我婆婆收留他爷儿两个在家,养膳(供养)终身,报他的恩德。谁知他两个倒起不良之心,冒认婆婆做了接脚,要逼勒小妇人做他媳妇。小妇人元(通“原”)是有丈夫的,服孝未满,坚执不从。适值我婆婆患病,着小妇人安排羊肚儿汤吃。不知张驴儿那里讨得毒药在身,接过汤来,只说少些盐醋,支转(支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金知识测试题和答案解析
- 2025年资产并购之合同范本
- 2025解除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正规授权招商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官方不可撤销技术授权合同样本
- 2025年命名权代理合同范文
- 2025年店面搭建合作协议
- 2024年烟草青海公司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色小吃店厨房安全设施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全国跨区域设备搬迁及运输工具全面保障合同
- 专题09 Module 5语法Grammar 特殊疑问句的用法-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外研版)
- 《工艺管理与改善》课件
- 《交通事故车辆及财物损失价格鉴证评估技术规范》
- 《广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班组交接班制度模版(2篇)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护理老年科小讲课
- 外科微创手术管理制度
- 心理危机干预的伦理问题探讨-洞察分析
- 智慧校园医疗系列
- 秀米推文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