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3 课题: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1课时) 检查时间: 月 日 学科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1、掌握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及其影响、2、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3、了解太学的出现及科举制的影响。二、重难点1、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三、学法指导1、关注教材课前提示,关注知识链接;2、完成探究案之前先阅读教材,完成聚焦课堂知识再现部分;3、掌握
2、知识链接与资料卡片,拓展知识视眼;4、重视“学习思考”,充分运用历史填充图册;5、重视聚焦课堂:“自主构建”,逐渐形成知识体系四、预习案1、任务布置: 一、 “焚书坑儒”批判1、原因(1)秦朝统一并建立了 制度,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2)儒生、游士引用 、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3)导火线:关于 与 之争。2、过程(1)焚书:焚书的范围 ,不焚的书: (2)坑儒:3、评价:(1)实质:文化专制政策(2)积极: (3)消极:a、b、c、3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儒家思想逐渐复苏。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原因:(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中国政治的
3、“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 大体定型,需要以 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以 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2)董仲舒改革儒学,主张以思想上的大一统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服务并为汉武帝采纳。2、概况: 统治时期, 起用贤良。 提出“罢黜 ,独尊 ”,得到 认可。 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3、影响:消极: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结束了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_发展。积极: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_ _、文化和_ _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三、太学的出现1、汉代的教育体制:(1)中央: (2)地方: 2、太学(1)背景:汉武帝时期实行“ ”的文化
4、政策。(2)创立: 时期。(3)发展:自 起,规模不断扩大,到 中期,太学生达到三万多人。(4)影响:a、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 的标志。b、对社会风气:带动 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c、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 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d、对儒学:推动了 传播与发展。e、 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事例: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联系必修一,不必展开)2、科举制度(1)演变:确立: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废除:晚清(1905年)(2)特点:以 作为选官依据
5、考试内容;主要是 。(3)影响:有利于 的稳固:儒生成为 的仆从;儒学成为 的思想工具。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导致古代专心从事 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学生预习问题反馈:五、探究案探究一:阅读教材P9及学习思考与资料卡片,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2、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探究二:材料一: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丞相权重,威胁皇权。 汉武帝时期面临的社会问题材料二:对策二 “天子受命
6、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对策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 汉书、董仲舒传1、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回答汉武帝时期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影响?探究三:请认真阅读教材P10P11归纳概括西汉及以后独尊儒学的具体表现。六、训练案1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
7、的是 A、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 C、种树之书 D、墨家2.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3.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8、。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
9、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七、反思与小结探究一:1、原因:A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专制统治,遏制思想文化的泛滥;B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2、 原因:秦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有益,不构成威胁。探究
10、二:1、原因:1、 汉武帝即位以后面临边境危机、王国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转变国家思想,统一思想文化,加强中央集权;2、 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一系列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思想文化的大统一,进而促进政治上的大一统,得到了汉武帝的赞同。2、影响:一、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顺应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势外;二、儒家崇尚“仁政”,客观上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安定太平;三、提倡“和”的精神,容易为一般人接受,更有利于推行道德教化;四、儒家中庸学说更适宜于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更容易得到认同;五、“大一统”理论更利于我国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探究三:表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全真模拟模拟题(满分必刷)附答案详解
- 电竞公司选手训练流程细则
- 精准医疗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洞察及研究
-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彩蛋押题附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专项攻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自考专业(会计)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必考】附答案详解
- CNTs3D打印增强机制-洞察及研究
- 全营养大豆粉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医执业医师考前冲刺试卷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网站SEO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地理探索之旅:初中研学旅行方案策划
- 妇联开展宣讲活动方案
- 母婴保健培训课件学习
- 2025年6月22日四川省市直事业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公安涉密载体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蛇养殖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JG/T 536-2017热固复合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
- T/CSIQ 8008-2018正装鞋
- 浙江易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2000万只空调压缩机活塞项目环评报告
- 视唱练耳讲课课件
- 酒店管理安全总监岗位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