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全方位精练(书_第1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全方位精练(书_第2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全方位精练(书_第3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全方位精练(书_第4页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全方位精练(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语文必修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一季氏将伐颛臾全方位精练(书稿卷)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颛臾()() 冉有() 社稷() 虎兕() 出于柙() 相夫子()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买牍还珠() 案椟() 祸起箫墙()穷兵独武() 膏臾之地() 巅倒()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既来之(3)则安之4熟语积累。(1)形容国家或集团等四分五裂,彻底瓦解。()(2)指祸患就发生在内部。()5文学常识填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_篇。宋代朱熹把它与_、_、_合为“四书”。6名句填空。(1)周任有言

2、曰:“_,_。”(2)_,_,则将焉用彼相矣?(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7整体感知。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可分三层,第一层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三条理由_、_、_;第二层对话指出学生没有尽职尽责;第三层对话正面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阐述了孔子_、反对武力征伐的仁政思想。答案:1zhun yúrnjìsìxiáxiàng2牍椟椟牍箫萧独黩臾腴巅颠3(1)辞:名词活用作动词,找借口。(2)来:使动用法,使来。(3)安:使动用法,使安定。4(1)分崩离析(2)祸起萧墙520孟子大学中庸6(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3)不患寡

3、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7先王任命邦域之中社稷之臣以德服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8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夫颛臾,是社稷之臣也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

4、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既来之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则安之D吾恐季孙之忧10下列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不能前来归附。11以下六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C D12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5、倾。答案:8A解析:A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9D解析:D项“之”是结构助词,其他三项“之”是代词。10C解析:句中的“来”一定要翻译成使动用法,“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11B解析:是批评冉有的话,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在。12(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2)因为财富的分配平均就无所谓贫,上下能和睦共处就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那么国家就没有倾覆灭亡的危险。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颛臾(yú)匹夫(p) 弃甲曳兵(yè) 刹那(chà)B璀璨(cu) 卓越(zhuó) 分崩

6、离析(bng) 字帖(tiè)C论语(lún) 虎兕(sì) 颠倒(din) 症结(zhng)D冉有(rn) 邦域(yù) 倾覆(qng) 揶揄(yé)答案:B解析:B项“璀”应读“cu”。2找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答案:B解析:B项表并列,其他三项表转折关系。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D求!无乃尔是过与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过

7、错”,D项“过”为动词“责备”。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答案:D解析:A项“有事”古义:采取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B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C项“不能”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D项“干戈”古今意义相同,矛盾、纠纷。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D解析:A项分别为介词“从”、“在”。B项前为语气助词,“呢”;后为介词,“替,给”。C项分别为介词“把”、“凭”。D项均为代词,“他们”。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9题。孔子只是一个符号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的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了两个学期,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副标题是“我读论语”。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孔子并不是圣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活着的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若圣与

9、仁,则吾岂敢”,这是明明白白写在论语里面的。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忄西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当年,公元前492年,六十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前往郑国,和他的学生走散。他独自站在郭城的东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

10、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子贡把他的话一五一十告诉孔子,孔子不以为忤,反而平静地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在这个故事里,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绝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但遍干诸侯,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他的出生地。他的晚年,年年伤心。丧子,哀麟,回死由亡,让他哭干了眼泪。他是死在自己的家中然而,他却没有家。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宿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

11、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谁说不读论语就无以为人,现在世道人心这么坏(如贪污腐化、制售假药、卖红心鸭蛋之流),都是因为不读论语,不敬孔子,那就过了。我理解,道德和秩序,秩序更重要。不是因为没道德才没秩序,而是因为没秩序才没道德。道德很脆弱,也很实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越是没道德,才越讲道德。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历史上,国家一治一乱,道德时好时坏,不正常。远了不说,明朝末年怎么样,清朝末年怎么样?野史笔记、旧小说还在,人和现在一般坏,甚至更坏。您别忘了,那时道德归谁管?正是孔老夫子。现在的“孔子热”,热的不是孔子,孔子只是符号。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就像戒烟的抽“如

12、烟”,暂时过嘴瘾。有人呼吁的乡约民规或宗教道德,也都是“如烟”。代用品,只要能代就行,不定是哪种。6作者认为孔子是孤独的,下列各项不能表明孔子孤独的一项是 ()A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敏而好学,道德修养高,但是出身低微,批评当世权贵。B孔子对自己的祖国绝望,虽然遍干诸侯,却一无所获,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国家。C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D孔子死在自己的家里,却没有家,在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精神家园。答案:A解析:这是造成孔子孤独的深层原因。7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两项是 ()A孔子被尊称为圣人的历朝历代,国家一治一乱,道德也时好时坏,与读不读论语关系不大。B作

13、者认为论语一书杂乱无章,淡流寡水,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没有什么价值。C孔子既不是圣,也不是王,根本谈不上是“内圣外王”,作者对其地位和为人持否定态度。D现代社会秩序与道德的混乱或者沦丧,与人们不读论语,不敬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E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必须要以社会秩序为前提,秩序很重要,而道德并不重要。F历代帝王褒奖孔子,尊称其为“圣人”,而孔子自己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答案:AF解析:B项应为当年的认识;C项中否定其为人错;D项“密不可分”错;E项“道德并不重要”错。8说说你对文章末段画线句子的理解。答案:孔子不是圣人,只是人,历代帝王褒封的孔子是“人造孔子”,

14、不是真孔子;社会失范,道德失灵,急需代用品。孔子就是他们需要的代用品。9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你所了解的庄子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区别?答案:孔子积极入世,庄子是消极避世、主张出世;孔子积极努力,而庄子消极。(孔子在乱世中清醒,庄子在乱世中装糊涂;孔子在乱世中救世,庄子在乱世中自保。)三、语言表达10本文在言行的记录中绘声绘色地刻画人物的神态和个性。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描写绘声绘色。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_答案:一片树叶,是一颗生命的水滴;一棵树木,是一条生命的长河;一片森林,是一

15、汪生命勃发的大海。1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给它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00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抽样监测报告昨天出炉。这份“喜忧参半”的“体检报告”显示三大“看点”:消瘦和轻体重人群明显减少,视力近视检出率“居高不下”,耐力素质有所提高。市教委表示,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监测报告显示,上海学生总体超重肥胖率19.4%,与2005年本市国民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相比基本持平,但正常体重比例增加,消瘦和轻体重人群明显减少。与2005年相比,学生视力近视检出率1112岁为47.77%,下降5.75个百分点;1315岁为66.32%,下降1.79个百分点;1618岁为7

16、5.83%,上升0.13个百分点。这种居高不下,并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明显与升学压力、看电视、打电脑游戏和营养等因素有关。反映机能水平的肺活量指标有较明显的提高,1118岁男女学生总体均值分别为3 446毫升和2 563毫升,其中男女生16岁增长率分别为12%和19.4%;反映灵敏协调素质的跳绳项目成绩,男女总体优秀率达47.3%,且女生好于男生;初高中各学段女生的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项目均值与2005年相比略有下降。答案: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喜忧参半类文欣赏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

17、以礼。”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注】无违:不要违背。御:驾驭马车。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通“措”,放置。枉,不正直。以:连接词,与“而”同。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临:对待。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施于有政:推广影响到政治上去。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因:因袭;沿用、继承。损益:减少和增加。赏析:在从政方面,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仅仅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也是如此。这与本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是相同的。轻松练笔感动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