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12年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12年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12年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练习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答案】C【点拨】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也要看它是否能迎合统治者的要求。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

2、最准确的是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由此可知A正确。董仲舒认为没有天生的善,只有天生的善质,善质经过王道教化之后才能成为善,这是天意。因此这一思想体现了人性本善,君权神授。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在主张君权神授。正确解读材料,不难得出正确答案。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

3、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概括下就是: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结束】3.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答案】C【点拨】注意“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只有C是道德准则,D是哲学思想4.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

4、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 B“以仁入法” C“心即理也” D“致良知”【答案】B【点拨】主要提取董仲舒话语的信息,首先是说大夫有恻隐之心,之后由于放了小鹿而减轻处罚。5.“仁义礼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罚,政之末山。无本不立,无末不成。”这言沦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外儒内法【答案】C【点拨】材料认为礼(儒)为本,法为末,但是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是儒法并用。6.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 D选官方式和程序排斥民

5、意【答案】C【点拨】汉武帝时期,虽然也存在着民间私人办学,但文化共同体的基础是儒家思想,而以儒家思想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是官办学校,因此说,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与形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关系不大。正是因为汉武帝重视儒家思想,创办了太学,以儒家思想为经典,因此说,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从而也就使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这一时期的选官方式是察举和孝廉,而这也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7.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 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 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西汉儒学发展为

6、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的理解,A.C选项不符史实,D是影响。8“王者承天意以从事”。这体现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苟子的“人之性恶”思想 C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 D朱熹的理学思想【答案】C【点拨】君主是奉承天运来做事的,反映了“君权神授”的观点9.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答案】A【点拨】汉代儒家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认为,君主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10.有人认为

7、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答案】D【点拨】本题只有C.D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11.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 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 D体现以德治民【答案】B【点拨】“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

8、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政策,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1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答案】A【点拨】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二、非选择题13.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三

9、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1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1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2分) (4)上述各种主张

10、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1分)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1分)。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答: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答:材料四的主张(1分)。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2分)。答:材料一的主张(1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点拨】本题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观点来考查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回答各问时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各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14

11、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3)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答案】(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符合题意要求即可)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2)汉朝: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宋朝:程灏、程颐、朱熹等吸收释、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点拨】本题考查是思想史的内容,第一问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