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纲要_第1页
自然辩证法纲要_第2页
自然辩证法纲要_第3页
自然辩证法纲要_第4页
自然辩证法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4-71CompanyLOGO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部社会科学部知识创新研究所知识创新研究所魏发辰魏发辰2022-4-73课程说明课程说明v该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理工科硕士该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范畴,课程目的是研究生政治理论课范畴,课程目的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思考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思考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使学生不仅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科学使学生不仅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还可通过掌握科学技术发展技术观,还可通过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方法,的规律,科学技术研

2、究和创新的方法,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同时,掌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同时,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握科技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2022-4-74课程简介课程简介v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思考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使学生法思考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使学生不仅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还可通过掌不仅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还可通过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方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方法,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同时,掌握科

3、技创法,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同时,掌握科技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主要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主要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科学观与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科学观与知识创新的规律、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技术知识创新的规律、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技术观与技术发展的规律、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科观与技术发展的规律、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创造方法、科学活动与知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创造方法、科学活动与知识创新模式、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科学技术的创新模式、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科学技术的社会职能、知识经济、和谐

4、社会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职能、知识经济、和谐社会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内容等内容 。2022-4-75课程主要内容课程主要内容v 1.绪论:绪论:v 1.1.哲学的应用研究与自然辩证法哲学的应用研究与自然辩证法v 1.2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技哲学v 1.3.自然辩证法与创新人才培养自然辩证法与创新人才培养v 2.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自然观与科学发展v 2.1 思辨自然观与前科学的发展思辨自然观与前科学的发展v 2.2机械自然观与第一次科学革命机械自然观与第一次科学革命v 2.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第二次科学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第二次科学革命v 2.4,系统自然观与第三次科学革

5、命,系统自然观与第三次科学革命v 2.5,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v 3.科学观与知识创新的规律科学观与知识创新的规律v 3.1,科学的本质及其系统构成科学的本质及其系统构成v 3.2, 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形式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形式v 3.3,研究范式与知识创新规律研究范式与知识创新规律v 3.4, 知识价值观与知识创新动力知识价值观与知识创新动力v 4.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v 4.1,科学认识的哲学本质科学认识的哲学本质v 4.2,科学认识的动力机制,科学认识的动力机制问题及其提出问题及其提出v 4.3,科学假说与创新思维,科学假说与创新

6、思维v 4.4,科学事实与科学实验,科学事实与科学实验v 4.5,知识的系统构成与理论的发展,知识的系统构成与理论的发展2022-4-76v5.科学活动与知识创新模式科学活动与知识创新模式v 5.1,关于知识发现模式的研究,关于知识发现模式的研究v 5.2,归纳演绎模式,归纳演绎模式v 5.3,直觉演绎模式,直觉演绎模式v 5.3,偶然发现模式,偶然发现模式v 6.技术观与技术发展的规律技术观与技术发展的规律v 6.1,技术概念的演变与创新,技术概念的演变与创新v 6.2,技术的创新与创造本质,技术的创新与创造本质v 6.3,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演变,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演变v 6.4,技术发展的规律

7、,技术发展的规律v 6.5,技术发展的科学化趋势,技术发展的科学化趋势高新技术的特点高新技术的特点v 7.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v 7.1,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v 7.2,技术创新的逻辑模式,技术创新的逻辑模式v 7.3,知识应用开发创新模式,知识应用开发创新模式v 7.3,技术转移创新模式,技术转移创新模式v 7.4,技术组合创新模式,技术组合创新模式v 7.5,工程系统创新模式,工程系统创新模式2022-4-77v 8.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v 8.1,技术创新概念的形成,技术创新概念的形成v 8.2,技术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技术创

8、新理论的基本内容v 8.3,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v 8.4,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增长v 8.5,创新体系的层级和构建,创新体系的层级和构建v 9.科学技术的社会职能科学技术的社会职能v 9.1,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v 9.2,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v 9.3,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科学技术与民主政治v 9.4,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与经济全球化v 9.4,科学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科学技术与教育信息化v 10知识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知识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2022-4-78教材与教法教材与教法v教材:教材:自然辩证

9、法纲要自然辩证法纲要v 作者:魏发辰、刘建生、作者:魏发辰、刘建生、v 刘秀萍、孙夕龙刘秀萍、孙夕龙v出版: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v购买方式:以班为单位,班长负责,集体购买购买方式:以班为单位,班长负责,集体购买七折优惠。七折优惠。v计划学时:计划学时:60;学分:;学分:2-3v教法:专题讲授、自学教材、课堂讨论教法:专题讲授、自学教材、课堂讨论v考试:课堂考试(闭卷)考试:课堂考试(闭卷)+平时考核平时考核v =最后成绩最后成绩2022-4-79课程教学目的12345v政治素质政治素质科学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理论思维理论思维创新型硕士研究生202

10、2-4-710序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序言: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本方法v1,创新的基本概念,创新的基本概念1创新的基本概念:创新的基本概念:主体通过对对象系主体通过对对象系统进行变异思考和统进行变异思考和实践,从而达到使实践,从而达到使其进步、发展、高其进步、发展、高效等预期目的的社效等预期目的的社会活动。会活动。3判断创新成果的判断创新成果的三性标准:三性标准:新颖、新颖、先进、先进、实用。实用。创新的充要条件:创新的充要条件:必要条件:必要条件:使对象系统使对象系统实现变异;实现变异;充分条件:充分条件:使对象系统实现使对象系统实现进步、进步、发展、高效;发展、高效;22022-4-7

11、11序言:创新的基本概念序言:创新的基本概念v创新概念的外延创新概念的外延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决策创新、市场创新融资创新、营销创新劳资创新、教育创新等等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设备创新、包装创新广告创新、文化创聂等等创新创新2022-4-712序言:序言:v2,创新的基本方法,创新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法法十字思考法十字思考法2022-4-713第一讲第一讲 绪论绪论v内容提要内容提要v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直接相关。恩格斯最初的

12、研究工作是为了证立直接相关。恩格斯最初的研究工作是为了证明其哲学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适用性,从而明其哲学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适用性,从而证明哲学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对促进自然科学证明哲学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对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所益处。今天,自然辩证法已经发展的发展有所益处。今天,自然辩证法已经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并同西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并同西方科技哲学相对应,成为国家软实力建设,乃方科技哲学相对应,成为国家软实力建设,乃至创新人才能力建构的理论基础。至创新人才能力建构的理论基础。v1.1.哲学的应用研究与自然辩证法哲学的应用研究与自然辩证法v1.2.自然辩证法与

13、西方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技哲学v1.3.自然辩证法与创新人才培养自然辩证法与创新人才培养2022-4-7141.1.1.1.哲学的应用研究与自然辩证法哲学的应用研究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与社会2022-4-7151.1.1 1.1.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三个组成部分v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大师: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创新大师:马克思、恩格斯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德社会主义英法德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

14、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22-4-7161.1.2 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创新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创新方法v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黑格尔哲学:唯心的本体论辩证的反映论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唯哲学:唯物的本体物的本体论和形而论和形而上学的反上学的反映论映论知识交合创新方法知识交合创新方法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世纪自然科学成果辩证唯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主义哲学2022-4-7171.1.3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研究分工与创新合作v马克思:经济学、资本主义、技术、数学、马克思:经济学、资本主义、技术、数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v恩格斯:自然科

15、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恩格斯:自然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v研究成果:研究成果:v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资本论;v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v马、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共产党宣言、马、恩: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原理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v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态度与合作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态度与合作精神,特别是恩格斯的无私奉献。精神,特别是恩格斯的无私奉献。2022-4-7181.1.4 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和意义v三个主要方面三个主要方面证明哲学对证明哲学对于自然科学于自然科学的适用性的适用性反对反对反对者反对者问

16、题:今天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问题:今天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2022-4-7191.1.5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出发,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这一关系中介的科学技术。理论前提:唯物辩证法2022-4-7201.1.6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v6个主要方面个主要方面Title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互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技术创新、创造方法2022-4-7211.1.7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

17、义自然科学数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 2022-4-7221.2 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v西方科学哲学西方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哲学是现代哲学中的一朵奇葩科学哲学是现代哲学中的一朵奇葩,诞生于诞生于20世纪世纪初初.它注重研究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它注重研究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深受经深受经验主义传统的影响验主义传统的影响.在许多问题上在许多问题上,科学哲学做了深科学哲学做了深入细仔的研究入细仔的研究,提示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提示出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侧重于研侧重于研究中观和微观层面,如认识结构等等。它对于自究中观和微观层面,如认识结构等等。它对于

18、自然辩证法研究具有他山之石的效用然辩证法研究具有他山之石的效用.v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将科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将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注重研究其规律、过程和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注重研究其规律、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同自然、社会的关系。侧重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同自然、社会的关系。侧重宏观和中观层面;宏观和中观层面;2022-4-7231.3. 自然辩证法与创新人才培养v1.3.1 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充分条件充分条件:超常创新绩超常创新绩效、创新核效、创新核心价值、看心价值、看事物多角度、事物多角度、提问题先一提问题先一步、创意多步、创意多思路思路人格与思维:人格与思维:尊重科不墨守尊重科不墨守成规、好奇心成规、好奇心和批判精神、和批判精神、挑战困难和坚挑战困难和坚强毅力;强毅力;市场意识和竞市场意识和竞争精神、批判争精神、批判意识和求异思意识和求异思维、想象丰富维、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