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一( A1 )一、单项选择题 (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 .金元四大家中, “养阴派 ”的代表人物是( d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 .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A.心B.脾C.肝D.肾E.肺4 . “佐金平木 ”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
2、化5 .脏腑之中,被称为 “孤府 ”的是(c)A.胆BE C.三焦D.脾E.脑6 .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A.鼻B.耳C.口 D.舌E.目7 . “罢极之本 ”是指( a )A.肝B.肾C.脾D.胆E.心8 .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 .具有 “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c )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 .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的理论基础是( 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 .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
3、肺气虚12 .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 .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 .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16 .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 .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
4、常18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 .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 (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 个及 2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21 .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cde)A.辛B.# C.酸D.苦E.咸22 .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
5、有( ab )A.心B.肝C.脾D.肺E.肾23 . 以下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de )A.筋B.脉C.肉D.目E.胆24 . 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包括(abcde )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阳亡失25 .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cde)A.心B.肝C.脾D.肺E.肾26 . 以下属于气的升降失常的是(be)A.气滞B.气逆C.气脱D.气闭E气陷27 . 气为血之帅是指(abc)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28 . 以下不属于经脉的有( bcd )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C.十五别络D.十二皮部E奇经八脉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6、29 .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bcd)A.心B.肝C.脾D.肺E.肾30 . 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abc )A.手太阳小肠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阳明胃经D.手少阳三焦经E足少阳 胆经31 .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ce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32 .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bcd )A.年龄不同B.性别差异C.体质强弱D.生活习惯不同E肤色不同33 . 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cd)A.心B.肝C.脾D.肺E.肾34 . 以下何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 abcde )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35 . 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
7、吸收关系密切的有( bc )A.心B.肝C.脾D.肺E.肾36 . 以下经脉中循行至齿的是( bc )A.手太阴肺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D.足太阴脾经E手太阳小肠 经37 .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ce )A.风邪B.燥邪C.暑邪D.湿邪E火邪38 .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de )A.化生血液B.排泄糟粕C.分泌胆汁D.贮存胆汁E排泄胆汁39 .血液的生成来源有(abc )A.津液B.肾精C.营气D.元气E卫气40 . 影响外环境的因素有( abcde )A.气候变化B.地域特点C.生活环境D.工作环境E社会环境、填空(4150题,每空0.5分,共10分)41 . 中医学的
8、基本特点是( 整体观念) 、 (辨证论治 ) 。42 .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 虚则补其母) 与( 实则泄其子)43 .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藏血 )与 ( 疏泄)两个方面。44 .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受盛传化)和( )水谷。45 . 血运失常包括( 血于)与( 出血)两个方面。46 .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经,下交()经。47 .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大失血急用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4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与()。49 .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与()三个方面。50 .预防包括()与()两个方面。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计10
9、分)51 .阴阳52 .藏象53 .经络54 .体质55 .内生五邪”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 .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57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58 .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59 .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60 .简述精的概念内涵。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61 .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6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三、填空(4150题,每空0.5分,计10分)41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42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43 .主疏泄主藏血44 .受盛传化45 .血瘀出血46
10、.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47 .津能载气气能摄血48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49 .饮食偏嗜饮食不洁50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四、名词术语解释(5155题,每题2分,共10分)51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 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分) 。52 .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 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1 分) 。53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 分)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 1 分) 。54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 由遗传性和
11、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 ( 1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 1 分) 。55 .内生“五邪 ”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 1 分) ,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 “内生五邪 ” ( 1 分) 。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56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 ;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 1 分) 。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12、 1 分) ; 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 1 分) 。57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0.5 分)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0.5分) ; 足三阳经, 从头走足 (0.5分) ; 足三阴经, 从足走腹 (0.5分)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 0.5分) ;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 0.5 分) ;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 0.5分)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 0.5分) 。58 .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 故为阴邪; 湿邪袭人易阻
13、滞气机, 损伤脾阳 ( 1 分) 。 湿性重浊。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 1 分) 。 湿性黏滞。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黏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 1 分) 。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多引起下肢及下焦部位病变( 1 分) 。59 .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 2 分) 。反治的常用治法有: 寒因寒用,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 0.5 分) ; 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 0.5 分) ; 塞因塞用,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 分); 通因通
14、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0.5分)。60 . 人体之精, 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 分) 。 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 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 是人体之精的本始含义( 1 分) ; 广义之精:指人体之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 1 分) ; 一般意义的精,即通常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 1 分)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61 .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
15、、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 脾胃之气的升降、 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2 分) 。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 2 分) ; 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过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2 分) ; 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调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 2分) ; 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 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及肝气的疏泄功能( 2 分) 。62.邪正盛衰决定病
16、证的虚实:实, 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2 分) ;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 2 分) 。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 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 ( 1 分)与实中夹虚 (邪实为主,兼有正虚) ( 1 分) ; 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 ( 1 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 ( 1 分) ; 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17、( 1 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 1 分)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二( A2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黄帝内经 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诸病源候论2 .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A.向上的B.温暖的C.无形的D.下降的E.明亮的3 .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E以上都不是4 .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A.阳虚则寒B.重阴必阳C.寒者热之D.阴损及阳E阴盛则阳病5 .五行中木
18、的“所不胜 ”是( )A.水B.木C.土 D金 E.火6 .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火与水7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相互转化E相互消长8 . “木火刑金 ”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A.相乘B.相侮C.相生D.子病及母E母病及子9 .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A.益火补土法B.培土生金法C泻南补北法D.金水相生法E滋水涵木法10 . 水火既济“ ”是指( )A.心肾关系B.心脾关系C.肝肾关系D.脾肾关系E肺肾关系11 .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
19、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12 .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13 .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 )A.十五别络B.胃之大络C.浮络D.皮部E孙络14 .唾与何脏关系密切(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D.冲脉为血海E.胃为” 的理论依据( )A.心B.肝C.肺D.肾E.脾 15.下列 “诸海 ”中错误的是(A.脑
20、为髓之海B.肺为气之海 水谷之海16 . 以升为健“” 的脏是()A.肺B.肾C.脾D.小肠E.肝17 .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E失血伤脉E贮存血液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A.失血伤津B.失血伤气C.失血伤营D.失血伤精18 .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A.基本动力B.助心行血C.推动作用D.调节作用19 .胆属于()A.脏B.腑C.奇恒之腑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20 .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A.手指末端B.胸中C.足趾D.头面部E.背部21 .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B.肾精可归肝化而为血C先天之精生后
21、天之精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22 .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的生理学基础为(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气能行津D.津能化气E津能载气23 .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A.外感性B.相兼性C.地区性D季节性E.转化性24 .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A.寒邪B.暑邪C.湿邪D.瘀血E寒邪25 .导致 “气消 ”的情志因素是( )A.喜B.恐C.悲D.惊E.怒26 .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A.邪正盛衰B.气血失常C.阴阳失调D.津液代谢失常E以上都不是27 .阴盛格阳属于()A.实寒证B.虚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寒热错杂28
22、.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A.外邪性质B.地域因素C.情志因素D.体质因素E气质特点29 . 大实有羸状“” 的疾病本质属于()A.实中夹虚B.虚中夹实C.实转为虚D.因虚致实E真实假虚30 .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 疗法则( )A.实者泻之B.虚者补之C.通因通用D.塞因塞用E攻补兼施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 个及 2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3
23、1 .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 )A.水气凌心B.肝气犯脾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E心肝血虚32 .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A.大肠经B.胃经C/J、肠经D.胆经E三焦经33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A.心B.肝C.肺D.脾E.肾34 .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 )A.外伤B.气虚C.气滞D.血虚E血热35 .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D.转化性E地区性36 .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 )A.发汗B.涌吐C.攻下D.活血化瘀E益气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3
24、7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 , ( ) 。38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 , ( ) 。39 .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 ) 、 ( )和( ) 。40 .过劳包括( ) 、 ( ) 、 ( )三个方面。41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 )则实, ( )则虚 ”。42 .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 ( ) 、 ( ) 、 ( )四种治法。43 .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 ) 、 ( ) 、 ( )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44 .五行相克45 .精血同源46 .十二经筋47 .阳盛格阴48 .辨症求因49 .阴阳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50
25、.试述宗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5分)51 .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手及致病特点。(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1.A 2.D 3.D 4.B 5.D 6.D 7.B 8.B 9.C 10.A11.A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B 19.D 20.D21.B 22.E 23.B 24.C 25.C 26.C 27.C 28.D 29.E 30.D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计12分)31.A.B 32.A.C.E 33.A.B.
26、D.E 34 AB.C.E 35.A.B.C 36 ABe.D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计18分)37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38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39 .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40 .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41 .邪气盛精气夺42 .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43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计18分)44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45 .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
27、由水谷之精化 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46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 受十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 1 分) 。47 .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2 分) , 形成真热假寒证( 1分) 。48 .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 3 分)49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 3分)五、问答题(5053题,计22分)50 .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
28、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 2 分)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1 分) 。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2 分) 。51 .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 1 分) 。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 1 分) 。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分) 。正气在发病
29、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 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1 分)。52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 2 分) 。 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
30、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 以维持呼吸的深度( 2 分) 。 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 2 分) 。53 . 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
31、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 3 分) 。 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3 分)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三( A3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中医治病主要着眼于辨析( )A.疾病B.证彳n C.体征D.症状E体质2. 阴虚则热“ ”所致病证的性质是( )A.实热证B.
32、虚热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E上热下寒证3.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以下何种治法(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以上都不是4. 阳胜则阴病“ ” ,用下列哪种理论解释为宜( )A.阴阳相互消长 B.阴阳相互转化 C.阴阳互卞M互用 D.阴阳相互制约 E.阴阳 相互交感5.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是( )A.滋水涵木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D.佐金平木E金水相生6. 下列哪一项属肺的生理特性( )A.生成宗气B.调理气机C.肺为娇脏D.主一身之气E朝百脉7. 心在液为( )A.汗B.泪C.涕D.唾E涎8. 脾主升清的内涵是( )A.脾之阳气上升心肺B.脾
33、气以升为健C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D.脾气输布水液于全身E脾气上升防止下出血9. 称肝为 “罢极之本 ” ,主要是由于肝有下列哪种功能( )A.促进血行B.调畅气机C.贮藏血液D.疏通水道E疏泄肾精10. 心藏神,其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精B.血C.津液D.营气E.心气11. 下列不属于 “七冲门 ”的是( )A.气门B.吸门C.贲门D.飞门E户门12. 具有推动呼吸和行血气等作用的气是( )A.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E.中气13. 下列属于液的功能的是( )A.濡润肌肤B.濡润孔窍C.滑利血脉D.滑利关节E人脉化血14. 与防止出血密切相关的两脏是( )A.心与肝B.肝与脾C.心
34、与脾D.肝与肾E.肺与肝15. 治疗血瘀时配用补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16.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 )A.手太阴与手太阳经B.足厥阴与足少阳经 C督脉与任脉D.阴跷脉与阳跷脉E阴维脉与阳维脉17. 足太阴经的终点与下列何经的起点相接()A.手太阴经B.手阳明经C.足太阳经D.足阳明经E手少阴经18. 在循行过程中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A.足少阴经B.足太阴经C足厥阴经D.任月永E.冲脉19. 下列经脉中,起于季胁的是( )A.督脉B.任月永C.冲脉D.带脉E以上都不是20. 致病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是()A.暑邪B.燥邪C.风
35、邪D.寒邪E火邪21. 容易引起气血不通的邪气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E火邪22. 导致气机郁结的情志刺激因素是( )A.喜B.怒C.思D.忧E.悲23. 内湿的产生与下列何脏关系最密切( )A.肝B.脾C.肺D.肾E.心24. 表现为不孕不育、精神萎顿、健忘失眠等症状,主要属于( )A.肾精不足B.肾气不充C.肾阳虚衰D.肾阴亏虚E肝血不足25. 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血的盛衰B.邪正的盛衰C阴阳的失调D.脏腑精气的盛衰E.津液的盛 衰26. 阴阳偏衰以下列哪脏为根本( )A.脾B.肾C.肝D.心E.肺27. 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B.阳盛格阴C.
36、阴损及阳D.阳损及阴E.阳盛伤阴28. 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是( )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整阴阳D.三因制宜E标本缓急29. 下列适用于 “扶正祛邪并用 ”治法的是( )A.邪盛正未衰B.正虚邪不盛B.邪实正虚但补之易留邪D.正虚邪实但尚能耐攻E正虚邪实但泻之易伤正30. 以下哪种治法符合“用热远热 ”的原则( )A.阴虚慎用热药B.阳盛慎用热药C.假热慎用热药D.寒冷季节慎用热药E.炎热季节慎用热药二、多项选择题 (315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 个及 2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
37、、错选均不得分)31. 根据五行特性,下列属木的有( )A.肝B.胆C.筋D.喉咙E辛味32. 下列属于阴阳转化的有( )A.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C真寒假热,真热假寒D.水极似火,火极似水E.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33. 肾气亏虚可出现( )A.发育迟缓B.遗精滑精C.水液不化D.动则气喘E髓海空虚34. 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的生理活动有( )A.血液的循行B.津液的输布C情志的舒畅D.脾气的升健E女子的月经35. 导致胆汁排泄障碍的有( )A.脾气不升B.肝失疏泄C.肺失肃降D.湿热蕴脾E胃失和降36. 宗气的生理功能有( )A.推动血行B.充养皮毛C.司膜理开阖D
38、化生血液E助肺司呼吸37. 与津液输布有关的脏腑功能有( )A.脾之运化B.肺之宣降C.肝之疏泄D.胃之游溢精气E三焦之决渎38. 以补气方法治疗出血证,其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9. 小肠的生理功能有( )A.受盛化物B.泌别清浊C.传化糟粕D.吸收水液E吸收水谷精微40. 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督脉B.任月C.带脉D.冲脉E阴维脉41. 任脉的基本功能是()E.约束纵A.总督阳经气血B.调节阴经气血C妊养胞胎D.调节十二经气血 行诸脉42. 循行于下肢内侧的经脉有( )A.足少阴经B.足厥阴经C.冲脉D.任月E阴跷脉43. 下列属于 “
39、偏阴质 ”特征的有( )A.形体偏瘦B.性格内向C.喜静少动D.急躁易怒E精力旺盛44.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黏滞B.凝滞C.收引D.趋下E重浊45. 易伤津液的病邪有( )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E暑邪46. 七情致病,扰乱心气的情志有( )A.喜B.恐C.悲D.怒E.惊47. 气滞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肺B.W C.肝D.脾E.肾48. 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 )A.感受阳邪B.五志过极C.食积瘀血D.久病耗伤E阴邪从阳而化49. 因人制宜的原则包括考虑病人的( )A.性别差异B.生活习惯不同C年龄不同D.体质不同E证候不同50. 下列属于扶正的治法有( )A.
40、滋阴制阳B.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D.热者寒之E塞因塞用、填空题(5160题,每空0.5分,计10分)51. 金元四大家中,提出相火论的是( ) ,后世称其为( )派。52. 以五行学说来分析,肝病及肺称为( ) ,肺病传肾称为( )53. 中精之府是指( ) ,孤脏是指( )54. 宗气积聚于( ) ,故称此处为( )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55. 脾在窍为(),与之通应的季节是()。56. 称为血海的经脉和脏腑分别是()和()。57. 手太阳经与()为表里,足少阳经与()为表里。58.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思则();寒则()。59. 内风中属于阳盛化风病机的有()和()。60.
41、 根据扶正祛邪治则,虚中夹实证当用()或()法治疗 四、简答题(6165题,每题4分,计20分)61. 为什么说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62. 简述元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和功能。63. 简述奇经八脉的涵义及其总体功能。64. 简述体质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65. 简述六淫的概念及其共同致病特点。五、论述题(6667题,每题10分,计20分)66. 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各体现于哪些方面?试述之。67. 试述阴阳偏衰的的机、证候及其相应治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I. B 2. B 3. A 4. D 5. D 6. C 7. A 8. C 9. C 10.
42、BII. A 12. B 13. D 14. B 15. B 16. B 17. E 18. B 19. D 20. A21. B 22. C 23. B 24. A 25. B 26. B 27. B 28. A 29. D 30. E二、多项选择题(31-50题,每题1分,计20分)31. A.B.C 32. A.B 33. A.B.C.D 34. A.B.C.D.E 35. B.D.E36. A.E 37. A.B.C.E 38. A.C 39. A.B.D.E 40. A.B.D41. B.C 42. A.B.C.E 43. B.C 44. B.C.D 45. C.D.E46. A.E
43、 47. A.B.C.D 48. A.B.C.E 49. A.B.C.D 50. A.B.C.E三、填空题(51-60题,每空0.5分,计10分)51 .朱震亨滋阴52 .相侮母病及子53 .胆脾54 .胸中气海55 .口长夏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56 .冲脉肝57 .手少阴 足厥阴58 .气结 气收59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60 .扶正祛邪兼用 先扶正后祛邪四、简答题( 61-65题,每题 4分,计 20分)61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属阴的事物也可转化为属阳,如证的阴阳转化( 1 分) ;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即
44、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原有的阴阳属性被淡化,如昼为阳而夜为阴:昼中之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间之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2 分) ; 比较的对象不同,阴阳属性不同,春天与冬天比较属阳,但与夏天比较则属阴( 1 分) 。62 .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1 分) 。元气由肾藏的先天之精化生,沿三焦分布全身( 1 分) 。元气的功能: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1 分) ;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1 分) 。63 .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的总称( 1分) 。由于它们的分布没有十二经脉那样规则
45、,与脏腑没有属络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脉不同,故称( 1 分) 。总体功能有: 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关系( 1 分) ; 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1 分) ; 加强了五脏与某些奇恒之腑的联系。64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与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与心理特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 1 分) 。体质的构成成分主要有: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1 分)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1分)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1 分) 。65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 分) 。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 外感性: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
46、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1 分) 。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 0.5 分) 。 地域性: 六淫致病与生活、 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0.5分) 。 相兼性: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 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 1 分) 。五、论述题( 66-67 题,每题 10 分,计 20 分)66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1 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呼出体内浊气( 1 分) ; 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
47、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 1 分) ;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1 分) 。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 1 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并将吸入之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 1 分) ; 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 1分) ; 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1分) 。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 1 分) 。宣发与肃降协调,则呼吸均匀通畅,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代谢,所
48、谓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 1 分) 。67 . 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 1 分) 。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2分)。临床可见面色胱白、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等症。治宜补阳消阴,即所谓 “阴病治阳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 分) 。 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1 分) 。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 2 分) 。临床常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
49、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宜补阴抑阳,即所谓 “阳病治阴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2 分)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四( A4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 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脉经2 .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A.刘完素B.李东垣C.张从正D.朱丹溪E.张元素3 . 五脏之中,阴中之阳是指( )A.心B.肝C.脾D.肺E.肾4 . 阳病治阴,用于( )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
50、E阴阳两虚5 .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A.曲直B.炎上C从革D.稼不啬E润下6 . 五行中的所胜是指()A.生我者B.我生者C.我克者D.克我者E.我侮者7 .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抑木扶土 B.佐金平木C.滋水涵木D.泻南补北E培土制水8 . 怒能胜( )A.喜B.悲C.恐D.思E.忧9 .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因为(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10 .肾在志为()A.喜B.悲C.思D.恐E.惊11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因为()A.心主血B.心主脉C.心藏神 D.心为生之本 E心为君主之官12 .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的是()A
51、.胃B.脑C.胆D.三焦E命门13 .以下经脉中,循行至足根部的有()A.足厥阴B.足少阴C.足太阴D.冲脉E任脉14 .同名手足阳经交接的部位是()A.头面部B.胸腹部C.手指端D.足趾端E以上都不是15 .六淫致病,季节性最明显的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16 .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阳转化17 .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可出现()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18 .阳中求阴法,可用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实热证19 . 十二经脉中,起于目外眦的是( )A.足阳明B.足少阳
52、C.手太阳D.手少阳E足太阳20 .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面者,自内向外的次序是()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少阴、足太阴、足阳明、足厥阴 C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D.足少阴、足厥阴、足阳明、足太阴 21. 身之本“ ”是指( )A.心B.气C.脾D.肾E.精22 .人的视觉主要取决于( )A.脾的运化B.心主血脉C.肝藏血D.肾藏精E肺主气23 . 中焦如沤“ ”主要是描述( )A.胃的受纳B.脾的散精C.小肠泌别清浊D.胃的腐熟水谷E大肠传化糟粕 24.魄门位于( )A.大小肠连接处B.胃与小肠连接处 C.胃上口 D.大肠末端E以上皆不是25 .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
53、是( )A.血液B.天癸C.肾精D.脑髓E.肾气26 .与内湿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脾B.肾C.肝D.肺E.心27 .见肝之病而当先实脾,属于(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C.急则治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E未病先防28 .其性轻扬,易犯人体上部及肌表的病邪是( )A.暑邪B.风邪C.燥邪D.寒邪E火邪29 .下列属瘀血所致病证之特征的是( )A.胁肋胀痛B.肿块时聚时散C疼痛如针刺D.出血色淡清稀E舌淡苔滑 30.扶正祛邪兼用的基本原则是( )A.先扶正后祛邪B.先祛邪后扶正C扶正为主,兼以祛邪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E.祛邪为主,兼以扶正二、多项选择题 (3150题,每题1分,计20
54、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 个及 2 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31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A.滋水涵木B.培土生金C.培土制水D.益火补土 E抑木扶土32 .运行于血脉中的气有( )A.宗气B.元气C.营气D.卫气E.中气33 .五味之中属阴的有( )A.辛B.# C.酸D.苦E.咸34 .五脏之中属阳的有()A.心B.肝C.脾D.肺E.肾35 .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有()A.心B.肝C.脾D.肺E.肾36 .十二经脉中在目内眦交接的有()A.手太阳B.足太阳C.手阳明D.足阳明E.手少阳37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有()A.心B.肝C.脾D.肺E.肾38 .与水液的输布相关的脏腑有()A.心B.肝C.脾D.肺E.肾39 .以下五脏与情志的关系中,正确的有()A.心在志为喜B.肺在志为怒C肝在志为悲D.肾在志为恐E脾在志为思40 .循行至耳的经脉有()A.足太阳B.手太阳C.足少阳D.手少阳E足阳明41 .六淫致病,易伤津耗气的有()A.风邪B.火邪C.寒邪D.燥邪E暑邪42 .下列属正治法的有()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室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 2024年水利水电工程考试难点解析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平舆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小学一年级成长教育故事案例
- 水利水电工程现场勘察试题及答案
- 提升城市建设项目的试题及答案
- 绿色农业生态农场种植技术合作协议
- 农民农技培训服务协议
-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
-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知识测试卷
- 科普项目申报书-中国科协
- 食蚜蝇课件完整版
- 主题班会《中国梦我的梦》课件
-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选择题题库测试卷精选450题(2022版)含答案
- 古诗词诵读《客至》-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建筑材料分类整理
- YY/T 0801.2-2010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终端第2部分:用于麻醉气体净化系统的终端
- 人民币发展史-课件(PPT演示)
- GB/T 31349-2014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中央空调系统
- 武汉大学管理学全套课件龚丽敏老师版
- 泗洪县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