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必修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三非攻(节选)精品教案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家思想代表性篇目。全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阐述了墨家重要的“非攻”思想。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杀不辜人”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从而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发动不义战争的统治者。与“寻觅文言津梁”的其他篇目相比,该篇目没有给出句读,因而,给文言进行标读便成为本文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此外,探讨墨子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也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思路方法 设计思路:句读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
2、组成部分,在学习本文思想内容之前,先把有关句读的常识跟学生讲清,并通过典型例句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给课文标读。 课前准备:学生预先给文本标读译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维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2.学习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与技巧,提高断句能力。3.识记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知识。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说到“断句”,也叫句读。我们在韩愈的师说中学到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实古文一般都没有句读的,读书人往往边读边断,直到对文章的完全理解,因此古文断句标点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
3、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未经断句的文言文非攻(节选)。 故事导入 前些日子,我们大家都可能看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主演的大片墨攻,请同学们说说看,刘德华在片中扮演的是谁?(墨子)你觉得墨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影片中的墨子,但要想了解真正的墨子其人,还是读一读他的著作吧。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其名篇非攻(节选)。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今存墨子一书,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兼爱非攻。所谓“兼
4、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2)天志明鬼。宣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3)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4)节用
5、。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2.基础积累正音攘外(rn) 园圃(p) 鸡豚(tún) 栏厩(jiù)衣裘(qiú) 兹甚(z) 不辜() 犬豕(sh)通假字其不仁兹甚矣(“兹”,同“滋”,更加) 信息筛选 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说明攻人之国为大不义的道理。 方法点拨 给古文标读的常用方法例示: 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归纳断句技巧。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6、明确: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断句心得:找名词(或代词),定主宾,再定标点。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明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断句心得:找虚词,定位置,再定标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
7、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的,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像这里的“乎”表示疑问,它引起下面的“为之”和“不为”两个假设,后半句同理。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明确: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断句心得:明修辞,巧判断,再定标点。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这句话主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木”“流”“国”三个
8、角度来阐述德义的重要性。 总结:我们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 能力提升 根据上述方法,给非攻一文断句。明确:断句的基础在于辨识文章的文体和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文体特点和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依照技巧准确标点。 基本思路: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此文以层进推理的方式揭露攻国的罪恶,那么,准确标点此文的前提通过找出人物,读出故事,做法如下:找出文章中的人名和其他指称人的名词;
9、找出文章中的人称代词或其他指代性词语;通过人名和人称代词读出文章的“故事”,然后尝试断句;准确加注标点符号,并复核检查。 先读懂文章,找出课文列举了哪五类人,先用“/”断开,作者对这些“不义”之人进行了评价。这样,“人”找到了,故事读通了,标点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五种人”分别是:入园圃窃桃李的一人、攘人犬豕鸡豚者、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天下君子”对上述“不义之人”和对“攻国者”的不同看法。据此,我们作出初步划分: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10、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然后我们发现,文章对前面四种人的评述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内容上有层递。我们来给它们定标点。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
11、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规律总结 今后我们在阅读古文给它标注句读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明确:1.找名词(或代词),定主宾。2.找虚词,定位置。3.明修辞,巧
12、判断。再定标点。 合作探究1.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言现象,教师提问,归纳整理。众闻则非之(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苟亏人愈多(苟,如果。今无此义。)其不仁兹甚,罪益厚(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2.一词多义(1)国今至大为攻国(国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等死,死国可乎(国事)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2)故是何故也(原因,缘故)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3)以以亏人自利也(因为)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人多以书假余(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3.词类活用(1)名词作
13、动词:以其亏人愈多(亏,损人)从而誉之(誉,赞美)(2)形容词作动词:众闻则非之(非,非难)4.特殊句式(1)省略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介词)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省略宾语)从而誉之,谓之(为)义。(“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2)设问句: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3)反问句: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合作探究 浅析课文说理的层次。明确:本文文字共五个层次,作者由“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牛马”“杀不辜人”四个层次,层层推出“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的结论,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指
14、责了侵略它国的行径是极为不义,应当受到唾骂和谴责。本文从偷窃抢劫的事例说起。偷窃者从偷窃桃李到偷窃犬豕鸡豚,以至牛马,其罪孽随着损人利己的程度加重而加重,人们也能辨其不义。抢劫者从抢劫衣裘、戈剑以至把别人杀死,损人利己的程度更重。罪孽也更重,人们也同声谴责其不义。然而,现在有人做着最大的不义之事侵略别国,大规模地杀人和掠夺,君子们非但不谴责,反而称誉它合于义。这能说他们懂得义与不义的原则区别吗?用这种层层剥进的办法,彻底剥去了侵略者的伪装,戳穿了他们欺瞒天下人耳目的借口,原来以征讨别国标榜为天经地义者,实与偷窃抢劫同出一辙,而且是它们恶性发展到顶点的产物。文章就此揭示了侵略的实质,表现出对侵略
15、者蔑视、冷嘲和贬斥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于此并不进行义正词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比。类比告终,境界全出,原来用以类比的事例的字字句句,无不落实在对侵略行径的暴露与谴责上。比之正面谴责,显得含蓄、辛辣和有力。 分析鉴赏 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试结合课文分析。明确: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
16、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拓展探究 继续学习有关断句的知识语气词与连词对标读的作用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
17、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游褒禅山记) 节选的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以议论抒情为主,我们就以找“文章中的语气词和连词”为研习的突破点来解决此文的标点问题。明确: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也就是说,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
18、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这个特点在议论抒情为主的文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断句和标点。同学们经过分析,找出了“焉”“也”“矣”“乎”“哉”等经常用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并且找到了“夫”等经常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故”“然”经常放在句首的连词,“其”“此”“亦”等经常放在句首的副词和“以”“而”等经常放在句中的连词,这样,这篇文章的断句与标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看来,找“文章中的语气词和连词”就应当成为标点以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段的重要方法之一了。 当然,
19、将“找出句中名词和人称代词等主语,读出故事”和“找文章中的语气词和连词”结合起来,绝大多数文章的断句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 另外,依据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和修辞特点,也可以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断句、标点。例如,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像“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顶真的名词之间当然应当加逗号或分号。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为
20、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找出这些对称的句子,断句标点当然非常容易解决了。其他如弄清文意的总分关系,根据对话、引文的标志等来断句标点等辅助方法,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正确地点断句子,应以所断开的每个句子必须能够独自成立,必须符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为原则。古文断句标点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应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都了解了墨子所谓“非攻”即反对不义的侵略战争,与一般
21、的非战是有区别的。但是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公输篇中墨子不但去说服公输盘和楚王不要攻宋,还派弟子300人为宋守城。因此,要想全面了解墨子其人以及思想,我们还得读一读他的其他篇目。 作业设计 阅读墨子(非节选),写一则读书笔记,谈谈自己对墨家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板书设计习题解答活动体验1.(2)【时至】按季节来到。时,时令、季节。(3)【百川灌河】许多小河流的水都注入黄河里。百,众多的意思。河,古时曾专指黄河。(4)【泾流】流畅的流水。泾,通。(5)【两涘(sì)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从两岸或者从河中沙洲到水边的高岸,(隔水望去)分不清是牛是马(形容水涨后河面极宽)
22、。两涘,两岸。涘,水边、岸。渚,水中沙洲。崖,高岸。辩,同“辨”。(6)【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7)【尽在己】全为自己所拥有。(8)【北海】(河东端)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9)【东面】脸朝东。(10)【旋其面目】转过脸来。旋,掉转。面目,面部。(11)【望洋向若】迷惘地对着海神若。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名,即北海若。(12)【野语】俗语。(13)【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道,道理。(14)【莫己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若,比得上。(15)【少仲尼之闻】以博学的孔子为孤陋寡闻。少,动词,以为小,小看。闻,见闻、学识。(16)【轻伯夷之义】以重节义的伯夷为微不足道。轻,动词,以为轻,轻
23、视。(1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看到你的广阔无边。子,这里指海神若。穷,尽。(1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2.见“合作探究”。3.秋水告诉我们,人不可自满;非攻说明攻人之国为大不义。前者运用寓言的形式,通过故事说明道理;后者通过类比,层层推导得出结论。资料选编墨子生平 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盘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西汉太史公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24、的末尾提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所以后世对他的生平身世一直争论不休,有说是宋人,有说是鲁人。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
25、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好学而博”(庄子·天下),并且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孟子对他这种“士志于道”的精神还是十分赞扬的:“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庄子也由衷得称赞:“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不过墨子许是为了巩固自己学说,而提出世上有鬼,还教人敬事
26、鬼神,进而形成了一种落后的宗教观,也因此,到东汉哲学家王充写论衡一书时,遭到了王充的狠狠批判。但无论如何,墨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无疑占着极重要的位置,墨子本人也是一位极杰出的优秀人才。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2025年工程项目管理考试高频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知识总结与测试卷
- 企业人才培训合同详细
- 畜牧养殖技术服务与购销合同
- 学校图书馆采购合作协议
- 课堂参与与互动方式创新计划
- 移动线路l2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肺炎英语试题及答案
- 西班牙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音乐节安保工作总结与经验分享计划
- 2025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试题
- 二手车货车合同协议书
- 2024-2025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测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外贸英语词汇
- 中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025年笔试题库附答案
- 山东某年产10万吨甲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土建 安装)
- 江苏南通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东南地区周代冶金考古研究新进展
- 中南大学毕业答辩学术论文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