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_第1页
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_第2页
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_第3页
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_第4页
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页码:24课标学习1目标重占.IA 八、难点课堂 活动 要求必修I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 1地球的宇宙环境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特点,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识记太阳系成员的位置,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从中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原因_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活动一、观看课件注意下列问题:1、2、宇宙中有星云、恒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 卫星等天体。请区别他们之间的特点。万有

2、引力与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天体系统,请举例 说出以上天体之间的如何相互吸引和绕转。活动二、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是适宜的水、大气、温度。阅读P11行星基本数据表,思考下列问题:1、火星大气极稀薄是不存在生命的原因之一,据表格分析火星大气稀薄的原因。2、金星温度极高,达到 460度,分析表格数据说明金星高温的原因。3、如果你是科幻片的编剧,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发生哪些变化会使其面临毁灭。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知识 小结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排列:星与星之间。运动特征:_ 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特殊的星球一一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原因:条件:适宜的原因1、,小行星带位于

3、2、适中,运动周期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与液态水 适中,形成厚的大气层 3、稳定的_。4、安全的_练习、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A, B, C, D小行星带位于和之间O0学习后记O3)图中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地月系课标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 目标 重点难点1.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 了解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

4、能量。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微米之间,为 、,主要集中于波长较短的 ,约占总能量的 50%。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植物作用的能量来源;为人类提供 ;是地球运动、的动力。知识小结太阳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练习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活 动最激烈的显示影响引起产生1.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A、可见光区B、红外区C、紫外区D、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区2. 史前曾记载:“公元前28年前,三月已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太阳现象发生在()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北京时间2003念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产生了强磁暴,地 球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

5、光。据此回答3. 太阳风来自太阳大气的(4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1) 写出太阳大气层的名称:) A光球层,回答有关问题。A层、B2 4 题: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层;太阳活动(2) 用图中的字母填空: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层,耀斑出现在层,它们的活动周期为年。学习后记课标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课堂 活动 要求识小 结分析地球运动地理意义(1)认识地球经纬网与地球自转基本特点1、了解地球经纬网,理解经纬线的分布特点,东西半球界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2、了解地球自转基本特征;经纬线的分布特点,东西半球界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了解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经线分布规律,东西半球分布,地球运动速度活

6、动一: 转轨道、运用地球仪,请演示地球自转,观察三种地球视图中地球的围绕中心、自 自转方向的特点。在下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活动二:认识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纬线分布,完成知识小结中的经纬网特点。观察知识小结中的图二说说经度、纬度的 分布规律。完成下列课堂例题根据赤道与地轴两端, 绘制了经纬网。1、2、3、例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坐标AB在图中A、B、C三地中, 是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例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2) 活动三:地理坐标:甲_ 方向:甲在乙的_见课本P17活动OC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地。(3) A地位于C地的乙_方予T60

7、74;.地,位于东半球的方向。10"卅S一30。吋 20" 10'经线纬线概念连接的线同平行的线形状特征指示方向长度度数范围代号主要经纬线高中低纬: 五带划分:,半球划分一、经纬网特点:经纬度分布规律:Metft ar匿ISAA练习学习后记二、地球自转特点 围绕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运动速度:. 北极俯视_ 恒星日;太阳日角速度分布规律: 线速度分布规律:1.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方向总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I C.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 地球自转360。所需要的时间为A . 23小时56分 B . 24小时3.

8、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A .南北极点B .南北极圈4. 比较梧州和北京的自转速度,两者的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中说:中所说的“地”位于何处()A .南北极点B.赤道 C.南北回归线;南极俯视)B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D .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C.(C.)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南北回归线(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诗D. 23小时4分D.赤道D 南北极圈6. 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卫星, 两者的: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

9、线速度不同7、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 地球自转角速度大约是 _,除 外,各地角速度相等。2)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纬度的关系是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B.角速度和线速度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3)用“=”、“<”、“>”连接表示A、B、C、D、E、F六点的速度 大小:角速度: 线速度:1. 3地球运动一一(2)地球自转地理意义与深入探究经纬网练习学习后记1.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C.昼夜现象2. 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C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3. 南半球有一条河流,A .自南向北流4.

10、从杭州开往北京的()A .南侧5. 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 .我国乌苏里江上朝霞满天时,帕米尔高原还星斗满天()B.昏线的东边是昼半球,晨线的西边是夜半球iD.昼夜交替周期为 23时56分河东岸被水冲刷程度比西岸严重,该河的流向是()B .自北向南流C.自西向东流D .自东向西流K51次列车,当其自南向北行驶时,车轮对哪侧的铁轨磨损较大B .北侧C .东侧D .西侧A6.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在适当位置绘出太阳光线。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太阳日/恒星日),为 (填时间);3) 图中所示晨昏线为 (晨

11、线或昏线)。4) A、B、C、D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为 0的是 角速度相等的是点,线速度最大的是点。5)根据右图画出该日的北极俯视图D点,1. 3地球运动(3)地球自转地理意义一地方时区时分析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1、理解地方时的形成,掌握地方时计算2、理解区时的时区的概念,掌握时区换算3 、理解日界线地方时计算,时区换算,日界线地方时计算,时区换算,日界线活动一:地方时不同地方时不同,等分为 24小时,越靠边,地方时的值越大。请指出右图四地的地方时。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第一步:求经度差。同是东经或者同是西经, 将两者的经度 ;东西

12、经不同,将两者经度。第二步:按照15度/小时与4度/分钟, 进行时间差与经度差的换算第三步:按照东 西,求出未知。课 堂 活 动 要 求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例1 : 8OOE为10时,则1200E为时。12OOE为14时,则800E为时活动二:时区和区时为了统一标准,采用分区记时的方法,国际上以 区。各时区的都以本区180*例2:某地正午,北京时间(120E 的地方时)为 11点,该地经度为,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_ 时 相邻时区相差 (时间)。180例: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为 (度数)。0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时区与区时的计算方法: 某地所在时区=经度十15° 时

13、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数X,西五区区时为(余数7.5,商加1余数7.5,商不变。东经度为东15(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例3 :纽约经度为 74cW,它位于 (时区)。北京经度为116oE,它位于 (时区)。已知某地位于东九区,求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为活动三:国际日期变更线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9月10日12时,求纽约时间(西五区)按要求画图计算:将北京画在纽约东边,求出纽约时间为9月日时将北京画在纽约西边,求出纽约时间为9月日时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_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位置上它是固定的,属于人定的界线,是一条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自东

14、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直线/折线)。12区12区自然日界线(即子夜时的经线):地方时为 (时间)经线,位置不断变化。例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向东越过日界线,收音机播出北京时间4月6日13时正,该船穿越日界线后的日期和时间.()A o 4月6日1时 B . .4月5日13时 C.4月7日13时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东经121 °和东经120。区时相同C. “伦敦时间”比“北京时间”早8小时同2. 常娥一号于北京时间 时区的区时)为 (C. 10月25日10时3. 当北京时间为正午A.9 点B.10 点B . 1550W在西11区D .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可能相

15、4. 中国乒乓球选手北京时间 一区)前往不莱梅参加世乒赛,经过(A.分)15点30分2007年10月24日18时成功发射,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中)A. 10月24日11时B. 10月23日10时D. 10月24日10时12点时,印度首都新德里(82.5 ° E)的时刻是 ()C.9点30分D.10点30分4月16日11点30分从首都机场起飞经德国法兰克福11小时飞行抵达法兰克福,此时当地时间是(东B. 8点30分C. 23点30分D .11 点 305. 2008年8月8日北京时间20时举世瞩目的29届奥运会开幕,问下列城市居民能在白天观看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A .B.C.D.巴黎

16、(东经15度).悉尼(东十区).旧金山(西八区).巴格达(东经43度)6.当伦敦(00经线)地方时为中午 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A。Co7.A.8.东京(东经139度附近)青岛(东经120度附近) 通过我国哪条经线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120 °B .东九区中央经线C . 120 W北京奥运会8月16日22点30分,牙买加(约西经B o纽约(西经74度)D o法兰克福(东经& 5度) ( )D . 116 ° (通过北京的经线)75度)选手尤塞恩-博尔特获得了百米飞人大赛冠军,此时其家是几日几时()A .8月15日9点30分.B. 8月15日19点

17、30分C. 8月16日9点30分 D .8月17日9点30分9若该图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判断甲地时间为()初"A . 8 时B . 9 时C. 15 时D. 16 时/"XQ0学 习 后 记1. 3地球运动一一(4)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平均角速度为周期:恒星年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轨道平面地球公车过轨道平面.度/ 日 .平均线速度约为千米/秒形成夹角称为 .角度为度"地轴与黄道平面交角为度。公转程中地轴始终倾斜,方向不变,指向星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a由于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周期为出移动规律)(简图画练习1.

18、下列地球公转的特点中不正确的叙述是()A.地轴与黄道面成 66.5 °的夹角 B.赤道面与黄道面成 23.5 °夹角C.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D. 地球公转是正着身子绕日运动2. 下列有关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的叙述,A.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C.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的大小因季节而发生变化C.黄赤交角影响太阳直射的范围4. 从“五一”劳动节到“十一”国庆节,正确的是(B.每年1月初,D.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慢地球公转速度快B.黄赤交角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D.黄赤交角变大则温带范围也变大 太阳直射点A.

19、先向北移,再向南移B .先向南移,再向北移直向南移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标出四个点的地球自转方向,并画上公转方向。 标出近日点,远日点大约位置. 地球处在A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北半球是_地球处在C点附近时,公转速度 变,南半球是季节。4)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B CD 1)2)3)( )C .一直向北移 D.DACB课标学习 目标 重占.IA 八、难点课堂 活动 要求学习 后记1. 3地球运动(5)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一一昼夜长短变化分析地球运动地理意义1、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2、掌握昼长的计算方法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昼长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纬

20、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昼长的计算活动一:画出二分二至日光照图 知识铺垫1、画出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2、画出二分二至日侧视光照图3、画出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北极俯视光照图夏至日冬至日DE。F地昼长D春分日秋分日N方时、日落地 ,太阳高度夏至日冬至日活动二:根据所画光照图与地图册 P12或课本P22 图1 16、17、18。观察昼弧与夜弧比例,1、完成课本P22表格2、填出知识小结中的表格活动三: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直射,为地方时 C、D、E、FC地日出地方时 、日落地方时_C地昼长F地日出地方时_地昼长E地昼长 N地昼长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为 、_、地。活动四:从活动三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求各地正午太

21、阳高度的通用公式 H = 90(所求地与直射地的纬度差)1、请根据P24图示说明2、完成活动五:活动六:在4 0°P24表格观察课件与二分二至光照图完成知识小结 例题.N东西向的楼房顶部安装一太阳能热水器,请问: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平面与楼房顶部的倾角最佳值应为多少?3.219.239.23知识小结次年3.2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均为小时.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有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值赤道上昼夜均小时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各地昼夜长短均为小时.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有现象.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各地

22、白昼达一年中最值赤道上昼夜均小时次年春分日冋上春分日太阳直射 该半球各地昼 纬度越高昼越 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 该半球各地昼 纬度越高昼越 南半球相反.在12月2 2日这一天,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昼长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1. 太阳高度角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角概念:2. 纬度变化规律:从 向南北两侧递减;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_例:冬至日从 向南北两侧递减.3. 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线及以地区达一年内最大值,半球达年线及以地区达一年内最大值,半球达年内最小值 冬至日,_ 内最小值4.计算公式: 例:夏至日,台州(28 °)的正午太阳高度

23、为学习后记1. 4地球的结构学习目标重占.IA 八、难点活动1、了解地球内部与外部的圈层结构;2、了解各圈层的特点和划分依据;3、通过读图、绘制图表等活动,提高读图用图能力。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活动一:阅读课本完成知识小结一、地球内部圈层活动二:画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纵波都随着所通过: 贩性质而变化横波1、地震波特点介质2、地球内部圈层及特点知识小结划分界面 与平均深度地震波传输特点三大内部圈层主要特点横波纵波速度地壳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最厚为爲横波纵波速度地幔地幔上层物质由矿物组成由上而下硅镁含量横波速度纵波速度地核地核物质可能为咼温咼压下的

24、、地核分为和组成。3、岩石圈岩石圈由禾n岩石圈之下的岩浆发源于 二、地球外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海拔越高大气密度 水按存在的位置分为 _ 陆地水分为生物广泛分布与1、2、3、(即气压越学习后记圈之中圈、4、;地下水分为圈、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课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页码:261、学习目标重点难点2、3、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一、地壳物质组成1、矿物地壳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I矿物F有用

25、矿物富集到有开采价<元素非金属:举例常见矿物:金属:液态:_2、岩石知识小结成因分类特点成因岩浆岩有气孔岩浆地表活动)较为致密岩浆地壳活动)变质岩沉积岩坚硬岩石在、_条件下改变性状(作用)裸露的岩石风化 后, 成岩(作用)常见岩石与转化二、地壳物质循环1、能量来源: 2、三大岩石相互转化一一画图2. 2 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学习目标1、了解宏观地形分布,2、识记板块分布 3、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 系重点难点宏观地形分布、板块分布、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板块分布、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课堂活动要求页码:64、读上图

26、说出以下地形区与板块的关系:(1) 山脉形成山脉板块与板块山脉板块与板块山脉板块与板块山脉板块与板块形成(2) 岛屿形成:知识小结群岛板块与板块形成群岛板块与板块板块形成群岛板块与板块形成(3) 海洋与裂谷的形成I大西洋海岭大裂谷板块与板块与板块板块形成形成板块内部形成地带。(3)世界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二、归纳板块边界与地形的关系学习后记板块边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板块运动特点形成地貌2, 2 地球表面形态 (2) 地质构造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活动知识 小结1、认识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理解背斜山、向斜谷的成因;了解地质构造的意义2、

27、 了解地震与火山地貌 3、了解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主要的外力;认识各类侵 蚀与沉积地貌并理解其形成过程4、人类活动与地貌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背斜山、向斜谷的成因;地质构造的意义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主要的外力;认识各类侵蚀与沉积地貌并理解其形成过程地质构造的判读;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侵蚀与沉积地貌的判读并理解其形成过程活动:读图说明各种地貌的名称与形成的过程 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 质 构 造组成判读方法(按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典型构造地貌与成因意义褶 皱背斜成,向斜成背斜谷成因:向斜上成因:断 层三、地质作用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外力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流水风力冰川四、外

28、力作用与地貌2.3.大气环境(一)大气受热状况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3、理解大气温室效应 4、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温室效应;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大气温室效应;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活动:画出气温随海拔变化图,画出大气受热过程图课堂 活动 要求1、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分层对流层高度50高层大气层气温变化特点海拔升高气温海拔升高气温海拔上升,气温下降后升高与人类关系

29、天气变化实例削弱表现特点臭氧空洞皮肤癌病例增多臭氧吸收水、二氧化碳吸收有云的夏天不太热反射最强为天空呈现蔚蓝色波长越越容易散射2、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知识小结我国分布 最丰富地区影响因素最贫乏地区影响特点太阳高度越大,等量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越经过大气路程越同纬度地区,云越少,日照时数越 被削弱的太阳辐射越海拔越高,经过大气的路程越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是 。大气以决定了保温作用的强弱。5、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纬度因素、气象因素、下垫面因素2. 3大气环境,同时太阳辐射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二)热力环流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

30、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够说出环流过程与原因2、理解风的成因,能够判断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重占理解环流过程与原因,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难点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总结热力环流原理同一高度近地面两地:地表遇冷空气 运动,气压较地表受热空气运动,同一高度高空两地:地表遇冷空气运动,地表受热空气运动,气压较气压较气压较2、等压面判读总结等压面判读方法1、同一等压面气压2、 海拔越高气压越O 方法归纳:同一高度两地,压,压位于同一等压面以下为以上为3、根据所学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下列四幅图(箭头表

31、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表示的大气环流正 确的是()1111 | 1111: jllll: 1111 1111 iiirA二、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水平方向的受力状况C.压;2、2、地转偏向力:方向一一与风向,南半球.偏,北半球.偏,3近地擦与高空向向等风向关系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一与等压线 , 压指向大小一一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风力总结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咼空风向与等压线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3、运用原理海平面风向判读总结风向判读方法1、判读气压高低,风向由压指向2、判读南北半球南半球风向 偏, 北半球风向 偏, 判读高空或近地面压;3、2. 3大气环境 (三)气压带风布与移动带分课标绘制全球气

32、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学习3、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目标4、理解其移动规律重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难点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乂 60N50090爷的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成因知识小结:由于高低纬间的 不均,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了三圈环流,分别为 环流、环流环流,在地表形成七个气压带与六个风带,请在左图指出。 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为 素 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为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知识小结:由于的季节移动。就北半气 压带风大致名称与纬度位置移大致是冬季移2.3大气环境一一(四)气压

33、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00*»0*T目亚炊大舟东邻8在北半球表现的较7月,30 N海 月,60 N海区的-在上图中相应位置写出高压和低压名称,画出冬、夏季节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知识小结:由于海陆差异,使得海洋上连绵的气压带被陆地所分割,为明显,尤其是 。受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的影响,区的被亚欧大陆的所切断;1被亚欧大陆的所切断。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在下图中画出东亚和南亚冬夏季节时的风向)知识小结成因影响地区海陆气压的分布风向性质陆地海洋东亚季风夏季夏威夷高压冬季阿留申低压南亚季风夏季冬季2.3.大气环境(五)气候大陆西部丸陆中部大(Mi东

34、部一、世界气候分布对照地图册写出各气候类型的名称,说出各气候类型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 置-、世界气候特征it1< T ID H* IRM4tfiD600HQno100««« 岸 fir*«* 理-XBt110 »*I t fpi flft t»气候特征描述方法气温:15为高温;降水:降水季节变化:0为寒冷;0 - 15为温和;多雨型,少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月降水100为雨季;降水总量:年降水量 800为湿润;800年降水量400为半湿润;特征成因400年降水量200为半干旱:年降水量 200为干旱: 读图描述气候特征 气

35、候类型1热带雨林终年2热带草原终年温,分明3热带沙漠4地中海气候终年夏季冬季常年受_ 受 交替控制 受交替控制 受交替控制气压带控制 气压带与风带气压带与风带气压带与风带5温带海洋性终年,降水均匀常年受风带控制6热带季风7亚热带季风8温带季风终年温,集中夏季冬季.温温.雨; 雨季风与季风与季风影响季风影响夏季冬季.雨;9温带大陆性冬季温差,夏季常年降水深居10极地气候气候严寒2. 3大气环境(六)天气系统三、气候成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2、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

36、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3、了解锋面气旋与天气状况重点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 对天气的影响;锋面气旋与天气状况难点锋面气旋与天气状况一、锋面系统在下两图中画出,并说明理由:1、判断冷暖气团,标出4、判断冷暖锋,用标志指向锋前。表示冷锋,用表示暖锋,ABC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天气特过境前气温、气压、天气气温、气压、天气根据锋面运动方向,判断处于锋面系统不同位置ABC三地的天气。征过境 时、 、 、过境 后气温变、气压变、天气转气温变、气压变、天气转实例北方夏季,冬季二、气压系统B气压系统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天气状况实例A压系统(系统)中心为气压辐、,北

37、南B压系统(系统)中心为气压辐、,北 南小结气压系统的天气三、锋面气旋 在下图画出,并说明理由:1、判断气压中心,标出3、画出气流运动方向2、判断冷暖气团,标出4、判断雨区位置1 . 图示区域位于.半球;M点昼夜温差较O2.水平气压值:(填 、或=)读下列两图完成表格:3. 在图中适当位置用锋面符号画出冷锋和暖锋。图 2-134此时,各地最可能的天气状况:5.未来一段时间,B、C的天气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6. E地的风力比D(大或小);画出E地的风向。2. 4水循环与洋流1总结水循环能量水循环环节A、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

38、环节2、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重点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一、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2、总结水循环地理意义 使得以大规模运动,塑造了多种 使得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的 _ 使得水资源成为资源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的主要措施有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向 注入海,全长6300余公里。长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覆盖良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长江干流宜昌以上河段为上游, 主要地形区有巫山、 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以高原山地为主; 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段为中下游, 主要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以平原为主。湖口为中下 游

39、分界点。ArtfIRSil;舟e農斑琴机容MS方口¥瓦W上水电站口 H5万千瓦以上水电站aiv湖口vig第丹江口思考:1、上游三峡峡谷的成因,中游地上悬河成因、河口三角洲的成因2、上游三峡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3、长江水资源丰富,流量大,出现夏汛,这是为什么?这两个措施对流4、为了减轻夏季洪涝,主要的办法是中游修建水库与上游植树造林, 量产生怎样的改变5、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可通过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三、读右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回答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洋流的运动方向。2.从成因上讲,直接由风带形成的洋流有从性质来讲,属于寒流的有。(填代号)读下图三大海区洋流图,按要求回答:北印鹿详

40、洋流I割北大西洋洋澄閤丸平洋洋流阳1在图中适当位置分别用0、P、Q标注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的位置。其共同的成因是;D地沿海也有世界著名的有关。渔场,其成因与2. 在图乙的线段上用箭头标注洋流的流向,并标出北大西洋暖流的名称。3.图丙是北印度洋季洋流图,其洋流的流向受季风的影响。若此时一艘帆船从A地开往B地,途中航程水(填“顺”或“逆”4若M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此处的洋流对其污染有什么影响?5. 请为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说法找出与洋流相关的原因 E地沿岸水温比 D地沿岸水温高。原因是 C、D、G地沿岸沙漠广布,南北延伸。原因是 E、F地森林广布,郁郁葱葱。原因是 H地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

41、冬温夏凉;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原因是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 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习目标1、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地质史上环境变迁导致的两次生物 灭绝。2、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生产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重占.IA 八、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难点人类活动对环境生产的消极作用活动活动一:阅读课本 P67完成表格1 .能够促进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的是(A .无机物B .人类活动C .绿色植物D.动物2 .出现人类的地质年代是(A .新生代B .中生代C .古生代D.元古代3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

42、错误的是(A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B .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会越来越小C .人类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D .产业革命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大于产业革命前课堂练习4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排水不合理,会导致农田(A .遭受水蚀B .沙漠化C.盐渍化D .受到污染5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A.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B.元古代末期和古生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6. 气候研究表明,近若干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太阳辐

43、射呈愈来愈强的趋势全球人口日益增多,工业和交通日趋发达,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各种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废热直接使全球气温升高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各种制冷家电将热量排入大气中A. B. C. D. 学习后记3.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学习目标2、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3、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重占.IA 八、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难点活动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活动一:课本 P71完成下图课堂练习动物:植被破坏地下水:1.上右图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圈、圈“牵一发而动全身”。和人类圈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题中两图都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性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在开发A.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踞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