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3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指导意见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向西方学习”的主要著作、主张和意义;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以及每一个历史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联系必修一中近代中国维

2、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了解这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它们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局限性。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认识冲破传统思想惯性的艰难。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于创新,善于学习,善于反思,海纳百川,不做历史前进阻力的意识。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课前准备 提早一周左右,请学生收集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及

3、当时反对派的史料,重点收集其代表言论,史学界对他们的评论。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议导 入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漫长而稳定的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系统产生了重大的撞击。立足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士大夫群体中,出现了极少数的对西方文明的认知远在他人之上的人物。如何认识自己,如何面对西方,如何改造传统的中国,他们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国的思想界,开始出现一位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物,他们勇敢地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艰难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20世纪以前,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等是他们中的代表人物。1、站在宏观角度,以历史理性思考

4、的方式,引出近代思想史内容。2、导入方案2:从纽约东百老汇街的林则徐铜像导入。这是屹立于西方世界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将历史与现实相连,创设情境。器物的变革-睁眼看世界一、 感知历史请学生简单介绍林则徐、魏源的生凭,教师出示典型图片。二、 论从史出提供史料、创设思考问题。材料一: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三: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

5、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结合书本,请思考:1、林则徐和魏源观点各是什么,有何共同之处?2、他们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三、 归纳概括完成表格:主要活动主要作品主要主张特点评价林则徐魏源四、 历史反思:1、 显示材料:中国人心有万不可能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拦,至有以洋人机器为公愤者郭嵩焘火轮者,至拙之船也,洋船者,至蠢之器也。王闿运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善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倭仁中国人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他们对一切变革都很冷漠 -戈登魏源的人生悲剧结局及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命运之比较材料学生思考:对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想。2、 教师归纳自我感受良好的中国的士大夫们,

6、在外来强大文明冲击的时候,仍然抱着“夷夏大防”、“华尊夷卑”、“圣教至上”的可笑而又可悲的观念毫不动摇,可见新生事物在当时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何等之难。亦可见林、魏的勇气是何等之让人佩服。学生介绍阅读,学生自主构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同伴合作互助解决。教师可以直接叙述,或从影片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镜头片段导入。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运用史料之能力。让学生感受历史每前进一步,都是何等的艰难,认识思维定势一旦形成,是何等的难以改变。备用材料:1:梁启超感叹,1895年前后北京书铺找不到一张世界地图,而一位美国学者在1870年就惊讶于当时日本一普通学校所藏西方书籍

7、之多。2、曾纪泽、郭嵩焘的经历、遭遇制度的革新-维新运动一、 感知历史,回到历史请学生简单介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教师出示典型图片,结合史料,简述维新运动的背景。二、论从史出(一)主要人物的思想主张阅读史料,思考:1、君臣也,夫妇也,乱世人道所好为大经也,此非天之所立,人之所为也。而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民,视若虫沙,恣其凌暴。 -康有为大同书2、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吾今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于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3、惟中国之积弱,至于今为已极矣。此其所以然之故,由于内治者十之七,由于外患者十之三

8、耳。严复拟上皇帝书 4、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竟,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竟者,物争自存也,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则其存也,必有其所以存天演论问题:1、 简单总结以上作者的主要论点。概括维新派的共同主张。2、 维新派的主张与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二)维新运动的意义阅读材料,思考: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成随之而来,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 梁启超问题:1、戊戌维新的结果如何,其直接目的有无实现?2、戊戌维新对推动中国思想现代化起了怎样的作用?三、归纳概括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以下表格:主要活动主要作品主要主张意义特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运用史料之能力。通过分析,归纳出从林则徐魏源到康梁严复的思想变化轨迹:学习西方从“器”的层面到“道”的层面,即学习西方坚船利炮到学习西方制度。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到他们思想主张存着缺陷。在此基础上,为后面的内容专题四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稍作铺垫。总结新思想虽然开始时,他们是微弱的,却成为中国人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