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2016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试卷_第1页
江西宜春2016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试卷_第2页
江西宜春2016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试卷_第3页
江西宜春2016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试卷_第4页
江西宜春2016届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2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A. B. C. D. 3董仲舒改造儒学,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写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以上材料反映了以下那个主张( )A.大一统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2011年3月,温总理在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国之命在人心,制

2、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是 A儒家的“仁政”“德治” B墨家的“兼爱”“尚贤”C儒家的“礼治” D法家的“法治”“变革” 5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6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共同

3、点是A、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前提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要求C、反对君主专制和传统守旧思想D、提出了完整的近代民主政体构想7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8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

4、 ”D.“诸侯惟得衣食住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祈”9我们生活在二十世纪九年代,对于传统文化应抱有怎样的态度?不妨听听当今学者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传统与现代是互不相容的抽象观念,追求现代即需抛弃传统 B.认识传统,深入检讨,方有助于现代的发展 C.否定传统,勇于舍弃,方有助于现代的发展 D.传统与现代只是时间前后的划分,从内容上看并无不同 10以下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儒家通过吸取各流行学派的精华从而取代各家学派B通过政治上的统一来维护思想上的统一C.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保证和巩固政治上的统一D.皇帝应该严格按照儒家思

5、想来约束自己11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12加强思想控制是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儒学因此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小题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小题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

6、共同点是A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B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小题4】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小题5】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B春秋C韩非子 D礼记【小题6】儒家思想能够长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A.它适应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B.它的德治和爱民思想深入人心C.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 D.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13明朝的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而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这两种观点在本质上A、是

7、自相矛盾的 B、都具有反封建的意义C、前者进步,后者反动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14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德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15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中,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对这里的“民主”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人民主权 B. 以民为主 C. 为民之主 D. 民为邦主二、非选择题16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26分)材料一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全祖望题真西山集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朱子语类材料三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除奴隶而为主

9、人之革命。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邹容革命军(1903年)(1)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3)阅读材料三,列举邹容倡导革命的目的。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

10、可明,民知所从。”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卷十一材料三 1898年,近代中国两大思想巨著先后出版并流传甚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理”的共同涵义及在“穷理”上的不同途径。简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3)材料三中的思想巨著作者是谁?它们在宣传维新思想上的不

11、同理论武器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维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 “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中体现了黑白相辅相成,相互为用,黑即是白,白即是黑,黑到极处就是白,白到极处就是黑,与老子的哲学思想观点相符,所以本题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思想。2.B【解析】试题分析: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而王守仁是明代时期的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派别

12、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程颐、程颢(北宋)朱熹(南宋)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主张哲学“天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伦理“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存在“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方法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体会、贯通“理”“理”就在自己的心中,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3.C【解析】此段材料表明皇命与天存在直接关系,天人感应的前提是君权神授。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

13、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是典型的“仁政”“德治”的思想,所以,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只能是儒家的“仁政”“德治”。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的“仁政”“德治”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桂钿先生认为,如果统治者的举措是正确的,具有进步性的,那么为其服务的统治思想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应该承认这种思想的进步性,根据此种观点应该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C、D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6.B【解析】试题分析:本

14、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都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因此B符合题意,而A的表述不合中国,C“反对传统守旧思想”不合中国,D的表述不合中国,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这句话就是强调自我克制,官无大小,都要

15、有为公思想,所以本题选B,A、C、D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现实意义。8.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汉初,经历了战争的破坏,经济残破,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实行“无为”的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无为”转变到“有为”。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的有为思想9.B【解析】传统与现代绝非对立的,现代文化绝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的影响,反而必须以传统作为基础,承继精华,扬弃糟粕,如此才能有助现代化的发展。10.C【解析】略11.A【

16、解析】试题分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出自思想家顾炎武日知录,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选A。考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点评:顾炎武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12.【小题1】D【小题2】D【小题3】D【小题4】D【小题5】C【小题6】A【解析】略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朝的李贽否定孔子,否定了程朱理学的伪善,揭露了儒家学说中的不合理成分,具有浓厚的反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意义,而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是为了便于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17、的宣传,其主张以君主立宪制取代皇帝专制统治也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但维新变法运动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而非代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方向,所以D项说法错误,A C两项明显错误,B项是二者的共同点。考点: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李贽点评: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并且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但李贽反对或是批判的仅仅是程朱理学的伪善而不是要否定整个儒家学派。1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这反映了以德为主,减轻刑

18、罚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是独尊儒术,德主刑辅的。因此选B。ACD虽属董仲舒思想,但是不符合材料,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1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求民主于成汤”可知,民主就是为民之主,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民主16(1)思想主张:强调礼(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2)一方面,宋儒吸收借鉴了

19、道家和佛教思想,形成了理学。另一方面,宋儒认为“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所以持批判态度。(3)目的:推翻专制统治;寻求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保障国民权利。背景:改良道路的受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及材料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归纳总结。回答第二小问要联系所学荀子的思想分析解答。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材料“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

20、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再结合所学分析解答。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回答邹容的目的,主要依据材料“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我中国欲独立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回答“背景”主要联系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分析解答。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变迁荀子的思想、宋明理学;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邹容的思想17.(1)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演变: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含义:天理,忠孝节义等儒家传统思想道德。途径: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本心体悟”。历程: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理学新的发展。(3)作者:康有为、严复。理论武器:孔子改制考用孔子(儒学)名义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天演论用“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 意义: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传播资产阶级的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