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3) 一、单选题:1. 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2.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3.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杜会环境的变化 D其它学说的衰落4.“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2、,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5.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 D为政以德 6.“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A B C D 7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3、,习相远。”这句话体现了哪个学派的观点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8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苟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9.“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1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
4、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知之为知之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哪位思想家对自己一生的概括? A孔子B孟子 C荀子D老子13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胡希佳在孔子标准像新闻发布会上说:“更注重体现孔子的思想内涵”,这里所说的
5、“孔子思想内涵”主要指的是:A. 仁和礼 B. 仁政和教育 C. 礼和教育 D. 办私塾教育 14.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15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宣传“不学礼,无以立”,这种思想符合历史上谁的主张A.韩非 B.孔子 C.老子 D.墨子16.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造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
6、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18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 B.取得了独尊地位 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19.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儒家理论有助于
7、维护政治统一 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 B. C. D.20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 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 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 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 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2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22. 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教派有佛教 道教 墨家 儒家A B C D23. 宋明理学
8、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24.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25.“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二、非选择题:26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
9、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
10、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
11、“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
12、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28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三仲
13、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李贽材料四右图是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于氏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公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为打开“新风气”借鉴的理论。(6分)(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四反映的现象?(4分)答案一、选择题:1、B 2、A 3、A 4、B 5、B 6、D 7、A 8、C 9、C 10、
14、B 11、A 12、A 13、A 14、D 15、C 16、D 17、C 18、C 19、D 20、A 21、B 22、D 23、B 24、C 25、D二、非选择题:26、答案:(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2分)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分)(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 (3)二者没有本质差别。(1分)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
15、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2分)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克服私欲,回复良知。(2分) (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2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27、 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2分),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2分)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未受到太多重视;(2分)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2分)(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2分)。说明儒家思想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异步串口通信协议书
- 2025企业借款抵押担保合同范本
- 2025有关机械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5设备租赁合同书(机械设备) 租赁合同
- 2025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低空经济走廊航空产业园区规划报告
- 2025居间合同终止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数字人声音IP授权商业化合作案例分析
- 2025简易版房屋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年石化油储存仓储合同协议
- 2025年低空经济「无人机应用领域」拓展与挑战报告
- 工会暖心工程方案(3篇)
- 业务数据修改管理办法
- 少先队教学能手培训课件
- “错题本”+升级计划+-+从+“错”+到+“会”+的复盘法则+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习方法指导主题班会
- 人教大同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4《In the classroom》教案(表格式)
- 无人机足球课件教学
- 2024《矿业权价值评估》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 硅氟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材料在疏水防沾污方面的创新研究
-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饲料产品-征求意见稿
- 大众零部件库存管理办法
- 寺庙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