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大学之道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大学之道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3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2 .梳理“三纲”“八目”的逻辑关联。3 .结合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思考大学之道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中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三纲”“八目”内涵的变化,体会儒家思想不断自我发展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理解“三纲"'八目”的内在关联和''成己达人,内圣外王”的内涵。教学过程时间教 学 环 节环节一:认识大学的成书背景和重要地位【学习任务一】1 .请同
2、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大学的成书背景。【教师解说】大学出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 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 在这里,特别强调是“相传”其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现在比较公 认成书时间是在西汉,因为大学的思想继承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所以 其成书应该是在孟荀之后。2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大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和 “大学” 一词的含义。【教师解说】礼记这部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 如程颍、程颐等大儒的推崇,在儒家的地位日益提升。最典型的标志是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做章句,为
3、论语孟子做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 之首。“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 问,与儿童从事的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小学”相对。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3.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朱熹为什么如此推崇大学,并将其列为四书之 首?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 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 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 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教师解说】朱熹认为大学这部
4、书,是古代用来成就大人之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朱熹继承孔孟之道,认为自从上天降生人类以来,上天就无不赋予每一 个人以仁、义、礼、智的本性。然而人与人的天资和智力存在差别,所以不 是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本来就已经具备这些善良和理智的本性而努力保全 它。所以,一旦在社会群体中出现了聪明智慧并且能充分发展其善良本性的 人,那么,上天必定赋予他一个使命,让他担当众人的君师,即领袖或领导 人,使其治理和教育众人,以恢复众人本来应有的善良和理性的本性。在朱子看来,大学就是这样一部书,它能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君师的 引领阅读它、领会它,实践它,从而成仁成圣,恢复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美好 天性。环节二:理解三纲领的内
5、涵,梳理其逻辑关联教【学习任务二】1.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朱子所说人的“明德”来源于哪里?为何会被暂 时遮蔽,学者的作用是什么?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 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未尝有当 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教师解说】在朱子看来,每个人的“明德”是从上天得来的,这样就赋予了每个人 的明德以神圣性、平等性、不可剥夺性。每个人本来可以充满灵性,对世上 一切都清清楚楚,具备了自然中一切道理,可以用来解决应付所有不同的事 情。但是,凡人的索赋有时会被个体的气质拘束了,被自己过分的欲望所蒙 蔽
6、了,所以有时候就昏迷不清醒了,也可以说不理性了。学环这就是作为一个个体来说,其“个性”会暂时性地遮蔽“天性”。时间节但zu,上大烟J刖母1 AH'J A lx大住,即忏住为U、J,升或白停息过,它只是暂时被遮蔽。在朱子看来,学者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使每个人潜在的可能被遮蔽的“明德”彰显出来。2.请同学们阅读大学有关“亲民”的章句,探讨“亲民”的原始意义。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一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大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孟子【教师解说】“亲民”和“新民”的意义差别,历来是儒学发展史上是个争议已久的 问题,我们教材上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注释。那不同的解释背后的思想深义 是什么
7、呢?其合理性和思想价值是什么呢?先来看第一种解释:亲民一一亲近爱抚民众。其实要理解“亲民”的本来含义,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大学里关于民 众的论述。“如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意思是说“老百姓所喜欢的就大 力提倡、发扬,老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杜绝”,“君子贤其贤而亲其 亲”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这里的“所 亲”就是指老百姓。离大学成书不久的孟子也有“亲亲亲而仁民,仁民 而爱物”的说法。时代相隔久远的唐代的孔颖达在解释“亲民”内涵时也说:“在亲民者, 言大学之道,在于亲爱于民。”应该说这些解释比较接近“亲民”的本义,体现了早期儒家对庶民、对 一般百姓的关怀。3
8、.对比朱子对“新民”的重新解释,请同学们思考此说对原解的突破性 创见体现在哪里,进一步理解“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文化传统。子程子曰:“亲,当作新。”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 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旧染之污也。朱妾四书章句集注【教师解说】朱子所说“亲”当作“新”,“新民”就是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 善。其实这种改法也不是朱子的首创,而是另外一个宋代的大儒一一程颐, 只不过朱子的解释影响太大了。仔细想一下,“新民”比“亲民”更进一步,不仅仅是简单地亲近,还要 改变他们,使其“苟日新,日日新二同时,“新民”是“明明德”的下一个阶段,当一个人恢复了自己的光 明德性之后,也应该因着内
9、心的不忍之心,帮助他人恢复自己的光明德性, 体现了 “成己而达人,内圣而外王”的思想。在这里“明明德”的主体是“学 者”,新民的对象则是“民众”;前者的明明德是主动的,后者的“去其旧 染之污”则是被动的。所以,尽管这个解释有比较大的争议,但这一字之改,体现了儒学新的 发展,也是我国“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传统的生动体现。4 .结合课下注释和朱子的解释,进一步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 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朱表:四书章句集注【教师解说】在朱子看来,“止于至善”之“止”,不仅有“处于”、“达到”、 “立于”之义,且有“固守”“坚守”
10、之义,即要求人们通过学习、笃行 而达于“至善之地”后,仍能执着地固守、坚持于此。【学习任务三】1 .在理解了三纲领的内涵后,请结合王阳明的一段话,思考三纲领的逻 辑关联。故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 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不止于规矩,爽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 剂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 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学之学。王阳明亲民堂记【教师解说】明德、亲民两纲领是实践过程,而“止至善”是实践的理想境界。”止至 善”既是“明明德”“亲民”的根本所在,亦是此二者要达到终极境界。同 时,要做到“止至善”
11、,也必须“明明德”和“亲民要所以,“止至善”统 摄“明明德”“亲民”,是大学篇中提纲挈领的核心。2 .明白了三纲领之间的逻辑关联,请同学们结合第一段最后一句说说达 到“止于至善”将是怎样的一个心理过程?【教师明确】儒家所理想的达到“止于至善”澄明心境应该是这样的:第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知”,就是说你首先要知道能达到“至善”境界, 这样其志向就会坚定不移,美好的愿景将引领着人们坚定理想志向。然后就是“心不妄动,性情安和”,前边说的都是“意志、情感”层面, 下一步可以进入思考层次、理性层次了,开始能够“思虑精详”,最后就是到 达实践层次,能够做到“处事合宜”。本段最后一句给我们指出了 “止于至善”境
12、界的原则一一就是要抓住“逻 辑本末、时间先后”。时间教学环节三环节三:理解八条目的内涵,梳理其逻辑关联【学习任务四】1 .要达到“止于至善”,大学是怎样追根溯源,列出了实现“三纲 领”的八条目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 .事有终始,要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大学认为怎样一步步去实 现呢?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 .大学说物有本末,请同学们梳理八条目的逻辑层次。【教师明确】“格物、
13、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的工夫:“诚意、正心、修身” 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的工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 是用的工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家、治国、 平天下”是达人。其中,“修身”是核心,连接着知、修和用的工夫。本文 最后一句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二【学习任务五】1.在修身过程中,为什么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后才能“身 修”呢?请结合相关材料阐述三者之间的逻辑层次。身有所忿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 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 其味。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14、如恶恶臭,如好好包。大学【教师解说】首先来看大学里对“心"和''意"的区分。大学里提到的“忿愧(即怨恨发怒),恐惧、好乐、忧患”等心理状 态,还停留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等视觉、听觉、味觉 等浅层次的情感感受上。孔颖达对心的解释是“总包万虑,谓之为心”,在他的阐释中,“心”最重要的作用想千千万万的事情,其思虑是“笼统地、表面的,感受性”的, 还未到对某个事物具体分析的程度上:而他对“意”的解释是“情所忆念, 谓之为意”,即“情所记忆的”才能称为意,我们就此可以理解为“意”是 比一般所说的''心”是更深刻的情思。所以说,如果想端
15、正自己的心,使心中没有“怨怒、恐惧、好乐、忧患” 等容易扰动人内心的情感,必须要“坚定”更深层次的情思一一即诚意。如 果能够诚实自己的“意”,即诚实自己的“情所忆念”,那么“心”就不会 轻易倾斜、甚至走向邪恶了,就不会再有表而的不必要的情感扰动了。想想我们平时说的“心意、情意”等词,后面的“意”字比“心”比“情” 字要更深刻一些。从词源上也能解释得通,说文解字里说:“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 意也。”段玉裁注“志即识。心所识也”,这个“识”是达到了一定的认知 的层次。所以大学里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2 .致知和格物在八条目中处于认知层次,结合大学里的文字,说说 致知和格物的内在关联是什么。
16、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英 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 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笑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 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海,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 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教师明确】“格物”“致知”是说人的认知工夫,天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只 有用人的灵性去探究、去认识、去辨知天地万物,从而获得深刻的认知,才 能“诚意”和“正心”。或者反过来说,之所以不能够意念真诚、心灵安定, 就是对外在的客观世界缺少充分的探究和认知。在这里,格物是致知的基础,
17、致知是格物的深化和目的。3 . “修、齐、治、平”一一体现了儒家“由成己而达人,由内圣而外王” 的人生进路,请结合大学里的相关语段,具体解释其内在逻辑关联。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庆,一国作乱,其机如 此。此谓一言债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 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 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 在齐其家。大学【教师明确】在儒家看来,要治国,先齐家,不修身,不可以齐家。从修身到齐家, 再到治理国家,是非常自然的事。一家之长是家人的榜样,国君同样对人民 起着表率作用:治国
18、者的举止最能引起人民的注意而上行下效。治国者必须 谨言慎行,务求言行一致,凡是推行的礼乐政令,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并能 慈爱人民、体贴民心、考虑养民教民之道,使人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 满足,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心悦诚服接受其礼义教化、信守政令法制。【教师总结】大学开篇给我们建构了一个“成己而达人,内圣而外王”的人生理 想和实现人生理想的大道:那就是三纲领、八条目。“三纲”是宗旨,是纲 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道不远人,人能弘道”,这八条目让我们实现内在的身与心的统一, 心与意的统一,意与识的统一,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统一,更重要的是要实 现人与家、家与国,国家和人类共同性的统一。这就是儒家思想对于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呵护,这就是儒家思想对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语言儿歌游戏课件
- 《LD应用系统设计》课件
- 基础护理学模拟考试题含答案(附解析)
- 2025年茶艺师(初级)考试模拟题+答案(附解析)
- 《劳动合同法概述》课件
- 装修工程的现场协调管理考核试卷
-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模型考核试卷
- 电影拍摄中无人机机械装置的应用考核试卷
- 《金属焊接工艺原理》课件
- 消费机器人行业政策与监管环境分析考核试卷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护苗行动课件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
- 陕西省八年级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操作题)
- 人工智能引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核技术利用单位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 模板 2016
- 韩国道路交通法
- T_CCAS 023-2022 用于水泥中的改性球状磷石膏
-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 压力容器使用年度检查报告(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