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识记: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和90年代维新思想;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树立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
2、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重点与难点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教学方法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
3、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教学用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当东方人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陶醉在田园牧歌式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这说明什么?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第二环节:明确课标知识见学案说明第三环节:自主学习概要1、清王朝危机四伏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3、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背景1、活动: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2、意义: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眼看世界林则徐概况1、基础:海国图志2、内容: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4、意义:
4、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魏源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主张: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早期维新思想代表:王韬、郑观应等主张:1、发展民族工商业;2、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3、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维新变法思想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的理论1、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
5、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2、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3、 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表现维新变法思想实践:1898年,实行变法1、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2、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3、 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意义:第四环节:师生合作交流问题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背景)学习西方什么?有什么影响?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
6、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外患日深的历史条件推动他们面向世界,开始认识到在当时世界潮流下改革的主要方向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军事技术进步性: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局限性: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方位落后于西方,仅仅学习军事技术是不够的。问题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思想?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7、如何评价这一思想?“中学为体”指以中国旧的封建制度、纲常礼教为主体、本质;“西学为用”应该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一些东西,为封建制度服务。它的实质指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进一步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在于没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层面。问题3:概括总结维新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意义。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它引起的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8、,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第五环节:教师点拨提升(包括质疑探究)问题1:阅读P69【学思之窗】,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有:他们都是地主阶级,都主张学习西方,维护清王
9、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无:洋务派“师夷”目的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而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问题2: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3)民族资产阶级自身也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问题3:“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
10、专制制度;而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第六环节:本课知识小结知识梳理:主要历程代表主张背景意义特点开眼看世界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早期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
11、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结束语】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这位被公认“笔间常带感情”的国学大师在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
12、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同学们,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就是要寻找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历史中沉思,我们在历史中预知未来,我们更应当在历史的沉思中警醒、奋起。让我们用周恩来少年读书期间回答老师的话来共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七环节:知识拓展学延伸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维护清统治,而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本题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的
13、重点是培养组织观点、陈述观点和与他人探讨的能力。)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林则徐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他 ( A ) 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 D领导了禁烟运动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制夷“的本质是: ( C ) A学习西方的科技 B摆脱天朝上国的迷梦C维护清朝的统治 D抵御外国的侵略3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 ( B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发展资本主义4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 A )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
14、结合 B倡导民主和科学 C确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5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积极宣传者包括 ( B ) 张之洞 梁启超 严复 王韬 A B C D 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 A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变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7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派宣传的思想有 ( C ) 社会进化论 君主立宪 人民主权 民主共和 A B C D 8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 A )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提高民众
15、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9、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 C )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10、下列论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D ) A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师夷长技以制夷”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D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11、阅
16、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材料二“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材料三一·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
17、罗德斯材料四“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世纪末)吉卜林材料五“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4分)由鄙夷到师夷。(2分)鸦片战争的影响;(2分)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西方联系扩大。(2分)(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4分)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2分)面对民族危机,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2分)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复习建筑工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经济法知识全面汇编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心理学应用评价试题及答案
- 工程项目成功的评价标准试题及答案
- 工程经济实际操作考核题目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经济法复习全覆盖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考试冲刺阶段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的长期规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经济师知识点与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湘教版八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导学案)(教师版)
- 2013循证医学-第六章临床实践指南的循证评价与应用
- 第一节-物欲型犯罪心理
- 【MOOC】大学美育-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国开(四川)2024年秋《演讲与口才》形考任务1-2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
- 珠海住建局质量问题防治脱落和开裂防治篇
-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演练
- 2024年秋江苏开放大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一:行政管理专业
- 《电力市场概论》 课件 第五章 系统安全与辅助服务
- 《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湖南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