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初级工相关知识)解析_第1页
3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初级工相关知识)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4水文勘测工理论知识题(初级工相关知识)B-A-A (相关知识降水、水面蒸发观测观测作业)(A) 5(B) 2(C) 1(D) 0.5B CBXA降雨时,降落在人工雨量器承雨器内的降雨量通过漏斗集中流到储水器内。到达观测时间或降雨结束后,用 .XZ 量出储水器内的降水深(量) 。(A)量杯 (B) 专用的量雨杯 (C) 量筒 (D) 比重瓶B BB-A-A 001 B 35人工雨量器与量雨杯A人工雨量器主要由承雨器、(A) 量杯 (B) 量雨杯储水筒、储水器和器盖等组成,并配有专用的(C) 量筒 (D) 比重瓶.XZ 。B BA 人工雨量器承雨器口内直径为 200 mm , 是承雨器口内截面

2、积的 1/.XZ。量雨杯的内直径为40 mm 。量雨杯的内截面积正好(A) 5(B) 10(C) 20(D) 25B DA 人工雨量器承雨器口内直径为200 mm ,降雨量,倒入量雨杯内的高度为 .XZ mm。量雨杯的内直径为40 mm 。降在承雨器口 1 mm 的(A) 25(B) 20(C) 10(D) 5B AA 人工雨量器承雨器口内直径为 200 mm , mm高度为降雨量 .XZ mm 的标定值,并精确至量雨杯的内直径为0.1 mm 。40 mm 。量雨杯的刻度即以 25B- A -A 001C 35人工雨量器与量雨杯A人工雨量器承雨器口内直径为200 mm,量雨杯的内直径为降雨量,

3、倒入量雨杯内的高度为BVA人工雨量器承雨器口内直径为200 mm ,量雨杯的内直径为降雨量,倒入量雨杯内的高度为40 mm 。降在承雨器口 1 mm 的25 mm 。5 mm 。40 mm 。降在承雨器口 1 mm 的B-A-A 002 B 35人工雨量器观测降水量方法65A 在室内或在观测场,将人工雨量器储水瓶内的雨水倒入量雨杯,读数时视线应与水面 .XZ 平齐,观读至量雨杯的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录,然后校对读数一次。(A) 边缘线 (B) 中面 (C) 凸面最高处 (D) 凹面最低处B DA在室内或在观测场,将人工雨量器储水瓶内的雨水倒入.XZ。(A) 量雨杯,读数时视线应与水面平齐(B)

4、烧杯,在烘箱烘干(C) 比重瓶,称量瓶加水质量(D) 量杯,测量体积B AA人工雨量器降雨量很大时,可.XZ取水测量,并分别记在备用纸上,然后.XZ得到降水总(A) 1 次累加(B)累加分数次(C)分数次累加(D)分累加数次B CB- A -A 002 C 35 人工雨量器观测降水量方法A在室内或在观测场,将人工雨量器储水瓶内的雨水倒入量雨杯,读数时视线应与水面凹面最低处平齐,观读至量雨杯的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录,然后校对读数一次。BVA 在室内或在观测场,将人工雨量器储水瓶内的雨水倒入比重瓶,称量瓶加水质量。BXB-A-A 003B 3 5 降水量观测段次及相应观测时间A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一

5、般采用定时分段观测,降水量观测2 段段次相应观测时间为.XZ。(A) 0 时, 12 时 (B) 20 时, 8 时 (C) 8 时, 20 时 (D) 12 时, 24 时B BA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一般采用定时分段观测,降水量观测8 段段次相应观测时间为.XZ。(A) 8 时, 11 时, 14 时, 17 时, 20 时, 23 时, 2 时, 5 时(B) 0 时, 3 时, 6 时, 9 时, 12 时, 15 时, 18 时, 21 时(C) 3 时, 6 时, 9 时, 12 时, 15 时, 18 时, 21 时, 24 时(D) 11 时, 14 时, 17 时, 20 时,

6、 23 时, 2 时, 5 时, 8 时B DA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一般采用定时分段观测,降水量观测 24 段段次相应观测时间为.XZ。(A) 从本日 9 时至次日 8 时,每 1 h 观测 1 次(B) 从本日 0 时至次日 23 时,每 1 h 观测 1 次(C) 从本日 8 时至次日 7 时,每 1 h 观测 1 次(D) 从本日 9 时至次日 8 时,每 1 h 观测 2 次66B AA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一般采用定时分段观测,降水量观测 12 段段次相应观测时间为.XZ。(A)从本日 9 时至次日 8 时,每 1 h 观测 1 次(B)从本日 0 时至次日 0 时,每 2 h 观测

7、 1 次(C) 从本日 10 时至次日 8 时,每 2 h 观测 1 次(D) 从本日 9 时至次日 8 时,每 1 h 观测 1 次B C到本日的日降水量。BVA把本日 0 时至次日 0 时各时段的降水量累加(每日降水量以北京时间8 时为日分界),就得到本日的日降水量。BXB-A-A 004 B 35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的结构功能A .XZ 主要由承雨器、浮子室、虹吸管、自记钟、记录笔、外壳等组成。(A) 人工雨量器 (B)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 (C) 翻斗式自记雨量计 (D) 水位浮升自记雨量计B BA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浮子室的高度有限,所以设计有虹吸管路,当降雨达到限定量后,虹吸及时将水量 .

8、XZ。(A) 吸出放弃 (B) 吸出烘干 (C) 吸出清洗外壳 (D) 吸输入储水器B DA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浮子以机械传动的方式将运动传给.XZ。(A) 记录笔 (B) 储水器 (C) 虹吸管 (D) 外壳B AA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自记钟驱动.XZ。(A) 虹吸管 (B) 储水器 (C) 卷筒 (D) 记录笔B CB- A -A004C 35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的结构功能A液柱虹吸测量雨量计工作过程是:降雨从承雨器通过漏斗进入浮子室,室内水深随降雨量的累积量和速度而上升,带动浮子传感器随动上升,浮子以机械传动的方式将运动传给记录笔,记录 笔与时钟(自记钟)驱动的卷筒配合,在装在卷筒上的过程线纸上记

9、录绘出降水量过程图形。B- A -A 003降水量观测段次及相应观测时间A把本日 8 时至次日8 时各时段的降水量累加(每日降水量以北京时间8 时为日分界) ,就得67BV68A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浮子室的高度有限,所以设计有虹吸管路,当降雨达到限定量后,虹吸及 时将水量吸出放弃。BXA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每日.XZ时观测前,需在记录纸正面填写观测日期和月份。到时,立即对着记录笔尖所在位置,在记录纸零线上画一短垂线,作为检查自记钟快慢的时间记号。B DA如连续几日无雨或者降水量小于.XZ mm 时,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可不用换纸,只需在 8 时观B CB-A-A 005 B 35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的使用.X

10、Z时整(A) 0 0(B) 8 8(C) 12 12(D) 20 20B BA有降雨之日,应在.XZ 时巡视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时,画注 .XZ 时记录笔尖所在位置的时间记号。(A) 0 0(B) 8 8(C) 12 12(D) 20 20测时向承雨器注入清水,使笔尖升高至整 mm处开始记录。(A) 5(B) 8(C) 10(D) 15B AA 一般每张.XZ日。每月的.XZ日要换纸,便于按月装订。(A) 10 1(B) 5 10(C) 5 1(D) 10 5B- A -A 005C 35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的使用69A虹吸式自记雨量计降水量记录发生自然虹吸之日,需要换纸。BVA如果到 8 时换纸时间

11、降大雨,也应按时换纸。BXB-A-A 006 B 35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的调整、养护A如在降雨过程中巡视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时发现虹吸不正常,在降水量累计达到.XZ mm 时不能正常虹吸,出现平头或波动线,应将笔尖拨离纸面,用手握住笔架部件向下压,迫使雨量计发生 虹吸。(A) 5(B) 10(C) 15(D) 20B BA如在降雨过程中巡视.XZ时发现虹吸不正常,在降水量累计达到10 mm 时不能正常虹吸,出现平头或波动线,应将笔尖拨离纸面,用手握住笔架部件向下压,迫使雨量计发生虹吸。(A) 人工雨量器 (B) 水位浮升自记雨量计(C) 翻斗式自记雨量计(D)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B DA迫使虹吸式自

12、记雨量计发生虹吸。虹吸停止后,使笔尖对准时间和.XZ的交点继续记录, 待雨停后对雨量计进行检查和调整。(A) 零线 (B) 0.1 mm (C) 0.5 mm (D) 任一线B AA常用.XZ洗涤自记笔尖,以使墨水顺畅流出,雨量记录清晰、均匀。(A) 醋 (B) 清水 (C) 酒精 (D) 汽油B CB- A -A 006C 35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的调整、养护A自记纸应放在干燥清洁的橱柜中保存。不能使用受潮、脏污或纸边发毛的记录纸。BVA常用醋洗涤自记笔尖。BXB-A-A 007 B 35 画线模拟翻斗式自记雨量计A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主要由.XZ和记录器两大部分组成。(A) 浮子室 (B)

13、传感器 (C) 虹吸管 (D) 储水瓶B BA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传感器部分由承雨器、.XZ、发信部件、底座、外壳等组成。70(A) 专用的量雨杯 (B) 水位浮子 (C) 虹吸管 (D) 翻斗B DA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画线模拟记录器由图形记录装置、.XZ、电子控制线路等组成。(A) 计数器 (B) 水位浮子 (C) 虹吸管 (D) 翻斗B AA要保持翻斗内壁清洁无油污或污垢。若翻斗内有脏物,可用.XZ冲洗,不能用手或其他物体抹拭。(A) 醋 (B) 酒精 (C) 清水 (D) 汽油B CB- A -A 007C 3 5 画线模拟翻斗式自记雨量计A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工作过程是,降雨从承雨器通过

14、漏斗进入翻斗式传感器,雨量达到翻斗传 感器分辨力( 0.1 mm 或 0.2 mm 或 0.5 mm )后,翻斗立即翻转泄水并及时回复,翻转的机械运动 传感给光、电、磁等感应器(转换开关) ,记录或输出一个电信号,电信号进入步进图形记录器或计 数器或电子传输器实现记录或遥传。BVA常用醋洗涤翻斗式雨量计的翻斗。BXB-A-A 008B 3 5 画线模拟翻斗式自记雨量计的使用A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自记周期可选用.XZ日、.XZ月或.XZ个月。(A) 5 1 3(B) 1 1 3(C) 10 2 3(D) 5 2 8B BA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传感器分辨率为0.1 mm、0.2 mm、.XZ mm

15、、1.0 mm。(A) 0.8(B) 0.7(C) 0.6(D) 0.5B DA日记性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连续无雨或降水量小于.XZ mm 之日,可不换纸。在 8 时观测时,向承雨器注入清水, 使笔尖升高至整毫米处开始记录, 但每张记录纸连续使用日数不应超过 .XZ 日,并应在各日记录线的末端注明日期。(A) 5 5(B) 5 10(C) 10 5(D) 10 10B AA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雨量站,以及不计雨日的委托雨量站,实行间 测或巡测的水文站、水位站的降水量观测宜选用.XZ个月自记周期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71(A) 0.1(B) 0.5(C) 1(D) 5B CB

16、- A -A008 C 35画线模拟翻斗式自记雨量计的使用A对高山偏僻、人烟稀少、交通极不方便地区的雨量站,宜选用 3 个月自记周期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BVA日记性画线模拟翻斗式雨量计每月1 日不应换纸。BXB-A-A 009B 35 E601型蒸发器A E601型蒸发器主要由 .XZ 、水圈、溢流桶和测针等四部分组成。(A) 封闭储水桶 (B) 蒸发桶 (C) 水池 (D) 场地B BA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桶是蒸发器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用 3 mm 厚的钢板焊制而成具有圆锥底 的圆柱桶,器口面积为 .XZ cm2。(A)100(B) 1 000(C) 2 000(D) 3 000B DA

17、E601型蒸发器水圈的作用是抵偿强降雨时蒸发桶向外溅溢损失, 即认为强降雨时蒸发桶向外 的溅溢和水圈向蒸发桶溅溢的量大致.XZ或一定程度抵偿。(A) 相等 (B) 不等 (C) 大于 (D) 小于B AAE601型蒸发器测针插杆的杆径与蒸发桶上测针座插孔孔径 .XZ。(A) 后者小 (B) 前者大 (C) 相吻合 (D) 不吻合B CB- A -A 009 C 35Eeoi型蒸发器A为了防止锈蚀和减少太阳辐射影响,蒸发桶内和桶外地面以上部分均需涂抹经久耐用、光洁度高的白色油漆,外部地下部分应涂抹防锈漆。BVA 溢流桶放置位置应离开蒸发桶一定距离,两者独立无连接。72BXB-A-A 010 B

18、35 蒸发观测用水换水要求A蒸发器的用水应取用能代表当地自然水体的水,水质一般要求为.XZ。(A) 海水 (B) 淡水 (C) 盐水(D) 糖水B BA蒸发器中的水,要经常保持清洁,应随时捞取漂浮物,发现器内水体变色、有味或器壁上出现青苔时,即应 .XZ。(A) 糖水 (B) 淡水 (C) 盐水 (D) 换水B DA蒸发器换水后应测记.XZ。(A) 水面高度 (B) 水面面积 (C) 水体积 (D) 水质量B AA蒸发器换入的水体水温应与换前的水温.XZ。(A)绝对相等(B)差 10C(C)相近(D)相远B CB- A -A010 C 35 蒸发观测用水换水要求A蒸发器换水前一、二天就应将水盛

19、放在场内的备用盛水器内。BVA 蒸发器炎热夏天换水应用深水新鲜水。BXB-A-A 011B 35 蒸发量观测、记载A水面蒸发量于每日.XZ时观测一次。(A) 0(B) 8(C) 12(D) 24B BA降水量观测应在蒸发量观测的同时进行,炎热干燥的日子,应在降水停止.XZ进行观测。(A) 8 h 后 (B) 半天后 (C) 一天后 (D) 立即B DA蒸发量以.XZ计,测记至 0.1.XZ。(A) mm mm (B) cm cm (C) dm dm (D) m mB AA遇降雨溢流时,应测记溢流量。溢流量可用台秤称重、量杯量读或量尺测读。但经折算成与73E601型蒸发器相应的mm数,其精度应满

20、足.XZmm的要求。(A) 10(B) 1(C) 0.1(D) 0.01B CB- A -A011 C 35 蒸发量观测、记载A E601型蒸发器每次观测应测读两次。在第一次测读后,应将测针旋转90780。后再读第二次。要求读至 0.1 mm ,两次读数差不大于 0.2 mm ,即可取其平均值。否则应即检查测针座是否水平,待调平后重新进行两次读数。BVA水面蒸发量于每日方便时观测一次。BXB-A-A 012B 35 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观测A设有气象辅助项目的蒸发站,一般只须进行.XZ时三次温度和湿度的定时观测。(A) 0 、8、16(B) 8、14、20(C) 8 、16、24(D) 0、10、

21、20B BA各种温度表读数要准确到0.1C。温度在 0C以下时,应加“ .XZ。(A) %(B) *(C) +(D) -B DA湿球纱布如已冻结,应在湿球读数右侧记一“.XZ ”字符号;如未冻结则不记。(A) B (B) *(C) +(D) -B AA气温在.XZC以下时,停止观测湿球温度。(A) 0(B) -5.0(C) -10.0(D) 10.0B CB- A -A 012 C 35 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观测A干、湿球温度表是由两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的,安装在百叶箱中。BVA气温在-36.0C以下时,仍用水银温度表观测气温。BXB-A-A 013B 35 风的观测A 一般只进行.XZ的观

22、测,如有需要,可同时进行.XZ观测。(A)风速风速(B)风速风向(C)风向风向(D)风向风速74B BA风速、风向观测一般可用 DEM6 型轻便风向风速表(由风速仪表、风向指标和手柄三部分构 成,用于测量风向和一分钟平均风速的仪器)进行,每日 .XZ时观测 3 次。(A) 0 、 8、 16(B) 0、 10、 20(C) 8、 16、 24(D) 8、 14、 20B D75A用 DEM6 型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风速时,应待旋杯转约30 s 证明运转速正常后,按下风速钮,风速指针开始转动, .XZmin 后指针自动停止。(A) 1(B) 2(C) 5(D) 10B AA用 DEM6 型轻便风向

23、风速表观测风向时,将方位盘的制动小套向右转一角度,磁子午线的方向稳定下来,注视风向标约 .XZ min,记录其摆动范围的中间位置。(A) 1(B) 5(C) 2(D) 10B CB- A -A 013 C 35 风的观测A当风向、风速表(计)发生故障而无备用仪器时,可用目测法进行风向风速观测。BVA当风向、风速表(计)发生故障而无备用仪器时,可不进行风向风速观测。BXB-A-A 014B35蒸发器内水温观测A蒸发器内水温系指蒸发器水面以下.XZcm 处的水温。(A) 1(B) 2(C) 5(D) 10B AA水温于每日.XZ观测 3 次。(A) 0 时、 8 时、 16 时(B) 0 时、 1

24、0 时、 20 时(C) 8 时、 16 时、 24 时(D) 8 时、 14 时、 20 时B DA蒸发器内水温以摄氏度(C)计,准确至 .XZC。(A) 0.01(B) 0.1(C) 1(D) 10B BA在观测蒸发器内水温前.XZ min 将整个漂浮水温表在蒸发器的水圈内预湿 浸入水圈后取出,待不再滴水滴的状态)后放入蒸发器内。(A) 1(B) 5(C) 10(D) 20B CB- A -A014 C 35 蒸发器内水温观测使方位盘按地即将漂浮水温表76A北方冬季蒸发器封冻后须进行冰面(即冰面以下1cm )温度观测。BVA北方冬季蒸发器封冻后不进行冰面(即冰面以下1cm )温度观测。BX

25、B-A-B (相关知识一降水、水面蒸发观测一数据资料记载整理)B-A-B 001 B 35降水量观测记载A降水量观测记载一般有日期、观测时间、.XZ、日降水量、备注等栏目等,按月分表填记。(A)实测降水量(B)估计降水量(C)预报降水量(D)多日降水量B AA实测降水量:填记降水期间各观测时段和.XZ时所测记的降水量。(A)定(B)不定(C)降水开始(D)降水停止B DA雪的符号为“.XZ ”。(A) (B) *(C)二 (D)B BA观测可疑时,在降水量数值右侧加可疑符号“.XZ ”(A) (B) *(C)探(D)门B CB- A -B 001 C 35降水量观测记载A日降水量:累加昨日 8

26、 时至今日 8 时各次观测的降水量填入“ mm ”栏,并在“日”栏填昨日的日 期。BVA在缺测时段记缺测符号“ + ”BXB-A-B 002 B 35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日蒸发量计算A用 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XZ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hi、h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日)的蒸发器内水面高度,mm。77(A)E=P+(h-h2)(B)E=P-(hj-h?)(C)E二P (hjh?)(D)E二P-(hjh)B AA用 E60i型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 P+ (0 - h2)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XZ , mm ;

27、hi、h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日)的蒸发器内水面高度,mm。(A)前两天降水量(B)时段降水量(C)两天前降水量(D)日降水量B DA用 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 P+(h|h2)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hi、h2分别为.XZ和本次(日)的蒸发器内水面高度,mm。(A)前两天(B)上次(前一日)(C)两天前(D)本日白天B BA用 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 P+(gh?)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hi、h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XZ的蒸发器内水面高度,mm。(A)前两天(B)前一日白天(

28、C)本次(日)(D)两天前B CB-A-B 002 C 35E60i型蒸发器观测的日蒸发量计算A使用溢流桶时,用 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 P(h, -)-Chj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hi、h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日)的蒸发器内水 面高度,mm ;h3为溢流桶内的水深读数,mm ;C为溢流桶与蒸发器面积的比值。BVA用 E60i型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 P -(h, * 0)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hi、h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日)的蒸发器内水面高度,mm。BX78B-A-B 003

29、B 35口径 80 cm 蒸发器观测的日蒸发量计算A 口径 8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 .XZ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h入为加入的水深,mm ;h出为汲出的水深,mm(A)E二P(h入-h出)(B)E = P(h入+h出)(C)E = P-( hkh出)(D)E二P(h入h出)B AA 口径 8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P(h入-h出)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XZ, mm ;h入为加入的水深, mm ;h出为汲出的水深, mm。(A)前两天降水量(B)时段降水量(C)两天前降水量(D)日降水量B DA 口径 80

30、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P(h入-h出)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h入为.XZ, mm ;h出为汲出的水深,mm。(A)前两天水深(B)加入的水深(C)两天前水深(D)本日白天水深B BA 口径 8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二P(h入-h出)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h入为加入的水深,mm;h出为.XZ,mm。(A)前两天水深(B)前一日白天水深(C)汲出的水深(D)本次(日)水深B CB- A -B 003 C 35口径 80 cm 蒸发器观测的日蒸发量计算A 口径 8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31、 =P(h入-h出)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h入为加入的水深,mm ;h出为汲出的水深,mm。BVA 口径 8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P -(h入h出)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h入为加入的水深,mm ;h出为汲出的水深,mm。79BXB-A-B 004 B 35口径 20 cm 蒸发器观测的日蒸发量计算A 口径 2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XZ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P为日降水量,mm ;Wi、W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当日)称得的蒸发器的质(重)量, g ; 31.4 为蒸发器内

32、每毫米水深的质量,B AA 口径 2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E = _亠P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31.4P为.XZ,mm ;W1、W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当日)称得的蒸发器的质 (重)量,g ; 31.4为蒸发器内每毫米水深的质量,g。(A)前两天降水量(B)时段降水量(C)两天前降水量(D)日降水量B D、-W2A 口径 2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 按式E P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31.4P为日降水量,mm ;W1、W2分别为.XZ和本次(当日)称得的蒸发器的质(重)量, g ; 31.4为蒸发器内每毫米水深的质量,g。(A)前两天(B

33、)上次(前一日)(C)两天前(D)本日白天B BA 口径 2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 按式 E = _W2- P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31.4P为日降水量,mm;W1、W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XZ称得的蒸发器的质(重)量, g ; 31.4 为蒸发皿内每毫米水深的质量,g。(A)前两天(B)前一日白天(C)本次(当日)(D)两天前(A)(C)E=3.p31.4(B)E-心一P31.4E=g.p31.4(D)E,W_P31.480B CB-A-B 004 C 35口径 20 cm 蒸发器观测的日蒸发量计算A 口径 2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 按式 E = _W

34、2- p 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 ;31.4P为日降水量,mm ;Wi、W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当日)称得的蒸发器的质(重)量, g ; 31.4 为蒸发器内每毫米水深的质量, g。BV、W +W?A 口径 20 cm 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 按式 E - - P 计算。其中,E 为日蒸发量,mm ;31.4P为日降水量,mm ;W-、W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当日)称得的蒸发器的质(重)量, g ;31.4 为蒸发器内每毫米水深的质量,g。BXB-A-B 005 B 35蒸发量计算出现负值和风沙量的计算订正A当实际的蒸发量很小,蒸发量算出负值时,一律作.XZ处理,并在

35、记载簿内说明。(A)零 (B) 10(C) 8(D) 5B AA由集沙器中收集到的一日或时段风沙量,均应烘干后称出其质量,然后按式.XZ将沙重折算成 mm 数。其中,h沙为风沙订正量,mm ;Ws为沙质量,g ; 1/800 为折算系数,mm/g。(A)h沙=800WS(B)h沙-800 - WS(C)人沙=80CWS(D)h沙-s800B DA由集沙器中收集到的一日或时段风沙量,均应烘干后称出其质量,然后按式h沙二WL将沙800重折算成 mm 数。其中,h沙为风沙订正量,mm ;Ws为.XZ, g; 1/800 为折算系数,mm/g。(A)水质量(B)沙质量(C)集沙器质量(D)集沙器加沙质

36、量B BA计算所得的风沙订正量,应.XZ蒸发量上。81(A)除在(B)乘在(C)加在(D)减在B CB-A-B 005 C 35蒸发量计算出现负值和风沙量的计算订正A由集沙器中收集到的一日或时段风沙量,均应烘干后称出其质量,然后按式h沙=算成 mm 数。其中,h沙为风沙订正量,mm ;Ws为沙质量,g ; 1/800 为折算系数,BVA蒸发量算出负值时,在数值前加“-”号。BXB-B-A(相关知识一水位观测一观测作业)B-B-A 001 B 35水尺编号代码A在水尺编号中,基本水尺编号代码为.XZ。(A) C (B) P (C) J (D) SB BA在水尺编号中,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编号代码为

37、.XZ。(A) L (B) P (C) J (D) CB DA在水尺编号中,C 为.XZ编号代码。(A)比降断面(B)基本水尺断面(C)流速仪测流断面(D)其他专用B CA在水尺编号中,P 为.XZ编号代码。(A)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B)基本水尺(C)比降水尺(D)其他专用水尺BBB-B-A 001 C 35水尺编号代码A流速仪测流断面水尺编号代码为C。BVA基本水尺编号代码为C。BXB-B-A 002 B 35水尺观测读数精度将沙重折800mm/g。82A水尺观测一般读记至.XZ。83(A) 1 mm (B) 1 cm (C) 1 dm (D) 1 mB BA水尺观测时一般精度要求为10 .

38、XZ。(A) m (B) dm (C) cm (D) mmB DA水尺观测一般读记至.XZ cm。(A) 0.1(B) 0.5(C) 1(D) 2B CA水尺观测.XZ读记至 1 cm。(A) 一般情况水位 (B) 特殊情况水位 (C) 所有水尺观测 (D) 河道水位 BAB-B-A 002 C 35 水尺观测读数精度A 水尺观测一般读记至 1 cm 。BVA水尺观测一般读记至0.5 cm。BXB-B-A 003B 35 水尺观测数值记载要求A水尺观测读数记载,一般以.XZ为单位记录,记至两位小数。(A) m (B) dm (C) cm (D) mmB AA某水尺观测的 m、dm、cm 读数分

39、别为 1、0、3,应记载为.XZ。(A) 0.103(B) 1.03(C) 10.3(D) 103B BA某水尺观测的 cm、dm、m 读数分别为 0、4、0 ,应记载为.XZ。(A) 40(B) 40.0(C)0.4(D) 0.40B DA水尺观测读记,一般以(A) 四位 (B) 一位BCA 水尺读数记载以 m 为单位,记至两位小数。BVA 水尺读数记载以 cm 为单位,记至两位小数。BXB-B-A 004B 3 5 水位基本定时观测时间m 为单位记录,记至 .XZ 小数。(C) 两位 (D) 三位B-B-A 003 C 35水尺观测数值记载要求84A水位的基本定时观测时间为标准.XZ,并应

40、记录至 1 min。(A)夏令时 8 时(B)北京时间 8 时(C)北京时间 10 时 D 夏令时 10 时B BA水位的基本定时观测时间为标准北京时间.XZ,并应记录至 1 min。(A)20 时 (B)10 时 (C) 8 时 (D) 6 时B CA水位的基本定时观测时间为标准北京时间8 时,并应记录至 1 .XZ。(A) min (B) s (C) h (D) dB AA水位的基本定时观测时间为标准北京时间8 时,并应记录至.XZ。(A) 0.5 min (B)1 min (C)1 h (D) 0.5 hBBB-B-A 004C 35 水位基本定时观测时间A水位的观测标准时间为标准北京时

41、间,基本定时观测时间为8 时,并应记录至 1 min。BVA水位的标准观测时间为标准北京时间,基本定时观测时间为8 时,并应记录至 6 minBXB-B-A 005 B 35 水位观测时钟校核要求A水位观测时钟校核,应.XZ将使用的时钟与标准北京时间核对一次。(A) 每年 (B) 每季度 (C) 每月 (D) 每天B DA水位观测使用的时钟,应每天将使用的时钟与标准北京时间核对.XZ次。(A) 一 (B)二 (C)三(D)四B AA人工水位观测使用的时钟,应每天与标准北京时间核对一次,时间误差不应超过.XZ s。(A) 60(B) 120(C) 180(D) 300B DA人工水位观测使用的时

42、钟,日误差不应超过.XZ min。(A)10(B)5(C)3 D2BBB-B-A 005 C 35 水位观测时钟校核要求A人工水位观测使用的时钟,日误差不应超过5 min,应每天与标准北京时间核对一次。BV85A 人工水位观测使用的时钟,应每天与标准北京时间核对一次,日误差不应超过BXB-B-A 006 B 35 水尺观读视线要求A在观测直立式水尺读数时,观测员的视线尽量与(A)水面(B)桩面(C)尺面(D)地面B AA在观测直立式水尺读数时,观测员身体应蹲下,差。(A)必须(B)要求(C)尽量(D)完全B CA在观测直立式水尺读数时,观测员身体应蹲下,差。(A)水面(B)视线(C)光线(D)

43、折光BDA为减小折光产生的误差,在观测直立式水尺读数时,观测员身体应蹲下,使视线尽量与水面 .XZ 。(A)相交(B)平行(C)相切(D)相连BBB-B-A 006C 35 水尺观读视线要求A在观测直立式水尺读数时,观测员身体应蹲下,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以减少折光产生的 差。BVA在观测直立式水尺读数时,观测员身体应蹲下,使视线完全与水面平行,以减少折光产生的BXB-B-A 007B 35 矮桩水尺观测要求A在观测.XZ水尺时,测尺应垂直放在桩顶固定点上观读。(A)矮桩式(B)直立式(C)悬锤式(D)斜坡式B AA在观测矮桩式水尺时,测尺应垂直放在桩顶.XZ上观读。(A)任意位置(B)桩面(

44、C)水面(D)固定点B DA在观测矮桩式水尺时,当水面低于桩顶且下部未设水尺时,应将测尺底部触及.XZ,读取2 min 。.XZ 平行,以减少折光产生的误差。使视线.XZ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 以减少 .XZ 产生的86与桩顶固定点齐平的读数,并在记录的数字前加“-”号。(A)桩顶(B)桩面(C)水面(D)垂直B CA 在观测矮桩式水尺时, 当水面低于桩顶且下部未设水尺时, 应将测尺底部触及水面, 读取与 桩顶 .XZ 齐平的读数,并在记录的数字前加“ -”号。(A)正面(B)固定点(C)桩面(D)侧面BBB-B-A 007C 35 矮桩水尺观测要求A在观测矮桩式水尺时,当水面低于桩顶且下部未设水尺时,应将测尺底部触及水面,读取与 桩顶固定点齐平的读数,并在记录的数字前加“-”号。BVA在观测矮桩式水尺时,测尺应垂直放在桩顶上观读。当水面低于桩顶且下部未设水尺时,应 将测尺底部触及水面,读取与桩顶齐平的读数,并在记录的数字前加“-”号。BXB-B-A 008B 3 5 悬锤式或测针式水位计观测要求A水位观测使用悬锤式水位计时,应使悬锤恰抵水面,读取悬尺在.XZ的读数。(A)固定点(B)水面(C)任意点(D)悬崖边B AA观测悬锤式或测针式水位计时,应使悬锤或测针.XZ水面,读取悬尺或游标尺在固定点的读数,并在记录的数字前加“ -”号。(A)埋入 (B)高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