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袁州区)【解析版,含答案】_第1页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袁州区)【解析版,含答案】_第2页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袁州区)【解析版,含答案】_第3页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袁州区)【解析版,含答案】_第4页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袁州区)【解析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1唐朝造船业发达的城市是(    )A.洪州           B.宣州                 C.洛阳             D.益州2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

2、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 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A.B.C.D.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中的“商业革命”表现在( )A.坊市制度被最终打破B.“胡风”、“胡俗”在城市流行C.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D.政府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市

3、场4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5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6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

4、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7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了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个体农耕 D铁犁牛耕8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或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政府财政危机ABCD9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

5、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10假设唐代一位洛阳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是( )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 带着飞钱经大运河从江南运送地方特产到长安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A、 B、 C、 D、11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 B.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D.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12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

6、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A B C D13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其表现是( )A耦犁的推广 B耧车的发明C耕耙耱技术的形成 D曲辕犁的出现14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7、”。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15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宋代统治者是“重商主义”者,太祖赵匡胤曾经表示 ,应“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

8、享天年”,至神宗时,居然令众“政事之先,理财为急”,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材料均摘自穆晓军著财经简史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材料二: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提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他认为隋唐时代开始,“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 “唐代中叶开始,改为两税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经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另一方面,君主和人民中间等级的官吏亦改为选举”,“官吏从君主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经济亦有显著变化,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以上材料转引自李华瑞20世纪中日“唐宋

9、变革”观研究述评请回答:(1)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现代”大转型。(10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内藤虎次郎所说的“人民从贵族手中得到解放”的表现。(4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时期主要随葬品人殉情况新石器时代各种石器和陶器;中、晚期墓葬中还广泛发现猪、羊、狗等家畜秦汉以前平民墓葬中随葬品多为陶器,而王公贵族墓葬中则多见各种青铜礼器殉葬奴隶竞有数百人之多秦汉时期随葬品中的青铜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美漆器和各种丝织品有所收敛,代之以木俑、陶俑魏晋南北朝瓷器与陶俑平分秋色很少有人殉唐朝瓷器与陶俑,三彩陶器尤为突出宋朝玉器、铜器、乐器、礼器、生活用品、

10、陶器、瓷器、金器、银器、兵器等各种工艺,种类日益丰富宋无人殉;辽,金,元,有人殉明朝同宋朝明初,有人殉;明英宗结束了殉葬制度清朝同宋朝殉葬制度再次重现,康熙时结束殉葬制度。据表格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随葬品特点变化的认识。18(12分)在历史上,丝绸之路对中外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分为陆地和海上两条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线与南线。南方丝绸之路始于春秋末期。阅读下列表格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回答问题。汉朝唐朝两宋路线从今天广东东南亚和南南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

11、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管理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对朝贡使团则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货物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

12、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唐朝造船业发达城市是洪州,洪州可造海船500艘,有“海上霸王”之称。故选A。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出现的各坊情况来看,出现了交易的地方,这说明商业活动空间有所突破,因此正确;材料中店铺林立反映了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正确;商品交易“昼夜喧哗”反映了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因此正确。故选C。错误,材料并未出现沿街而市的信息。考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用史学观点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宋朝商业革命的特点有:

13、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币的出现;市、坊界限被打破。注意“商业革命”的含义,宋朝市坊制度最终被打破,商品经济发达,故选A.。B项“胡风”、“胡俗”在城市流行是指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表现,C项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朝的柜坊,所以BC时间不符,D项表述与北宋放宽对市场的管理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有关内容。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材料中“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14、。B正确。故本题选B。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从材料可知,明代的时候,松江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出现“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的局面,说明棉花成为当时松江的主要作物,所以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特点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意在考查近代中国的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到材料中的“我朝藩服分二类”等关键信息,龚自珍认为西洋诸国仍为清朝的藩属之一,也就足以说明他

15、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材料是反映不足的现象,而不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等,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魏源、龚自珍等思想家“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伐木”“纵火焚烧”的信息可知,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故A项正确;石器锄耕是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故B项排除;C D都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传统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8.【答案】A【解析】理解赋税政策的含义

16、,赋税是农民对国家的义务,交给国家不是给地主,所以排除。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制度是均田制,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BC项排除;均田制不能克服土地兼并,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1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唐朝时期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所以项活动不会出现;项符合唐代社会发展状况,故选C项。考点:

17、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的变迁11.【答案】D【解析】略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要从历史史实出发,即论从史出。从表格中的内容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比较发达;“郡城之东、盛泽镇、王江泾镇、南浔镇”的发展,体现了市镇的繁荣。故、符合题意;、与材料不符。所以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江南经济的发展1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隋唐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本题选

18、D选项。A、B项是在汉代使用的生产工具;C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曲辕犁1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由此可知讲的“公田”指的是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

19、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它还保留有原始社会公有制下农村公社对土地管理的某些形式或曰外壳,但其性质已是一种奴隶制下的土地剥削制度。所以答案选。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井田制1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棉纺织业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以来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明代后期已经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衣料的主要来源,故A符合题意;明朝政府曾实行“海禁”政策,西方和中国交流还很少,故B与题

20、意不符;明朝后期民营手工业发展较快,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C排除;丝织品一般贫民使用不起,故D错误。所以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16.【答案】(1)政治: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三衙,体现了权力的制衡。(4分)经济:土地买卖、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出现、货币经济的普及、货币的虚拟化,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3分)文化: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开放了社会等级;由贵族向平民化。(3分)(2)土地私有制(或者个人土地所有权)的进一步确立;人们对地主和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摆脱;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取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均等机会。(4分)【解析】试题分析:(

21、1)政治上,李世民设计的“管理结构”是一种“三权分立”的均衡结构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经济上,“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思想上,宋明理学产生、科举制发展、三大发明西传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确立不仅使人民经济方面获得一定的解放,而且是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下层民众通过科举制取得了参与国家权力的均等机会,一方面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使部分平民进入了官僚队伍,这都是平民获得一定政治解放的表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选官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

22、;封建土地所有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17.【答案】随葬品的出现与发展,反映了古人有灵魂不死和孝的观念,具有迷信色彩。(3分)随葬品因主人的地位不同而有差异,说明古代贫富差距明显。(3分)随葬品伴随时代发展特点有变化,种类更加丰富,制作技术不断提高,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不断变化。(3分)人殉的逐渐消失,反映出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逐渐接受了中原先进的文明)(3分)【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一使用随葬品的原因即随葬品的出现与发展,反映了古人有灵魂不死和孝的观念,具有迷信色彩;二由“平民墓葬中随葬品多为陶器,而王公贵族墓葬中则多见各种青铜礼器”可以得出不同身份等级的人随葬品数量不同,反映出随葬品因主人的地位不同而有差异,说明古代贫富差距明显。,三随葬物品经历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种类较多的演变可以得出随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