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三辑)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_第1页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三辑)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_第2页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三辑)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_第3页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三辑)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_第4页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三辑)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三辑)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南宁)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2(2016台州)在番茄上相隔肯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电极是番茄电池的正极B番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子将铜电极流出D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3(2016聊城)由燃烧的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全部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肯定会引起爆炸C水能灭火主要是由于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由于隔绝了空气4(2016漳州)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5(2016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肯定是燃烧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是化合物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

3、的着火点6(2016西宁)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肯定会生成二氧化碳7(2016重庆)目前,很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上升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会上升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2016郴州)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火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

4、到着火点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9(2016海南)据报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于2016年6月下旬在海南文昌放射,火箭接受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氧是助燃剂 B煤油是燃料 C液氧是混合物 D煤油是有机物10(2016盐城)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试验装置,有关该试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取燃烧产物,减轻污染11(2016威海)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肯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肯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

5、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12(2016泰州)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由于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集中,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3(2016绍兴)如图试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14(2016云南)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铜片上的红磷

6、不燃烧是由于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试验中水的作用是供应热量及隔绝氧气15(2016盐城)以下燃料中对环境最友好的是() A煤 B石油 C氢气 D自然气16(2016岳阳)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平安学问推断,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马上用锅盖盖灭B发觉燃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通风C眼睛里溅入药液,马上用水冲洗,切不行用手揉眼睛D患病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17(2016娄底)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逃离,并拨打119B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集中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

7、隔离带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肯定会燃烧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18(2016湘潭)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行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平安通道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逃命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19(2016湘潭)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可马上盖上锅盖灭火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由于隔绝了氧气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20(2016十堰)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

8、学问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肯定要验纯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三辑)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南宁)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分析】此题是关于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推断问题,解题时必需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问题【解答】解:A化学变

9、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取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所以化学变化中肯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对的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故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故错误;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化学反应而获得的,故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型时,在把握能量来源和利用的基础的同时,可以借用排解法进行筛选,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2(2016台州)在番茄上相隔肯

10、定距离分别插入铜片和锌片,即为番茄电池,将铜片、锌片与电压表相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电极是番茄电池的正极B番茄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番茄电池形成通路后,电子将铜电极流出D将电压表直接接在该番茄电池上,会损坏电压表【分析】依据金属的活泼性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解答】解:A、锌作该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B、番茄电池工作时,将消耗化学能,产生电能,所以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B正确;C、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从铜沿导线流向锌,电子从锌流向铜,故C错误;D、选择合适

11、的量程,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番茄电池电压,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明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极的推断来解答3(2016聊城)由燃烧的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全部物质都能燃烧B燃烧肯定会引起爆炸C水能灭火主要是由于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由于隔绝了空气【分析】A、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依据爆炸产生的条件分析;C、依据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分析;D、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解: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故A错误; B、燃烧不肯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C、水能灭

12、火主要是由于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转变,故C错误;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由于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毁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4(2016漳州)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B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C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D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分析】A、现象不同是由于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B、依据的差异解答;C、现象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D、

13、依据热水的作用解答【解答】解:A、现象不同是由于到达白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不燃烧是由于没有达到着火点,故A正确;B、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中的白磷与氧气不接触,通过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故B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它的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80,故C正确;D、热水除了供应热量,还能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同学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学问点的把握状况5(2016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肯定是燃烧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

14、定是化合物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A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肯定是燃烧;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属于化合物;D一般的,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上升或降低【解答】解:A由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会变化,分子的种类肯定转变,分子的数目可能转变,故正确;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肯定是燃烧,如通电的电灯,故错误;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肯定是化合物,例如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但是不属于化合物,故错误;D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喷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使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以下,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概念、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方面的学问,可以依据已有的学问进行6(2016西宁)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肯定会生成二氧化碳【分析】A、依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B、依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解答;C、依据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解答;D、依据含碳元素的物质全燃烧时,肯定会生成二氧化碳解答【解答】解:A、可燃物燃烧不但要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B、空气中混

16、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能转变,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故错误;D、氢气不含碳,但能够燃烧生成水,不是二氧化碳,故错误答案:B【点评】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灭火时,只要使其中一个条件不满足就可灭火7(2016重庆)目前,很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上升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会上升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分析】A、依据

17、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B、依据灭火的条件解答;C、依据着火点市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解答;D、依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解答】解: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上升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故正确;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故正确;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上升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转变,故错误;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故正确答案:C【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行,而只要实行一种灭火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要留意理解8(2016郴州)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火

18、上浇油: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B钻木取火: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吹灭烛火:降低着火点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因而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故错误B、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木时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物质的内能增加,从而使得温度上升,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正确;C

19、、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由于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错误;D、向着火的电器上浇水,可能会因水的导电性而使扑火者触电,或引发电路短路布引起更大面积的燃烧,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把握促进燃烧的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2016海南)据报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于2016年6月下旬在海南文昌放射,火箭接受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氧是助燃剂 B煤油是燃料 C液氧是混合物 D煤油是有机物【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液氧具有助燃性,是助燃剂,正确;B、煤油

20、具有可燃性,是燃料,正确;C、液氧是纯洁物,错误;D、煤油属于有机物,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学问,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学问进行10(2016盐城)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试验装置,有关该试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取燃烧产物,减轻污染【分析】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易造成污染【解答】解: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

21、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取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11(2016威海)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肯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肯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分析】A、依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推断;B、依据爆炸的条件分析;C、依据燃

22、烧的定义分析;D、依据灭火的措施分析【解答】解:A、燃烧不肯定有火焰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应当还产生大量的热或气,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C、物质跟氧气也可能发生缓慢氧化,如铁的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D、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一种措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把握燃烧的概念、特征、现象和灭火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16泰州)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由于木桌椅不是可燃物B防止森林大火集中,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C油锅着

23、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可燃物燃烧时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氧气依据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分析即可【解答】解:A木桌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由于其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错误B开挖隔离带,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灭火,所以错误;D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由于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反应

24、,燃烧在为人带来热量服务于人类的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灾难,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为人类供应了平安利用燃烧反应的保障,是中考的热点题目之一13(2016绍兴)如图试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A有可燃物 B有助燃剂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火焰直接接触【分析】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解: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所以装置中火柴头燃烧,是由于与空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火柴梗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是由于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为:C【点评】物质

25、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行14(2016云南)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由于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试验中水的作用是供应热量及隔绝氧气【分析】A依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B依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C依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依据试验中水的作用来分析【解答】解:A白磷和红磷都具有可燃性,均为可燃物,红磷没有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故错误;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其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故正

26、确;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正确;D试验水的作用是:供应热量和隔绝氧气,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同学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学问点的把握状况15(2016盐城)以下燃料中对环境最友好的是()A煤 B石油 C氢气 D自然气【分析】依据常见燃料燃烧的产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推断即可【解答】解:A、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B、石油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D、自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在上述四种燃料中,比较抱负的是氢气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燃

27、料燃烧的生成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16岳阳)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平安学问推断,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马上用锅盖盖灭B发觉燃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通风C眼睛里溅入药液,马上用水冲洗,切不行用手揉眼睛D患病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分析】A依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B依据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时可能发生爆炸,应当严禁开启排气扇进行解答;C依据腐蚀性药品的特点推断;D依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正确;B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或者

28、电火花时可能发生爆炸,应当严禁开启排气扇故错误;C腐蚀性药液对人体具有腐蚀性,所以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马上用水冲洗,切不行用手揉眼睛,故正确;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气体的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发生爆炸以及有关正确处理试验事故的学问,都与生活紧密联系,是个重点17(2016娄底)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逃离,并拨打119B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集中路线前

29、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肯定会燃烧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分析】A依据火场逃命的方法来分析;B、依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C依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依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全部可燃性气体分析【解答】解:A、为避开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B、将大火集中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需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需与氧气

30、接触,二者缺一不行,故错误;D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全部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学问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同学留意防火,加强平安意识及学会自救力量,生疏自救方法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学问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18(2016湘潭)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行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平安通道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逃命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

31、号【分析】A、依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分析;B、依据火灾中逃命的正确方法分析;C、依据火灾中会停电等分析;D、依据火灾中逃命的正确方法分析【解答】解:A、身上着火假如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淌,供应更充分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行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A方法正确;B、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这些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急,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平安通道是正确的做法,故B方法正确;C、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故C方法错误;D、逃命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削减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