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一预录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_第1页
2009届高一预录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_第2页
2009届高一预录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_第3页
2009届高一预录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_第4页
2009届高一预录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届高一预录班语文适应性测试题命题人:李志才 审题人:汪林庆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1(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仲(zhòng)裁      阿()谀         入场券(quàn)      捕(p)风捉影B袅娜(nuó)        勒(li)紧  

2、     嚼(jué)舌头        百孔千疮(chung)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u)面        一语中的(dì)D柏(bi)树     

3、60;  模(mó)具       配给(j)制          否(p)极泰来2(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巧  磨砺    赝品    浅尝辄止B.赦免    落寞    蓬蒿    好高骛远C.哂笑  自诩  

4、;  告馨    倍道兼程D.辍学    倩影    消弭    功亏一匮3(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

5、,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4(四川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C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张

6、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近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

7、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辣持树端的鹰、

8、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

9、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6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7下列古代咏

10、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8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A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B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景中情”和“情中景” 情不虚情,景非滞景C景中情 情中景 情景互生D“景中情”和“情中景” 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情景互生9根据原

11、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12、;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

13、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14、#160;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

15、160;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专以射为戏                      

16、;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是杀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

17、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2)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3)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四、(共14分

18、)14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台 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5填空(6分)(1),却话巴山夜雨时。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3),恨别鸟惊心。 (4)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 (5)落红不是无情物,。 (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墙上

19、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梦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怒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

20、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湖源湖落。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

21、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严,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赠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实。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果是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的雪一样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

22、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笔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鸵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黑令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16.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17.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18.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6分)19.文章写到“不朽”的“时间”“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6分)20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