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新_第1页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新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一单元测试卷寄语: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复习巩固满分 150150 分,其中卷面分 5 5 分。考试时间 120120 分钟题号-(一)(二)(三)写作卷面总分得分语文积累与运用 1717 分1 1、阅读回延安节选,完成(1 1)(4 4)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2 2 分)铺(p p u )糜(m mei )(2 2) 、补全横线上的诗句(2 2 分)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3 3

2、) 、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2 2 分)( 拟人 )和(对偶 )(4 4)、 诗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什么手法(2 2 分)(比兴)2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 1)(4 4)乡村的夏夜,是一首玲珑可人的小令。以平阔的房顶为床,以缀满星星的夜空为被,手执蒲扇轻轻摇一一你就躺在诗的意境里了。天河在很近的地方“哗哗”流淌,波光闪闪,似乎还有活泼的锦鳞熬游浅底。斑鸠声声敲打着静 mimi 的夜色。可爱的蛙们用宋词的韵律,唱着农人千年的梦歌。还有那薄薄的虫鸣之声,如一把曼陀林在温柔地鸣奏,如一支洞箫在朗星下湖波上独 奏着,如一股清泉淙淙地从溪石间流过(1 1)、根据拼

3、音写出相应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3 分)缀(zhuzhu i ) 汩汩(g g u ) 静(mimi)(谧)(3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熬游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遨游 ”(2 2 分(3 3)、根据语境,为“玲珑” 一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2 2 分)A A 玉声 B B精巧细致 C C 灵活敏捷(4 4) 、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排比 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 (2 2分二、阅读 7373 分(一)陪父亲看戏 2121 分1一个春寒料峭的周末, 我从城里回家乡的小镇,2去看望住在我妹妹家的父亲。由于临时有事,启程晚了些,到了妹妹家已经好吃午饭了。2吃完饭,在客厅里跟父亲喝茶聊天,一向

4、爱聊天的父亲似乎有些心神不宁,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我问他有事,他说没事。妹妹进来说,父亲要去看戏。3原来,镇子里新开辟了一个农贸市场, 请来县剧团以示庆贺,演的是老戏。父亲是个 戏迷,早就打听着这一好消息。 因为我刚回来,父亲觉着应该在家陪我聊聊,可是又惦记 着看戏的事。4一听看戏,我也来了兴致,因为许多年没在老家看戏了。不过,我对那些老掉牙的老戏倒不怎么感兴趣,目的是再重温一下在乡村看戏那种情景。于是,我提出跟父亲一块去看戏,父亲听了高兴得像个孩子,提起马扎就要走。5戏台搭在露天市场上, 从妹妹家到市场有三里多路。我要搀扶父亲,父亲却不肯,非要自己走不可,父亲一辈子就是这么个犟脾气。 路

5、窄,看戏的人多,说说笑笑,欢天喜地, 我跟在父亲后边。年轻时如铁塔一般高大壮实的父亲, 如今毕竟老了,腰背弯得非常厉害, 人整个地缩了一大截。望着父亲的佝偻的背影,我忽而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看戏的情形。6那时,镇子在农闲时节,有时请来剧团演出,一般是在晚上。我们村离镇子有五六里地。父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十分喜欢看戏,特别是那些老戏,他对戏中的那些人物和 情节能够如数家珍,甚至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过许多段戏文,高兴的时候还自个儿哼哼上几句。因此,一有演出,父亲就带上我徒步去镇子上看戏。戏台前面的好位置,早就让镇子上的人占去,我们大都是站在后边,远远地看戏台。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我一边吃着父亲买来的

6、糖球之类的,一边洋洋得意地看戏。其实,那时我年龄小, 根本看不懂那些装扮怪异、拖着长腔的老戏,只是爱跟着父亲来凑热闹。吃完了糖球,不多会儿就迷迷糊糊地 睡着了,父亲就把我驮在背上或抱在怀里。几乎每次散场,都是由父亲背着我回家。7想着如烟的往事,看看年迈体衰的父亲,陡然心中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楚。8人山人海,挨挨挤挤,我搀扶着父亲,终于寻到了一个靠近戏台的好位置。刚刚坐定,戏就开演了,演的是吕剧王定宝借当,这是父亲最爱看的老戏。父亲满面喜色,仰着头,腆着脸,不停地吧哒着旱烟袋,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真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父亲 那十分投入忘情的样子,我心里偷偷地直发笑。9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 是城

7、里一位要好的同学打来的,催促我赶紧回去,说晚上去某宾馆参加同学聚会。犹豫片刻,看看身旁陶醉戏中的父亲,然后断然回绝了,说在老家陪父亲看戏。10红日西沉,戏才演完。父亲饶有兴致,似乎意犹未尽,一路上唠唠叨叨,评说剧情和 角色,父亲十分高兴。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3.3.父亲本想去看戏但为什么我问他有什么事时他说没事?3 3 分因为“我”刚回来,父亲觉着应该在家陪“我”聊聊,可是又惦记着看戏的事。 4 4“一听看戏,我也来了兴致”是不是我和父亲一样喜欢看戏?4 4 分不是,因为我想重温一下在乡村看戏那种情景 5 5“年轻时父亲缩了一大截”这句话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突出了什么?5

8、5 分这句话对人物进行了外貌描写。突出了父亲老了6 6、文中说“想着往事难言的酸楚”联系全文发挥想象说说作者当时有怎样的心理活 动4 4 分父亲当年是多么高大,可是如今却老了7.7.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陪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这句话的5 5 分父亲从“我”小的时候照顾“我”到大,“我”陪着父亲看戏,这是他的爱好,做子女 的孝敬他,当然幸福。3(二)家乡的渔鼓 2626 分1我出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几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小 人书,能滋养我干涸而荒芜心灵的就是乡村渔鼓了。相传渔鼓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种劝善方式,后来演变成历史小说、 神话典故的传播载体传入民间。

9、渔鼓这种器乐是用三尺左右的圆竹筒,外敷油漆,一端用猪或羊的护心皮或鱼皮绷蒙做成的。演奏时左臂斜抱鼓,用右 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 合说唱。简板的尺寸、质地各有不同,一般以竹木制作,长者约五十厘米,短者约二十五 厘米。一面渔鼓、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乡村的渔鼓艺人行走天下,云游四方。2童年的印象里,到村子里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隔三差五地来一个,大都以乞讨为生,现在想来,或许是受“蓝采和持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的影响, 渔鼓仿佛是为募捐化缘量 身定做的工具。多年后,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的情境: 每当大门口有“渔鼓拍到主人家, 六畜兴旺人丁发”

10、 之类的渔鼓词唱起来, 母亲总会接过艺人的大搪瓷缸到自家的泥缸里舀上半碗粮食端到门口, 唱渔鼓的人便会将随身背着的布袋打开,将粮食倒进去。有时遇上家人正在吃饭,唱渔鼓的人便会递上一个大碗,让母亲给他盛上一碗热饭, 夹一些菜卷在煎饼里。接过饭菜,唱渔鼓的人收起渔鼓和简板,蹲在门口的大槐树下香甜地吃起来。吃完,有时还会唱上一段十三款或张果老逃婚以示感谢,俚语民谣,声情并茂,唱 完拱手而别,再前往下一家。3三十年前,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渔民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助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红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请来一班渔鼓艺人,常常是唱到大天亮,一个人唱累了下去休息, 另一个人

11、接着上场, 轮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 方的村民都来看热闹。 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孩子,每每周围十里八村有唱渔鼓的,总是追着看热闹,不顾饥寒,乐而忘返。那时,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 喜庆活动,往往在村中学校的操场上搭个舞台,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听渔鼓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场面比较隆重。其他情况下大多因地制宜。4人们多称渔鼓艺人为“先生”,因他们要穿长袍马褂。演出之前,“先生”敲响渔鼓,听众来得差不多了,然后开书。说唱时,坐唱为主,兼有站立和走动。说、唱结合,讲究赶板、夺词,叙述故事时则强调情、气、神的表现。唱渔鼓的师傅不仅会演唱,而且 会说故事、会表演,技艺高超的还精通口技。说唱时

12、,可根据不同情节或情绪的变化,产 生快慢不同的节奏。 鼓与板相配合,板以重拍为主,通常以五鼓三板进行伴奏。印象中的 唱渔鼓类似于说书,但不同的是要以渔鼓来伴奏。渔鼓的故事丰富多彩,有缠绵缱绻的男 女恋情,有闻所未闻的历史掌故, 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传说,但更多的还是风云际会的英雄传奇,像三国水浒西游杨家将岳飞传之类,内容绝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5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都很难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然而,我对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乡村渔鼓,却有着独特的感情。我爱声声渔鼓,它像家乡的大运河一样在我心中长流不断,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风韵, 犹

13、如穿越岁月时空的天籁之音,在我耳畔久久回响。“咚咚咚一一”暮霭中,童年的渔鼓声又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8 8 渔鼓的演奏方式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话回答(4 4 分)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合说唱9 9、 选文主要描写了哪几种渔鼓艺人的故事?6 6 分4主要有三种:以乞讨为生的渔鼓艺人;为红白喜事助兴的渔鼓艺人;类似说书的渔鼓“先 生”1010、 作者为什么对渔鼓有着“独特的感情”?5 5 分是因为渔鼓包含着浓浓的乡情风韵,我怀念家乡的渔鼓,

14、 它带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不能忘怀。1111、如何理解本文划线句 “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的意思?6 6 分“亲切”是因为“我”对乡村渔鼓有着独特的感情, 时时在耳畔回响;“遥远”是因为“我” 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 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 都很难觅到 说唱渔鼓的艺人了。1212、简要分析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选文和课文安塞腰鼓有什么不同?5 5 分课文安塞腰鼓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而选文只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安塞腰鼓是气势磅礴的,而渔鼓是包含着浓浓的乡情风韵(三)社戏节

15、选 2626 分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 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 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 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

16、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 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313、 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4?4 分“飞”。 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1414、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 ?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ACAC)4 4 分A.A.第一段第 3 3

17、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 术的熟练。B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D. 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1515、 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6 6 分第一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活泼轻松)第二段“但我却还以为

18、船慢。”( 急切 焦虑 )第三段我的心也沉静, 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惘然 陶醉 )16.16. 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 ? ?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D D ) 3 3 分A.A. 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B.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C.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517.17.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9 9 分(1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 ?)欢喜轻快的心情(2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 以“踊跃”写山有何效果 ? ?“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什么心情 ? ?) 这是比喻说法,以“踊跃”写山,将静的山写活了,同时也反衬出船行之快。“我却还以为船慢”突出了我的急于看社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