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语文上册古文部分知识点归纳及练习21陈涉世家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出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成语及名句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3、重点实词適"谪":强迫。 屯:停驻 会:适逢;亡:"逃亡"; 举大计:发动起义 等死:同样 ;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数谏:屡次间令:暗中;唱:通&
2、quot;倡",倡导 笞:用鞭、杖打。 宁:难道 4、重点句子翻译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王候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5、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6、理解背诵: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陈胜为起
3、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篝火狐鸣)3)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人物欣赏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判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8、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9、文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口号是:
4、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0、为什么用这样的策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11、"取得了什么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1)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2)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13、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4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1)鱼腹罾书2)篝火狐鸣14、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
5、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语句。17、最能表现陈胜、吴广决心造反(起义)这一行为的句子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8、陈胜、吴广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义队伍发展的情况如何?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19、陈胜、吴广起义在全国的影响如何?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0、陈涉世家中陈胜
6、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的卓越的宣传能力的一句话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1、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22、本文线索:陈胜、吴广的活动24、本段文字体现出少年陈胜怎样的个性?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本段文字展示了陈胜少年时的志向。"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燕雀安知之志哉!"展现其远大理想。这是为以后的领导起义作伏笔的。作者选择了&
7、quot;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25、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6、从陈胜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个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并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口号,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有"鱼腹藏书"、"篝火狐
8、鸣"两项,这与当时敬鬼神观念的普遍存在有关,可以巩固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领导地位。表现了陈胜的才智与卓越的领导才干。唐雎不辱使命 4、文言词语解释:(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2)词类活用: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扩充"。)天下
9、缟素(缟素,名词用如动词,穿丧服。)(3)解释下列重点词:加惠(给予恩惠。) 怫然(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冠,帽子。跣,赤脚。)抢地(撞地。抢,碰、撞。)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色挠(指变了脸色。挠,屈服。)谢(道歉。)谕 (明白,懂得。)8、一词多义使: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动词,派,派遣)子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徒:A、免冠徒跣(动词,光着)B、徒以有先生(仅仅,只) 夫:A、此庸夫妻之怒(名词,指成年男子) B、夫专诸之刺王僚(发语词,不译) 怒:A、怀怒未发(形容词,愤怒
10、) B、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虽:A、虽然,受地于先王(表转折,虽然) B、虽千里不敢易也(连词,即使)以:A、以头抢地耳(用) B、而安陵以五十里地存者(凭借) C、徒以有先生(因为)与:A、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 B、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和,同)于:A、受地于先王(从)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者:A、以君为长者(.的人)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之: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词,的) B、专诸之刺王僚也(用在
1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课文主旨本文通过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保全了国土的故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13、关于正直的名言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谚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谚语 志无虚邪,行必正直。-春秋管仲 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唐 寒山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郭吉安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了。-莎士比亚 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直为最好。 -英国谚语
12、 讲真话的人不需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 -马克?吐温(二)关于人物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7、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识”表现在: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认识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胆”表现在:(1)与秦王对话中,当秦王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即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2)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
13、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3)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表达了效法“布衣三士”的决心,“挺剑而起”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最终不辱使命。8、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9、唐雎列举布衣三士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歌颂布衣三士的壮举,表达要效法他们,坚决维护国家尊严,与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10“挺剑而起”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义无返顾,坚决斗争的精神11、秦王对唐雎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了秦王什么本质?前倨后恭 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12、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结尾一段作用:反衬出唐雎的有智有勇,胆识兼备,坚强无畏的斗争精神)(四)主观发挥题14、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企业统计年终工作总结
- 慢行系统贯通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 国内大循环战略的实践路径
- 光伏电站光伏区技改项目实施方案(模板)
- 工业园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 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卷 含解析
- 上下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 2025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 汇编3份
- 毕业设计选矿厂设计方案答辩
- 西南大学《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4年餐厅服务员(高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评分标准2023版
- GB/T 10433-2024紧固件电弧螺柱焊用螺柱和瓷环
-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道路交通设施红绿灯运维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后附答案)
- 不定代词知识点综合讲解及习题专练(附答案)
- 2024届高考英语读后续写微专题 情感描写 教学设计
-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年统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
- 管道天然气居间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