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课题 及朱元思书 调整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1、本文出现的生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个别词语的特殊用法,以及本文的重点句子。背诵全文(落实到默写)。2、根据注释、工具书或教师的点拔,较好地直译本文。过程及方法:通过个性化的朗读,揣摩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修改化的朗读,揣摩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通过修改化的朗读,揣摩作者借助文本表达的情感。自读感悟 合作交流 问题探究教学准备布置预习(看注释,读通读顺课文,查阅作者相关资料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抒发的情感;录音机,磁带)板书设计山水风景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画面特征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水之静澈:缥
2、碧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一静一动富于变化相得益彰水之湍急:甚箭若奔山之形貌:夹岸寒树山之态势:竞轩邈争千百成峰 绘形绘色绘声山之声音:泠泠作响嘤嘤成韵千转不穷百叫无绝山之晦明:在昼犹昏有时见日寄情山水,心旷神怡。钟爱自然,鄙弃世俗。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示标导入: 我们常常这样地赞美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锦绣河山;自古以来,有多少画家,用他们的画笔描绘着我们的祖国;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诗篇歌颂着我们的祖国。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诗人和文学家笔下的祖国山河: 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今天,我们再一起随着吴均的引领,去欣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风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打开书本。(题解:书,即书
3、信。杜甫诗“家书抵万金”)二、查学诊断 1、作者简介: 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急湍(tun) 轩(xun)
4、邈 泠泠(líng) 经纶(lún) 横柯(k) 三、导学施教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
5、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
6、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 3).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四、练测促学赏图背诵课文五、反馈延伸六、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课文2、积累课文词句第二课时一、示标导入背诵导入新课二、查学诊断1、及朱元思书的作者_,是_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 _”解释下列划线字词。2、风烟俱净( )(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三、导学施教1、问题:在作者的眼里,
7、一百许里的富春江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通过你的读书理解,你认为这里的山“奇”在哪里,这里的水又“异” 在哪里?要求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注意听读的语气、语调等)2、问题:身处此山此水,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3、教师:我们要更好地理解文章,唯一的门径就是读,指导诵读:(出示问题)学生间相互探究、纠正、补充。听范读(或录音)范读后,由学生模仿读一至三遍。然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阅读,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悟义:1、学生根据在读的过程中的理解,结合注释、工具书等,对文章进行直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2、学生交流译文,相互评价,有争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之。3、教师强调:例,急湍甚箭。猛浪
8、若奔互相轩邈横柯上蔽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重点理解: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用文中的原句回答。A、文中最能反映作者随心所欲、心神无束的一句是。B、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一句是。C、文中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蓬勃向上之势的一句是。D、小石潭记中有一句:“潭中鱼可百许头,影布石上。”本文中有及之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E、三峡中有一句:“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 本文中有及之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1、请学生思考:作者在本文中寄情山水,一个“从流”的“从”字就及出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和自己的惬意之情,并表达了自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独特感受。试问:作者
9、为什么会有的感受?小结:山水之美世俗之恶官场之险。2、我们说本文“文质兼美”,请你找出有关的语句,简单地品评一下。四、练测促学(1)写水异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 _ _和 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 觉和 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3)简单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4)比较三峡及及朱元思书的异同。(3分)A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共同特征。B,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及朱元思书则通过猿
10、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五、反馈延伸课后研讨及练习三作业设计及布置六、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练笔:给富阳至桐庐写一段导游词预习五柳先生传,了解作者,能通读课文教学反思项目课题 五柳先生传调整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过程及方法:1、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读通文言文。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真谛,把握课文的主旨。2、否定句
11、的特点和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 录音机 朗读磁带板书设计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示标导入(一)、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及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回
12、忆。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及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
13、迎。(三)、本文文体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查学诊断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 hè )箪(dn )汲(jí )戚(chóu)欤(yú )觞(shng)俦(chóu)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领会书中的意思)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于是,就)3)环堵萧
14、然,不蔽风日。(空荡,空寂)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高兴的样子)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三、导学施教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放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2.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3.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4.检查预习效果,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一词多义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 造饮
15、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特殊句式的理解: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省略句:闲静少言四、练测促学本文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文学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学生试背课文,最好能当堂背会。五、反馈延伸六、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2 、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 示标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五柳先生”,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二、查学诊断试背课文(齐背)。三、导学施教一)课文探究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
16、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讨论明确:明确:1.文章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2、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生活态度3.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4.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隐者风范)五柳先生生活状况:
1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安贫乐道)五柳先生的志趣主要表现在: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好读书,不求甚解 (书中求乐)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率真放达 )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全文,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二)思考讨论: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不戚戚于贫贱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不汲汲于富贵 照应:“不慕荣利”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四、
18、练测促学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5、赞语中哪句话及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讨论明确:1、宅边有五柳树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3、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不汲汲于富贵五、反馈延伸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讨论明确:“不”字为一篇眼目 课文中共出现九处否定句表现其思想性格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淡泊宁
19、静“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恬淡自足“不求甚解” 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家贫不能常得” 开朗乐观“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 ” 耿直率真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及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及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作业设计及布置六、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请用自赏自嘲的语言介绍一下自己,可以是个完整的小传,也可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3、预习马说,完成小练习册基础积累部分项目课题 马说 调整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提高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0、,尝试让学生自己翻译通解全文过程及方法:1、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培养学生学生对人才的认识2、使学生根据手中的资料自己翻译课文,分析课文的深层含义,准确把握韩愈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韩愈以良马谓英雄,写知遇之难,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教学难点理解韩愈以良马谓英雄,写知遇之难,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熟读课文,搜集作者资料及有关马的文化内涵的资料板书设计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托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 物 寓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 意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示标导入由韩愈起名的故事导入。
21、0; 有一个少年父母早亡,从小就由哥嫂抚养。转眼到了入学的年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字书,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给弟弟选定一一个合意的学名。少年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样的学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着他们都要做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的字,且含义更要讲究点才好。”少年听后,立即说道:“嫂嫂,你不必再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郑氏一听,忙将字书合上,问弟弟道:“愈字有何佳
22、意?”少年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作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嫂嫂听后,拍手叫绝:“好!好!你真会起名,好一个愈字哟!” 这个从小就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少年就是后来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今天我们就学习韩愈的散文名篇马说。二、查学诊断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祗( ) 骈( )尽粟( )一石( ) 槽枥
23、( )2、 解释字词祗: 一食: 虽: 且: 等:
24、; 安: 材: 通:
25、; 外见: 策之: 执策:3、作家、作品简介。韩愈(768842),字退子,南阳(现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文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
26、便是他这作品中的名篇之一。三、导学施教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理解全文大意。掌握全文大义,并能够翻译,基本能够背诵(由成语“按图索骥”导入)我国唐朝的著名散文家写了一篇马说来诉说这件事情,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一篇散文。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祗 骈 一食 食马者 才美不外见2、学生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要读出感情3、学生分组讨论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教师指导翻译,指出下列字在各句中的意思A、策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执策临之 (马鞭子)B、之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在主谓之间)C、其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马
27、)其真无马邪? (句中语气词)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在掌握翻译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基本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四、练测促学背诵课文五、反馈延伸六、作业布置做课后第二题第二课时一、示标导入二、查学诊断1、检查背诵2、抽查翻译三、导学施教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千里马的遭遇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意思的把握进行叙述)2、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和“马”有没有别的含义?它们各比喻什么?(韩愈当然不是在仅替马鸣不平,他写这篇文章旨在抒发自己的感情,伯乐指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结合作者的当时背景,指封建统治者,而且指能够识别赏用人才的所谓明君。)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8、”这句话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才很多,但是封建统治者却很少有能够真正赏识人才的明君,真正的人才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很难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才之人是壮志难酬。4、找出文中描写千里马遭遇的语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及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结合时代背景,考虑一下,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文中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四、练侧促学(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29、明确: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明确: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五、反馈延伸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课文的感受。 生1: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 2组织学生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30、60; 此次讨论意在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些看法偏激,也不必动辄评判,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学生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作业设计六、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马说是韩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显著特点是文辞形象简练,蕴藉含蓄,读起来回环跌宕、格调铿锵,好像游历小巧的园林,有咫尺万里之势。特别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要学会珍惜一切,努力磨炼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31、;1、背诵课文2、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你联系实际写一篇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 运用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的手法,写一个片段。 预习送东阳马生序,完成小练习册基础积累部分教学反思项目课题 送东阳马生序调整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1、熟练地朗读课文。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过程及方法: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教学重点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
32、0;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准备示范朗读带板书设计幼时-嗜学-家贫-借书-手抄-遍观群书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求教-无硕师名人-趋百里叩问-俯身倾耳、色恭礼至从师时-求学-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不敢稍逾越 求学勤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余: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 无鲜肥滋味之享求学艰 口体之奉不若人而不知
33、160; 对比 同舍生: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艰苦求学-卒有所获 勤奋学习(自励;励人)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示标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二、查学诊断1、宋濂,字-,号-,-文学家,本文是
34、一篇-序。2、生字,句子,我能读!嗜 逾约 叩问 叱咄 俟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衾 被绮绣 烨
35、然 容臭 缊袍敝衣 弗 加冠 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以是人多以书假。
36、60; 卒获有闻。三、导学施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2思考:这一段中心意思是什么?简要概括。 3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4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精讲点拔,释疑
37、解难1、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2、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4、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
38、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四、练测促学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走 (2)腰 (3)俟 (4)汤 (5)被2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
39、#160; B益慕圣贤之道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3(翻译)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的意思。(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乎自笔录,计日以还。五、反馈延伸1、课堂小结:你的收获是什么?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研讨及练习第二题熟读课文并疏通文意第二课时一、示标导入二、查学诊断1、点学生上黑板默写生字。2、点学
40、生背诵课文,翻译句子三、导学施教合作探究、赏析课文、精讲点拨:小组合作,探究学案四题,交流探究结果,教师适当点拨。1、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明确:叙述幼年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叙述成年后求是师的情形,写从师之难。再写求教之苦,跋涉之难。叙述求学时衣食粗劣,生活俭朴。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5)未尝稍降辞色2、作者写出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
41、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作者想以此来勉励马生。表达了对马生的殷切期望。3、文章如何描写其他学生的学习条件的?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说明其用心不专。及作者形成对比。4、及作者读书时相比,你的的读书条件怎样?你应如何做?(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从而珍惜学习机会。)5、诵读课文,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描写和议论部分。、学生边读边议,读读议议,这样写作的好处。、
42、教师补充(适当提示):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及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6、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明确:课文通过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
43、自己的勤奋及专心及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及勉励之情。7、讨论:文中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联系当前,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四、练测促学1选文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_作对比,体现作者_的精神追求。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已求学的艰难? 我的概括:_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决?五、拓展迁移、联想学习:像这样“劝学”的文章,你还可以说出哪些?(孙权劝学)、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出一些学习“勤奋”、“专心”的名言警句。3、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
44、例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画荻教作业设计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以“勤”为话题写小练笔。3、预习诗词曲五首,完成小练习册基础积累部分教学反思项目课题 诗词曲五首 调整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及技能: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词曲的主题思想并背诵课文。、初步学习诗、词、曲体裁特点。过程及方法:学习并体味诗词曲的意境和意象之美。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难点、体
45、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板书设计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酬乐天扬州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见赠 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水乳交融(酬赠诗)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赤壁 前两句兴感之由 非凡的史识(永史诗) 后两句借题发挥 豪爽的胸襟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颔联国破家亡过零丁洋 追忆过去丹心垂史(述怀诗) 颈联 悲愤忧惧 映照千古 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潼关怀古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咏史诗) 教学步骤第一
46、课时一、示标导入第一首是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也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文化品味,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这是一首赠诗,谁赠送给什么人?在怎样的场合下赠送的?你能想象并复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二、查学诊断给下列加黑字注音。酬乐天()凄凉地()闻笛赋()侧畔()折戟()寥落()惶恐()绮户()宫阙()三、导学施教诵读理解 、反复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教师简介作家作品 这首
47、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结合标题说说尾联有什
48、么用意?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诗中表现诗人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语句是哪一句? 四、练测促学当堂背诵 赤 壁一、示标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赤壁向来是英雄云集,风云际会之所。二、查学诊断 、指名朗读 、纠错再读 、全班齐读三、导学施教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及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
49、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3、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四、练测促学背诵:课堂抽背五、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默写:赤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研讨及练习第一题第一、二、小题 第二课时 过零丁
50、洋一、示标导入零丁本义孤独、孑孓,做为失败者的文天祥在过这零丁洋之时难免心情抑郁愤懑,但我们在他的诗歌中找不到落魄者的哀鸣,失意中的悲叹,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坚强者的斩钉截铁的信念。二、查学诊断朗读 、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 、教师范读 、全班齐读。三、导学施教探究、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谈有哪两层含义。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 、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四、练测促学 五分钟当堂成诵,抽查水调歌头
51、一、示标导入自古月宫的飘渺、美丽就引无数诗人折腰,苏轼也在亦真亦幻中引身飞月。前人述评:“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们一起来开这一首千古妙词。二、查学诊断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及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
52、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三、导学施教朗读 、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课文注音宫阙(què)绮户(q)婵娟(chán)解题 、欣赏 欣赏板块二词的特点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
53、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 、课堂提问: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 词牌名和序言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主题? 品读 、上片: 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变化?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下片: 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练测促学背诵五、反馈延伸六、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1、 研讨及练习三 2、 默写过零丁洋、水调歌头 第三课时山坡羊·潼关怀古一、示标导入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旅途中所写的。潼关自古兵家必争
54、,张养浩以锐利的眼光看穿这纷纭的历史争斗的本质,极大地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二、查学诊断抽背:过零丁洋、水调歌头三、导学施教解题 自读赏析板块,说说散曲的特点。欣赏板块三散曲的特点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欣赏板块四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他隐居济南云庄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
55、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多首,诗近首,各类文近百篇。 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探究 、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作者取了两个怎样的意象?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说明理由。四、练测促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比喻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_。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写了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的一联是_。水调歌头中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是_;表达美好愿望的一句是_;写出作者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出地势险要,暗示是兵家必争之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401-T 339-2024 巢湖梅花鳖亲本选育技术规程
- 儿童眼外伤的急救与治疗
- 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25届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腹胀护理查房要点
-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小班春游亲子活动方案
- 师生读写活动方案
- 帮会约战活动方案
- 干净干事活动方案
- 尚湖镇新巷村活动方案
- 冲压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 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单词表(六年级至九年级)-
- 兼职家教个人求职工作简历模板
- 个人工作总结反思-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
- 绞窄性肠梗阻汇报演示课件
- 联合排水试验报告
- 科学素养大赛题库(500题)
- 2023江西管理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
- 子女抚养权变更协议
- 2020电力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 变压器铁芯(夹件)接地电流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