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_第1页
2020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人教版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2019 考纲考题考情聘纲姜求考通拳0!老向标釜1.見辭出红朗悔剝伯和料弼的 ffi.ft-T 血辺內门 的直熾斜屮的 H 冷上成王学懈如富戈线忖 iT的此廿吃黑.优. |(爰h玮的 JL 斡吃JV点舁式、冉壮式艮- 戦式.了斛討戡式 q-枚卤飯的盂示2017 -肠江高 厲規的斟率-20bl H IM 富号T(斤懐轲題) iOH *附建爲号IT出直塢的方卷1 2U 1 -或魅 R t - Tj 也线输恤斜勵 1命副用址:h 直螺的齢旱与対角 畫輕 it的方邯3.直锻力程的烷詩用用梅董沖 Mi 西世麒-AjSlMr Ari | *| fF|.

2、 tljC厂基础微梳理1O M Ml*小融练知识必备固根畢.JICHLTWHISMUI-I 1. 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当直线 I 与 x 轴相交时,取 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 向与直线 I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I 的倾斜角。当直线I 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范围:直线 I 倾斜角的范围是0 180 。2. 直线的斜率(1) 定义:若直线的倾斜角。不是 90 贝 V 斜率 k= tanJ;若直线的倾斜角 A 90,则斜率不存在。(2) 计算公式:若由 A(X1, y1), B(X2, yQ 确定的直线不垂直于y?-y1x 轴,贝yk=x。(X1 X2)x2x13.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条件方程适用范围点斜式斜率 k 与点(x,y)yy=k(xx0)不含直线 x= X0斜截式斜率 k 与截距 by= kx+ b不含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两点式两点(“ %), (x,y2)y y1x刘y2y1X2x1不含直线 x= X1(X1斜率等于 1,则 m 的值为()名称条件方程适用范围截距式截距 a 与X+y=1(abz0)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ba b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 By+ C= 0(A2+B2工 0)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 直线都适用常记结论1.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1) 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都有斜率。(2) 不是倾斜角越大,斜率 k 就越大,因为 k

4、= tana,当 al0,扌;(n、时,a越大,斜率k就越大,同样 妖Q, n时也是如此,但当a nqo,n且a2 时就不是了。2. 截距和距离的不同之处“截距”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值,它可正,可负,也可以是零,而“距离” 是一个非负数。应注意过原点的特殊情况是否满足题意。一题组欷热身一巨鑒mew |-小觀浦练棍知能w一、走进教材1.(必修 2P86练习 TJ 若过点 M( 2, m), N(m,4)的直线的=X2)和直线 y=yi(yi=y2)=X2)和直线 y=y1(y1= y2)续表(71)。A. 1B. 4C. 1或 3D. 1 或 4m 4解析 由题意得=1,解得m= 1。2 m

5、答案 A2.(必修 2P100A 组 T9改编)过点 P(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解析 当截距为0 时,直线方程为3x 2y= 0;当截距不为0 时,设直线方程为:+ a = 1,则 2+3=1,解得 a= 5,所以直线方程为 x+ y 5 = 0。答案 3x 2y= 0 或 x+ y 5 = 0二、走近高考3. (2017 浙江高考)如图,已知抛物线 x2= y,点 A一24丿3 9)(B3,9,抛物线上的点 P(x, y)24 丿I垂线,垂足为 Q,则直线 AP 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 32x2丿,过点 B 作直线 AP 的解析 设 P(X, x2),直线 AP 的斜率为

6、k,则21x 一41k=1 = x 2。x+1答案(1,1)三、走出误区微提醒:由直线方程求斜率的思路不清;忽视斜率和截距对直线位置的影响;忽视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4 .直线 I: xsin30 +ycos150 a = 0 的斜率为()3A.D .韦解析设直线1的斜率为 k,则cos 卷書答案 A5.如果 A C0 且 B C0,第三象限。答案 C6 .过直线 I: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2 ,则直线解析 若直线 m 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 m 的方程为 x= 2,直线 m,直线 I 和 x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2,符合题意;C. J3B .第二象限D .第四象限在 y 轴上的截距-CB

7、0,故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不经过y=x 上的点 P(2,2)作直线 m,若直线 I, m 与 x m 的方程为若直线 m 的斜率 k= 0,则直线 m 与 x 轴没有交点,不符合题意;若直线 m 的斜率 kz0,设其方程为 y 2= k(x 2),令 y= 0,2 12 1得 x= 2 k,依题意有 2X2 匚X2 = 2,即 1 匚=1,解得 k1 1=2,所以直线 m 的方程为 y 2 = (x 2),即卩 x 2y+ 2= 0。综上可知,直线 m 的方程为 x 2y+ 2= 0 或 x= 2。答案 x 2y+ 2 = 0 或 x= 2O微考点人课堂严心考点一 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例

8、 1】(1)直线 x+ (a2+ 1)y+ 1 = 0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A. 0 ,:C. 0 ,(2)已知线段 PQ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 P( 1,1)和 Q(2,2),若 直线 I: mx+ y+ 1 = 0 与线段 PQ 有交点,则实数 是(2)1: mx+ y+ 1 = 0 可写成 y= mx 1,即 I 过定点 R(0 ,1 ( 1)1),直线 PR 的斜率 k1= 2,直线 QR 的斜率 k2= ani! d*!3nB.7,nni | |3n :,2丿u!7,nm 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直线方程可得该直线的斜率为-宀,又-1Wa2+11齐?0,所以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一3nN

9、,n1 02 133=2。因为直线 I 与线段 PQ 有交点,所以斜率 k2 或 kw2 02232。又因为 k= m,所以 mW 2 或 m2。/3-答案(1)B(2) ,3L2 ,+)I2斜率取值范围的两种求法1. 数形结合法:作出直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能的位置, 借助图形,结合正切函数的单调性确定。2. 函数图象法:根据正切函数图象,由倾斜角范围求斜率 范围,反之亦可。【变式训练】(1)平面上有相异两点 A(cosB, sin2f), B(0,1), 则直线 AB 的倾斜角a的取值范围是_ 。(2)已知两点 M(2, 3), N( 3, 2),斜率为 k 的直线 I 过点P(1,1)且

10、与线段 MN 相交,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_。sin261 解析(1)由题意知 cos 片 0,则斜率 k= tana=cos60cosfq1,0)qo,1,那么直线 AB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nu;3n、4,n。1 ( 3)1 ( 2) 3(2)因为 kpM= 4, kpN= 4,所以 k 的311 21 ( 3)4答案o,訓 I5,n(2)( ,一4喙+二5 6考点二直线的方程1 【例 2】(1)求过点 A(1,3),斜率是直线 y= 4x 的斜率的1的直线方程。(2)求经过点 A( 5,2),且在 x 轴上的截距等于在 y 轴上截距 的 2倍的直线方程。14解(1)设所求直线的斜率

11、为 k,依题意 k= 4x3 = 3。又直线经过点 A(1,3),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 3= |(x 1),即 4x+ 3y 13= 0。(2)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2a+a= 1,将(1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 a = ,所以直线方程为 x+ 2y+ 1 = 0;当直线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 y= kx,则一 5k= 2,解得 k=2 25,所以直线方程为 y= x,即 2x+ 5y= 0。故所求直线方程为2x+ 5y= 0 或 x+ 2y+ 1 = 0。取值范围为(一a,4u4,+TOyo5 在求直线方程时,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并注意各种形式 的适用条件。6对于点斜式、截距式

12、方程使用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 运用(若采用点斜式,应先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若采用截距式,应判断截距是否为零)【变式训练】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 经过点 P(4,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2) 经过点 A(- 1,- 3),倾斜角等于直线 y= 3x 的倾斜角的 2 倍;(3) 经过点 B(3,4),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解(1)设直线 I 在 x, y 轴上的截距均为 a,若 a = 0,即 I过点(0,0)和(4,1),1所以 I 的方程为 y=4X,即 x-4y=0。若 az0,则设 I 的方程为+ a= 1,a a41因为 I 过点(4,1),所以 a

13、+a=1,a a所以 a= 5,所以 I 的方程为 x+ y-5= 0。综上可知,直线 I 的方程为 x-4y= 0 或 x+ y-5 = 0。(2)由已知设直线 y= 3x 的倾斜角为a则所求直线的倾斜角又直线经过点 A( 1, 3),3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 y+ 3=-4(x+ 1),即 3x + 4y + 15 = 0。因为 tana=3,所以 tan22ta naa=2:1tana34。(3)由题意可知,所求直线的斜率为1。又过点(3,4),由点斜式得 y 4 =x 3)。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 y+ 1 = 0 或 x+ y 7= 0。考点三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微点小专题【例 3】(1)(

14、2019 成都模拟)已知直线 I 过点 M(2,1),且分 别与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 A,B 两点,O 为原点, 当厶 AOB面积最小时,直线 I 的方程为_。(2)已知直线 li: ax 2y= 2a 4, I2: 2x+ a2y = 2a2+ 4, 当0a0, b0,因为直线 I 过2 12 1F2点 M(2,1),所以2+1= 1,则 1=2+ b讨 ab,故 ab8,故 S 1 1 2 11AOB的最小值为寸ab =8 = 4,当且仅当2= =时取等号,此时 a= 4, b= 2,故直线 1: 4+ = 1,即 x+ 2y 4= 0。(2)直线 I1可写成 a(x 2)=

15、 2(y 2),直线 I?可写成 2(x 2)=a2(2 y),所以直线 11, 12恒过定点 P(2,2),直线 h 的纵截距为12 a,直线 I2的横截距为 a2+ 2,所以四边形的面积 S=寸2X(2122151a) + 2X2X(a+ 2) = a a + 4 = a2 f+ 4。当 a= 2 时,面积最小。1答案(1)x+ 2y 4= 0 (2)2JI与直线方程有关的最值问题的解题思路1 借助直线方程,用 y 表示 x 或用 x 表示 y。2. 将问题转化成关于 x(或 y)的函数。3.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或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变式训练】 当 k0 时,两直线 kx y= 0,2x+

16、ky 2 = 0与 x 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 _。(2) (2019 苏北四市模拟)已知 a, b 为正数,且直线 ax+ by 6= 0与直线 2x+ (b 3)y+ 5 = 0 平行,则 2a+ 3b 的最小值为。(3) 已知 x0, y0,且 x+ y= 1,贝 U x2+ y2的取值范围是。解析(1)直线 2x + ky 2 = 0 与 x 轴交于点(1,0)。由/x7解得 y=,所以两直线 kx y= 0,2x+ ky2x+ ky 2= 0,k + 2+2 k2= 2 2(当且仅当 k=.2 时取等号),故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为42。(2)由两直线平行可得,a(b 3) 2b=

17、 0,且 5a+ 12 工 0,即232b+ 3a = ab,玄+ b= 1。又 a, b 为正数,所以 2a + 3b= (2a +3b)2= 0 与 x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1X2kk2+ 22k+k督+3=13+7 + 13+2寸劈=25,当且仅当a=b=5 时取等号,故 2a+ 3b 的最小值为 25。(3)由已知可得,y= 1 -x,代入 x2+ y2,得 x2+ y2= x2+ (1 - x)2=2x2-2x+ 1 = 2lx-2f+ 2 xqo,1,当 x= 0 或 x= 1 时,取1 12 2得最大值 1,当 x=2 时,取得最小值 2,所以 x2+ y2的取值范围是.,

18、1。解析: 设直线 x + y = 1 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0,1),B(1,0),点 P(x,y)为线段 AB 上一点,则 P 到原点 O 的距离为|P0|=:x2+ y2J。;=于,又|P0|0,所以a B均为锐角。由于直线 11,12与 x 轴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 4k则有以下两种情况:当a=2B时,tana=tan2 乩有 k =,k1 - 4k22y2k因为 k0,所以 k=;当P=2a时,tan(3=tan2a,有 2k= ,1-R因为 k0,所以 k= 2。故 k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或2。答案二2或 22.(配合例 2 使用)(1)求过点 A(1,3),斜率是直线 y= 4x 的1斜率的 3 的直线方程;(2)求过 A(2,1), B(m,3)两点的直线 I 的方程。14解(1)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k,依题意 k= 4x3 = 3。又直线经过点 A(1,3)。4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 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