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历史(通用版)高考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_第1页
2020年历史(通用版)高考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检测(六)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一、选择题(每小题 4 4 分,共 4848 分)1 1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 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 出()()A A 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解析:选 D D 根据材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并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使南方政权得以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

2、趋势已经出现,D D 项正确;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A A 项错误;B B 项表述绝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 C C 项错误。2.2. 建安元年(196196 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曹操组织屯田()A A 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B B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 C 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D D 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解析:选 D D 据题干可知,曹操组织屯田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 ”,曹操实力增强,从而推进了北方的统一,故选D D 项;A A、B B、C C 三项在材料中无从

3、体现,排除。3.3.(20192019 宜昌调研) 下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 A 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 B 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C C .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 D .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解析:选 D D 根据题干图为甘肃出土犁地画像砖,且图中信息为一人一牛耕作技术,魏晋的河西走廊可能性最大,故选 D D 项;这种技术在汉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故 A A 项错误;因为材料所提供的出土文物来自甘肃,故B B、C C 两项错误。4.4. (20192019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

4、诛。”这主要反映出()A A 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 C 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D D 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解析:选 D D 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手工业技艺不得外传,只能传之于男性家族成员,说明官 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故选D D 项。5 5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A 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B B 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 C 手工业品社会需求

5、扩大D D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选 A A 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历代政 府加强对民间手工业的管理,主要是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的需要,故A A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间手工业,故 B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品的社会需求,排除C C 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是材料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D D 项错误。6 6 下表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年份建置作用开皇三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大业元年开通济渠接驳洛阳与淮河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

6、,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 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 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A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解析:选 C C A A 项材料无从体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 B B 项错误;据材料“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 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 ”可 知政治军事重心并未南移,故D D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军事政治重心仍在北方,故 C C 项正确。7 7下图为隋唐时期

7、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曲辕犁是对以前直辕犁的改进,安装了犁 评,省力、简便、轻巧,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一直为后世沿用。曲辕犁的出现()A A .促进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革B B.体现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发展C C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 D 利于播种和土壤肥力的保持解析:选 B B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有 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故选B B 项;曲辕犁的出现没有改变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排除 A A 项;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 移,但没有完成,排除C C 项;曲辕犁的出现,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8、与 保持土壤肥力无关,排除 D D 项。8 8.旧唐书 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 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材料表明唐代 均田制()A A .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B 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C C 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D D .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解析:选 C C 据材料可知口分田在农民死后由政府收回,再分给其他农民使用,可见均田制有利于土地和劳动者结合,C C 项正确;均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故A A 项错误;B B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属于北魏均田制的作用,与材料时间 不符,故

9、D D 项排除。9 9中唐后,汴州(开封卜宋州(商丘)、楚州(淮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逐 渐繁荣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A A 运河航运的兴盛B B 长江航运的发达C 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D .对外贸易的兴盛解析:选 A A 材料中呈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的附近,故A A 项正确;长江航运发达与材料中强调的汴州 (开封)、宋州(商丘)的发展无关,故 B B 项错误;江南经济的发展 与材料中北方城市的发展关系不大,故C C 项错误;对外贸易上,唐朝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带动的是沿海地区,故 D D 项错误。10.10.唐代官员经商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政府的有效统治

10、。因而,唐朝采 取了诸多措施来解决官员经商问题。其具体举措有:禁止官员与市场、商人接触,禁止官吏兼营商业,禁止官吏家属或其部人经商。下列对此认识符合史实的是A A 唐代官员地位低下B B 唐代商品经济发达C C .唐代缺乏经商意识D D .唐代吏治渐趋腐败解析: 选 B B 官员经商并不代表其地位的低下,因为其目的是主动获取高额利润而非 被迫的生活窘迫,故 A A项错误;正是由于唐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商业的高额利润才会 促使官员纷纷从商,故 B B 项正确;如果唐代缺乏经商意识,就不会有大批的官员经商,更 不会有唐朝政府有关禁止官员经商政策的出台,故 C C 项错误;官员经商与吏治腐败之间没

11、 有必然的关联,故 D D 项错误。()()11.11. 城隍产生于古代祭祀,经道教演变成了地方守护神。南北朝时期,城隍是为城市居民守护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又被赋予执掌雨阜丰歉、功名利禄、 吉凶祸福等职能。这说明了 ( () )A A .城隍崇拜影响城市的管理B B.儒学正统地位受城隍崇拜冲击C C .政府借城隍崇拜加强统治D D .城隍崇拜适应了城市发展需要解析: 选 D D 根据题意可知,城隍承担的职能不断扩大,其职能的扩大反映了城隍崇 拜适应了城市发展需要,故 D D 项正确;城隍崇拜是有宗教色彩的 “守护神 ”职能,与城市 管理无关,排除 A A 项;城隍崇拜是古代民

12、间的崇拜,与儒家的正统地位并不构成冲突,排 除 B B 项;材料反映城隍承担的职能不断扩大,没有涉及政府借城隍崇拜加强统治,排除C C项。12.12.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使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 () )A 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B 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 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 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解析: 选 B B 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使来掌管 对外贸易,这说明当时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故B B 项正确;A A、C C、D D 三项材料均无从体现,排除。二

13、、非选择题 ( (第 1313 题 2525 分,第 1414 题 1212 分,共 3737 分) )13.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央。汉初,娄敬劝刘邦建都长安时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 谓天府。 ”汉唐盛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秦岭森林茂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昆明池、 曲江池等湖泊星罗棋布,灞、泾、渭等 “八水绕长安 ”, “驰骛往来 ”,沟通黄河, “ 漕 挽天下 ” 。据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等整理材料二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 “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

14、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 喜爱,广为流行。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三 丝绸之路在隋唐时期得到更大的发展。中亚九姓大量入居中原,出现了许多 富商大贾和精通汉文化的中亚人。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敦煌,大批的行商坐贾从事着中 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等各种交易,使长安和当时的中转贸易城市繁华一时。当时 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隋唐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丝绸之路沿途各民 族经济文化的交融,塑造了有唐一代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特征。(1 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长安作

15、为都城的有利条件。(1010 分)(2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8 8 分)(3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7 7 分)解析:第(1 1)问,根据“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秦岭森林茂密”“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灞、泾、渭等八水绕长安,驰骛往来,沟通黄河,漕挽天下” 及示意图概括。第(2 2)问,依据材料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

16、,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的信息概括。第(3 3)问,根据材料“中亚九姓大量入居中原” 可知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交融,“当时全国共有驿站一千四百六十三所”可知当时交通进步,“隋唐统一局面的形成与发展 ”可知当时政治统一,“塑造了有唐一代兼容并包的思想文化特征”可知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加之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答案:(1 1)条件:战略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水 利工程发达。特点:坊市分离;市的交易时间受到限制; 国际大都会(或“中外、民族交流频繁”); 文化多元。条件:民族的交融,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交通的进步,政治统

17、一带来安定 的局面,开放包容的文化。14.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代和唐初中唐及晚唐北方水利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 地, 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几乎全 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 中水利的恢复。关中的农田水利,虽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的恢 复和改建,但渠系较前更密,这 些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 的灌溉能力北方战乱,水利建设停滞,进而 衰退。从天宝十四年(755755 年)以后 的二十多年中,黄河流域几乎没 有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的水 利工程失修或废弃,与此冋时, 很多地方人口急剧减少,幸存的 一些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也在下降南方水利太湖地区大规

18、模修筑湖堤和海 塘, 用以抵挡海潮和湖水的泛滥 和侵袭,以土塘为主的南北海塘 系统已初步形成,南方的灌溉工 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 用外,还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太湖、洞庭湖和鄱阳湖流域基本 上达到了水旱无忧、旱涝有收的 目的。其中太湖地区在全国的粮 食供应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 位, 在南方稻区, 水库已得到了 比较普遍的使用摘编自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1212 分)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隋代唐初与中晚唐时期南北方水利工程的对比,水利工程数量、 规模反映的是农业发展的状况,从材料中南北方水利工程可以反映农业发展状况,可拟定 论题为隋唐时期农业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