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习题_第1页
分析化学习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析化学习题1第一章 绪论1. 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2. 分析化学的方法根据试样用量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量的要求多少?3. 分析化学的方法根据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量的要求多少?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一、选择题1. 两位分析人员对同一含 SO42-的试样用重量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要判断两人分析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哪一种方法 ()A. Q 检验法B. F 检验法C. u 检验法D. t 检验法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所谓 “误差 ”实质上是偏差B. 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C

2、. 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D. 标准偏差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测定的数据而获得的3. 可用于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 ()A.进行对照实验B. 进行空白试验C. 进行仪器校准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4.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B. 使用天平时,天平零点稍有变动C. 砝码受腐蚀D. 滴定时,不同的人对指示剂颜色判断稍有不同5. 当置信度为 0.95 时,测得 AI2O3的置信区间为(35.21+0.10)%,其意义是()A. 在所测定的数据中有 95%在此区间内B. 若再进行测定,将有 95%的数据落入此

3、区间内C. 总体平均值 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 0.95D. 在此区间内包含卩值的概率为 0.956. 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B. 偶然误差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分析化学习题2C. 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D. 偶然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7.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是 ( )A. 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高 B.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条件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条件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别 B. 误差是不可以传递的C. 误差是可以消灭的D.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9.用 2

4、5mL 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 )A. 25mL B. 25.0mLC. 25.00mL D. 25.000mL10. 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 得 CaO 平均含量为 30.6% ,而真实含量为 30.3% ,则 30.6%-30.3%=0.3%为()A. 相对误差 B. 相对偏差 C. 绝对误差 D. 绝对偏差11. 按 Q 检验法(n=4 时,Q0.90=0.76)删除可疑值。下列数据中有可疑值并应该给予删除 的是( )A. 3.033.04 3.053.10B. 97.5098.5099.0099.50C. 0.10420.10440.10450.1047D. 0.2122

5、0.21260.21300.217612. 某标准溶液的浓度, 其三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为 0.1023mol/L、0.1020mol/L 、0.1024mol/L 。如果第四次测定结果不为Q 检验法(n=4 时,Q0.90=0.76 )所弃去,则最低值应为()A. 0.1017mol/L B. 0.1012mol/L C. 0.1008mol/L13. 某一分析方法由于试剂带入的杂质量大而引起较大的误差,消除()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分析结果校正 D. 提纯试剂14.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置信水平越高,测定的可靠性越高B.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越宽C.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

6、数的平方根成反比D.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D. 0.1015mol/L此时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来分析化学习题315.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判断他们的均值间是否存在误差,应采用()分析化学习题A. G 检验B. F 检验+t 检验42.以下论述正确的是()3.测定铁矿中铁的含量,4 次结果的平均值为 56.28%,标准偏差为 0.10%。置信度为 95%时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已知 to.05,3=3.18)()A56.28 .138B56.28 .14C56.28 .1594.若已知一组测量数据的总体标准偏差叭要检验该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则应当用哪 种方法检验?At 检验 B

7、 u 检验 CF 检验 DQ 检验5.若用 0.1000mol/LKOH 溶液分别滴定 25.00mLH2SO4和 25.00mHLAc 溶液,若消耗的体积相等,则表示这两种溶液中()AH+浓度相等Bc(H2SO4)=C(HAC)CC(H2SO4)=2C(HAC)D2C(H2SO4)=C(HAC)6. 强酸滴定强碱时,若酸碱的浓度均增大10 倍,则滴定突跃增大的 pH 单位是()A1 个单位 B2 个单位 C10 个单位 D 不变化二、填空1. 测定中的偶然误差是由 _ 引起的,可采取 _方式来减少偶然误差。2. 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哪种误差: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 _;分析试样中

8、含有微量待测组分 _;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测不准_ 。3. 在弃去多余数字的修约过程中,所使用的法则规定为4.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 _ 、_、_5.标定某标准溶液的浓度,四次结果分别为0.2041mol/L , 0.2049mol/L , 0.2039mol/L ,0.2043mol/L。则结果的标准偏差为 _。7. 用同浓度强酸滴定弱碱,突跃范围的大小与cb_和_Kb_有关,若要能C. F 检验D. t 检验1.下列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B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比C 偏差是指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D 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A 单次测量偏差的代数和为

9、零B 总体均值就是真值C 误差可用来表征精密度的高低D 偶然误差有单向性D56.2816分析化学习题5准确滴定(TEV0.2%),则要求满足CbKb10-8_ 条件。8. NaOH 溶液浓度标定后,由于保存不妥吸收了 CO2,若以此标准溶液测定草酸的摩尔质量,则结果偏低_;若以此标准溶液测定H3PO4 浓度(甲基橙作指示剂),则结果_无影响 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三、 名词解释及简答1.置信区间 2.何谓 t 分布?它与正态分布有何关系?3.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四、 判断题1. 测量值与真实值无关,只是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有关。()2. 当真值未知且校正了系统误差

10、,偏差与误差可不加区分。()3. 可疑数据若是有过失误差引起的,则应采用统计检验的方法,确定该可疑值与其他数据是否来源与统一总体,以决定取舍。()4. 化学分析法能获得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相对误差pH2B. pH1VpH2C. pH1=pH2D. pH1pH16.用 HCI 溶液滴定某碱液,量取 2 份碱液。一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另一份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HCI 体积为 V2。若 V1=V2,则该碱液为A. NaCO3B. NaHCO3C. NaOH18. NaOH 溶液的标签浓度为 0.3000mol/L,该溶液在放置中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现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HCI 标准溶液标定,其标定

11、结果比标签浓度()A.高 B.低 C.不变 D.基本无影响二、填空1.写出浓度为_cmol/L 的NaCO3溶液的(1) MBE_ ; ( 2)CBE_ ; (3) PBE_。2. H3PO4的 pKa1= 2.12, pKa2= 7.20 , pKa3= 12.36,贝 U PO43-的 pKb1=_3.欲用等浓度的H3PO4与 NaOH 溶液配制 pH=7.20 的缓冲溶液,则两者的体积比应为_。4.某酸碱指示剂的_KHIn= 1 X10-5,其理论变色范围是5._ 加入滴定剂后不能立即定量完成的滴定反应可采用 _ 法进行滴定。消耗 HCI 体积为 V1,D. NaOH 与 Na2CO31

12、7.某碱液 25.00mL,用 0.1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变色,消耗20.00 mL ,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后继续滴定至变色,有消耗了6.50 mL,此碱的组成(A. NaOHB. NaOH 与 NaCO3C. NaHCO3与 NaCO3D. NaCO3分析化学习题10三、判断1. 在冰醋酸中,HNO3的强度小于 HCIO4。()2. 苯甲酸在乙二胺中为弱酸。()3. 标定标准溶液时所用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未经干燥,对标准溶液的浓度无影响。分析化学习题112. 配位滴定法测定铜锌合金中的铜时,()往往用 KCN 掩蔽锌离子,使用 KCN 的最佳条件是:A. pH8 B. 7 p

13、H8C. 3 pH7D. pH34. 选择酸碱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指示剂的加入程序。 ( )5.甲基橙指示剂加到一无色水溶液中,溶液呈黄色,说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 ()6.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 )7. 用 NaOH 标准溶液标定 HCl 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若 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 C02,则测定结果偏低。()8. 双指示剂就是混合指示剂。 ( )9. 分布系数是指平衡体系中溶质某种型体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 ( )10. 醋酸、苯甲酸、盐酸、高氯酸在液氨中的表观酸度相同。 (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1. 滴定终点误差;2

14、.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变色范围?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什么?3. 均化效应;区分效应参考答案: D,D,C,C,A,A,B,A,C,D,C,C,D,C,B,A,B,A;V, X , X, X, X, X, X, X, V, V第五章配位滴定法一、选择题单选题1.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时,其配位比一般为( )。A. 1:1B. 1:2C. 1:4D. 1:6分析化学习题123.用 EDTA 测定 K+是利用下列哪种滴定方式()4. 配位滴定法测定铝盐药物的操作是:在供试液中加入过量的再用标准锌溶液滴定,该法的滴定方式是()A. 返滴定法 B. 置换滴定法 C. 直接滴定

15、法5铬黑 T 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In噲PK|=6%Hln2-噲卩鲨1垐In3-,它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适宜的 pH 范围是( )A. 11.66. 用 EDTA 滴定 Ca2+,Mg2+,采用铬黑 T 做指示剂,少量 Fe3+存在将导致()A. 在化学计量点前指示剂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B. 指示剂被封闭C. 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D. 使 EDTA 与指示剂作用缓慢,使终点提前7. 若以 EDTA 为滴定剂,滴定某金属离子 M ,现要求测定的相对误差为小于或等于 0.1%,则在滴定时应控制的酸度条件必须满足()A. lgcMKMY- lgY(H)w6B. IgCMKMY- I

16、gY(H)6C. IgCMaY(H)- Ig KMY6 D.CMKMY68.M(L)=1 表示A. M 与 L 的副反应相当严重B. M 的副反应较小C. M 与 L 没有副反应D. M=L9.EDTA 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 TE6B. lgKMY6 C. lgcMKMY6D. lgKMY610. 使用铬黑 T 指示剂合适的 pH 范围是( )A. 15 B. 57 C. 710 D. 101211.已知 EDTA 的解离常数为分别为10-0.9,10-1.6,10-2.0,10-2.67,10-6.16和 10-10.26,则在 pH2.67 -6.16 的溶液中, EDTA 的主要存在

17、形式为()A. H3Y-B. H2Y2-C. HY3-D. Y4-12.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酸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A. 直接滴定法 B. 间接滴定法C. 置换滴定法 D. 返滴定法E DTA ,则加热煮沸片刻后,D. 间接滴定法分析化学习题13B.羟基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C.辅助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D.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二、填空题1. 在配位滴定中,如果酸效应系数等于1,则表示 EDTA 的总浓度Y =_2. 配位滴定中,为了使滴定突跃增大,应选择适当的pH。这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待测金属离子的 _和 _的使用范围。3. 配位滴定中,对主反应不利

18、的影响因素有: _效应、_效应、_效应和_ 效应。4. 配位滴定中,如果供试液的酸度过大, _酸度过小,_ ,所以常用_控制供试液的酸度。5. EDTA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随着溶液的酸度而改变,酸度越 _,KMY_ ;配合物越_ ,滴定的突跃越_ 。6. 在水溶液中,EDTA 总是以_ 7 种形式存在,在这 7 种形式中,能与金属离子生成稳定配合物的仅有 _ 一种。7. 已知在 pH=6.0 时,lgY(H)=4.65,lgKMY=13.79,贝 U Ig KMY=_.8. 用 EDTA 准确滴定某一金属离子 M (若 CM=0.01mol/L ),应符合的条件是 lgKMY_ 9. 金属指

19、示剂能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是由于_的颜色与_ 的颜色有明显不同。10. 为消除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可加入 _ ,使封闭离子不能再与指示剂配位。三、判断题1. 配位滴定的滴定突跃大小取决于被滴定金属离子的浓度和条件稳定常数。2. 羟基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增大。3. 在 EDTA 配位滴定中,pM 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的用量。4. 在配位滴定中,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越大。5. Mln 的稳定性要略小于 MY 的稳定性。6. 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与厶 pM有关,而与金属离子的浓度无关。7. 在不考虑干扰离子的前提下,M 离子滴定的 最低酸度”可由 M 离子的水解

20、酸度决定。8. 在有共存离子时,可通过调节酸度或加入掩蔽剂的方法来实现选择性滴定。分析化学习题14四、名词解释及简答分析化学习题151.配位滴定时为什么要用缓冲溶液控制pH?请举例说明。2.影响配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什么是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怎样消除封闭。4.金属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条件?5.如果用 PAN 做指示剂,为什么常要加 CuY。参考答案选择题:AABAB ,BBCAC,BD判断题:V, X, X, X, V, X, V; V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选择题1. 用相关的电极电位不能判断()A.氧化还原滴定突跃的大小B.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C.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D.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21、2. 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A.反应物浓度 B.体系温度 C.催化剂的加入 D.相关电对的丽值3.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A.电对的性质 B.环境湿度 C.氧化还原半反应中得失电子数D.电对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沉淀、配位等副反应4. 氧化还原滴定的主要依据是()A.滴定过程中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B.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发生变化C.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发生变化D.滴定过程中有配合物生成5. 某盐酸溶液中,CFe3+=CFe2+=1mol/L,则此溶液中 Fe3+/Fe2+电对的条件电位为()A.B.0.059lgFeFe2C.0.059-D.0.059lgFe3Fe3

22、Fe2Fe3Fe2分析化学习题167.已知:F/F-2.087V,cyo-1.36V,Br-1.07V, 丿0.535V,Fe3+/Fe2+0.77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卤素离子中,除外均不能被 Fe3+氧化B. 卤素离子中,Br-,I-均能被 Fe3+氧化C. 卤素离子中,除 F-均能被 Fe3+氧化D. Cl2能氧化 Fe3+8.下述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几种还原剂共存于一溶液中,加入一种氧化剂时,总先与最强的还原剂反应B. 可根据相关电对的 扩值定性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次序C. 氧化剂得到电子,本身被氧化D. 还原剂失去电子,本身被氧化二、填空题1.氧化还

23、原滴定中,决定 K 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_ 。2.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主要有 _ 、_ 、_、_ 。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完全的判别式IgK _或厶眉=_ 。4._ 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是和。5.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 _。6. 碘量法常用_ 作指示剂。其中直接碘量法淀粉指示剂可 _ 加入,间接碘量法应于 _加入。7._ 间接碘量法分析样品时,适宜的酸度条件为 _ 。为防止滴定过程中滴定剂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副反应,还应注意 _和_ 。三、判断题1.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为使反应较快进行,可以加入Mn2+。()Ox+ne=Red,则其电极电位最准确的计算式为()RTOxA.Ox/Re

24、dOx/Re dnFlgRedRTOxC.Ox/Redlg-nFRedRTCOXB.Ox/Redlg-nFCRedRTOxD Ox/RedOx/Re dnFlgRed6.某电对的氧分析化学习题172.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反应中,加入过量 KI 是为了减少碘的挥发,同时防止 CuI 沉淀表面吸附 12。()3.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浓度会影响反应的方向。()4.碘量法的测定对象既可为还原剂, 也可为氧化剂。()5. 条件电极电位是考虑溶液中存在副反应及离子强度影响之后的实际电极电位。()6. 用碘量法分析待测物时,为了防止12挥发,滴定中不必随时振摇。()7.氧化还原滴定法只能用来测定具有氧化

25、性或还原性的物质含量。()四、简答及名词解释 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对酸度要求及原因,写出相关化学方程 式。参考答案选择题: B,D,B,C,D,C,A,C判断题:v, x, V, V, V, x, X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要求的是()A. 沉淀的溶解度小 B. 沉淀纯净C. 沉淀颗粒易于滤过和洗涤 D. 沉淀的摩尔质量大2. 下列违反无定形沉淀的生成条件的是()A. 沉淀作用宜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B. 沉淀作用宜在热溶液中进行C. 在不断搅拌下,迅速加入沉淀剂D. 沉淀宜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3. 沉淀的类型与定向速度有

26、关,定向速度大小主要相关的因素是()A. 离子大小 B. 沉淀的极性 C. 溶液的浓度 D. 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4. 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形沉淀的洗涤液应是()A. 冷水 B. 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C. 热的电解质溶液 D. 热水5. 用洗涤方法可除去的沉淀杂质是()A. 混晶共沉淀杂质 B. 包藏共沉淀杂质 C. 吸附共沉淀杂质 D. 后沉淀杂质分析化学习题186. 沉淀滴定中,与滴定突跃大小无关的是()A. Ag+的浓度B. Cl-的浓度 C. 沉淀的溶解度 D. 指示剂的浓度7. 在 pH0.5 时,银量法测定 CaCl2中的 Cl-,合适的指示剂是()A. 铬酸钾B. 铁氨矾C. 荧光黄D. 溴甲酚绿8. 法扬斯法测定 Cl-,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A. 掩蔽干扰离子 B. 防止 AgCl 凝聚 C. 防止 AgCl 沉淀转化 D. 防止 AgCl 感光9. 用铁氨矶指示剂法测定Cl-时,若不加硝基苯等保护沉淀,分析结果会()A. 偏高B. 偏低C. 准确D. 无影响二、填空题1. 法扬斯法测定 Cl-时,在荧光黄指示剂溶液中加入淀粉,其目的是保护 _ ,减少凝聚,增加_ 。2. 沉淀滴定法中,铁氨矶指示剂法测定 Cl-时,为保护 AgCI 沉淀不被溶解,需加入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