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_第1页
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_第2页
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_第3页
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_第4页
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年度建设情况报告书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2007年8月开始启动“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这一中心,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办学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校服务功能,提高学校职业能力培养水平和效率。现将一年来的建设情况报告如下:第一部分 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为将我校重点建设项目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按照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书。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力争

2、到201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3000多名学历教育在校生和非学历短期职业培训年培训达1000人次的办学规模,办学理念先进、专业特色鲜明、管理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水平较高、中等职业教育特色鲜明,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结合现代职业岗位特色,培养面向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战场”,工业强县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的“主阵地”,农业结构调整、支柱产业品牌开发的“主力军”。在重点项目建设的第一年,学校提出了“以示范学校建设为中心,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学

3、校内部管理”的基本思路,具体来讲,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建设。1、基础设施建设以实训大楼和学生食堂建设为重点,加强实习实训设备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校园功能布局,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将学校建设成为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绿化美化浑然一体的生态化、数字化中等职业学校。2、专业建设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核心,形成加工制造类专业集群,以“会计”专业为核心,形成信息类专业集群,初步建成以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块,改革专业教学方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推广使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广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建立

4、相对稳定的校外实地基地,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工作,使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3、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培训为中心,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专业带头人培训方案等教师培养方案,全面推行教职员工聘任制和绩效考核,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建设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且相对稳定和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4、德育和职业指导建设以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将职业道德教育等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行为和团队精神。以专业教学课堂为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培养他们的

5、就业意识。通过政治、职业指导等课堂教学,法纪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政策和法律水平。5、常规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各种管理制度,优化学校管理机制,形成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的教学管理机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与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机制,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了保证学校这一年度的建设规划能顺利实现,学校加强了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强了项目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建立了项目建设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营造出好的项目建设环境。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落实情况概述及取得的效果自2007年9月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实施学

6、校”后,学校领导根据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对照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和临澧县职业中专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规划书稳步推动各子项目的建设。一年多来,学校紧紧围绕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学校建设;以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机制建设;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推动专业教学建设;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以省级精品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专业建设;以订单培养为核心,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来讲做了如下工作:一、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立项以来,我们把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

7、和“四主”(主战场、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为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使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突显。1、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学校始终坚持“招生跟着市场走、实习跟着企业走、就业跟着订单走”不断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调整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了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学校是伟创力国际(珠海斗门)工业园等5家企业的人才培养会员学校。2006-2007学年与学校签定“订单式”培养的单位有13个,签定“订单式”培养合同537人,“订单式”培养比例为31%,2007-2008学年,又有伟创力国际(珠海斗门)工业园等5家企业与学校签定“订单式”培养协

8、议,学校“订单式”培养人数达652人,“订单式”培养比例达到31.3%。2006-2007学年,所有专业共有540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比例100%,顶岗实习学生比例30%;2007-2008学年共有658名学生到广州经济开发区等6家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比例100%,顶岗实习学生比例31.8%。2、办学形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校是经省商务厅确定的全省劳务外派培训基地和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是全县农电员工培训基地,担负着县城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社会青年的技能培训工作。学校以服装、机电专业为依托开办了各类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开设了汽车驾驶

9、培训学校,2006-2007年共开办车工、电工等短期培训班10期,培训500人次;农电员工培训班8期,培训240人次;汽车驾驶人培训班6期,培训240人次。合计短期技能培训班培训人数达980人次。2007-2008学年,在校学历教育学生达2086人,开办车工、电工、钳工等短期培训班12期,培训600人次;农电员工培训8期,培训240人,汽车驾驶人培训班6期,培训245人。合计短期技能培训人数达1085人。二、进一步加强了专业建设一年来,学校以省级精品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突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了实习实训设备建设、巩固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专

10、业基本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专业教学方法。1、调整了专业定位学校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6月又被学校确定为“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并立项成功。又将加工制造类、信息类两大专业类确定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大类,将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会计专业确定为学校重点专业。通过一年的建设与发展,以服装制作与营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核心的加工制造类专业集群和以会计专业为核心的信息类专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培训目标,同时还增加了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如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可

11、胜任的职业岗位包括:车缝技工、料制板技工、质检员、成本核算员、专业营销员、市场调查员、推销员、业务洽淡员、基层管理员等;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可胜任的职业岗位不仅包括:普通车工、维修钳工、装配钳工、焊工等,还能熟练操作数控加工设备,进行生产和技术管理;会计专业毕业生可胜任的职业岗位包括:出纳、成本核算会计、仓储管理员、总帐会计、主管会计等。2、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启动后,我们健全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了安福气门厂技术部经理杨兰波、生产部经理黄浩等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参与学校专业建设。通过市场调研,企业恳谈,初步建立起了以技能提升为主题,以生产实践为主线,以

12、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培训模块,形成了以企业标准确定课程标准,以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块。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加具体,毕业生岗位的适应性明显增加。2006-2007学年,学校共有教学模块6个,2007-2008学年,学校新开发了机电专业的CAD教学模块,数控加工教学模块等8个教学模块。完成专业课程标准修订22门,专业课程考核大纲修订22门。3、更新了专业教学方法学校依托服装专业办起了“服装加工厂”,依托机电专业办起了“安福拖拉机拖厢厂”等两个实体。“学校+企业”的办学模式得以体现。学校即企业、学生即员工。全面实现了“学产结合”,学校各专业不仅推行了模块式教学,调整了课程内容,优化

13、了课时比例,还广泛推行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实训、实训教学,真正体现了专业教学方法,符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2007-2008学年,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实训课课时比例为4:3:3,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专业教学广泛使用了现场教学和项目教学,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教学广泛使用了项目教学,会计专业专业教学广泛使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计算机专业专业教学广泛使用探究式教学、项目教学等。由于学校加强了专业建设,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更新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方法,加强了实习实训教学、加强了职业指导,使得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强,毕业生技能和动手能

14、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和岗位适应性增加。真正实行了“双证书”毕业。2007-2008学年,学校共有100多人参加省、市、县和学校组织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其中23人次参加市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23人获奖。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学生徐婷还参加了全国服装缝制工艺大赛湖南赛区的比赛。2007-2008学年421名毕业生全部参加各类职业(行业)资格证考试且全部取得相应职业(行业)资格证,参考率100%,考试合格率100%。三、基础设施进一完善一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全体教职员工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为示范校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1

15、、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2007-2008学年,学校共投资700多万元,加强了硬件建设。投资300多万元,建筑面积为2600m2的实训大楼已完工,并配套了实训设备。投资200多万元,建筑面积为2500m2的学生食堂建设工程已启动,并将配备1000个就餐座位和高标准的厨具。投资100多万元的运动场改、扩建工程已启动。投资260多万元添置了服装、机电、电子、会计等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服装专业新建了异型机加工车间、机电专业新建了数控加工车间,初步建成了集实训功能、培训功能、应用技术研究,技术转化与推广,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普通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电子电器技术实训中心、财会实训中

16、心、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服装制作实训中心、酒店与旅游服务实训中心、公共实验实训中心等8个校内实训中心。2、教学条件不断改善2007-2008学年,学校对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进行了重新粉刷装修,更新教室黑板,各教师办公室添置电脑、配置打印机等,改善了教学条件。3、校园环境更加绿化美化配合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和学校运动场的改、扩建工程,学校在改、扩建运动场的同时,新建学校头门和校道,学校头门前坪和300多米的校道主干道边花坛种植花木和草皮,全面实施绿化、美化、硬化工程。由于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教学条件、配备了实习实训设备,8个校内实训中心初步建成。建筑面积由2007年的3.5万m2增加到4.01

17、万m2。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得到了很好改善,设备完好率达100%,且拥有数控加工设备等先进实训设备。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由2006-2007学年的93. 5%,提高到了95.8%,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基础设施与办学规模基本相适应。四、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一年来,学校强化“人才强校”战略,以优秀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使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培养与引进两手抓。特别加强引进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

18、向、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以改变教师队伍结构。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派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学习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形成一批把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1、教师管理机制一年来,学校完善了教师管理办法、教师培训计划、“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专业带头人培训方案、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引进与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学校教职工全面推行聘任制和绩效考核制,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和合同管

19、理,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教师管理机制。为此,我们调出了业务不熟练、敬业精神不强的张和平等三位老师,同时招聘引进了高级工程师李敢、服装专业教师卢金凤、服装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李征银、林育民等,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聘请了杨兰波、洪常青、王先望等作为兼职实习指导老师,这样专业教师队伍力量增强了,教师工作热情提高了。2、双师型教师培训和人才引进一年来,学校坚持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等教师培养和人才引进措施。加大了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的力度,提高学历晋升和职业资格考试奖励标准,为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了湖南安福精细加工有限公司工程师马显武等行业专家、科

20、技职院刘亚利教授等大学教授担任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工作;同时,还聘请了深圳智帮公司工程师付勇等用人单位现场专家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开展“青蓝工程”,成立学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开展“示范课堂”活动,要求全体高级教师,骨干教师长期对学校教师开放听课,同时,开展高级教师示范课,中级教师研究课,初级教师汇报课活动,通过“三课”扩大“示范课堂”的范围。3、专业带头人培养一年来,学校认真落实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加强了专业带头人培养的领导,确定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12人,建立培养计划与制度,加强培养管理,设立培养资金,制定个人受训计划,完善考评机制

21、与考核体系。多层面构建并落实培养措施,提高培养质量。一是加强工学交替培训,2008年暑期派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分别到广州、深圳等地大型企业进行1-2个月的专业骨干技术培训;二是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所有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均是学校各级课题的主要研究者。三是承担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任务。如开展“送教下乡”、“送技术下乡”等为民服务活动。积极申报省市级专业带头人。确定每个专业申报1-2个省、市级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目标。4、师德师风一年来,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八严禁,确立了“讲礼仪,正师风;立师德,树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组织专题学习,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

22、组织教师进行示范公开教学活动,引导教师苦锻基本功;组织民主测评,引导教师增强自我反思能力。建立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师德师风警示制度、师德师风督促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师德师风问题处理报告制度、师德师风集中整顿教育制度、预防和杜绝教师犯罪制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表彰制度、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和连带责任追究制度,使教师建立起“爱岗敬业,做合格教师;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依法协教”的师德师风行为准则。一年来,我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2008年教职工总数为169人,师生比为1:12.3,教职工数比2007年的138人增加了31人。专任教师11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9.8%,专

23、任教师数比2007年的87人增加了31人,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71人,占专任教师的60.2%,比2007年的63人增加了8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42人,占专业教师的59.2%。“双师型”教师比2007年的25人增加了17人,外聘教师22人,占专业课教师的23.7%,外聘教师比2007年的8人增加了14人,45岁以下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3人,占专任教师的19.5%,2008年各专业共有专业带头人15人,比2007年的11人增加了4人;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所有教师都爱岗敬业,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精神风貌投身于职业教育中。2007-2008学年共开展

24、有全体教职工参加的校本培训活动 6次。共引进教师12名,送出培训教师18人,其中参加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5人,安排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开展“示范课堂”以来,学校掀起了授课、评课、议课、学课的热潮,共有46名教师上了公平课,专任教师人均每学期听课18节,听课节数最多达50多节。2007-2008学年共有18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科研活动,叶淑云老师的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方案、朱发军老师的数控仿真在数控培训中的重要作用等18篇论文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专业带头人罗国兵参与编写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得到了推广使用,叶爱琼老师参与编写的教材会计基础实习教程、财务会计实习教程由

25、湖南出版社出版在全省推广使用;五、进一步加强了德育和职业指导一年来,学校能围绕“示范校”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和职业指导工作新思路,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1、以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了第二课堂。学校成立了摄影、书法等6个兴趣小组,开设了电工、焊工等5种技能特长班,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九姊兰”文学社。经常开展“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系列活动,每年的12月为学校的艺术节。通过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功能,形成了“敦品、励

26、学、尚志、求真”的校训,“博学、笃志、刻苦、奋进”的学风,“团结、奉献、文明、进取”的校风,形成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2、把德育课渗透到专业课堂教学中,寓德于教。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生产纪律教育等,要求学生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团结互助,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行为、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3、设立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建立职业指导机构,组成专门班子。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职业指导课等形式,帮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就业意识;通过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创业

27、能力;开展法纪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了解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2007-2008学年,共开展各类学生活动20次,各班召开主题班会5次以上。聘请法律副校长1人,进行法纪报告会2场;进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2场,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3场。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了学生的专业意志,学生到课率达100%,巩固率达98%,考证合格率达100%,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83.7%,由于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社会反响好,学校声誉好,2008年中招中第一志愿报考率为30%,2008年招收新生784人,在校学生达2086人,学校已成为湘北地区小有名

28、气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回顾2007-2008学年,我校的示范性学校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政府把示范性学校建设列入县“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制定了“三统一”、“三统筹”的政策 。“三统一”是统一招生政策、统一招生计划、统一招生录取。“三统筹”是统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筹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经费。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教事业发展,设立人均1元的职教专项经费,设立贫困学生救助措施等。回顾一年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学校做了大量且务实的工作:一是成立了建设项目的建设机制和管理机制。每周,各子项目负责人向项目建设

29、领导小组汇报周工作情况;每月,各子项目负责人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呈述项目建设进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子项目建设小结。一年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共开展各类子项目建设情况检查40多次。二是建立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机制和人才引起机制,确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外引、内培、带帮学”的方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三是建立了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房全天候向师生开放,既重视日常教学管理,更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拚弃原有的一卷定成绩的质量评价方式,用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学生作品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问题一:

30、高中阶段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县政府制定了临澧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且规划明确规定今后五年重点建好一所普高和一所职高,建好省级示范性高中临澧一中和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临澧职业中专。但由于历史原因,高中阶段学校的布局调整存在一些实际困难,有待各方协调解决。问题二:基础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示范校建设一年多来,虽然投入7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实训大楼和学生食堂,添置了实习实训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等,但由于我校办学历史久远,学校原有的设施设备和建筑功能不齐全,后续建设任务大。我们已做好了科学合理可行的校园整体布局规划,将分期按轻重缓急进行建设。问题三:实习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我校通过一年来示范性校建设,虽然投入了200多万元建成了校内8个实训中心,添置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先进设备,但设备的数量和整体先进程度离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采取两条途径来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实习实训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增加实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